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从破落户到大王 > 第73章 古代人口

从破落户到大王 第73章 古代人口

作者:四季果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9 01:56:42 来源:文学城

宋和锦看着眼前的一滩滩血迹、地上各种拖拽而留下的血痕,还有远处还未来得及清理的残肢断臂,胸口重重地起伏着,垂在腿侧的双手微微颤抖。

提着刀的郭子铭走过来,未干的血液一滴滴地从刀面上落下,沉沉地掉在地面上,砸出一个个血色的粉尘泥坑。

“主公,那流寇头目交代了,他们在十里外的黄风岭山上有一个寨子,里面约有三百多个喽啰,他是寨子里的五当家,上面还有四个寨主,专门抢掠邻近过路行商与富人。平日里伪装成周围沟寨村子里的贫农,打听过往行人动向,一旦有‘肥羊’经过,就埋伏在路旁,出其不意将过路人杀死,死人尸体直接砍碎喂狗,值钱的东西和女人带回寨子里。”

高大威媳妇郑秀梅搬来一张软椅,让宋和锦坐下。

宋和锦沉默着摆手拒绝。他的腿有些发软,身体只好朝着车辕斜靠过去。随着这样的动作,他心底里因打斗而变得激狂的情绪似乎也随之一点点沉静了下来。

“不知死活,也不打听打听我们是什么来头!居然敢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郭子铭捏住皮甲顺着刀身随意擤了擤上面的血迹,像是甩鼻涕一般甩开:“张进带了五百人去追,凭那小子的本事,应能在今日之内端了这个贼窝。被这些劫匪一耽搁,恐赶不及在天黑前赶到下个县城了,我们不如先找一个地方歇脚?”

他们离开铁矿区已有两日路程,往回走不可能,下一个县城还需半天时间才能抵达,现在只能在这荒山野岭找个地势平整的地方安营扎寨了。

他对面的季原说道:“不若直接带着剩下的人杀上黄风岭?他们只有三百多人,我们的人有一千,装备精良,拿下不难。他们那里应有不少抢来的钱物,可填充库房,且打下寨子后,我们还能在寨子里过夜。”

半个月前他和魏威从南方买粮回来之后,魏威留在了京都,他直接北上来找宋和锦,宋和锦要随商队外出交易,他也跟了出来。

宋和锦身边的得力助手统共就两个,一个是照顾他起居并且掌管铁矿区后勤的郑秀梅,一个是负责部曲训练的郭子铭,人手严重匮乏。

季原能文能武,在一干勇武而普遍不识字的寨民衬托下,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还是沈千奴从城里推荐过来的人才,沈千奴考虑事情可他实际多了,宋和锦二话不说就分了一半部曲给他带。

得知此事的时候,郭子铭眼睛如铜铃般瞪大,心内掀起了狂风暴雨,再一次感受到了浓重的危机感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戒备。

季原性子阴森,做事毒辣,实力强横,当初还在上谷郡兵营里的时候便引来了所有同僚的忌惮,论心计和手段,在郭子铭认识的人里面,没有多少个是及得上他的,他完全不敢小觑此人的存在。

事实也确是如此。季原出现以后不久,就夺走了宋和锦大部分的注意力,郭子铭事后琢磨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宋和锦面前越发没有了存在感。

原本,遇到事情的时候,宋和锦多数倚重郭子铭,他提出的意见宋和锦都会参考一二,可季原一来,情况便全然变了,大多数时候宋和锦采纳的都是季原的建言。

现在一听到季原的提议,郭子铭条件反射就拒绝:“太冒险了!黄风岭是他们的地盘,我们不熟悉地形,也不清楚路上有没有埋伏,贸然前往,万一……”

季原态度强硬:“我没有问你。”他转向宋和锦,态度恭敬:“主公,你意下如何?”

宋和锦说道:“我们去追!季原说的对,方圆十里之内,能容下我们这支商队的,应就只有黄风寨了!省得另找地方歇息。”

能有更好的住宿条件,为什么要风餐露宿?!

况且,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站直身体,走到木车旁边。

他们这次带出来的木车足足有上百辆,驴和马拉着,沿着山间逐渐被野草淹没的官道,排成了一条长龙,蜿蜒出老远,消失在山道拐角。

木车上面覆盖着的灰布因为打斗撞击已经散落在地,露出两个制式一模一样的,摞在一起的木箱。

原先牢牢绑着木箱的草绳已被贼人一刀砍断,打斗力道之大,在上面刻下一道一指深的刀痕。可以看出,若不是车队里的守卫反应快,及时过来拦截,这一木箱瞬即便会被流寇抢走。

一旦流寇窜进山林里藏匿起来,在这莽莽林海中,不啻于大海捞针,任是他们人数再多,身手再强,也奈何不了。

宋和锦拉开木箱板子,把最上面一层的稻草拨到一边。

一阵灰尘扬起。

他不在意地抬手扇了扇。

灰尘尽散后,底下露出了一抹古朴的玄灰色。

他握住缠着皮革的手柄,用力抽/了出来。

“锵!”

闪着寒芒的刀身在空气中划过,锐利的气息顿生,一股冰冷杀意迎面扑来。

“东家/主公……”

郑秀梅和郭子铭快步上前,就要接过他手里的刀,防止割伤到宋和锦。

季原恭恭敬敬地伺立在一旁,冷眼旁观。

宋和锦侧退一步,眼神示意郑秀梅和郭子铭站住。

他举起手中的大刀,细细端详着。

这是他们山庄里最优秀的匠人们打造出来的刀具,触手寒凉,沉重而锋锐,光是看着,就有一种冷兵器特有的森然寒气刺透骨髓的感觉。

既是他们这次外出交易的商品,也是引来流寇抢劫的罪魁祸首。

好钢用在刀刃上,刀好不好,需要鲜血来试刃。

“通知车队,休整结束!全部人收拾好行装,准备启程前往黄风岭!我们接下来要彻底端掉这一窝山匪!”

宋和锦说完,提着刀,几个快步跑跃上马,刀指流寇逃跑的方向:“出发!”

季原第一个响应,狞笑着呼喊:“杀上黄风岭!出发!”

车队里的护卫们受到感染,神色亢奋地举起手里的刀棍:“出发!”

“杀上黄风岭!”

“端掉山匪!”

郭子铭桀桀怪笑,驱马赶上宋和锦:“主公,这是你要去的,将军回来知道,可怪不了我!”

宋和锦脑子里正转着各种剿匪方案,没有注意到他说了什么。

这一窝山匪流窜作案,神出鬼没,周围乡县的百姓闻之色变,偏稍有点的武装力量的各方势力割据一方,自给自足,剩余时间就是与邻近势力掐得你死我活,压根没空搭理这种在路上流窜的山匪,以至于他们为祸乡野日久。

今天正好一锅端了。免得他们想要招收工人都找不到人手,还得时不时防备这些人路上偷袭他们的商队。

他们前往并州铁矿的旅途还算顺利,大约是沈千奴派过来的士兵在过来的时候在沿途打点过的原因,或者他们人多势众,路上经过的那些城池投鼠忌器,没有敢做得太绝。

那个铁矿距离洛阳并不远,处于并州与司州交界,距离被胡人占领的地方很有一段距离,轻易不能到达,邻近也并没有胡人割据。

反倒是因为山区地形的割裂,形成了大大小小孤立的汉人势力,每一条官道经过的城池都要交纳重税,才允许通行。

宋和锦带去开厂的资金,还未到目的地,就被沿途贪得无厌的官兵剥削去了一半,有一个很小的县城甚至隐隐要把他们这批人都扣下的打算,空口白牙一个官字压下就要来个人财两得,宋和锦忍无可忍,示意季原动用武力,与当地官兵打起来,把对方打怕了,硬逼着对方开了城门放行,让他们过去。

后面的城池宋和锦再无侥幸心理,拿出世家子弟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做派,并以武力震慑开道,唬得那些当地官员忌惮他身后的世家而犹豫观望,不敢强行扣阻,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大摇大摆离去。

到了铁矿区,那里荒无人烟,只有一支百人小队留守在那里,等着宋和锦的到来。

在主持铁矿建厂的时候,宋和锦派了不少人去打听周围的情况。

这片地方显然是沈千奴精挑细选过的。

官方势力式微,地方豪强割据,又因为地形的关系,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关起门来做土皇帝。贫农们则抱团取暖,建立寨子,村寨合一,与各方豪强地主对抗。

宋和锦带着两千多人过来,放在当地之间就成了其中一股大势力,又因为矿区周围没有什么良田,邻近的势力也没有啃他这块硬骨头的打算,免得落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宋和锦在这里建厂炼钢了两个月,打了好几批铁刀出来,与周围依然相安无事。

遇到最大的难题,竟然是人手不足。

宋和锦努力回忆了一下古代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然后惊悚地发现一个事实。

古代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就算早婚、努力生孩子,很多孩子都会半路夭折,又因为医疗水平的问题,早死的人也特别多……

→总的来说,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人口特别少!

晋朝人口最高峰时,好像也只有四千万人左右!

前世一个特大城市,就有一千多万人!

他记得的武汉一千一百万人,深圳一千两百万人……唔,这么一想,也就是说,晋朝总人数充其量就是四个特大城市人口加在一起?

啊~四千万人,撒在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之间,都会被山石绿林淹没,甚至连包围着人类城池和村庄的野外飞禽走兽队伍都比人类数量庞大!

难怪古代打仗的时候,几十万军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力,一旦主力有失,这个国家就会一蹶不振。

也难怪攻城的时候,明明知道城池难啃,那些将军还要破釜沉舟,正面刚上,孤注一掷冒着极大的伤亡人数攻打城池,因为一旦绕过了这些城池,野外根本就没有可以供应给十多万军队生存的粮草啊!

只有城池里才有粮仓,军队吃饱喝足,才能继续前进。

到了野外,十几、几十万人口,又是年轻力壮胃口好的年龄,加上急行军高消耗,短时间内抓到的野物有限,大部分人只能啃树皮了吧!?

啃树皮吃土,谁愿意跟着你混啊!

还不如回家种地呢!忍忍地主们贪得无厌的嘴脸,好歹还是有口吃的。

宋和锦觉得自己隐隐摸到了某些事情的真相。

而他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典型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

这个地方的人都在一个圈子里生活,借助山林高地阻隔,隐没在羊肠小道上的尽头。

扒开野草丛,还是一片绿。

经验不够老道的,无法辨认人类在野外的活动踪迹,不知道辨别方向,时间一久,就会迷失。

而迷失在野外,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情。

若是能遇到人类还好,就算是歹徒起码也能走出密林,捡回一条命。

可若是一直遇不上人类,又是孤身一人,身上没有武器……

除了葬身兽腹,宋和锦想不出第二种可能。

最近特意去研究了古代战争史,然后……汗

我没有弃文,真是对不起,其实上周已经上传到存稿箱了,但是忘记了设置时间,今天无意间登陆了才发现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说了,上文为敬吧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根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许多户口被隐藏,西晋的实际户口为在册户口的2倍多,最高时大约是300年前后,有3500万人,其中北方2450万人,南方1050万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古代人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