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采取怀柔政策安抚了旧周文臣,让自己的禁军兄弟掌握大多地方的兵权。但后周毕竟经历郭威、柴荣两世经营创业,根深蒂固,非一日可易。
一些地方节度使对赵匡胤的称帝口服心不服,少数节度使还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企图反抗。比如成德节度使郭崇在得知大宋代周时痛苦流涕,不知是对后周的惋惜,还是后悔自己动手不够快,让赵匡胤下了先手棋;比如保义节度使袁彦,每天操练兵马,磨刀霍霍,假以时日,等待时机。当然这些实力一般的节度使,对于赵匡胤称帝也只能望洋兴叹,敢怒不敢言,赵匡胤压根没放在眼里。
但那几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特别是扬州节度使李重进,山西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河北的符彦卿等,赵匡胤十分头疼,不敢小视。
李筠谋反
第一个起兵反对赵匡胤称帝的是李筠,李筠何许人也,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知当时赵匡胤敢发动兵变,是因为有绝对实力。作为殿前都指挥使的他,掌控了天下当时实力最强的禁军。
禁军就是中央军,自唐朝安禄山造反和,五代十国武将割据,朝代变动频繁,自后周太祖郭威开始,便有意加强中央军力量。赵匡胤称帝后,也紧密锣鼓通过一系列手段,进一步加强中央禁军的力量,目前天下百分之八十的兵力牢牢掌控在了手里。
李筠自幼善骑射,天生神力,能开100斤的硬弓,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伍,隶属后唐秦王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后晋出帝开运末年,契丹辽太宗率兵攻入汴京灭后晋。李筠被燕王赵延寿召为部将,但不久即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镇州。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称帝,李筠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博州刺史。
后汉枢密使郭威出镇大名府,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后汉高祖乾祐三年( 950年),郭威叛汉攻入汴京,李筠随郭崇威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建立功勋。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兵变称帝,是为后周太祖。太祖论开国功绩,迁李筠为昭义军(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后数年之间,后周世宗柴荣屡次与北汉构兵。李筠驻潞州,以奇兵屡破支援晋阳的辽军,因功加封兼待中。从显德二年到六年,四年时间李筠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与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周世宗即位后,李筠因功加封太尉。
赵匡胤兵变称帝,李筠因手握重兵,把不服赵匡胤的心思表露得非常直白,甚至在许多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对赵匡胤的轻视和不屑。
赵匡胤继位之初,曾派使者给李筠加中书令的待遇。李筠丝毫不给赵匡胤面子,在例行招待赵匡胤使者的宴会上,直接在宴会大厅墙上挂出了周太祖郭威的画像,还对着画像大哭了一场。
李筠的举动传到赵匡胤耳朵里,赵匡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陈桥兵变本来就是一场豪赌,只是过程顺利的出乎意料。对于李筠的反应不形于色,暗中早已在思付准备用武力剿灭李筠,既然你不服我,那就打的你服。
李筠对赵匡胤不服行为也传到了北汉皇帝刘承钧那里。刘承钧知道,待赵匡胤稳定好新宋的局势后,势必会开启统一全国的进程,那时自己将会成为被征剿的对象,北汉和大宋迟早有一仗要打。
刘承钧此刻就想先下手为强,乘大宋新朝刚立,打他个措手不及。此时北汉积贫积弱,属于偏居小国,为了对抗新宋,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到的力量。李筠手握兵权,又是边防大将,他如果能反,那对刘承钧来说绝对是好事一桩。所以,刘承钧立刻派人给李筠送去密信一封,邀请他和自己一同出兵,相互策应,对北宋展开军事行动。
事实上,在后周时期,李筠的重点任务就是防备北汉和契丹人入侵。在长年与北汉契丹的战斗中,李筠对喜欢烧杀抢掠的契丹人恨之入骨,对卑躬屈膝侍奉契丹的北汉更是嗤之以鼻。
要是放在以前,刘承钧对他来说是僣伪之主。刘承钧敢来拉拢他,他必定将北汉使者骂的狗血喷头,甚至都不屑于与刘承钧交往。但现在不一样了,理想与生存的砝码在乱世天平上碰撞,很多的原则必须破坏,坚守的初心必须放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能选择不择手段。
李筠要和北汉联合,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回了汴京,赵匡胤知道李筠不是那种卑躬屈膝之辈,立刻致信李筠,好言相劝他迷途知返,还再次提升李筠的职务,给他丰厚的赏赐,希望通过这种示好的方式把李筠和平争取过来。
对于赵匡胤的这次封赏,李筠并没有拒绝。他没有拒绝的原因,不是说他就要归顺赵匡胤,而是为自己的反叛争取准备的时间。既然赵匡胤以皇帝名义封赏自己,按照规定自己就应该入开封谢恩,李筠认为那么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打探一下虚实,为即将发动的战争做准备。
赵匡胤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加封李筠的同时,一并将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任命为皇城使。赵匡胤意图麻痹李筠,同时将李守节调离李筠身边,削弱李筠力量。李筠对赵匡胤的意图看的一清二楚,但他此时急需要整军备战的时间,李筠便将计就计,派儿子李守节借谢恩的机会进京打探虚实。
李守节对当时的局势看的非常清楚,他知道父亲的行为无疑以卵击石,便劝说父亲放弃抵抗,归顺大宋。但李筠以士为知己者死,鸟为悦己者容,不能违背郭威、柴荣的知遇之恩为由将儿子的劝告怼了回去。
在父亲安排下,李守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京城。赵匡胤对李筠的意图和李守节的心里了若指掌,故而他在宫中接见李守节时,开口便问:“太子,你远离朝廷来此做什么?”李守节闻言,三魂吓跑了五魂,七窍吓出了六窍。急忙跪下以头击地说:“陛下这样说,一定是有人谗间臣父子于陛下”。赵匡胤继续挑明了说道:“我知道你曾劝说你父亲归降我,你父亲此次派你来,无非想让我把你杀掉,他好有起兵反叛的借口,你回去告诉他,以前我未称帝前,任由他怎么样,如今既然我已经做了天子,为了天下稳定和百姓的性命,他难道不能让我一点吗?”李守节返回潞州后,对父亲李筠再次极力劝说,并将赵匡胤的话转告给了李筠,李筠见阴谋败露,便仓皇起兵。
建隆元年四月,也就在赵匡胤称帝三个月后,李筠便树起了反抗大宋的大旗。他发布战斗檄文,历数赵匡胤背信弃义,背叛周世宗柴荣的数条罪状,拘捕宋朝派来的监军周光逊等。还不顾气节的向北汉称臣,请求派兵支援,但无奈李筠与北汉积怨太深,双方还未开展合作,便心生间隙,各打各的小算盘。李筠发布的战斗檄文,也未如他所愿那般得到后周旧臣的响应,李筠不得不孤军起兵。李筠先重兵袭击泽州,因宋将张福兵力不足,被快速擒杀,占领泽州后,李筠信心大增,认为宋军不过如此。
平定李筠
李筠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城,宋太祖赵匡胤冷静的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策。枢密使吴延祚向赵匡胤建议说,潞州四周地形险要,如果李筠固守,就不能很快攻破。但李筠素来骄傲轻率而无谋略,应迅速派兵将李筠击灭在泽州。这个策略相当高明,赵匡胤当即采纳。
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任命侍卫副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副都检高怀德作为统军将领。同时命令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率兵从东路赶来支援。命令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为前军转运使,保障后勤供应。并责成三司使张美高征粮征兵。同时为防止契丹、北汉趁机侵犯,他派自己的亲信咎居润任澶州巡检,防止契丹南下;令潞州团练使郭进兼任本州防御使和西山巡检,授予其军事指挥权,以防北汉。
毕竟宋朝才成立三个月,赵匡胤还得防止京城动乱,又对京城做了周密部署,吴廷祚被任命为东京留守,派吕庆馀协助。命令弟弟赵光义为大内都点检,控制近卫军,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驻守河阳。
泽州,居太行山之脊,河朔咽喉之地,李筠先攻占泽州,可见李筠并非等闲之辈,而是具备一定军事实力的人物。
李筠的从事闾丘仲卿见李筠孤军起兵。便向李筠献策说:“孤军举事,非常危险,虽可倚靠北汉援助,也未必能得其力。赵匡胤的大梁,兵甲精锐,难以取胜。不如西下太行,占据怀、孟、洛阳,以虎牢为要塞,然后东向以争天下,此为上策。”李筠根本不听,还自以为是的说:“我是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兄弟,禁卫军的将士,许多是我的故旧,听说我来,必然倒戈归我。何况我还有儋珪枪、拨汗马,还忧天下不归我吗?”儋珪是李筠的爱将,有勇力,善用枪;拨汗马是李筠的骏马,一日能跑350千米。
四月十九日,石守信与高怀德先率兵向泽州进发。五月初五日,石守信与监军李崇矩打破李筠兵于长平,斩首3000级,继之攻拔大会呰,与李筠相持于大会呰,初六日,赵国胤下诏削夺李筠一切官爵。
赵匡胤看到宋兵未能迅速扫平李筠,北汉、契丹也有出兵相助李筠的可能,于五月十九日御驾亲征。五月二十一日发大梁,采纳赵普速战速决、攻其不备的策略,倍道兼行。
五月二十九日,石守信、高怀德已于泽州南击溃李筠3万军队,俘虏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杀北汉监军使卢赞,降者3000余人。李筠遁入泽州固守。赵匡胤在过太行山时,山路险峻多石无法行走,他就先在马上驮几个石头,群臣六军也效法背石,即日平出大道,加快了进军速度。六月初一日,赵匡胤至泽州,列栅围之,督军攻城,但猛攻10余天不能下。这期间,李筠的龙捷使王廷鲁,吐浑留后汾州团练使王全德率所部自昭义降宋,李筠更加失去了后援。
赵匡胤命令全面攻城,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率敢死队冒死登上城头,乱箭射穿了马全义的胳膊,血流一身。马全义拔下箭来继续战斗。赵匡胤亲帅卫兵冲锋陷阵。宋军士气更加旺盛。于六月十三日攻下泽州,李筠见势不妙,投火而死。宋兵俘虏北汉宰相卫融。
赵匡胤攻下泽州后,为安定人心,六月十六日下诏,免泽州百姓当年田租。六月十七日北攻潞州,六月十九日李守节降,赵匡胤赦免李守节,任为单州团练使,并赐以袭衣、金带、银鞍勒马。
攻泽州时,骁武副指挥田绍斌被流矢射中眼睛,还奋力杀敌。殿前散都头指挥使蔡审廷先登城,被飞石伤足,太祖赐给良药美酒,等到车驾回京,还亲自到他的宫署探望。在李筠还没有起兵以前,检校太尉张美见李筠召集亡命,倔强难制,估计他一定会叛变。就提前在怀州、孟州等地积存许多粮食。后来宋太祖带10万兵上太行,经费不缺,张美有很大功劳。
宋太祖赵匡胤北伐李筠平定泽州,是北宋建国后的第一次战役,此役的胜利,揭开了北宋统一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