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从破落户到大王 > 第38章 走上正轨

从破落户到大王 第38章 走上正轨

作者:四季果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9 01:56:42 来源:文学城

在宋和锦等人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搞基础建设的时候,沈千奴则在城里忙着抓猪。

虽然宋和锦一直住在城里租来的房子里,但是他已经不打算买房子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工人们一起干活,睡在庄园那边。

他们在城里的房子还在承担着制书的任务,小作坊虽然小,但是收益很是可观,翠娘、魏猛、小瑜还在留守,他们每日早早起来,暮色降临时点上油灯,照着微弱的光线继续干活,直到亥时才舍得洗澡歇息。

如今翠娘已经不做饭了,每日的吃食都是让食肆的伙计送来,下一次送饭的时候再把上次的餐具收回去,她是东家的母亲,魏猛也不敢叫她干别的杂活,除了偶尔扫扫地,再无其余家务活要做。她头次从琐碎的家庭事务里挣脱出来,发现竟是从未有过的松快。

这个时候,她才终于明白到了何为富太太生活,也终于明白了为何二房的姨娘们以前总要千方百计争夺丈夫的宠爱。

此外,她还学会了不少东西。

为了方便整理装订,他们制的书,每一页宋和锦都在右下角写了阿拉伯数字“1、2、3、4……”,开始她只是机械地按照儿子的指示去分类,一张张排好,时间久了,便记下了这些数字的写法和序列,无形中竟是学会了识数,宋和锦为了彰显她的东家母亲权威,让她和魏猛一起记账,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翠娘进步神速,慢慢地不仅认得了一些常用的字,还能把阿拉伯数字写出来。

宋和锦偶尔会回城里一趟,但每次都无法久留,来去匆匆。沈千奴除了刻字外,还得忙着在城里采买、找城里靠谱的手艺人订制符合宋和锦要求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木具和陶具。

宋和锦间隙回来去看订制的进度、看看匠人们是否理解了自己的需求,及时把错误的地方订正,等他定制的东西制好了,沈千奴便雇人把东西运到城外的庄园,交给那边的郭子铭。

郭子铭晒得越发黑了,衬得眼白和牙齿尤其明显,他不止一次苦兮兮的跟沈千奴说要与魏猛交换过来,换他在城里制书,都被沈千奴无情拒绝。

郭子铭这种精力充沛过头一日不打就上房揭瓦的,留他在庄园干活正好,免得留在城里待不住,到外面惹是生非,给东家惹麻烦。

城里能抓的猪沈千奴都买了,然而宋和锦那边猪栏还在扩建,远远未达饱满,沈千奴开始向京城周边村镇征询,随着可卖的猪越来越少,猪仔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养猪户们难得遇到这种机会,心动不已,纷纷找上门来,向沈千奴兜售。

陆陆续续的,沈千奴运往庄园的母猪已达三十头,猪仔一千三百六十多头,中猪五百多头,饲料的供应需求骤然增大,宋和锦开始往外收购猪草,只要是猪能吃的一律买下,沈千奴每日都得把农户挑来的猪草运到城外给宋和锦。

近来进京的流民越来越多了,花两文钱就能买到一大担猪草,沈千奴干脆建言宋和锦在城外建一个临时收购猪草驻点,让人守着,够了就运往庄园。

宋和锦接受了他的建议,把这事全权交给沈千奴,让他放手去干。他的想法很简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沈千奴既然能做到一方将军,显然不是一个蠢材,他现在分身乏术,恨不能一个人掰开两半用,庄园建设前期活儿多而杂,无法兼顾城里的事儿,要不是因为翠娘他们还在城里,需要一个人守着,以防出事,宋和锦真的很想把他调到身边来。

如此忙碌了一个多月,事情总算慢慢上了正轨。宋和锦把庄园的事情丢给郭子铭和高大威看着,回了城里核对卖书的账目。

他原还想着随着时间过去,他们作坊的收入会减少呢,没成想卖出的书不减反增,倒是让他大吃一惊,听了沈千奴的解释,他才了解到,是那几个常在他这里批发的富家子弟加大了订单,其他城市的需求增大了,京城的销量确实是减少了许多。

那个自称为国舅爷的管家没再上门找过,他们出了一套《射雕》,从用料到设计都是精装,宋和锦去店里看过,是完整的一套,包括了射雕的一到七,很受京城上层人士欢迎。

沈千奴亦步亦趋地跟着他,看着他神色凝重,慢慢地凑近他耳边,低声道:“东家,皇后娘娘虽出身王家,但既无谢家兵权,亦不得当今圣上宠爱,且至今无子,并不足为惧,若东家想要讨个公道,千奴可为东家效犬马之劳。”

他温热的气息呼在宋和锦的后脖颈上面,像是一根羽毛轻轻搔过,痒痒的,挑动着人心,宋和锦胳膊上起了一阵鸡皮疙瘩,为他话语里透露的意思而胆战心惊:“你、你、你……还是别了,我们还弱势,还是暂避锋芒,韬光养晦,钱可以慢慢赚,人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别冲动。”

沈千奴浅蓝色的瞳孔划过一道暗芒:“是。”

宋和锦不放心:“你的性命可比那书的利润价值大了去了!别动不动的就喊打喊杀,对我来说,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可别因小失大!你是我的家仆,没有我的命令,不能随便死去的,更不能擅作主张,听到没有?!”

这古代人啊,真是太容易视人命如草芥了。无论是对别人的,还是对自己。

宋和锦对此感到很忧愁。

沈千奴倏然抬眸,眼神中盈满了欢喜之情:“是,千奴是东家的人,不会轻易死去的。请东家放心。”

宋和锦见他终于不再想着为自己“讨回公道”,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这次回来,除了看账对账,最重要的是开展下一轮的生产设备筹备。

庄园那边一些山果和鸭子鸭蛋现在能有零星收入,猪却不是短时能出栏,最大的中猪还得养两个月,小猪更要半年以上,在这期间,他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剩余的基础建设有郭子铭看着,养猪有高大威全程跟着,城里有沈千奴压阵,宋和锦终于能空闲下来,进行一项他在制书之前就想进行的事——

制纸。

前面说过,宋和锦曾经做过三年的历史教师,四大发明在华夏历史长河里鼎鼎有名,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进程,每当讲到这一环节的课目,历史教师们都得大谈特谈。宋和锦读大学时选择历史学这个专业,不是因为他多爱探究古物,而是他兴趣广泛,好奇心重,什么都有探究的热情,历史书中贯通古今中外,跨越各个领域,他能从历史中窥探到很多事情的前世今生,而且个人自由时间较多,能满足他有足够时间干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想法,才选的历史学。

在大学期间,他干过许多在旁人眼里奇奇怪怪的事情:读艺术史,音乐史,研究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的不同审美倾向,以及名家们的画作真伪,价值区别;研究地动仪的实际操作价值,是不是真如语文书上写的那样有价值;买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去研究中医中药学;到博物馆去看不同朝代出土的衣物,惊叹于做工的精湛、材料的简单、技艺的复杂;买了一堆飞梭研究珍妮纺纱机的前世今生,去五金店买了一堆金属疙瘩和管子,对着书本和网上的资料制作出简陋版蒸汽机,研究它实际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向;出于对物理学的喜欢和兴趣,不仅研究了各种机械设计,齿轮、传送带之间的能量转换,还对电的产生原理、电动机、发电机、变压机……等等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研究和围观,搞得他们学校的物理爱好小组社团成员以为他是学物理专业的;更过分的是,他做历史老师后,讲到现代物理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了能清楚啥子是量子力学,特意到网上啃了半个月的量子力学,那节现代科学技术的课上完,学生们发出了“上了一节物理课”的哀叹……

综上所述,宋和锦同志对许多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会身体力行地实际操作一遍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

制纸他自己没有亲自上手操作过的,原因很简单,当他了解过制纸的原理和不同朝代的制纸技艺后,宋和锦觉得制纸太简单了,尤其是当他曾经跟着同专业的同学实地参观过制纸工厂,直观又具体地看过制纸的设备和流程,完全没有探究的想法了。

这个时代的纸张制作相对于后世来说,实在粗糙得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要是能按照后世的要求把纸制作出来,其中的利润难以估量,不过当宋和锦在脑子里模拟一把制纸的过程以后,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设备。

这个时代没有他前世的基础工业,很多需要的零部件都得自己寻找替代品,甚至根本就找不到,一切都要从无到有。制纸过程容易,反倒是制作设备的过程困难。

所以他只得跑回城里,把各个需要的设备和部件在纸上用炭笔画出来,一边修改调整,一边备注尺寸数据,他虽然高中的时候画过几个月的结构素描,但终归不是正统的美术生,手法生疏,涂涂改改好多次,才得到自己勉强满意的草纸。

京城里有不少私人手工业者,良莠不齐,好的工匠全在官府,宋和锦需要的不少零部件只能靠手工打造,好在沈千奴他们是本地人,认识一些厉害的铁匠和木匠,宋和锦每日拿着图纸去与他们沟通交流,花了大半个月才把需要的部件打造出来。

庄园的一切逐渐走上了正轨,活没有前期那么多了,高大威带来的同乡却没有走,他们被安排去了继续砍竹子,去收集各种制纸原材料,等到宋和锦把各个部件拉回庄园,把制纸作坊组建好,便能马上投入生产。

沈千奴:我是东家的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走上正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