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魏 > 第1章 入仕

大魏 第1章 入仕

作者:醒目录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05:10:08 来源:文学城

建安二十五年,洛阳的初春总裹着层化不开的湿冷。司马懿拢了拢洗得发白的青布襕衫,指尖触到布料磨出的毛边,又悄悄蜷回袖中。

城门楼子上的铜铃被风撞得轻响,他抬头望了眼那抹沉在灰云里的朱红,喉结不自觉地滚了滚——这是他第三次站在洛阳城外,前两次都因父亲的病退了回去,这一次,怀里揣着河内郡守举荐的孝廉文书,再没了退路。

城门处的卫兵正逐人查验路引,甲胄上的霜花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司马懿攥紧文书边角,指尖沁出的细汗洇开纸角,他深吸了口气,将脊背挺得更直些。

河内司马氏虽是望族,可到了他这一辈早已中落,父亲司马防不过是个闲职,比起那些骑马坐轿的世家子弟,他这身布衣,实在像粒混在珠玉里的沙。

他什么也没有说,只将文书双手递上。

卫兵翻了翻文书,又抬眼打量他:“温县司马氏?前两年告病的就是你?”

司马懿垂眸,唇角牵起一抹浅淡的笑:“家父病重,不敢擅离,如今家父好转,自当赴朝廷之召。”

话音刚落,身后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仆从的吆喝:“让让,让让!陈留王殿下的车驾!”

人群瞬间往后退了退,司马懿也跟着侧身,目光落在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前——漆成玄色的车厢上嵌着银丝云纹,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下意识地抬头,恰好看见车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端坐的少年。

那少年约莫二十岁年纪,身着明黄色锦袍,领口袖缘绣着繁复的龙纹,墨发用玉冠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他正垂着眼看手中的竹简,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侧脸的线条利落,却带着几分未脱的青涩。可当他抬眼望向城门时,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像淬了冰的刀锋,扫过人群时,恰好与司马懿的视线撞在一起。

司马懿心头一紧,几乎是本能地垂下眼,屈膝行礼。他能感觉到那道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探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车帘落下,马蹄声渐远,他才缓缓直起身,后背已沁出一层薄汗。方才那少年,眉眼间带着曹氏皇族特有的英气,想来便是刚登基不久的新帝曹叡。

进了城,街道比城外热闹许多。挑着担子的货郎沿街叫卖,酒楼的幌子在风里摇晃,偶尔能看见穿着官服的人骑马而过,身后跟着侍从。司马懿按着文书上的指引,往尚书台所在的方向走,脚步放得极慢,目光却在暗中记下沿途的街景——哪处是世家大族的府邸,哪处是禁军值守的岗哨,甚至连街角茶肆里议论朝政的闲客,他都留意了几分。

尚书台在皇城东侧,是座灰瓦红柱的院落,门口值守的吏员穿着青色官服,见他走来,上前问道:“来者何人?”

“河内司马懿,应孝廉举荐前来报到。”他递上文书,吏员看了看,引着他往里走。穿过两道月亮门,院中的梅花正开得盛,白的粉的花瓣落了一地,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香气。

“你先在此等候,待主事大人忙完,便来见你。”吏员将他引到一间偏厅,转身离开。

偏厅里摆着几张旧案几,墙上挂着一幅《洛阳舆图》,角落里的炭盆烧得不太旺,寒意依旧能渗进来。司马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上的木纹,耳边传来隔壁正厅的说话声,隐约能听到“粮草”“边关”之类的字眼。

不知等了多久,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你便是司马懿?”他开口问道,声音洪亮。

“正是晚辈。”司马懿起身行礼,姿态恭敬却不卑微。

“我是尚书台主事陈群,”男人走到案后坐下,拿起桌上的文书,“河内郡守在举荐信里说你‘通经史,善谋略’,你且说说,如今边关告急,粮草短缺,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司马懿却没有慌乱。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晚辈以为,粮草短缺,根源在‘屯守失调’。边关将士多,耕地少,而内地粮草运输路途遥远,损耗极大。若能在边境推行‘军屯’,让将士闲时种田,战时御敌,再令内地各州郡按人口缴纳粮草,由官府统一调度,既可减少损耗,又能保证供应。”

陈群抬了抬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军屯之策,前朝也推行过,可效果不佳,你有何办法避免重蹈覆辙?”

“关键在‘督责’。”司马懿往前半步,声音清晰,“需派亲信大臣前往边境,监督军屯事宜,赏罚分明。若将士屯田有功,可减免徭役;若官吏贪墨粮草,立斩不赦。同时,可鼓励流民前往边境开垦,给予田宅,稳定人口,如此,军屯方可长久。”

陈群放下文书,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你这想法,倒与陛下的心思不谋而合。昨日陛下还在朝堂上提及军屯,只是朝中大臣多有反对,说此举耗费人力。”他起身走到司马懿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且先在尚书台当值,做个协理文书的郎官,日后若有机会,可将你的想法奏明陛下。”

“谢主事大人。”司马懿躬身行礼,心中微定。

从尚书台出来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将洛阳城染成一片金红,皇城的琉璃瓦在余晖里闪着光。司马懿沿着街道往临时安排的驿馆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可想起方才在城门口与曹叡的对视,心头又泛起一丝凝重。新帝年轻,却眼神锐利,绝非庸主;朝堂之上,派系林立,世家与皇族的矛盾暗流涌动,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孝廉,要在这洛阳城站稳脚跟,怕是不易。

路过街角的茶肆时,他听见里面有人在议论新帝。“听说陛下登基后,日日批阅奏折到深夜,连太后的话都敢反驳呢!”“可不是嘛,前几日曹休将军举荐自己的亲信任刺史,陛下直接驳回了,说要‘任人唯贤’。”“依我看,这新帝年纪虽轻,却比先皇还要厉害,往后朝堂上,怕是要变天了。”

司马懿站在茶肆外,听着里面的议论,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变天也好,乱世之中,唯有变局,才有机遇。他抬头望向皇城的方向,夕阳正落在宫墙的飞檐上,将那道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他握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洛阳城,他来了。从今往后,他要做执棋者,而非任人摆布的棋子。

回到驿馆时,天色已黑。驿馆的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案几,角落里放着一个炭盆。司马懿点亮油灯,将文书仔细收好,又从行囊里取出一本《孙子兵法》,坐在案前翻看。油灯的光跳动着,映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神专注,偶尔会在书页上批注几句,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传来几声梆子响,已是三更天。司马懿合上书,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起身走到窗边。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铺了一层银霜。他望着窗外的夜空,想起父亲临行前对他说的话:“仲达,你虽聪慧,却过于锋芒毕露,入了朝堂,切记‘藏’字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收回,落在案上的文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