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唐九万里 > 第29章 第 29 章

大唐九万里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寻一条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9:45:19 来源:文学城

二人随着人流往正厅去,厅内早已摆开了数十张宴席,杯盏交错间满是笑语。李祈安寻了个靠角落的空位坐下,刚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璎璎已捻起碟中一枚蜜饯果子,正要送入口中,就见一位穿着藏青锦袍的老者迈着方步走了过来。

老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颔下三缕长须打理得整整齐齐,一看便知是府中管事。他走到桌前,恭敬地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却不失分寸:“小老是赵府的管事,方才听闻郎君乃长安来的贵人,我家府君特意吩咐,想请郎君移步后堂见上一面,不知郎君可否赏光?”

璎璎嘴里的果子刚碰到舌尖,闻言顿时僵住了 —— 咽下去不是,吐出来也不是,那枚裹着糖霜的果子被她捏在指尖,黏糊糊的甜意顺着指缝渗出来,她却只觉得手心发烫,下意识地抬眼望向李祈安,眼底满是紧张。

李祈安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放下茶杯时,杯底与桌面碰撞出轻响。他抬眼看向老管家,唇边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府君既有雅兴,敢不从命?” 说罢便站起身,又转头对璎璎低语一句,“在这儿等着,莫要乱走。”

话音落,他已随着老管家转身,穿过喧闹的人群往后堂走去。璎璎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垂花门后,指尖的果子被捏得变了形,心里头像揣了只乱撞的小鹿,这刺史府君突然要见他,是看出了什么破绽,还是真如表面那般,只为攀附长安来的 “贵人”?

厅外的鼓乐声不知何时又响了起来,欢快的调子撞在梁上,却半点也驱不散她心头的焦灼。她将那枚果子放回碟中,指尖在桌布上反复摩挲着,目光死死盯着那扇垂花门,只盼着李祈安能早些出来。

璎璎在席间坐得如坐针毡,指尖把帕子绞得皱成一团,耳尖却支棱着听着后堂方向的动静。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见李祈安跟着老管家的身影重新出现在垂花门边。他快步走回席前,脸上竟还带着轻松的笑意,落座便打趣:“还好还好,赶在了开席前,没错过这满桌佳肴。”

这话刚落地,璎璎攥着帕子的手就往他胳膊上拧了一把,压低声音嗔道:“是吃席重要,还是小命重要!方才我一颗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 若是被看出咱们是说谎蒙混进来的,看不把你这冒牌货投进大牢!”

李祈安疼得 “嘶” 了一声,却只喊着 “轻点轻点”,身子反倒坐得更稳了,任由她撒气。等璎璎松了手,他才揉着胳膊解释:“放心,不会出事的。我是那么没有成算的人?”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这刺史前两年去长安述职时,与我舅舅确有过几面之缘,刚才不过是拉着我唠了些长安的旧事,说起来倒也算半个故人。他还特意留咱们在府中住下,你说是不是天赐良机?”

璎璎闻言,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 “咚” 地落了地,方才紧绷的肩膀也松了下来,忍不住扬了扬眉:“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住进来也好,正好能借着机会细细查探,总比在外头瞎猜强。”

说话间,厅外传来司仪高亢的唱喏声,宾客们纷纷举杯朝主位望去,原来是新人要拜堂了。李祈安趁机给璎璎递了个眼色,示意她稍安勿躁,自己则端起酒杯,混在众人的道贺声中。

繁复的礼仪终于告一段落,宾客们重新落座饮酒,厅内的喧闹更胜从前。这时,先前那位老管家又寻了过来,脸上依旧是那副恭敬的神情:“李郎君,府君吩咐小老引二位去客房歇息。”

二人跟着老管家穿过抄手游廊,廊外的花园借着月色瞧得不甚分明,却能闻到夜风送来的花香。老管家一边引路,一边笑着介绍:“郎君请看,这便是府上的后园。如今正是春深时节,牡丹、芍药都开得正好。府君说郎君是长安来的贵客,特意交代把水榭边的院子留给二位,推窗便能见湖景,白日里赏景观花最是惬意。”

说话间,已到了一处临湖的小院。老管家推开月亮门,院里的两株垂柳正借着风势轻拂着石阶,远处的湖面倒映着廊下的灯笼,晃出一片细碎的金红。“左边是给娘子预备的客房,右边是郎君的,小厮就在院外候着,二位有任何吩咐,唤一声便是。” 说罢又躬身行了一礼,才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李祈安拱手谢过,待管家走远,便与璎璎分道回房。璎璎推开自己那间的雕花窗,果然见窗下便是一片湖水,夜色中虽看不清全貌,却能听见晚风拂过水面的轻响,偶尔还有鱼儿跃出水面的声息。她忍不住想,若是白日里,这满湖的波光配上岸边的花木,定是极美的景致。

只是此刻她无心赏景,反手关了窗,走到桌边坐下。桌上的茶还温着,她倒了一杯,指尖贴着温热的杯壁,脑子里却在盘算。

却在这时,房门被轻轻叩响,笃笃两声,不疾不徐。璎璎心头一动,料想定是李祈安,起身开门时,果然见他立在门外,手里还端着一碟晶莹剔透的糕点,瞧着像是刚从宴席上取来的。

他推门便径直走到桌边坐下,随手将糕点往桌上一放,又拿起茶杯,给自己也倒了半杯温水,动作自然得像是在自家院里。

璎璎关上门,转身便挑眉问道:“这时候过来,又有什么事?”

李祈安呷了口茶水,抬眼瞧她,语气带了点无奈:“这不是得和你合计合计后面的安排?总不能真在这儿当几天贵客,什么也查不到就回去吧。”

璎璎见他神色正经起来,也立刻敛了神色,走到桌边坐下,严肃追问:“怎么说?你在刺史那儿,看出什么门道了?”

李祈安放下茶杯,指尖在桌沿轻轻点着:“方才和赵刺史闲聊,听他提起家里有个小女儿,年纪不过十一二岁,正是不谙世事、口无遮拦的年纪。你这几日没事,多去花园逛逛,想办法碰上她,陪她玩些女孩子家的把戏,小孩子心思单纯,说不定能从她嘴里套出些有用的话 ,比如王家大女儿的事,或是王府里的闲言碎语。”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新妇明早要给长辈敬茶,按规矩,府里留客都该去观礼。咱们也跟着去,正好能近距离看看那位王家小女儿。”

璎璎听到这儿,忍不住奇道:“这赵刺史对你倒是真放心,连新妇敬茶这种私密场合都肯让你去?难不成你舅舅当年也救过他的命,交情深到这份上?”

李祈安闻言,不在意地笑了笑,指尖拈起一块糕点丢进嘴里:“谁知道呢?或许是他急于攀附长安的关系,或许是真把我当自家人了。管他呢,有机可乘就好。” 他抬眼看向璎璎,眼底带了点期许,“总之,女眷那边的事,就得靠你多费心了。这活儿,你能接下吧?”

璎璎看着他眼里的认真,,重重一点头:“放心,我一定尽力。” 说罢,她也拿起一块糕点,指尖捏着那软糯的皮子,心里已开始盘算明日该如何不着痕迹地接近赵家小娘子和新妇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璎璎便已起身。窗外的湖色在晨光里渐渐清晰,柳叶垂在水面,被晨风拂得轻轻摇晃,她推开窗站了片刻,连带着心境都清爽了几分。正望着水面的涟漪出神时,院外传来李祈安的敲门声。

二人并肩往敬茶的 “松风院” 去,刚踏入月亮门,便见赵刺史夫妇已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旁边还站着几位面带喜色的族亲。李祈安上前一步,拱手行了个礼:“赵伯父安好。”

赵刺史连忙笑着起身扶住他,拍了拍他的胳膊:“贤侄不必多礼,自家人哪用这般见外。” 说着,他侧身拉过身旁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男子,“这是犬子赵子言,子言,这位是长安来的李郎君,我当年在长安述职时,多亏他舅舅照拂,你可得好好陪李郎君说说话。”

赵子言连忙拱手行礼:“李郎君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李祈安亦回了礼,两人客气了几句,倒像是真有几分故人之谊。

这时,赵刺史又牵过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她穿着水红色的襦裙,手里还攥着个绣花荷包,正是昨日李祈安提起的赵家小女儿珍珍。“这是小女珍珍,今年刚满十二。”

璎璎见状,忙跟着上前一步,福身行了个礼,又从袖中取出个小巧的锦囊递过去:“初次见面,这点心意给小娘子玩赏。” 锦囊里装着两颗莹润的珠子。

珍珍怯生生地看了看父亲,见赵刺史微微点头,才红着脸接过来,小声道了句 “多谢姐姐”,又飞快地低下头,指尖却忍不住摩挲着锦囊上的流苏,显然是喜欢的。

几人正闲聊着家常,李祈安有意无意地提起宣州的风物,赵刺史听得兴起,正要开口细说,门外的小厮已高声禀报:“老爷,夫人,新妇来了!”

话音刚落,檐下的铜铃轻轻晃了晃,一群身着青绿色比甲的丫鬟已簇拥着一位红衣女子缓步进来。

她身形单薄,走在青石板上时,裙摆扫过地面,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每一步都透着小心翼翼的怯意,仿佛怕踩碎了地上的光影。璎璎望着那抹红色身影,忽然想起书斋里那幅美人图 ,画中女子抚琴时的清瘦背影,竟与眼前这新妇的身姿有几分隐约的相似。

丫鬟们将新妇引到厅中站定,赵刺史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行了礼吧。”

新妇轻轻颔首,依着礼数缓缓跪下,端起丫鬟奉上的茶盏。那茶盏在她手中微微晃动,滚烫的水汽漫上来,模糊了她的神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