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归处若不归 > 第73章 书海浮沉觅归舟

此心归处若不归 第73章 书海浮沉觅归舟

作者:南楼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7:52:57 来源:文学城

顾凌渊离去后,日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缓速键,以一种相对平静、甚至堪称沉闷的节奏,在深宫高墙内缓缓流淌。

禾畹的揽月轩,成了这片波澜深处一座暂时孤立的岛屿。她的腿伤是眼下最实际也最无可争议的禁锢。太医署的医正每日定时前来诊脉、换药,手法精良,用药更是顶尖。那钻心的剧痛逐渐被一种持续的、沉闷的酸胀感所取代,厚重的夹板提醒着她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需要代价。

她无法再如之前那般“闲逛”去勘察地形,求死的疯狂念头在找到陆殷和顾凌渊后,如同退潮般暂时隐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具目的性、却也更加渺茫的等待与搜寻。

既然身体被困,思绪便不能停滞。

她向陆殷提出了一个要求:查阅宫中藏书。名义上,是“沈小主”因养伤烦闷,想寻些杂书打发辰光。陆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应允了,甚至亲自吩咐下去,给予她极大的便利。于是,在腿伤恢复的前期,皇宫内那座恢弘浩瀚、典藏天下书籍的 **文渊阁**,成了禾畹最常消磨时光的地方。

每日,只要天气尚可,青黛便会小心翼翼地推着特制的木质轮椅,载着她,穿过一道道宫门,前往文渊阁。轮椅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的轱辘声,一如她此刻看似平静,内里却依旧焦灼的心境。

文渊阁内光线偏暗,高大的书架直抵穹顶,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与淡淡墨香混合的独特气味,沉静而肃穆。禾畹让青黛将她推到靠窗的位置,那里光线好些。她并不去动那些摆放整齐的经史子集,而是将目标锁定在那些记录地方志怪、山水异闻、星象占卜,甚至是被正统文人视为“荒诞不经”的稗官野史、杂记笔记上。

她的翻阅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仔细。指尖划过泛黄脆弱的书页,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那些竖排的、繁复的文言文字。她寻找着任何可能与“时空”、“异象”、“奇石”、“灵魂转换”相关的只言片语。有时,看到诸如“某人梦入异境,经年方醒”或是“某地天降流火,有石色黝黑,触之生寒”之类的记载,她的心都会猛地一跳,仔细研读,反复推敲。但大多数时候,这些记载都语焉不详,更像是古人对于无法解释现象的诗意想象或牵强附会,与科学的时空理论相去甚远。

希望如同风中的残烛,时明时暗。但她不敢放弃,这是她目前唯一能主动去做的事情。青黛安静地陪在一旁,看着自家小姐时而凝眉沉思,时而失望叹息,虽不明所以,却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专注与期盼,只默默地将温热的茶水递到她手边。

与此同时,陆殷也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忙碌”。

作为大燕朝的皇帝,他需要处理的政务远超一个现代人的想象。奏折如同雪片般每日送达御书房,关乎赋税、水利、边防、吏治、民生……每一道折子背后,都可能牵连着万千百姓的生计与国家的稳定。他并非真正的燕珩,没有从小浸淫的帝王心术与治国经验,最初的日子可谓举步维艰,全凭这具身体残留的本能记忆、超越时代的宏观视野,以及一种不容失败的意志在强撑。

他熬夜批阅奏章,召见大臣,平衡朝堂各方势力,学习这个时代的规则并尝试悄无声息地注入一些更有效、更人道的理念。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风险,如履薄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着他本身的聪慧与毅力,他竟也慢慢上手,逐渐将这庞大的帝国机器,纳入自己的掌控节奏之中。只是,那份属于“陆殷”的灵魂深处的疲惫与孤独,在夜深人静处理完政务时,总会悄然浮现。

他会不时地来揽月轩。有时是午后,有时是晚膳后。他来时,往往还带着一身挥之不去的墨香与属于朝堂的肃穆气息。

禾畹并不抗拒他的到来。她甚至会主动询问他关于“寻找”的进展。这成了他们之间最安全、也最具共识的话题。

陆殷会告诉她,他已暗中下令,以“编纂古籍”、“寻访仙踪”等名义,广发天下,寻求能人异士,或收集各地奇闻异事、特殊矿藏的消息。他甚至与她商量,是否可以利用皇家力量,组织人手,对那条护城河进行有限度的勘察,尽管他知道希望渺茫。

“我已命人绘制更精细的河道图,标注出水深、流速和可能的淤积区域。”他坐在她对面,语气平静地阐述,仿佛在讨论一个工程项目,“虽然大规模打捞不现实,但或许可以尝试在一些关键节点,用水钩、磁石等进行试探性寻找。”

禾畹则会认真地听着,时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那块石头质地特殊,或许对磁石没有反应。但它的颜色和纹理……如果能找到类似的矿物样本,或许能缩小范围?” 她也会将自己在文渊阁看到的一些可能有关联的、荒诞的记载说给他听,两人一同分析,排除那些明显不靠谱的,留下些许值得推敲的线索。

他们的对话,理性、克制,围绕着同一个目标。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在实验室里并肩攻克难题的时光,只是背景从明亮的现代实验室换成了古香的宫廷殿宇,讨论的内容从科学数据变成了玄乎的时空之谜。然而,那份默契之下的隔阂却始终存在。禾畹的目光清澈,只专注于“方法”和“线索”,对于他处理朝政的辛劳,对于他眉眼间偶尔流露的疲惫,她视若无睹,从不询问。

陆殷将她的疏离看在眼里,心中涩然,却也只能配合着扮演好“合作伙伴”的角色。他贪婪地享受着这短暂的、能够光明正大待在她身边的时光,哪怕谈论的内容与他内心真正渴望的相去甚远。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日子里,来自宫外的信件,成了禾畹灰暗生活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顾凌渊的信,总会通过陆殷安排的秘密渠道,辗转送到她的手中。信纸是普通的宣纸,字迹是他特有的清隽工整。

他的信内容不一。有时,是纯粹的关怀与安慰。“畹畹,见字如面。北地已寒,京城想必亦然。腿伤恢复需耐心,勿要心急。不知文渊阁中可有收获?无论结果如何,保持心境平和最为重要。一切有我与陆殷。” 平淡的话语,却总能精准地抚慰她因寻找无果而升起的焦躁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于这个陌生世界的恐惧。

有时,他会分享自己寻访的见闻。“今日于一古刹,偶见残碑,刻有‘星陨而魂移’之模糊字句,虽年代久远,真伪难辨,亦抄录于你,或可参考。” 或是,“闻西南苗疆有‘换魂草’传说,已托人打听,然多属巫祝之语,可信度极低,聊作一线希望罢。” 他的线索往往如同大海捞针,渺茫至极,但他从不夸大,也从不放弃,这种坚韧而务实的态度,本身就给予禾畹莫大的支持。

禾畹总会反复阅读这些信件,然后认真地回信,告知他自己腿伤的恢复情况,分享在文渊阁毫无进展的“成果”,也叮嘱他在外一切小心。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成了她情感上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时光就在这文渊阁的书页翻动间、在陆殷偶尔的到访与理性的商讨中、在期盼与阅读顾凌渊来信的循环里,悄然滑过了两三个月。

当太医终于宣布,她腿上的夹板可以拆除,可以进行适度的行走康复时,深秋的寒意已然浸透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她试探着,在青黛的搀扶下,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略显僵硬地站立,然后迈出小心翼翼的一步。腿部肌肉因长久不用而无力,关节处传来酸软的感觉,但那种重新掌控身体部分自由的感觉,依旧让她眼眶微热。

在她养伤的这段时间里,同期入宫的几位秀女,倒也未曾完全忘记她。

燕娴娴来得最是频繁,通常会带上一本她自己抄录的、认为禾畹可能会感兴趣的诗词或游记,安静地陪她坐一会儿,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气质依旧清雅温柔。

祁景窈则是雷厉风行,来看她时,会检查她是否按时吃药,有时甚至会带些宫外搜罗来的、据说对骨骼愈合有益的偏方药材,虽大多被太医谨慎地搁置,但那份直爽的关切做不得假。

宋竹宜会带着她的新绣品来,花样精巧,色彩鲜活,与她聊些江南风物,或是宫中新流行的花样,言语软糯,善于营造轻松的氛围。

连最胆小的云方合,也曾跟着燕娴娴来过一两次,总是怯生生地坐在最远处,用那双小鹿般的眼睛偷偷打量禾畹,送上几句细声细气的问候。

唯有崔令容,一次也未曾露面。这在意料之中,禾畹甚至乐得清静。

这些少女的探望,如同投入湖面的小小石子,在她平淡的生活中漾开一圈圈微弱的涟漪,带来了些许外界的生机与人气,但也仅止于此。她们谈论的话题,终究围绕着宫廷生活、才艺品评、或是家族琐事,与禾畹内心深处那个“回家”的宏大命题相比,显得如此遥远而隔膜。

她的生活,就在这表面平淡、内里暗藏焦灼与期盼的状态下,一天天过去。腿伤渐愈,行动逐渐自如,但那条真正的归家之路,却依旧隐匿在重重迷雾之后,不见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