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盛夏到深秋 > 第17章 不要把自己弄丢了

从盛夏到深秋 第17章 不要把自己弄丢了

作者:荒渡Dust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07:09 来源:文学城

寒假正式开始的第二天,清晨七点整。

霜色未褪,晨光稀薄。

沈知时站在顾家那扇熟悉的欧式雕花铁艺大门前,深吸了一口气。

冰冷清新的空气涌入肺腑,却未能完全压下胸腔里那点习惯性的、面对未知环境时的微缩感。

昨夜又下了场小雪,铁艺栏杆上积着薄薄一层白色,在渐明的天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

顾家是独栋别墅,带着一个精心打理过、此刻覆着皑皑白雪的小花园,与他家那种别墅的规整感截然不同,更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暖意。

几枝枯瘦的灌木从栅栏边探出头来,在白雪映衬下勾勒出寂寥却坚韧的线条,偶尔风过,便簌簌地落下一小撮雪屑。

他按响门铃。很快,对讲器里传来徐元芝温柔带笑的声音:“是知时吧?快进来,门开着呢!”

他推开略显沉重的铁门,沿着已被清扫出的小径走到主屋门前。

门已经开了,徐元芝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点面粉,笑容温暖地站在门口:“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吃早饭了吗?我正烤着小饼干呢。你那双拖鞋,阿姨之前就给你洗干净了。”

“阿姨早,我吃过了。”沈知时礼貌地回答,换上之前他常穿的那双棉拖鞋。

屋内暖意融融,弥漫着黄油、糖粉和咖啡混合的香甜气味,还有一种属于“家”的、让人不自觉松弛下来的安稳感。

“北清和南南在餐厅呢,你直接过去就行。”徐元芝笑着指了指方向,“我去看看烤箱,你们好好学习,中午给你们做好吃的。”

“谢谢阿姨。”沈知时点点头,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往里走。

沈知时能清晰地听到餐厅里传来顾淮南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和苏北清偶尔低沉的回应。

走到餐厅门口,他看到顾淮南正挥舞着叉子对着煎蛋“演讲”,苏北清则安静地喝着牛奶,目光落在桌上的平板电脑上,似乎在浏览什么资料。

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将餐厅照得明亮而温暖,尘埃在光柱中缓慢浮动。

“哟!沈大学霸驾到!”顾淮南一眼瞥见他,立刻嚷嚷起来,“快来拯救我于水火!我哥又要给我加练听力了!”

“你可拉倒,哥可不会让你陷入水火,好好听。”

苏北清这才抬起头,目光越过顾淮南,落在沈知时身上。他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平静温和,带着一种沈知时认识了十几年、早已熟悉的沉稳。

苏北清微微颔首:“来了?先坐。别理他,他戏多。”语气很自然,没有过分的热络,也没有刻意的客气,就是那种对自家弟弟朋友的、相处了太多年以至于无需寒暄的熟稔。

“不是怎么就我要听,知时不要听。”

“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知时那英语根本用不着,再练听力。”

沈知时紧绷的肩线不易察觉地放松了一点点。

“吃过了?吗”苏北清转过头问,顺手将手边那碟还没动过的烤吐司推到他面前,“干妈刚烤的,尝尝。”

“嗯,吃过了。”沈知时答,但还是依言拿了一片。温热的吐司散发着麦香和黄油味,外酥内软。

顾淮南已经把注意力转回他的煎蛋上,嘴里还在絮絮叨叨地抱怨寒假也不能睡懒觉。

苏北清没接话,只是伸手过去,极其自然地把顾淮南那杯快被他手舞足蹈碰洒的牛奶往里面挪了挪。

这个小动作落入沈知时眼里,让他心里某处微微一动。这就是苏北清,话不多,但该做的、该看的,从来不会漏掉。

对他,对顾淮南,其实一直如此,只是他自己常常被自己的心障隔开了距离。

“对了知时,”顾淮南突然想起什么,咽下嘴里的食物,“昨天聚餐后来怎么样?沈叔周姨没再念叨你吧?”

沈知时摇摇头,唇角勉强牵起一个弧度:“还好,你又不是不知道,不一直就那样吗。”

苏北清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但什么也没问,只是淡淡地说:“先把早餐吃完。一会儿书房集合。”

他顿了顿,看向沈知时,“我给你理了一些题目都是压轴题,出得还是有点意思的,你应该会感兴趣。”

沈知时微微一怔。“压轴题”三个字从他人口中说出,常带着试探或挑战的意味,但从苏北清嘴里说出来,却只是平铺直叙的事实陈述——他知道沈知时的水平,也认可他的能力。

这种不着痕迹的信任,让沈知时心里那点微缩感又消散了些许。

吃完简单的早餐,三人转移到二楼的书房。书房很大,两面墙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柜,木质沉稳,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中间并排放着两张宽大的实木书桌,窗外是覆雪的后院,景致开阔,一株老树的枝桠横斜,缀满雪花。

书桌上已经摆好了各种参考书和习题集,井然有序中透着即将开始的学习氛围。

沈知时下意识地选了一张离苏北清稍远的椅子坐下,几乎是习惯性地为自己划出一个安全的、便于观察和防御的距离。

苏北清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只是将自己桌上的台灯角度调整了一下,让光线更柔和,不至于刺眼。“计划带了吗?”他问。

沈知时从书包里拿出那份被父母用红笔细致修改、批注得密密麻麻的计划表,递过去时,指尖仍有些发紧。“诺,我妈他们改的。”

苏北清接过来,垂眸细看。

他的目光沉静,指尖偶尔在纸面上某处停顿。

书房里很安静,只有顾淮南在旁边窸窸窣窣找笔的声音,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积雪压断枯枝的轻响。

片刻后,苏北清抬起头,将计划表递还给沈知时,语气平和:“计划本身没问题,知识点覆盖很全,强度也够。”

他顿了顿,目光平静地看着沈知时,像是要看进他心底,“但这是你的计划,还是沈叔周姨的计划?”

苏北清提问时就知道了,他是带着答案问问题。

沈知时猛地一怔,捏着计划表的指尖微微用力,纸张边缘泛起细微的褶皱。

这句话像一颗精准投下的石子,在沈知时努力维持的平静表象下激起层层波澜。

沈知时从未真正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不敢想。

计划理所当然应该是父母的意志,他的想法、他的疲惫、他的承受力,从来都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

苏北清没有追问,也没有批评,只是像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高三了,有自己的节奏很重要。别人的期望和标准,可以参考,但没必要当成枷锁一样套在身上,一步不敢错。”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带着一种兄长式的、冷静的关切,“你绷得太紧了,知时。学习不是拼命,是长跑。有些东西,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他的话像温水流过冰封的河面,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化开坚冰的力量。这些道理沈知时何尝不懂,只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是“你必须攥紧”,而从苏北清这里听到的,是“你可以适当放松”。

顾淮南在一旁插嘴:“就是就是!哥你看知时那黑眼圈,都快比我画的地形图还黑了!沈叔周姨也太狠了……”

“你那是太松驰了。”苏北清一个眼神扫过去,顾淮南立刻噤声,做了个给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乖乖缩回自己的座位。

苏北清重新看向沈知时,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沉稳:“计划微调一下。午休时间延长半小时,必须闭眼休息,中午你就在客房睡,我和南南昨天晚上收拾过了。晚上八点后不做新题,只复盘和梳理。周末空出半天,彻底放松,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许碰书本。”

他的安排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却又奇异地给人一种被稳稳托住的安心感。

沈知时沉默了几秒,心脏像是被浸泡在温水中,那些坚硬的、因长期紧绷而僵直的边缘慢慢软化。

他点了点头,声音比刚才松快了些:“好,听你的,北清哥。”

“嗯。”苏北清不再多言,拿起自己的书,“那开始吧。先从你最想解决的数学压轴题开始?我刚说的那几道,解析几何综合题,计算量大了点,但思路值得琢磨。”

一上午的学习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苏北清的讲解精准而透彻,总能一眼看穿他思路卡壳的关键点。

没有催促,没有不满,只有清晰的引导和偶尔一句“这里懂了没?”的确认,语气永远是平和的。

苏北清游刃有余的在顾淮南和沈知时的两份不同学习之间进行教学。

当沈知时第三次在同一类型的函数压轴题上卡住,反复验算同一个步骤时,苏北清没有表现出丝毫不耐烦。

苏北清放下笔,看向沈知时,目光如常:“你不是不会,是怕错,还是不自信。”

沈知时握笔的手指一顿,抬起头。

“这道题,”苏北清用笔尖轻点题目,“你前面的思路完全正确,切入点也没问题,但到这里,”笔尖移到解题过程的中后段,“你开始犹豫,反复验算前面已经确定的步骤,浪费了时间,反而增加了出错概率。”

他抬起眼,目光冷静却并不冰冷:“考场上是没有完美答案的,只有尽力而为的答案。有时候,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比反复怀疑更重要。尤其是对你而言。”

他顿了顿,补充道,“全校第一的脑子,不需要这么瞻前顾后。”

这些话像是专门为他准备的,一字一句都敲打在他最脆弱的地方。

沈知时垂下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笔杆。是啊,他总是在害怕,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怕辜负期望,怕做不到最好,怕那个“全校第一”的光环因为一次失误而黯淡

这份恐惧,甚至超过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探索。

“我……”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却不知该说什么。

“没事,”苏北清的语气缓和下来,重新拿起笔,“慢慢来。先相信自己做对了,如果有时间再回头检查。过度自疑比犯错更消耗人。”

这时,顾淮南那边传来一声夸张的哀嚎:“哥!这物理题是不是出错了啊?我怎么算都不对!能量守恒它不守恒啊!”

苏北清起身走过去,俯身看了一眼题目,屈指轻轻敲了下顾淮南的脑袋:“单位换算错了。这里是厘米,你当成米算了。能量再不守恒也经不起你这么折腾。”

“啊!”顾淮南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眼神不好,眼神不好。”

“你就要有南南这种接近不要脸的自信才行。”

“苏北清。”顾淮南把手里的笔握的咯咯作响。

苏北清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带着一丝极淡的、纵容的笑意,摸了摸他的头,顾淮南瞬间又熄火了。

这一刻,沈知时望着他们,忽然有些羡慕顾淮南——可以如此理所当然地犯错,理所当然地被包容,理所当然地享受这种不带压力的纠正。

中间休息时,徐元芝送来了刚出炉的小饼干和热牛奶,饼干烤成可爱的动物形状,散发着甜香。

她笑着叮嘱他们休息眼睛,还特意对沈知时说:“知时,累了就起来活动活动,去院里看看雪景,喝喝茶,别老坐着。学习不差这一会儿工夫。”

沈知时轻声道谢。徐元芝离开后,书房里一时安静下来。顾淮南已经瘫在旁边的懒人沙发上,咬着饼干玩手机游戏。

苏北清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像是随口一提:“我记得小时候,一下雪,南南就最兴奋,非要拉着我第一时间跑去你家楼下喊你。”

沈知时正拿起一块小兔子饼干,闻言手指微微一顿。记忆的闸门被轻轻推开,那些被尘封的、带着暖意的画面涌现出来。

是啊,小时候每次下雪,顾淮南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拖着苏北清,兴高采烈地跑到他家楼下,大喊他的名字。

因为他最喜欢雪,看到雪花就眼睛发亮,每次下雪都迫不及待要出去,而顾淮南总是比他更激动地来召唤他。

“嗯。”沈知时唇角微微弯了一下,那小兔子饼干在他指尖显得格外小巧,“那时候南南总是在楼下大喊大叫,雪都没他声音大,整栋楼都快被他吵醒了。”

“那还不是因为你每次都磨磨蹭蹭!”顾淮南头也不抬地哼哼,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我们要是不喊大声点,你能在窗边看雪看半小时都不下来!跟雪结了盟似的!”

是啊,要是不喊大声一些,他都出不来。

苏北清也极浅地笑了一下,目光掠过窗外皑皑的白雪,又落回沈知时脸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现在呢?还喜欢吗?”

沈知时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那片纯净的白色世界依旧安静美好,雪花偶尔还零星飘着。

他沉默了片刻,才低声说:“……好像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种心情了。”话语出口,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怅然。

苏北清看着他,安静了几秒,然后很轻地说了一句:“别把自己弄丢了。”

很轻的一句话,却像一把温柔的钥匙,轻轻叩击在沈知时心上那把沉重的锁上。没有说教,没有长篇大论,只是一个兄长般的、带着关切提醒。

沈知时的心潮轻轻涌动了一下,许多复杂情绪翻涌上来,酸涩与暖意交织,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达。

最终,他只是低下头,看着杯中氤氲的热气,很轻地“嗯”了一声。

这个话题没有继续。

苏北清从来不会逼他什么,只是适时地递过一句话,一个眼神,剩下的,留给他自己去咀嚼、去体会。想通了最好,想不通,也没关系,他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可以来,有人会理解。

下午的学习继续。

或许是因为上午的高效梳理,或许是因为那片刻的喘息与坦诚,又或许只是因为身处这个令人安心放松的环境,沈知时发现自己逐渐能够沉浸进去,思绪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无端飘向对错误的担忧和对结果的恐惧。

他偶尔抬头,能看到苏北清沉静的侧脸,鼻梁挺直,眼睫低垂,专注于眼前的书本。

能听到顾淮南小声嘀咕题目的抱怨,笔尖划在纸上的沙沙声;能闻到空气中若有似无的饼干甜香和旧书的墨香;能感受到透过玻璃窗洒进来的、冬日宝贵的阳光的温度,落在手背上,暖洋洋的。

那种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的、仿佛永远嵌在骨头缝里的疲惫和紧绷感,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这里的温暖和平静浸润、软化。

做英语阅读时,遇到一篇关于冬季运动的文章,顾淮南突然插话,打破了专注的寂静:“说起来,咱们好久没去滑冰了。知时,你还记得小时候咱们三个去滑冰吗?你摔得那叫一个惨,扑通一声,我差点以为屁股都得摔烂。”

沈知时从阅读中抬起头,愣了一下,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沈知时记得冰面的凉气透过厚厚的棉裤直往膝盖里钻,记得顾淮南笑得前仰后合差点也摔倒,记得苏北清默默伸出手拉他起来,记得自己当时又窘又疼,却还是忍不住跟着笑……

“记得,”沈知时轻声说,唇角不自觉地扬起,“回家还被我妈说了一顿,说我把新裤子摔破了,膝盖也青了好大一块。”

“周阿姨那是心疼裤子!”顾淮南哈哈大笑,“不过说真的,等考完了,咱们再去一次呗?哥,你去不去?看看知时现在还会不会摔个四脚朝天。”

苏北清从书页中抬起头,看了看两人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期待神情,轻轻点头:“可以。这样吧,”他目光转向顾淮南,“某人的物理期末考能及格,我就带你们去。”

“喂!”顾淮南立刻抗议,脸垮了下来,“不要人身攻击啊!而且那成绩还没出来呢!说不定我就及格了!”

“嗯,”苏北清淡淡应道,重新低下头去看书,“但愿吧。”

说说笑笑间,下午的学习也变得不那么沉闷。

沈知时发现自己解题的速度似乎快了些,不是因为他突然变得更聪明,而是那种如影随形、时刻啃噬着注意力的焦虑感减轻了,让他能够更专注于题目本身的概念和逻辑。

四点钟,按照苏北清调整后的计划,他们开始进行今天的复盘和梳理。

苏北清让他们各自整理今天的错题和思路卡壳的地方,然后轮流讲解给自己听。

“把自己当老师,把这道题讲明白,”苏北清强调,“能清晰地讲出来,才是真懂了。”

轮到沈知时讲一道他之前卡了很久的数学压轴题时,他起初有些磕巴,组织语言有些混乱。

但在苏北清鼓励的、专注的目光下,他渐渐捋清了思路,讲解也变得流畅起来。讲到最后,他甚至发现自己对这道题目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某个之前模糊的衔接点忽然变得清晰透彻。

“很好。”当他讲完时,苏北清简单评价道,没有过多的夸奖,但眼中那抹清晰的认可让沈知时感到一阵实实在在的暖意和成就感。

傍晚时分,徐元芝上来叫他们吃晚饭。三人下楼来到餐厅,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家常菜肴:热气腾腾的玉米排骨汤飘散着浓郁的香气,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身上撒着葱花和辣椒丝,清炒的西兰花翠绿欲滴,还有一大盘金灿灿的、沈知时一直很喜欢的糖醋里脊。

“快坐下吃饭,学习一天都累了吧。”徐元芝笑着给他们每人盛了一碗汤,“知时多吃点,看你这个学期都瘦多少了,是不是用功太狠了?学习重要,身体也要紧。”

“谢谢阿姨。”沈知时接过汤碗,热气扑面而来,带着浓浓的骨香和玉米的清甜,温暖瞬间沁入指尖。

吃饭时,顾淮南依旧是最活跃的那个,手舞足蹈地讲述着学校里的趣事和同学的糗事,逗得徐元芝忍俊不禁。

苏北清偶尔会提醒他“吃饭别说话,小心噎着”,或者说“手稳点,汤要洒了”,但语气里并无真正的责备,更多的是习惯性的关照。沈知时安静地吃着饭,感受着这久违的、热闹而轻松的家庭氛围,胃里和心里都觉得暖融融的。

徐元芝不时给他夹菜,嘴里念叨着“这个好吃”、“那个有营养,学习费脑子得多补补”。

苏北清虽然话不多,但会默默地把那盘糖醋里脊转到沈知时面前,或者在他碗里的菜快吃完时,不动声色地再将盘子推近一些。

这些细微而自然的关照,像无数条温暖的细流,悄然汇入沈知时的心底,驱散着积压已久的孤寂和寒冷。

吃完饭,沈知时帮忙收拾碗筷,被徐元芝坚决地拦住了:“快去休息吧,学习一天最耗神了。这些不用你操心,明天再来帮忙也一样。”

暮色早已深沉,窗外只剩下路灯和雪地交织出的朦胧光晕。沈知时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准备回家。

走到楼下,徐元芝正在整理玄关处的插花,看到她下来,笑着问:“学得怎么样?大宝没凶你们吧?他要是太严格了就跟干妈说。”

“没有,北清哥讲得很清楚,方法也很好。”沈知时认真地回答。

“那就好。明天来,外公养的鸡就到了,干妈给你们炖鸡汤喝,好好补补。”

“嗯,谢谢干妈。”沈知时脑子里已经回想曾经被鸡支配的恐惧了。

苏北清送他到门口,替他拉开门。院子里路灯已经亮起,在洁白的雪地上投下一个个温暖的光晕,四周寂静无声,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呼吸声凝结成白气。

“路上小心。”苏北清说,和昨天一样简洁的叮嘱。

“知道了,北清哥。”沈知时点点头,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声音比平时更软和一些,“今天……真的谢谢。”

苏北清看着他,眼神在朦胧的暮色和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温和。他抬手,很轻地拍了一下沈知时的肩膀,这是一个超越了言语、带着十足兄长意味和无声鼓励的动作。

“回去别又想太多了。好好休息。”

“嗯。”

走在回家的路上,沈知时的心情是许久未有过的平静。

书包依旧沉重,里面装着习题集和修改后的计划;父母的期望依旧如山,压在心头;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依旧存在,不曾减少分毫。

但有些东西,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他想起苏北清那句“别把自己弄丢了”,想起书房里倾斜的温暖阳光,想起那碟可爱的小动物饼干,想起可口的家常菜和餐桌上轻松的笑语,想起那个轻拍在肩膀上的、充满信任的动作。

这些东西很轻,微不足道,却像冬日里一点点积蓄起来的热量,慢慢地、耐心地煨着他那颗被冻得有些僵硬、几乎失去知觉的心。

他知道很多现实问题并没有解决,之后可能还是会陷入焦虑,父母的态度也不会因为这一天的放松而轻易改变。

但至少在此刻,他感受到了一种被真正理解、被包容、被轻轻托住的力量。

这力量不足以颠覆什么,却足够让他停下来,深深地喘一口气,然后,或许能积蓄起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明天。

走到小区门口时,他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拿出来一看,是林叙发来的消息:“第一天‘特训’怎么样?”

沈知时停下脚步,思考了片刻,低头打字回复。指尖因为寒冷而有些僵硬,但心情却是松快的。

“比想象中好很多。北清哥……确实很会教。”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像是想与人分享这份细微的喜悦,“而且,干妈烤的小饼干很好吃。”

很快,林叙回复了:“那就好。[笑脸]”

简单的两个字和一个表情符号,却让沈知时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个清晰的弧度。

他抬头看向天空,深蓝色的天幕上已经清晰可见几颗星子,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冬日的夜晚来得早,寒风依旧,但此刻的他却不再觉得那么寒冷孤单。

他继续向前走,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前方路灯下的雪地上,不知哪个孩子堆了一个小小的雪人,用树枝做手臂,石子做眼睛,头上倒扣着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憨态可掬。

沈知时在雪人前驻足片刻,然后轻轻抬起手,将雪人头上歪掉一点的“帽子”扶正了。

这个小小的、近乎本能的动作让他想起更小的时候,想起那些简单而快乐、容易满足的时光。

或许苏北清说得对,他不该把自己弄丢了——那个曾经会为了一场初雪而兴奋雀跃不已、趴在窗边目不转睛的自己,那个不怕犯错、敢于拉着同伴冲进雪地里打滚尝试的自己。

继续向家走去,沈知时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印记,坚定了几分。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积雪或许会开始融化,而他已经准备好了,以稍微放松一点的姿态,去面对新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