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开学第三周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高二三班教室,粉笔灰在光柱中无声飞舞。
“苏怀民,你看看你的数学和物理成绩,”班主任王老师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这样下去,就算你专业能力再强,艺考也会很悬啊。”
坐在沈长青前座的苏怀民低垂着头,细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沈长青能看到他通红的耳尖和微微绷紧的后颈。
“我知道了,老师。”苏怀民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音乐生特有的清亮质感。
沈长青懒散地靠在椅背上,手中的笔转得飞快。他漫不经心地扫过苏怀民桌上那张被红笔密密麻麻标记的数学试卷——68分,对于艺考生来说,确实不太够看。
下课铃响,同学们鱼贯而出。沈长青正准备起身,却注意到苏怀民仍坐在前座,一动不动。他犹豫了一下,又重新坐了回去。
“那个...”苏怀民突然转过身来,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窘迫,“沈长青,听说你数学和物理都很好?”
沈长青挑眉,没有立刻回答。他确实成绩优异,尽管他看上去完全不像个好学生——校服穿得松松垮垮,偶尔还会在耳后夹一支烟,被教导主任抓到过好几次。
“你能不能...帮我补习?”苏怀民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神飘忽不定,“我可以付你补习费。”
沈长青眯起眼睛,打量着面前这个插班生。苏怀民有一双很好看的眼睛,眼尾微微上挑,看人时总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作为音乐生,他的气质与班上其他男生截然不同,姿态挺拔,举止优雅,像是受过长期形体训练的结果。
“我不缺钱。”沈长青向前倾身,故意压低了声音,“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每次补习结束后,你要给我唱一首情歌。”
苏怀民愣住了,白皙的脸上瞬间浮现出淡淡的红晕。“什么?”
“不愿意就算了。”沈长青作势要起身离开。
“等等!”苏怀民急忙抓住他的手腕,又像被烫到一样迅速松开,“我...我答应你。”
沈长青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笑意:“成交。”
就这样,每周二、四放学后,他们都会留在教室补习。沈长青发现苏怀民并非不聪明,只是基础薄弱,对理科学科有莫名的畏惧心理。
“这里,应该用正弦定理,不是余弦。”沈长青用笔轻轻点着苏怀民的草稿纸,手臂不经意间擦过对方的手肘。
苏怀民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缩了缩,然后在沈长青玩味的目光中强装镇定:“为什么?”
“因为已知的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沈长青耐心解释,偶尔会侧头观察苏怀民专注的表情。他注意到苏怀民思考时会轻轻咬住下唇,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几次补习后,苏怀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有了明显提升。班主任在班上表扬了他的进步,那一刻,沈长青竟然感到一丝莫名的自豪。
“今天讲完了,该你履行承诺了。”某个周四的黄昏,沈长青收起课本,望向苏怀民。
苏怀民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在这里?”
“就在这里。”
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夕阳的余晖为一切镀上金色。苏怀民站到窗边,深吸一口气,轻声唱了起来:
“但愿我可以没成长,完全凭直觉觅对象...”
是张国荣的《有心人》。苏怀民的声音清澈而温暖,带着少年特有的纯粹。沈长青靠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他。阳光勾勒出苏怀民的侧脸轮廓,他的眼神在唱歌时变得格外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旋律和歌词。
沈长青从没听过这样的声音——不像是从耳机或音箱里传来的,而是直接、鲜活地撞击着他的耳膜,轻轻搔刮着他的心尖。
“...模糊地迷恋你一场,就当风雨下潮涨...”
当最后一句歌词落下,教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苏怀民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唱得不好。”
“很好听。”沈长青真诚地说,随即又恢复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下次我想听林宥嘉的。”
苏怀民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我会唱林宥嘉的歌?”
沈长青只是笑而不答。他当然知道,他曾在午休时偷偷观察过苏怀民的歌单。
补习的日子就这样持续着。沈长青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放学后的时光,不只是因为苏怀民的歌声,更是因为能看到他解开难题时眼睛亮起来的样子,听到他恍然大悟的轻呼,甚至是他偶尔沮丧地趴在桌上的模样。
期中考试,苏怀民的数学首次突破了90分。拿到试卷的那天,他兴奋地转身抓住沈长青的手臂:“我做到了!沈长青,我做到了!”
那一刻,沈长青感到心跳漏了一拍。
周五的体育课上,班里男生分组打篮球。沈长青和苏怀民分在同一队,而韩斯昂在对面。
韩斯昂是班上有名的富二代,学习成绩不错,自称“钢铁直男”,却总爱在更衣室里对着男生们吹嘘自己的魅力和家世。
“苏怀民,传球!”沈长青在空位举手示意。
苏怀民有些笨拙地运球前进,他显然不太擅长运动。韩斯昂趁机上前拦截,轻而易举地断球成功,还故意在擦肩而过时用肩膀撞了一下苏怀民。
“音乐生就好好唱歌,打什么篮球。”韩斯昂轻蔑地说。
沈长青眯起眼睛,下一回合,他直接对上了韩斯昂。一个漂亮的假动作,转身过人,上篮得分。经过韩斯昂身边时,他轻声说:“至少他不会像某人一样,在更衣室喷半瓶香水。”
韩斯昂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赛后,沈长青拿着两瓶水走到坐在树荫下的苏怀民身边,递给他一瓶。
“谢谢。”苏怀民接过水,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我不太会打球,拖后腿了。”
“没事,我教你。”沈长青脱口而出,随即又补充道,“作为补习的附加服务。”
苏怀民笑了,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那你想要什么回报?再多唱一首歌?”
“可以考虑。”
他们并肩坐在树下,看着操场上来来往往的同学。初秋的风吹过,带走夏末最后一丝燥热。
“你为什么想考浙江音乐学院?”沈长青突然问。
苏怀民的眼神变得柔和:“因为我想站在更大的舞台上,用音乐打动更多的人。”他停顿了一下,“小时候我爸妈总觉得学音乐没出息,希望我走普通高考路线。后来我妈生病去世前,听到我唱歌,她说...她终于明白了我对音乐的热爱。从那以后,我爸也开始支持我的选择。”
沈长青静静地听着,这是他第一次听苏怀民谈起自己的过去。
“那你呢?”苏怀民转头看他,“你明明这么聪明,为什么总是装作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
沈长青愣了一下,没想到苏怀民会这么问。他低头摆弄着手中的水瓶,许久才说:“可能因为...装酷比较有意思?”
苏怀民笑出声来:“你其实一点都不酷,沈长青。”
“哦?”
“你很好,”苏怀民轻声说,“比你以为的还要好。”
那一刻,沈长青感到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十月的最后一个周二,补习结束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两人都没带伞,只好躲在教学楼的屋檐下等待雨势变小。
“看来得唱首歌打发时间了。”沈长青打趣道。
苏怀民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回应他的玩笑,而是望着雨幕,轻声说:“我爸爸可能要再婚了。”
沈长青转头看他。
“上周见的那个阿姨,人很好,可是...”苏怀民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感觉妈妈正在被遗忘。”
沈长青从未见过这样的苏怀民——脆弱、不安,像是迷失在雨中的小鸟。他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搭在苏怀民的肩膀上。
“你妈妈永远不会被遗忘,”沈长青说,“因为她活在你的音乐里,活在你的记忆中。”
苏怀民抬头看他,眼眶微红:“真的吗?”
“真的。”沈长青认真点头,“而且,你还有我。”
话一出口,两人都愣住了。雨声哗啦啦地响着,像是为这一刻配乐。沈长青的手还搭在苏怀民的肩上,他们的距离近得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沈长青...”苏怀民轻声唤道。
“嗯?”
“我想唱首歌给你听。”
“现在?”
“就现在。”
苏怀民清了清嗓子,在雨声中轻轻唱起《小幸运》。
“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原来我们和爱情曾经靠得那么近...”
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加柔软,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沈长青静静听着,感觉自己的心跳与雨声、歌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种奇妙的节奏。
当苏怀民唱到“与你相遇好幸运”时,他的目光与沈长青交汇。那一刻,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雨渐渐小了,苏怀民的歌声也缓缓落下。两人之间的空气似乎变得稠密,充满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张力。
“这首歌...”沈长青开口,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异常沙哑。
“是我选的。”苏怀民轻声回答,眼神闪烁。
就在这时,一道手电筒的光线扫过他们。值班的保安大叔喊道:“那两个同学,还没走啊?教学楼要锁门了!”
暧昧的气氛瞬间被打破,他们迅速分开,各自拿起书包。
“走吧。”沈长青说,声音恢复了平静。
雨后的校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路灯在水洼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们并肩走向校门,手臂偶尔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
“下周就要月考了。”苏怀民说,“如果我物理能上80分...”
“怎样?”
“我就专门为你写一首歌。”苏怀民说完,加快脚步走到前面,仿佛羞于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表情。
沈长青停在原地,看着苏怀民的背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在胸腔中涌动。
到校门口时,他们发现韩斯昂正靠在一辆闪亮的轿车旁,明显是在等家里的司机来接。看到他们,韩斯昂挑眉笑道:“哟,两位学霸终于舍得回家了?天天黏在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在谈恋爱呢。”
这话像一根针,刺破了刚刚在雨中积累的所有微妙气氛。苏怀民的身体明显僵住了。
沈长青冷冷地看向韩斯昂:“关你什么事?”
“开个玩笑而已,这么认真干嘛?”韩斯昂耸耸肩,“我可是直男,理解不了你们这种...亲密关系。”
“我们也该走了。”苏怀民低声对沈长青说,眼神躲闪。
沈长青点头,与苏怀民一起转身离开。走出一段距离后,他回头看了韩斯昂一眼,发现对方正盯着他们的背影,眼神复杂。
送苏怀民到公交站后,沈长青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渐深,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苏怀民的歌声,还有韩斯昂那句刺耳的玩笑话。
他想起苏怀民在雨中泛红的眼眶,想起他解出难题时闪亮的眼神,想起他歌声中的每一个颤音和转音。
到达家门口时,沈长青突然停下脚步,意识到一个他一直以来忽视的事实——
他喜欢苏怀民。
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喜欢,而是更多。是想要靠近、想要保护、想要独占的那种情感。
这个认知让他既惊讶又平静,仿佛某个一直隐藏在迷雾中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他拿出手机,给苏怀民发了一条短信:“月考加油。我等着听你写给我的歌。”
几分钟后,手机亮起:“我会的。谢谢你,沈长青。”
透过简短的文字,沈长青几乎能想象出苏怀民打出这行字时微微脸红的表情。他抬头望向夜空,雨后的星星格外明亮,就像苏怀民唱歌时发光的眼睛。
高二的日子还很长,而有些感情,正如暗涌的河流,终将冲破地表,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