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从破落户到大王 > 第22章 计划

从破落户到大王 第22章 计划

作者:四季果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29 01:56:42 来源:文学城

宋和锦等人不知道弘文书院发生的事情,只知道第二天上午,找上门来邀请红娘前往大户人家登台唱戏的邀约骤然增多了不少。

对此情况,宋和锦等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有钱赚,谁会嫌多?他和红娘此前的一番免费演出,目的就是吸引众人目光,打响知名度,如今目的达到,甚至超过自己的预料,简直求之不得,断然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只要不是互相冲突的,通通接下。

这两天,红娘声名大噪,有些人家甚至放言,没有“轻歌舞”,便不去看戏。请红娘去唱戏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戏班子为了请到红娘,找上王班主,开出了五两银子的价钱,有些养了戏班的人家,也慕名而来,一时间,踏上王家大门的人络绎不绝。

王班长从来不曾被这些高门大户的如此热忱对待过,一时受宠若惊,等听清来意,便面露难色。

前来邀约的管家们一看,脸色瞬间拉了下来,道:“王班长可是不肯?”

王班主心里苦,赚钱的活计,谁会推拒呢?但是红娘不是他这里的人了啊!他只得将实情道出:“不瞒大人,这红叶姑娘以前虽是我的养女,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如今跟了宋老爷,我亦不知她现在身在何处。你们要找她,须得找那宋班主才行!小的实在无能为力。望诸位海涵。”

王班主不是没想过把红娘强占回来,然而那宋家虽然已经落败,可终究在这偌大的京城辉煌过,根底怎么说都比他们这些下九流的强,难保没有贵人在后面,他是有心而无胆,只能眼睁睁看着发财的机会在自己面前白白溜走,简直痛彻心扉,这些上门指名道姓要红娘上门唱戏的人家,都不是善茬,这一个个的,哪一个他都得罪不起,只能据实相告。

于是,那些家丁管家们转而打听宋班主的落脚点,找上门来。

宋和锦此时已经把高个汉子他们隔壁的一个小院子租下。院子格局与高个汉子他们住的差不多,但院子要小一些,价格同样要七百文钱一个月,押金三个月,一下子便要拿出两贯八百文钱来。宋和锦把之前卖书的钱全数垫上,还差一两多,好在茶楼那边《射雕》预订的人许多,收过来的订金足够应付。

他租院子的原因,不是为了红娘,而是为了抢在其他人抄了《射雕》二道贩卖之前,把《射雕一》、《射雕二》制出,放到市面上销售。制书需要的空间大,他原先考虑把制书的作坊放在宋家后院,但当他才跟王梅清略提了一耳朵,便被她不客气地训斥了一顿,宋老夫人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把翠娘叫过去骂了一顿,特意让翠娘转告他,好好收心读书,不要去想一些有的没的,还吩咐翠娘把他的那些旁门杂书,通通拿去烧掉。

宋和锦一听,哪里敢在家里制书,就怕在制书的过程中,一个不注意,一转身的间隙,投入了大笔银钱和精力才制好的书被宋家这些女人给烧掉。

他决定租一个院子,专门用来制书。

他收了订金,便要赶在约定之前把书制出来,交付给客人,时间很紧,他把院子租下来之后,雇了王铁柱媳妇给他打扫卫生,并退了他们那边的房间,把红娘接了过来。

哦,对了,红娘现在改名为红叶,不叫红娘了,宋和锦当时在戏台上介绍红娘为红叶的时候,只是为了把她和以前王家班的红娘区分开,一方面是为了打响“轻歌舞剧团”的品牌,一方面也是为了预防日后王班主他们有不轨图谋,掰扯不清。

但是红娘对“红叶”这个名字却很是喜欢,见他在自己的袖子上用白布绣了一个“轻歌舞.宋班主”的袖章,自己也绣了一个“轻歌舞.红叶”,特意戴在上臂上面。

宋和锦其实早有把红娘单独接出外面住的这个想法,毕竟她孤身一人,长得也好看,难免有人见色起意,高个汉子他们虽然在一旁看顾,但是他们白日要上工,只有王铁柱媳妇一个妇道人家在,万一有人趁虚而入强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把红娘接到新院子,也方便她练功,宋和锦早发现了,红叶有每日吊嗓练气的习惯,原先的院子人多眼杂,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练习《赤伶》的。

京城好的戏班一出戏能赚一百多两银子,宋和锦十分清楚自身的定位,他们只是一个噱头,算是主戏的余兴节目,胜在新奇有趣,登台费用亦不高,才有那么多富贵人家争相邀约,等到风头过去,恐怕无人问津。

同样的节目观看多了,自然会审美疲劳,觉得乏味,所以趁着他们知名度逐渐升高的时候,趁热打铁,多推出些花样。

《赤伶》是唱曲,宋和锦便增加一个乐器演奏。这个时代的人们倾向于君子六艺,崇尚曲高和寡,唱曲实在称不上高雅,奏乐指法越是难学、曲子越是晦涩,越显得高深莫测,越受人追捧,越得读书人交口赞颂。

宋和锦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心里不屑地冷哼一声,简直无语。对于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这等装逼的模式简直不能容忍,听不懂的歌词一律沉塘!嘈嘈切切像锯木乐声的通通打死!

哥就让你们这些古人见识见识下,什么叫合奏,什么叫肃杀!

他把记忆中的geisha哼了几遍,确认旋律没有问题了,让红叶记熟。geisha的演奏有不少版本,宋和锦记得最简单的一个版本,是古筝+洞箫的组合,很适合在这个时代演奏,有现成的乐器。

红叶听着宋和锦对这首曲子的描述,眼睛越来越亮,她能弹古筝,洞箫却需另寻他人。不过这难不倒红叶,她认识不少弹唱皆佳的乐人和卖唱女,宋和锦干脆就把这事全权交给她负责。

而宋和锦自己则在院子里,买了大块墨块、蜡、纸张等物,筹备制书事宜。

他原想用活字印刷术把《射雕》印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研究过四大发明的历史教师,他完全知道并且还记得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所有步骤,然而考虑到时间以及成本的问题,最后他却是决定采用铁笔蜡纸的方法把书印出来。

铁笔蜡纸是八十年代学校老师们常有的一种印刷试卷的方法,宋和锦做老师的时候,学校有打印机,已经没有人用这种方式了,是他偶然听老教师们闲聊谈到,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印字方法,为此还特意上网去看过制作过程。

首先要刻蜡纸,蜡纸由两层组成,上层是蜡,下层是纸,把蜡纸放在平整的光洁的木板上,用铁笔在上面刻字,要把蜡刻透,露出下面的纸,又不能把纸戳破,印刷时,把白纸放在下面,盖上刻好的蜡纸,用油墨滚筒使劲一滚,字迹便印到了白纸上。

这种印刷方法,其实就是现代油印机的原理,但是放在这个纸和笔价格都很是昂贵的古代,这个方法无疑极为先进,方便简易,人人都能操作。

知识就是财富,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在古代,知识大部分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很多古方和秘法只有世家大族才有,并且敝帚自珍,不轻易外传。一旦有人不小心外传出去,轻则牢狱之灾,重则杀身之祸。

一旦这种印刷方法宣扬开去,民众获取知识便容易许多,知识下移,从长远来说,无疑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但是对于统治者集团来说,这等于动了他们的奶酪,甚至有可能不利于王朝统治。

宋和锦在想自己是不是过度猜想了,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但万一呢?

宋和锦不敢赌,所以他打算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他把整个制书过程分成了多道工序,自己和红叶雕蜡纸,当初为了让红叶唱好曲,戏班是教过她识字的,不过她写字不行,歪歪扭扭的,但宋和锦手头不是人手不足嘛,蚊子再小都是肉,按照纸上的字临摹着刻画,速度慢些总好过无。他现在把翠娘也带了过来,让她负责滚筒推滚印刷,印好的纸张拿回到宋家,之后再让宋丹丹分类、装订。

宋丹丹对缺人手的宋和锦来说是个意外发现,之前宋和堂他们把书抄好后,如何装订成了一个问题。宋和锦拿着抄好的一沓纸张回自己房间的时候,碰上了来找翠娘的宋丹丹,她想托翠娘给她买些布料回来绣花,好卖些钱。

宋和锦看着说出这些话满脸难堪的宋丹丹,心里一动,便问她能不能装订书籍。宋丹丹之前没干过这活,但是她手里有线装的书,也不愿意把这个机会推之门外,愣是咬牙应下,回去拆了好不容易从宋府带出来的书,一夜没睡,把一本书装订好,翌日交给宋和锦。

宋和锦只是试试,没想到小姑娘真的做成了,对她的动手能力大为惊奇。如今制书需要人手,就想起她来了。

当然,他原先是想把宋丹丹接过来的,但是考虑到宋老夫人轻易不让年轻未婚女子外出,念头便作罢。

不过如此一来,他在制书一事就瞒不过宋家众人,他们会不会横插一脚,也很难说。

倒是翠娘到外面和儿子一起干活,家里的活就没人做了,心里惴惴不安。但奇怪的是,宋老夫人并未对此横加指责和阻挠,让她松了一大口气。

宋和锦让翠娘做的是架锅融蜡,蜡融化后,把流动的蜡倒在白纸上,摊平压实,晾干待用。

第二本《射雕》他已经写了一半,再花五天就能把整本书写完,可以动手制书了。

不过这一切目前只是计划,骤然增多的邀约,让他不得不把精力先放到红叶演出的事情上面来。

不好意思,重新设置更文时间了,设为中午12点,但是没想到设到明天的了,搞了个乌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