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明县令:我是公主的攻略对象 > 第29章 心安

大明县令:我是公主的攻略对象 第29章 心安

作者:清轻一叶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21:00:49 来源:文学城

暮春的阳光褪去了初春的料峭,变得温暖和煦,透过繁密的枝叶,在黄府精心打理的花园小径上洒下斑驳摇曳的光影。

黄府的后花园,虽不及王府宫苑那般恢弘壮丽,却也别具匠心,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错落有致。一条蜿蜒的鹅卵石小径穿梭其间,两旁栽种着各色时令花卉,牡丹雍容,芍药娇艳,蔷薇攀附着廊架,散发出甜腻的香气。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偶尔有清脆的鸟鸣从竹林深处传来,一派宁静祥和。

迎袖女官就站在花园的入口处,目光一错不错的看着远处的三人。

她已经心累了,自家殿下自从来了这扬州,自从来了这江都,她就再也猜不透自家殿下在想什么了,宫中的殿下与在扬州的殿下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判若两人。

当然,有一件事情迎袖女官还是很开心的,太医前日给殿下请平安脉,言说殿下的身体好了不少。

就因为太医的这句话,迎袖女官心中对皇爷使殿下出京的怨怼也消了不少。

女官目光所至之处,朱宁玉正与魏母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魏有之,在花园的小径上缓缓散步。

魏有之的脸色依旧带着失血后的苍白,唇色也有些浅淡,但比起半月前那奄奄一息的模样,已是天壤之别。

她身上穿着一件月白色的素面杭绸直裰,是朱宁玉特意命人赶制的,料子柔软透气,尺寸也恰到好处,替代了那身象征身份却也沉重束缚的官袍。

她微微倚靠着朱宁玉的手臂,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而谨慎,腹部的伤口仍在隐隐作痛,提醒着她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

“子慎,走慢些,累了我们就去那边的亭子里歇歇。”

魏母看着女儿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心疼地轻声说道,手中的力道又放柔了几分。

此时的魏母比朱宁玉初见之时更显老态,原本只有鬓角处几缕的白发,此时已经过了半,从魏有之遇刺开始到如今,半个月时间里,她总是自己一个人偷偷抹眼泪。

原本朱宁玉是不知道这事的,盖因之前迎袖女官去为她送新裁的衣服撞见了,只是这是魏母的心结,朱宁玉暂时也不知应该如何宽慰。

“母亲,我没事,多走动走动,于恢复有益。”

魏有之勉强笑了笑,宽慰着母亲,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身侧另一边的朱宁玉。

将她接到黄府养病,是朱宁玉的主意,起初魏有之是万分不愿的,县衙后宅虽简陋,却是她的地盘,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而黄府……这里是朱宁玉的地盘,处处透着与她格格不入的精致与贵气,更重要的是,她的秘密在此地已然暴露,这让她如同赤身**行走于闹市,始终无法完全安心。

但她的女官迎袖几次三番苦口婆心地劝说,言道自家小姐日日往县衙跑,于闺誉有损,长久下去,恐惹来非议,魏有之不知迎袖女官心思,更不可能知道朱宁玉为这事央了迎袖多久,她只觉这位黄小姐身边的女使太过热情了。

就着迎袖女官的话,朱宁玉也顺势提出,黄家宅院幽静,适合养病,且有精通医理的仆妇可以随时照料魏母。

最终,在魏母的默许和身体状况确实需要更好环境的情况下,魏有之几乎是半推半就地,被‘请’进了黄府,就连元宵休沐结束后,陆县丞和张诚也直接将衙门的公事送到了黄府这边。

这半个多月来,她住在这雕梁画栋的客院中,每日有精致的药膳调理,有专业的仆妇伺候换药,环境清幽无人打扰,伤势恢复的速度确实比预期要快,而朱宁玉,也几乎日日都来陪她,有时是陪着说说话,有时是像现在这样,扶着她散步复健。

只是对于黄小姐所言的,仙女县民田侵占案和私盐案子已经有了定论这一事情,魏有之总觉得有问题,她看过陆元维他们送过来的卷宗。

袁主簿、杨家、李大使以及一众胥吏已经入狱,可是关于漕运和巡检司那边,卷宗上却是只字未提。

她本想问问是怎么回事的,可不管她是问张诚还是陆元维,两人都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至于黄小姐,她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开口。

“令君如今气色好多了,看来我们府上的厨娘和大夫还算得力。”

朱宁玉侧过头,对上魏有之偷偷打量她的目光,唇角弯起一个明媚的弧度,语气带着几分小小的得意。

她今日穿着一身浅碧色的襦裙,发髻简单地绾着,簪着一支素银簪子,比起平日华服盛装时,更添了几分邻家少女的清新与活力。

魏有之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慌忙移开视线,低声道:

“多谢黄小姐悉心照料,此恩……魏某没齿难忘。”

这话她说得真心实意,无论眼前的黄小姐是出于何种目的,在她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提供庇护,这份情,她记下了。

“举手之劳罢了,令君不必总是挂在嘴边。”

朱宁玉摆摆手,浑不在意,转而好奇地问道:

“对了,令君,我前日看你批阅的那些文书,好像涉及到春耕借贷和县学修缮?这一县之令,每日要处理的事务竟如此繁杂吗?”

这并非她第一次问及县务,自从魏有之精神稍好,能够坐起来看些不太费神的文书后,朱宁玉便常常凑在一旁,像个小学生般,对各种她从未接触过的事务表现出极大的好奇。

魏有之起初有些诧异,这位看似养尊处优、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小姐,竟会对这些枯燥的俗务感兴趣?但见她问得认真,眼神清澈,并无嘲讽或打探之意,便也耐着性子,一一为她讲解,这便也是她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的原因之一。

这黄小姐问题实在太多了~

“确实繁杂。”

魏有之微微颔首,一边缓步前行,一边解释道。

“春耕乃一年之本,县衙需核查各乡里上报的种子、耕牛短缺情况,协调县中大户或钱庄,以官府信誉为担保,向确有困难的农户提供低息借贷,确保不误农时,至于县学,”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无奈。

“江都县学房舍年久失修,教谕多次呈文,奈何县库空虚,只能先筹措部分银两,修补最危险的几处,其余的……还需从长计议。”

她声音平和,将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琐碎,却关系民生根本的事务娓娓道来。

从田赋征收的流程、漕粮转运的协调,到刑名案件的审理、地方治安的维系,再到教化百姓、修缮水利……林林总总,千头万绪。

朱宁玉听得入了神,她来自现代,对古代县级政府的运作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此刻听魏有之条分缕析地讲来,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复杂。

这绝不仅仅是坐在公堂上拍惊堂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智慧和责任心,去平衡各方利益,处理无数细节。

她看着魏有之苍白而专注的侧脸,看着她提及县学经费时微蹙的眉头,心中那份因系统任务而起的攻略心态,不知不觉间,掺杂了越来越多真诚的敬佩。

【目标对宿主好感值 30,当前总好感值:1506。检测到宿主对目标产生“敬佩”情绪,情感链接深化。】

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让朱宁玉微微一愣,随即耳根有些发热。

自从魏有之到黄府养病一来,系统时不时就会跳出来播报魏有之那逐渐上涨的好感值,有时候是10点有时候是20点,零零总总的就攒了五百点。

可这次,在好感值播报后,系统居然还有一句!

她……敬佩魏有之?这个认知让她有些慌乱,又有些莫名的欣喜。

她赶紧收敛心神,继续追问道:

“那……若是遇到像杨家这样的大户乡绅,倚仗权势,欺压良民,侵占田产,又该如何处置?就像仙女镇那样。”

她问这个问题时,眼神格外认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魏有之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假山旁一丛开得正盛的紫藤,幽幽道:

“豪强兼并,古已有之,非江都独有。为官者,上需秉承朝廷法度,下需体察民间疾苦。遇此情形,需谨慎行事,一方面要暗中收集确凿证据,避免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借力,借助上官或……其他可以借重的力量,”

她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宁玉一眼。

“在合适的时机,一举发力,力求雷霆万钧,使其无法翻身。若贸然行事,不仅无法为民伸冤,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火烧身,殃及自身与无辜百姓。”这是她的经验之谈,也是血淋淋的教训。

朱宁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魏有之这番话,沉稳老练,思虑周全,与她之前那种“方正”、“莽撞”的初印象颇有不同。

看来,这位年轻的县令,并非不懂变通,只是在坚守着某种底线。

三人走到一座小巧的六角凉亭内坐下,亭子临水而建,四面通风,可以看到池中锦鲤嬉戏,荷叶已初露尖角。

魏母见女儿额上又有汗意,便拿出绢帕替她擦拭,又对朱宁玉感激道:

“这些日子,真是多亏了黄小姐。若不是您,子慎她……”

说着,眼眶又有些泛红。

“老夫人千万别这么说,”

朱宁玉连忙安慰。

“令君是难得的好官,为民受伤,我们略尽绵力,是应当的。”

她说着,自然地拿起石桌上的茶壶,替魏有之和魏母各斟了一杯温热的参茶。

魏有之道了声谢,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朱宁玉的手,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击中般,迅速收回了手,魏有之耳根微红,低头抿茶,掩饰着自己的失态。

这半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她对这位黄小姐的感觉,变得愈发复杂难言。

起初是戒备、恐惧,生怕她泄露自己的秘密。

但随着时间推移,她发现朱宁玉确实守口如瓶,甚至比她自己还要小心,每次换药都屏退左右,亲自操持,确保万无一失,这份细心与守信,让她心中的坚冰渐渐消融。

接着是感激。黄府无微不至的照料,朱宁玉日日的陪伴与开解,都让她在这段最难熬的时光里,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温暖与……依靠。

她甚至开始习惯每日见到那张明媚的笑脸,听到她那带着点独特腔调,偶尔会冒出些新奇词汇的话语。

然而,与此同时,一种更深层次的困惑也在魏有之心头滋生蔓延。

黄府的家规极严,下人们言行举止皆有章法,进退有度,显然是受过极其严格的训练,绝非普通乡绅富户可比,这与她猜测的京中贵人身份是吻合的。

但朱宁玉本人,却似乎与这森严的规矩,与这整个时代,都有些……格格不入。

初时,魏有之只道她是身份尊贵,自幼娇养,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世俗的人情往来不甚了解,比如她分不清粳米和籼米的区别,不知道市井间常见的物物价几何,对女红厨艺等闺阁女子必备的技能一窍不通。

可相处越久,魏有之发现的异常就越多。

她对朝堂制度、官员品秩的了解,时而清晰得惊人,时而又模糊得可笑。

她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某项政令施行中的弊端,提出连魏有之都觉得耳目一新,极具操作性的建议,但她却搞不清楚本朝最基本的赋税种类和征收方式。

她言谈间偶尔会蹦出一些极其古怪,完全不符合语法习惯的词语或短句,什么“效率”、“逻辑”、“潜意识”,听起来拗口又费解,但结合上下文,又往往能精准地表达出一种独特的意味。

她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常常异于常人,带着一种超脱于这个时代之外的冷静与……平等?

比如她曾毫不避讳地评论“皇帝也是人,也会犯错”,惊得魏有之差点去捂她的嘴;

又比如她对女子地位的看法,虽未明说,但言语间总透着一股“女子为何不能读书做官”的不忿。

这些独特的见解、陌生的词汇、与常识的脱节……种种矛盾之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魏有之完全无法理解的黄小姐。

她就像一本用奇异文字写就的书,魏有之只能读懂只言片语,却窥不见全貌,反而被勾起了更强烈的好奇心。

她究竟来自哪里?受过怎样的教养?为何会拥有如此矛盾的特质?

魏有之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观察朱宁玉,试图从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寻找答案。

而这种观察,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感激与敬佩,以及那份因共享秘密而产生的特殊联结,正悄然催化着某种连她自己都尚未明晰的情愫。

“魏有之,你看那池子里的鱼,像不像你书房里挂的那幅《九如图》里的?”

朱宁玉并未察觉魏有之复杂的心绪,指着水中一尾肥硕的红白锦鲤,自然而然的唤出魏有之的名字,笑着岔开了话题。

魏有之这段时日也熟悉她这样突如其来的叫自己的名字,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唇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是有些像。没想到黄小姐对画作也有涉猎。”

“略懂一点皮毛罢了,”

朱宁玉眨眨眼,带着点小狡黠。

“比不上令君大人学富五车。”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亭中的气氛温馨而宁静。

魏有之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种种疑虑与重担,享受着这难得的平和时光。

而朱宁玉看着魏有之脸上那抹浅淡却真实的笑容,听着系统偶尔响起的,昭示着好感度缓慢而坚定上涨的提示音,心中也充满了某种踏实的满足感。

或许,就这样慢慢靠近,也不错。

她想。

看着魏有之被阳光镀上一层柔光的侧脸,朱宁玉心中涌起一种名为心安的情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