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漠风云 > 第3章 四明寺人声鼎沸,四大楼一败一伤

大漠风云 第3章 四明寺人声鼎沸,四大楼一败一伤

作者:月照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1 来源:文学城

总捕房稽部都头姚青亲自带着副手草灰木灰去了京城的四大红楼。红袖招是前梁王的耳目,一向乖觉,很是配合。这前梁王并未封王,是前朝大高末代皇帝幽帝的最小的弟弟,一向得幽帝欢心,小小年纪封他作了梁王,又怜他弱小,留在京中,还给他建造了王府。幽帝年间,梁王四下里搜罗美女敬献给幽帝,惹恼了梁皇后,将他下了大狱,岂料祸兮福兮,梁王因此躲过了幽帝末年战乱保下命来。新朝大正建立,梁王很是乖觉,搬出了梁王府,家产大半送回宫中,只留下两个自己置办的小庄子和住满了美女的红袖招。

与红袖招相对的是芳华苑,老鸨是一个异域美人,肤白貌美,说的一口流利大正官话,与游商关系最为密切,也最是有钱,只不知道后台是谁,巡捕房到访,老鸨子更是处处配合,句句好话,自然也没有什么波折。

只有芊芊楼,因为是天上来客,一个个傲得不行,最不配合,也是问题最多的一个。芊芊楼中姑娘全部能文善武,身后站着白玉京,每日里不过几个姑娘朦胧面纱上台或是吟诗或是读书,更有在台上舞刀弄剑,就有大把纨绔子弟捧了金元去捧场。每年春闱前后更是有不少举子来此吟诗作对,举办文会,毫无秦楼楚馆烟视媚行之气,偏生核定了芊芊楼和红袖招芳华苑一般五成税收,是京城四大销金窟之一。

姚青亲自来查芊芊楼,芊芊楼掌柜胳膊一抱,站定在门口:“芊芊楼不是那等藏污纳垢之所,无有这些迷人心智戕害人命的药物。”

芊芊楼门口聚集了不少闲杂人等围观,姚青无奈,走上前去压低了声音说道:“姑娘,姑奶奶,你们自己没有,焉能保证所来客人个个都是好的,哪一个拿出一点子害得还不是芊芊楼的名声?”芊芊楼掌柜是一中年妇人,她与姚青对峙良久才放行,至于搜捡出什么就无人得知,只是芊芊楼从这一天起关门歇业,楼中姑娘也不知是嫁人去还是回白玉京了。偌大芊芊楼,又在京城繁华地段,半年后芊芊楼变成京都茶馆,常年有说书艺人驻扎,成为京城流言八卦小道消息最多之地。

醉红坊和梁大赌坊是同一个老板,老板姓梁,是个武夫,他行事最直白,也最恶劣,逼良为娼的最多。梁大一向滑头,做事从不自己亲自动手,官衙和巡捕房一直拿他没办法。这一次稽部与技部联手,木马和草灰同出,在醉红坊找出地下室两间,里面有刑具若干,地面尚有残存血迹,奈何找不到受伤人员,无有苦主,最后只得勒令关门数月、填上地下室、罚款若干以示警示。

醉红坊一女子见着捕快突然跑将出来,抓住木马哭诉本是良家女子,乃是遭人贩卖至此。自有捕快带了她下去,由此引发了建元十八年第一桩妇女拐卖案,妇人究竟可以由何人卖入青楼,人口如何买卖引发了朝堂多次讨论,最后定下成年妇人只能自卖自身,夫家娘家皆不得干涉,幼童不分男女皆不得买卖,家人无法养育可送至养孤堂。烦店家码头市场雇佣幼童不得低于十岁,烦雇佣工人者,成人税一,十至十五岁童税半,雇佣专税专管,烦雇佣工年满三十者,岁可领米五斗,布十尺。

这一项政策从讨论到真正执行,前后费时十余年,为大正新政之一,后世人称此政使老有所养,为天下先;也有人说这个方法让儿子不顾孝道,不养老子娘,是败德之政。此政褒贬不一,不做多述。后世皆知大正有此一政,无人得知为一青楼女子为求自由所致尔。

四大红楼经此一查,去一,罚一,只剩红袖招与芳华苑。另有许多暗娼半掩门的最会私藏这些个药物,凡半掩门与私娼尽数查抄,相关人等按律入罪。还有那设仙人跳的组团了的诈骗团伙,借了说亲名义投亲的外地人若干,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时连租了房子与外地人的京城本地百姓皮也紧了三分,京城也算是迎来了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其中遣回原籍若干,解救无知被拐妇人童子若干。

姚青带着搜捕到的一堆违禁药品锁拿了一干人贩从前门大道走过,胆小的早就锁上了门,其中不乏胆子大一些的开了条门缝偷看,沿途围观百姓更是指指点点,大声叫好。如此不过几日京城内肃清一空,接下来轮到了城外的寺庙。

京城有三大寺庙,一是历代皇家做法事的皇觉寺,如今大正朝新立,皇帝皇后又不信佛,香火远不如前朝鼎盛,但是多年皇家供奉,庙宇煌煌,神像塑金,无论是所占田亩还是庙宇楼阁数量之多,依然是京城第一大寺。巡捕房的捕快们第一个找上的就是皇觉寺,一番度牒核对下来,不免有七八个挂单的寺人说不出出处被拉去了监牢,皇觉寺也收到到了京畿衙门罚单七八张。

人拉走之后,皇觉寺的僧人不免忿忿:“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早几年看他们敢!”不过这话也就私底下说说,谁都知道当今陛下不信佛法,凡事不讲人情**制,没看所有达官显贵都夹着尾巴生怕招惹了巡捕房这些不认人只认法,凡事只会动手没长脑子的武人。

大明寺是达官贵族常去做法事的寺庙,虽说庙宇不如皇觉寺高大,胜在香客尊贵,占地反而是最广的那一个。自从庙宇附地也需要纳税粮之后,大明寺很是出了一番血,如今有什么风声草动大明寺消息最是灵通。

这次无端卷进总捕头遇刺事件,行动也最是配合,早早内部清理了一遍,等巡捕房捕快来的时候本寺的人作一堆,外来挂单的僧人作一堆,一个个度牒路引证件齐全,一看就是遵纪守法的好僧人。奈何巡捕房的捕快们个个火眼金睛,愣是找出来没有身份牌子的厨子一个扫地僧一名,厨子还好,老老实实跟了巡捕房的人走了。

扫地僧看着平平无奇,却是深藏不露,两个回合下来扫地僧掩盖了行藏而去,捕快最后在扫地僧的僧房里发现了胡人的楔子文书,巡捕房下发了追缉文书,大明寺也算栽了个跟头,派出寺庙的十八武僧参与追缉不提。

四明寺是京城及周边百姓去得最多的寺庙,香火也最是旺盛。京城百姓与寺里主持都能算得上相熟,四明寺最接地气,也是京城人民赏春踏秋的场地。四明寺将庙前空地免费开放给京城百姓做点小生意,不管是佛诞还是过节,四明寺有丹药派送,夏季常备署饮藿香方,冬日还有热姜汤供香客小贩饮用,四明寺庙前空地渐渐发展成了一个大集市。

巡捕房捕快来的时候四明寺正在做法事,围观的百姓兴致勃勃地看衙役围了和尚问话,胆子大的甚至会帮着问话登记来历查看度牒,一番勘察下来,捕快们最后都懵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百姓比自己还热心,恨不能把这些和尚的祖宗八代都问出来,连为什么做了和尚会念几道经,跟了哪个师傅读了几卷经,同房的僧人是哪个,夜里说不说梦话,白日吃了什么,有没有喝水,夜里上几趟茅房都问了个遍。

捕快们喝口茶的功夫,这些僧人的底子就被翻了个底朝天,有度牒的分作一堆,没有度牒的良民有三个,没有身份来历不明的冒牌僧人有四个,其中两个会念经,两个是南郭先生。老百姓乐呵呵地看着这七人被捕快带走,还有人一路护送着,跟捕快打听消息。

“今年巡捕房招不招人?”——这是家里有成丁的,巡捕房过两年会在京畿附近招聘一些良民干一些打杂跑腿的活计,虽不是正式官吏,也有俸禄可那,最主要是可以跟着巡捕房的大人们学武艺,免费的哟。

“招人有什么要求,要不要会武?”——这是家里有闲人的,听道旁边说招人,连忙打听消息。

“今年有没有捕头下乡收徒,什么时候来人查看小娃娃根骨?”——这是京畿乡下消息灵通的,知道巡捕房在京畿会招收一些根骨好五六岁的孩子收进来,去了就能吃上皇家饭。

“什么时候底下来人?”——这是押镖的,与巡捕衙门关系最好,每年从巡捕房筛选下来的人里面捡漏。镖局与巡捕房关系一向要好,平常镖局还要借了巡捕房关系开路条,巡捕房也依赖这些押镖的收集信息和路况。

“捕头今天吃了什么?”——这是某个巡捕熟人一边说着一边递过来一块熟透了的柿子,“家里树上摘的,尝尝味,要是好,明儿我送巡捕房去。”巡捕房有饭堂,里面不缺肉不缺菜,只是没有这等甜嘴巴的果子。常有熟人摘了送过去,巡捕房也不白要,比起自己在街头喊破嗓子一个一个卖划算多了。

“巡捕房门口的馄饨汤好吃不?”——这个不用说,肯定认识卖馄饨的小娘子要不就是想去认识店家小娘子。

“捕房成衣在哪里铺子卖的?”——这是一直想弄身捕头制服来穿的小年轻,巡捕房有专门的制服,通身黑色,箭袖束腰,只胸前锈有巴掌大一块金色盾牌,又气派又威风。

“赵三娘子,上个月进巡捕房的那个还在捕房吗?”——这个莫不是认识赵三娘子?捕快留心应和了两句,拉着他一起押送,不着痕迹地把人给弄进了巡捕房。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