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九万里 > 第54章 第 54 章

大唐九万里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寻一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9:45:19 来源:文学城

李祈安与璎璎赶到府衙时,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门前的石狮子沾着薄薄的露水,几名衙役正穿着制服、拿着水火棍在门前排班,刚要开始早间的值守。见二人走来,昨日引路的老役一眼便认了出来,连忙上前拱手:“原来是李郎君和小娘子,可是要找府君大人?”

“劳烦老丈通传一声,” 李祈安客气颔首,“我们今日来,除了向府君道谢昨日的款待,还想向府君家郎君请教些旧事。”

老役不敢耽搁,快步跑进衙内通报。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他便匆匆折返,脸上带着笑意:“府君大人说二位是贵客,让小的直接引二位去他的书房,大郎君今日也在衙内,正好在帮着整理文书、卷宗呢。”

二人跟着老役穿过回廊,清晨的府衙格外安静,只偶尔传来衙役走动的轻响和远处的晨鸟啼鸣。不多时,便到了一间挂着 “明远堂” 匾额的房间前,正是这庐州府君日常办公的地方。老役轻轻叩了叩门,里面传来府君温和的声音:“进来吧。”

推门而入,便见府君正坐在案前品茗,见他们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相迎:“小郎君日怎的来得这么早?快请坐,奉茶!”

璎璎跟着李祈安落座,目光悄悄扫过房间,案上堆着整齐的公文,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角落的博古架上摆着几件素雅的瓷器,整体透着几分清雅,倒不像寻常官员办公房那般严肃。

“今日来,一是为昨日的款待向府君道谢,” 李祈安率先开口,语气客气却不生疏,“二是有件事想麻烦府君,昨日听闻刘大郎君常帮着整理府衙旧卷宗,想来对开元年间的旧事或许有些印象,我们想向公子请教几句。”

府君闻言,立马笑着点头:“原来是这事!犬子恰巧今日就在此处,我这就让人把他叫来。” 说着便吩咐门外的侍从去请人,转头又对二人道,“犬子性子沉稳,对旧卷宗确实上心,若他能帮上忙,也是他的福气。”

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昨日见过的那位月白色锦袍公子走了进来,对着府君躬身行礼后,又转向李祈安二人,拱手道:“不知二位找在下,有何见教?”

李祈安微微颔首,还了一礼,语气诚恳:“实不相瞒,我等正在查一桩开元年间的旧案,听闻阁下常帮府衙整理旧卷宗,或许对当年的事有些印象,想麻烦阁下细聊几句,还请寻个清雅之地,方便说话。”

刘郎君闻言,先是顿了顿,随即转头看向身旁的府君,显然是在等父亲的示意。府君连忙笑着应声,语气里满是周到:“后院有处凉亭,平日里少有人去,清净得很,无人打扰,正好适合说话。”

李祈安没有异议,一行人便转身往后院走去。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还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不多时,便到了那处凉亭,亭下石桌石凳擦拭得干净,周围种着几丛翠竹,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确实是个说话的好地方。

刚落座,府君便招手唤来侍从,叮嘱道:“去把前几日送来的桂花糕、蜜饯青梅都取来,再泡一壶新沏的明前龙井,送到这里来。” 侍从应声而去,不多时便端着食盘和茶盏回来,将点心果子一一摆在石桌上,又为几人斟上热茶,才轻手轻脚地退下。

府君这般殷勤周到,倒让刘郎君心里暗暗纳闷,父亲平日里待宾客虽客气,却极少这般郑重,连珍贵的明前龙井都拿了出来。他悄悄打量着李祈安,见对方年纪不大,衣着虽素雅却质地精良,举止间透着一股从容沉稳的气度,想来定是身份贵重之人,绝非普通的世家郎君,便愈发不敢怠慢。

待侍从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回廊尽头,府君又笑着叮嘱了刘郎君几句 “好好配合”,便以 “不打扰年轻人说话” 为由,也起身告辞离开。凉亭里顿时只剩下李祈安、璎璎和刘郎君三人,只有风吹竹叶的 “沙沙” 声,伴着空气中淡淡的茶香,显得格外清净。

李祈安端起青瓷茶盏,指尖轻轻碰了碰温热的杯壁,只轻轻抿了一口便放下,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阁下常年帮府衙整理旧卷宗,尤其对开元年间的文书应当熟悉。不知你在翻查卷宗时,是否对‘开元三年前后’、一位名叫‘施七娘’的女子有印象?或是在户籍册、刑案记录,哪怕是寻常的民事文书里,见过这个名字?”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不容错漏的认真,目光落在刘郎君脸上,仔细观察着他的神色变化。

璎璎也跟着看向刘郎君,手里悄悄攥紧了帕子,若是刘郎君能想起些什么,说不定就能打破眼下的僵局。

刘郎君闻言,眉头微微蹙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石桌边缘,陷入了沉思。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施七娘’…… 这个名字我毫无印象,开元三年左右的那几年卷宗实在太多,但大多都是户籍变动和小额赋税纠纷,若不是特别扎眼的记录,很难能够记住……”

璎璎听到刘郎君的话,眼里刚燃起的光瞬间暗了下去,嘴角也悄悄垮下来,指尖捏着的帕子又紧了几分,以为能从常翻旧卷的刘郎君这里找到突破口,没想到还是落了空,心里难免有些失望。

李祈安将璎璎的神色看在眼里,抬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里听不出太多失落,只带着几分惋惜:“那真是太可惜了。我等昨日在架阁库翻查卷宗,始终毫无头绪,本以为阁下常与旧卷打交道,或许能记得些蛛丝马迹,看来是我们盼得太急了。”

刘郎君却没立刻接话,手指在石桌上轻轻点了点,沉默片刻后,抬眼看向李祈安,语气带着几分谨慎:“不知这话是否唐突郎君?我瞧二位并非庐州本地人,寻这位‘施七娘’也像是带着要紧事,可否告知,你们为何要找她?是她的亲友托寻?”

他这话问得实在,毕竟只从四年前的旧事里寻找 “施七娘” ,多半藏着不寻常的缘由。

璎璎闻言,下意识看向李祈安,等着他拿主意。李祈安指尖在杯沿顿了顿,知道隐瞒无益,反而可能错过线索,便坦诚了几分:“实不相瞒,我们是受人所托,查一桩与施七娘相关的旧案,传闻她在开元三年亡故,可我们翻遍刑案卷宗无记录,查户籍册也无踪迹,连老仵作都称无相关验尸记录,实在蹊跷。故而想从知情人或旧卷里,先确认她当年的身份与下落。”

“亡故?” 刘郎君听到这两个字,惊得手里的茶盏 “哐当” 一声歪倒在石桌上,温热的茶水顺着桌沿往下淌,浸湿了他月白色锦袍的下摆。他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答案,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自己失了态,连忙起身拱手,连声道歉:“抱歉抱歉,是在下失态了,冲撞了二位。”

待重新坐下,他指尖还带着几分慌乱,又追问道:“阁下是从何处得知,又能确认这位施七娘已经亡故?而且…… 还是开元三年?” 他的语气里满是急切,方才的沉稳全然不见,显然 “施七娘亡故” 这事,让他格外在意。

李祈安垂眸看着杯中的茶叶浮沉,眼里神色莫名,过了片刻才缓缓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热茶,语气平淡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说来也是一段旧事。我有一位朋友,多年前落魄潦倒,流落到庐州时,曾受过这位施七娘的恩惠,或许是一餐饭,或许是一件御寒的衣物,虽是小事,却让他记了许多年。如今他总算发达了,便想回来寻恩人报恩,也好了却一桩心愿。”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里添了几分沉重:“可他派人明察暗访了许久,却只打听到一个消息,施七娘早在开元三年,就已被人杀害。恩人遭此劫难,他心里实在难平,只恨自己没能早来一步。只是他如今身份特殊,不方便亲自离开所在地,恰好我们几人北上长安,会经过庐州,便托了我们,务必在庐州查清楚当年的事,找到凶手,还施七娘一个公道。”

这番话编得滴水不漏,连细节都透着 “情理之中”,李祈安说起来更是理直气壮,仿佛真有这么一位 “念旧情的朋友”。旁边的璎璎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帕子都快被捏皱了,方才还在琢磨怎么解释寻人的缘由,转眼李祈安就编出了这么完整的故事,偏偏还说得跟真的一样!她强忍着嘴角的抽动,努力维持着平静的神色,生怕自己一个失态,就拆了李祈安的台。

李祈安却像是没察觉璎璎的震惊,继续 “张口就来”,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至于如何确认施七娘是开元三年亡故,我那位朋友也没细说。只是他并非寻常人家,手里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些年在各地的眼线也不少,打听来的消息向来可靠,应当做不得假。” 他说着抬眼看向刘郎君,目光带着几分探寻,“阁下这般反应,莫非……对这‘施七娘’有印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