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盛夏到深秋 > 第1章 隔窗望

从盛夏到深秋 第1章 隔窗望

作者:荒渡Dust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07:09 来源:文学城

新学期的风仍裹挟着夏末的余温,从窗隙间缓缓渗入,在寂静的教室里迂回,携来远处操场上隐约的蝉鸣和书页翻动的细响,在空气中卷起细微的粉笔灰与翻书声,一圈圈地打着旋,带着散不尽的尘气与墨水味。

教室前方仍残留着早上开学典礼的痕迹,讲台侧的黑板上钉着红底白字的告示板,彩色横幅因风而起,边角卷曲,像被揉皱的情绪,挂在空荡荡的教室顶端。

墙角堆着几箱未拆封的新教辅,散发着印刷油墨混合着胶水的气息,与空气里尚未沉淀的“新学期躁动感”交织成一种极难描述的气氛。

高三上学期,像一枚尚未定形的按钮,所有人都按着它等待轰然推进,却没人知道自己会被推向哪个方向。

林叙坐在门口靠窗第一排的位置,靠墙,单人桌。他刚转学来,这间陌生教室是他今天才第一次踏进的地方。

身边的桌椅还有前一位学生留下的痕迹,边缘的木纹里隐隐刻着几道铅笔划痕,桌面左上角用水性笔写了一串浅淡的英文缩写,像是某个年少的秘密暗号,被岁月的指甲磨得模糊。

他并未留意这些。

只是低头,一言不发地将书本整齐码放在桌面,封面对齐,角度严丝合缝。

笔袋里的一支黑色中性笔被他从左到右地摆好,橡皮扣在笔记本上角,像无声的仪式感——这一切都安静、有序、干净,像他整个人一样。

今天得考试期初考试。

林叙接过那份“高三上期初学情调研”试卷,翻开,目光沉静地落向试题。

这是他转入这所学校的第一天。他不想引人注意,也不打算结识谁,反正就一年。

早已习惯了不断被切割的生活,他用寡言与自律筑起一道边界,将一切不确定、莽撞和情绪,悉数挡在外面。

笔尖落下,干脆、利落。答题卡上的字迹没有一丝含糊,每个阿拉伯数字像是被刻意排布过,沿着不可见的网格线落定。

大题步骤清晰、列式规范,思考过程在边栏以极小却精准的字迹标注出来,像为批卷人专设的注解。每一道题,都是冷静、有条不紊的落子。

他不需要引人注意,只需要安静地做完自己该做的部分。

窗外梧桐枝叶正茂,夏末的风掠过层叠的绿影,斑驳的光点透过玻璃,落在他侧脸,像一层无心落下的滤镜。

他的眼睫微垂,笔尖干净利落地落在答题卡上,每一笔都是清晰有序的演算与表达。

字迹不花哨,却极其清晰,仿佛每一个阿拉伯数字都被量过比例后才落笔。

每一道大题都有规范的列式和步骤,小字的思考记录写在边栏,像是为批卷人准备的脚注,冷静、克制、不带一丝感情。

他自有一圈清明的寂静,像清晨窗前未蒸腾的露珠,把所有喧嚣隔绝在外。

讲台上,监考老师踱步,手里拿着出勤表,一边看表一边喊:“沈知时,沈知时——”

“写完了,别睡觉,再检查检查一会儿来统一交。”

后排懒懒地响起一声,“知道了,老师——”

那人坐直身子,晃了晃胳膊,像刚从打盹里醒来,草草验算最后两道选择题,然后随意地翻起试卷开始检查自己的答案。

全校都知道高三的苏北清,高二的沈知时,这两个是主席台的常客,压在所有同届学生头上的大山。

不对,苏北清已经去南大了,现在沈知时高三了。

沈知时本意不过是打发时间,眼角却无意间扫过身左侧前方的桌子——林叙的位置。

没办法整个考场就他一个陌生人,其他都是熟人。

第一高中的考试都是按成绩排考场的,排名都很固定,竞争的基本也是一批人,每次在同一考场的同学来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也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同学的变动。

他的卷子还摊开着,已经写到了最后一页。几页纸像被风轻轻掀动过,整齐叠放,最后一道大题的笔锋刚刚收尾,墨迹尚未干透。

沈知时的目光停住了。我去,这是在写标准答案吗?

他看到极致整洁的排布与解题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像齿轮扣合在一起,丝毫不乱。

最让他挑眉的是边栏那几行笔记——补充公式、变量分析与逻辑注释,不是教科书照搬,也不像培训班套用,而是林叙自己的思路痕迹。

小字排得很紧,但有条不紊,每一个字都冷静、沉着,而且很有笔锋。

沈知时下意识地往右上角瞄了一眼:林叙。

新来的转学生,是我们班的吧?坐倒数几排吧,话挺少的没啥存在感,话少得像公文。

他原本以为这人是那种低调的“空降型学霸”,但也没太在意。可现在,他的注意力,却不受控地被那卷子硬控了。

——这不只是成绩好,这是老师的不二人选啊。这是那种极度自律下压出来的清醒和力量。

沈知时第一次认真地看向林叙。这哥们真是不一般啊。

林叙背挺得笔直,像根从不弯折的竹。

手握笔的姿势标准得像在接受专门训练,眼神落在纸上,眉眼沉静,不见一丝浮动。最后一个字落笔,他轻轻顿笔,深吸一口气,像是对自己交代了一场战役,然后安静地放下笔。

一瞬间,沈知时脑子里被莫名的东西卡住了。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看上去他应该是一个相当安静的人,不是苏北清的安静,而是刻意筑起的高墙。

他,是在装高冷吗?还是真的……不想被人靠近?

那动作轻极了,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无趣,也太规矩了。

沈知时忽然有些烦躁。他最擅长的是观察和把握氛围,是“活在场子中间”的人,他明白情绪的光影变化,也擅长察觉别人心思。可林叙就像一道没有解法的竞赛题,藏得太深,算得太稳,令人生出不甘。

沈知时将卷子合上,指尖不自觉在桌面敲了两下。

沈知时微微眯了下眼,唇角不自觉扬起一点弧度。确实有点意思啊。

他脑海里还残留着那份卷子的排布结构,所有解法都自有逻辑导向,不慌不忙,精确冷静。

林叙的字迹和他的思维一样,安静,不逾矩,却每一个点都落得极有存在感。

他从没对一个人——不,是一个同龄人,产生过这样浓烈的好奇。

他是那种走到哪都被追着目光走的人,天生会发光,不是最守规矩的学生,也不是最努力的那个,但阳光、外向、反应快、情绪稳,是老师眼里的“有天赋”,同学眼里的“很能聊”。

他很少会对一个陌生人感到好奇,更不要说因为一份试卷、一个陌生人动神。可林叙的卷子,真的很特别不一样。

那一张纸像镜子,照出了那个人的世界观——冷静、沉默、自足,仿佛将所有真实心意藏进字里行间,不愿示人。

或许那种安静不是软弱的退让,而是有选择的独行,是带了某种压抑而锋锐的“干净”,在沈知时眼里,比喧闹更能挑动神经。

在这间充满噪音和浮躁的教室里,有人用笔在卷子上敷衍潦草,有人早早放弃趴在桌上打盹,只有他,像一束直立的光,在自成体系的时间里完成一场战斗。

一个刚转来的新生,为什么会习惯性地在边栏标注注释?为什么他的字,看起来更像是在为别人“说明”而不是单纯答题?

不是这哥们也太装逼了,是在向谁证明什么?

沈知时忽然意识到,林叙那份冷静的“自律”,并不只是为了成绩。他做得太细致了,细致到像是在为每一道题设置“检视的可能”,像是已经习惯把自己暴露在某种被审视的视线下。

他甚至不是在努力取悦某个人,而是……在克制所有可能的“不合规”。

这念头一闪而过,却令他莫名心烦。

那种干净得近乎疏离的气质,不是自然生长的,是刻出来的。

那个人,像一堵被打磨得没有任何缝隙的高墙,看上去温顺守规,其实密不透风。

而沈知时最擅长的,是读懂人的情绪,察言观色,是他的必修课。

他能轻易拿捏同学们的喜好、老师的脾气,甚至能在篮球场上通过一个眼神判断传球方向。

沈知时早就习惯站在场中央,被人期待、被人喜欢、被人靠近。他从不缺朋友,也不缺理解。

但面对林叙,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个站在某扇窗外的人,试图看清玻璃后那个影子的轮廓,却却死活看不透那层模糊而冷静的界限。定睛一看,我擦,磨砂玻璃。

林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转学?他的沉默,是不愿说,还是没人问?是他有问题还是周边的人有问题。

沈知时忽然有些烦躁,又有点不甘。他不喜欢这种被遮挡的感觉,像一道无解的题目出现在眼前,偏偏没写在试卷上,只能靠猜。林叙……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铃声响起,将他的思绪打断。

“停笔,不要再写。第一排起身,收卷。”

林叙起身,将自己的试卷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最上方,再一张张收齐后排几人的卷子。他动作极稳,指节干净,指尖触纸的角度如经排演,连转身的节奏都像时间线上被精确剪接的片段。

很漂亮的手。

阳光正好,穿过玻璃落在他浅灰色校服的肩头,映出一点轻淡的轮廓。

教室顷刻苏醒,桌椅拖动声四起,同学交头接耳,抱怨考试,调侃暑假作业,有人喊饿,有人已冲出去排食堂的队伍。

沈知时站起身,却没像往常一样和同学打趣。

他下意识回头望了一眼,林叙正低头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那种沉入自己的神态,没有一丝防备,也没有一丝期待,像是习惯了被视线擦过,又从不回应。

那一瞬间,沈知时忽然很想——不,只是有点冲动地想:

走过去,和他说一句话。

不为别的,只是想听听他说话时的语气,会不会跟他卷子上的字一样,清冷却锋利,令人在意。

但他终究没有动。

只是在心里轻轻笑了下,眼底藏了点探究和打算。

林叙……有点意思。

他重新坐下,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下几个关键词,却始终没能将注意力从那个方向彻底抽离。

有时候,好奇才是最开始的开口。

而沈知时知道,他的好奇,从来不会只是“路过”。

沈知时望着那背影,有点出神。猜测人性的游戏很有趣,也很好玩。

脑海里,有个念头悄然冒头,像一滴墨落进了温水里,晕开缓慢的漩涡。

——这个人,不是普通的“乖学生”。

沈知时收回目光,手下笔尖轻轻敲着卷子边角,将“林叙”这两个字,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