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漠风云 > 第5章 怀帝心忧百年业,后人谁知藏宝图

大漠风云 第5章 怀帝心忧百年业,后人谁知藏宝图

作者:月照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1 来源:文学城

大正朝开国皇帝陛下李远和皇后娘娘赵京娘,在建国初期分别来自两个势力的支持,一个是江南的魏家庄,一个是河西的白玉京。

正定元年魏家庄在江南府的驻点改建为镇南巡捕房,而白玉京在河西府设立了镇西巡捕房,安定了当时最富庶的江南和最奇诡的川西。

正定二年京城设立了京师大捕房和养孤堂,一来维持京城治安,二来收养弃养女婴,三选拔根骨好的武学苗子。

正定四年赵京娘增设镇北巡捕房和镇东巡捕房,形成四方巡捕房安天下的局面,并于次年在京城设立总捕房,主管四方巡捕房。随着大正朝国运昌盛,四海平定,赵京娘又陆续增设了夹道巡捕房,在东南道崖州增设东南巡捕房,西南道苗州增设西南巡捕房,由镇南巡捕房兼管。随着定远军将边疆往北推进,又在九思城增设东北巡捕房。在平沙关收复安排驻军之后,于建元八年增设西北巡捕房,形成了四方巡捕房四夹道巡捕房拱卫京师的局面。

巡捕房的开设也不是一番风顺的,来自白玉京的皇后赵京娘联手魏家庄庄主魏英娘,建立大正巡捕房,慢慢铺设整个大正朝,形成一个完整的执法监管系统。如今这样全面的巡捕房系统也是几十年整顿修改而来,一开始巡捕房只专管武林人士,后来才逐渐接手了刑名案件,形成了如今捡(仵作),稽(侦查),书(文书,信息),技(机关),女五大部。京城设立了总巡捕衙门,原来还有密部(情报),后来独立出去也不知道归了谁管。

如今十年过去了,每隔几年四方巡捕房和夹道巡捕房都要遣送人员进京,总捕房也要派人下去历练,这么做一是加强地方捕房与总捕房的联系,二是避免地方人员滞留过久与地方官员勾稽,三一个也是为了给总捕房补充新鲜血液。这才有了四大捕房和夹道捕房每三年会送一批人来京城进修,总捕房预备的接班人一定要到下辖割巡捕房历练几年,熟悉地方操作。如此循环交替轮流几回,大家能够熟悉彼此的手段和本领,无论是谁升上来,众人方会有目共睹心悦诚服。总捕头一定是由四方捕房捕头之一升任上来,现任总捕头郑宁山来自镇西巡捕房。

大正朝建元十八年,又到了三年一期的地方捕快进京。几十年来四方捕房也是派系林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今年新来的的捕快没有老油条只愣头青,少了老油条居中调和,新人们一个个的三天一场大戏两天一个小矛盾,只闹得安静沉稳庄严肃穆的总巡捕衙门像菜市场一样热闹,总捕房的老人们一个个袖手看新人花招百出的玩花样,赞叹年轻人真是精力旺盛。

新人还没有分派去处,总捕房门房顾淮人手塞了一把扫帚给他们,安排了这一批新人扫院子。新人的明争暗斗不是在吃饭的时候多夹两筷子菜,就是扫地的时候突然发出内力让树叶飘起,落到对方的地界上去,没有舞刀动枪,却也是实打实的每天都要争斗几回。

赵虎自持身份,从来不去扫院子,赵远程和金达山这两人老实巴交,替赵虎把院子扫了不说,就算有人使坏,前脚扫过的地又飘来叶片,二话不说回头再扫。

魏淑芬与赵虎截然不同,在巡捕房,无论是谁招惹了她,她必要反杀回去。她扫过的地谁将落叶弄过去,她蹬脚上树,将满树的黄叶摇落到对方地盘离去。谁抢了她要的菜,势必要连对方盘子抢夺回来,跟着她一起来的郑云芳郑云秀姐妹劝说众人:“小芬什么都好,只有两点碰不得:一不能动她兵器,二不能抢她吃食。”魏淑芬日常与人动手,威武又霸道,全赖这两个小姑娘转圜才没有在总捕房落得人人埋怨。

老捕快怀里抱着刀看新人现眼宝,各自掂量着新人的脾性。脾气冲直接上拳头少,大多还是暗暗揣摩着,暗地里使绊子害对方摔一跤出个丑罢了。

九月北风呼呼地一个劲地吹散京城积攒了一个夏天的热气,吹得树叶纷纷变了颜色掉落下来,吹得枣子穿红衣,吹得柿子挂白霜,吹得行人单衣换夹袄,吹得远方游子回家转,也吹齐了八方巡捕房年轻气盛的捕快们,在京城这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聚了头。

建元十八年十月初三,大明宫

“娘娘,这些是今年的新人。”郑宁山将算盘上报的新人手札带到了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皇宫中轴线左侧,是前朝太子居所,如今大正储君未立,因着大明宫宫殿配置齐全,暂时用作皇后赵京娘的办公之所。

皇后放下手里的笔,站了起来:“宁山,坐。”皇后走向一边靠窗的位置,皇后身后的女官陈尚书接过郑宁山手里的书札,捧与皇后,另有宫人走上前来看座奉茶,郑宁山端着茶碗等待皇后发话。

好一会皇后才放下手札,揉揉眉心说道:“今年没有一个老捕快带队,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郑宁山放下手里的茶盏站起来说道:“属下不知,只怕这又是底下人互相别苗头。”

“别苗头,好歹拿破案子来别苗头啊,拿几个愣头青娃娃来顶什么用?”皇后看着窗外明亮的太阳出神,好一会她才道:“既然要别苗头,就让他们好好比一下,给这批新人办一个比武会,嗯,等结果出来,给我通报下去,每一个巡捕房和驻点都要通报到,我倒要看看到时候是谁脸上好看。”

“是,属下回去就办。”郑宁山抱拳应了。

皇后走回主座坐下,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才说道:“中秋的事有眉目了?”

“无,已经做了封案处理。”郑宁山站直了应道,郑宁山的位置决定了他一年总要遭受几次明杀暗刺,不是来自武林的就是来自朝廷内阁同僚的。

“你坐下回话。”皇后摆摆手,又对陈尚书说道:“你去御医房叫人来给郑大人把把脉,还有好药记得也叫他们带两瓶来,不要舍不得。”

“是。”陈尚书应声而去。

“你觉得是谁?”皇后凝眉沉思了一会才问道。

“只是试探,来人早就算计好的。”郑宁山摇了摇头,“连退路也一早就算计好了,是熟悉京城地形熟悉巡捕房四周路线的人。”

“这就难办了。”皇后眼神一暗,京城关系错综复杂,大正建国已经三十年,皇后依然觉得朝局不稳,时时动荡。皇后叹息了一回,将一份书札递给他说道:“明年要出一趟差,去古青关,你回去分派一下人手。”

“是。”郑宁山站了起来接过书札应道。

“前朝怀帝藏起了大批库银,你听说过?”

“怀帝三十年、明帝二十年、幽帝三十年,”郑宁山曲起手指数了数,“这都过去一百多年时间,只怕是谣传。”

“怀帝二十年给张青送了两次粮饷,我记得怀帝年间没有大战。”

“大批银子肯定不会送去古青关,太麻烦了。”郑宁山摇头,“若说是刀枪剑戟这些,经过一百年,早就锈掉了。”

“如果是神兵利器呢?怀帝年间,名匠辈出。如果是藏宝图呢?”皇后看着郑宁山,“如果是你,银子你会藏在哪?藏宝图又会交给何人保管?”

“银子要起作用,势必要留在江南,那里是天下粮仓。”郑宁山低头思考着,“藏宝图只会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怀帝最信任的人是张青,他曾言“张青,朕之股肱,可同塌而眠者也。”

礼部如今正在编撰前高的史书,怀帝起居注里有记载隐晦不清,说是怀帝藏起大笔银钱,留给后代以防万一。这等捕风捉影之事,皇后原本不信,只是随着怀帝年间的旧事越翻越多,由不得皇后不信。

怀帝年间国库还算丰裕,但怀帝最后十多年以军饷名义陆续从国库拨了两千万两白银出去。其后没几年青关失守,守将张青退守九泉,人员更是损伤大半,但是翻遍军报,皆无大战记录,有人揣测,张青在青关附近建立了一个城池藏宝,退守九泉也是为了不叫人发现这个城池。

皇后想起早些年宫里一个秘闻,传说怀帝有一个宝藏,就在古青关,这个宝藏就是要保大高千秋基业。千秋基业?皇后笑了一下,幽帝末年,郑家叛乱,幽帝提着剑将众子女屠杀了个干净,过了两年,流民攻破京城,将陈氏皇族几乎屠杀了个遍,这怀帝哪里还有后人?大正建国三十年,百姓生活安定,哪一个会想要重建前高基业?

只是想到最近巡捕房肃清整个京城,前梁王乖觉得不得了,不像是起心思的模样。皇后眯着眼睛思量,财富与皇权,哪一个不能挑动人心?最近京城变幻莫测,有心人纷纷出动,皇后要顺水推舟,安排一趟古青关之行。到时候是否有人要去取这个宝藏,自然会跳出来。

皇宫里上阳苑原本居住着十几个幽帝嫔妃,这两年陆续去了不少,只剩下三五个。原本在上阳苑服侍的宫人迁出去不少,宫里太监全部是幽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宫女也有不少幽帝旧人,这宫里也是时候好好清理一番。

“明年我要甄选女官,这一次我希望不再全部是官宦女子,你安排下去,那些富户小吏的女儿好生预备起来。”皇后又说起了另一桩安排。

“是。”郑宁山一面答应一面想着这个消息要怎么透露出去。

“宁山,这天下你看稳了吗?”皇后站了起来,看向大明宫外,红色宫墙上面是深远湛蓝的天空。

“皇后,天下虽太平未久,怎么着也算是稳当的。”郑宁山慎重地回答。

“太平未久啊,只怕有些人不想要这个太平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