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归处若不归 > 第52章 庭阶芝兰

此心归处若不归 第52章 庭阶芝兰

作者:南楼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7:52:57 来源:文学城

时光的河流,在沈府这座看似封闭的庭院里,仿佛流淌得格外沉静。当沈鹤纤(禾畹)的身体与精神状态逐渐稳定,那层因“失忆”与“心疾”而笼罩在她周围的、过度保护与疏离的薄纱,也似乎被这沉静的时光悄然拂去一角。她开始更清晰地看到这个“家庭”的全貌,尤其是两位此前因在外求学、归家次数不多,而今因妹妹“大病初愈”而更多留意的兄长——沈明瑾与沈明瑜。

沈明瑾,沈家长子,年方二十,已考取举人功名,正在家中闭门苦读,准备来年的春闱大考。他继承了沈御史的端方持重,眉宇间自带一股书卷清气,言行举止一丝不苟,是典型的士子模样。他对妹妹的关心是含蓄而克制的,不似沈夫人那般外露,却更为实在。他会定期来“汀兰水榭”坐上一刻钟,询问她的饮食起居,考校她的功课进度,偶尔会带来几本他认为适合女子阅读的、文辞清丽的诗集或游记,放在她的书案上,并不多言,只道:“闲暇时可翻看解闷。”

禾畹能感受到这份沉默的关怀。她会在兄长来时,摆出符合大家闺秀礼仪的姿态,轻声应答,对于他带来的书籍,也认真阅读,偶尔提出一两个不失分寸的问题,显示出她的“努力”与“进步”。这让沈明瑾颇为欣慰,觉得妹妹虽遭大难,性情沉静了许多,但好在肯学上进,不失家风。

相较于兄长的沉稳,次子沈明瑜则显得鲜活许多。他年方十七,性子跳脱飞扬,不喜八股文章,倒对金石书画、骑马射箭颇有兴趣。他来看妹妹,从不空手,有时是一包新巧的蜜饯果子,有时是几枝带着露水的时鲜花卉,甚至有一次,还偷偷带来一只羽毛艳丽、装在精巧竹笼里的画眉鸟,被沈夫人发现后好一顿训斥,连带着禾畹也被叮嘱“莫要学你二哥胡闹”。

沈明瑜浑不在意,依旧笑嘻嘻的,他会绘声绘色地给禾畹讲京城里的新鲜事——哪家酒楼新请了江南的厨子,哪家戏班来了名角,西市来了批海外奇珍,甚至是一些无伤大雅的街头趣闻。他的话语,像一扇窗,为困居内宅的禾畹带来了外面世界鲜活的气息。禾畹总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被他夸张的形容逗得微微弯起唇角。这细微的笑容,总能换来沈明瑜更大的满足感,觉得是自己这个哥哥“功劳甚大”,驱散了妹妹眉间的郁气。

两位兄长,一静一动,一庄一谐,如同庭前并立的玉树,为禾畹这片尚显荒芜的心田,投下了不一样的荫蔽。他们的存在,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并非完全孤立无援,也让她对这个时代的年轻男性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他们并非书本上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各自性情与追求的人。

与兄长的接触日多,一个念头在禾畹心中逐渐清晰、坚定——她必须开始寻找陆殷和顾凌渊。被动等待,希望渺茫。她需要信息,需要渠道,而两位兄长,或许能成为她借力的起点。

她不能直接询问“是否见过两个穿着奇怪、言行突兀的年轻男子”,那无异于自曝其短。她需要更迂回、更符合逻辑的方式。

她选择了从二哥沈明瑜入手。他交际广,消息灵通,且心思相对单纯。

一次,沈明瑜又来讲市井趣闻,说到热闹处,禾畹状似无意地轻声插话:“二哥见识真广。不知……近来京城里,可有什么……奇人异事?比如,言行特别些的,或者……突然出现、身世不明的人?”她垂下眼睫,掩饰住眸中的急切,补充道,“我病中无聊,青黛念的那些志怪话本都听腻了,倒想听听真人真事,或许……更稀奇些。”

沈明瑜不疑有他,只当妹妹是真闷坏了,想听新鲜故事。他挠了挠头,努力回想:“奇人异事?嗯……前阵子倒听说,西城有个游方郎中,医术古怪,用药大胆,救活了几个疑难杂症,被人传得神乎其神。还有嘛……哦!鸿胪寺那边最近接待了几个海外番商,金发碧眼,说话叽里咕噜,倒是稀奇!”

游方郎中?海外番商?禾畹的心提了一下,又迅速落下。陆殷和顾凌渊是纯正的东方面孔,而且以他们的学识和性格,初来乍到,更可能伪装身份,寻找立足之地,不太会以如此显眼的方式出现。

“还有吗?”她轻声追问,“比如……有没有哪个书院或学馆,新来了学问很好的年轻先生?或者……有没有人,突然变得很会算学、格物之类?”她试图往他们的专业领域引导。

沈明瑜想了想,摇头:“这倒没听说。京城书院虽多,但有名气的先生大家都认得。至于算学格物……”他撇撇嘴,“那是工部那些匠官和钦天监的老学究们琢磨的东西,咱们读书人谁关心那个。”言语间,带着士子常见的、对“奇技淫巧”的轻蔑。

第一次试探,无功而返。禾畹并不气馁,她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

她又将目光投向大哥沈明瑾。他交往的多是准备科举的学子,或许能从另一个层面获得信息。

她寻了个沈明瑾来检查她字课的时机,在他指出几个笔画疏漏后,她放下笔,轻声请教:“大哥,我近日读《地理志》,见天下州府众多,山川各异。不知……若有人自极偏远、甚至典籍未载之地而来,欲在京城落脚,通常会去往何处?或是……通过何种途径,能知晓京城近来所有新迁入户的信息?”她找了个看似好学的理由,“我只是好奇,这些人是如何融入京畿之地的。”

沈明瑾有些意外地看了妹妹一眼,似乎没想到她会问及这个。但他素来严谨,略一思索便答道:“若真是化外之民,首要需至京兆府衙门登记造册,验明身份来历,方可获得路引文书,在京城居住谋生。至于新迁入户,京兆尹衙门确有档案,但非官府之人,不得随意查阅。”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告诫,“小妹,此类庶务,非闺阁女子所宜深究。你既喜读书,还是多读些《女诫》、《列女传》,修身养性为宜。”

一番话,堵死了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的可能,也提醒了她这个时代对女子行为的束缚。禾畹心中暗叹,面上却顺从地低下头:“是,小妹知道了。多谢大哥指点。”

两条明路似乎都走不通。禾畹感到一阵无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她不能放弃。

她开始更留意沈明瑜带回来的各种零碎信息,尤其是关于医馆、书铺、以及一些需要学识才能立足的行当的动态。她也开始利用去给母亲请安、或是偶尔被允许在府中更大范围散步的机会,留意府中往来的宾客,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与父兄辈分、身份不同的年轻人。

她甚至尝试着,在极度的谨慎下,用炭条在废弃的纸页上,凭借记忆勾勒陆殷和顾凌渊的素描画像。她画得很慢,很小心,每一笔都凝聚着思念与焦虑。画好后,又立刻烧掉,不留任何痕迹。她只是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记忆,来提醒自己寻找的目标从未模糊。

这个过程是煎熬的。希望与失望反复交替,像一场无声的拉锯战。每一次从兄长那里得到否定的答案,每一次观察落空,都像在提醒她这个任务的艰巨与渺茫。

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下去。两位兄长的存在,如同她在这个陌生世界里新生的枝干,虽然暂时无法直接帮她找到想找的人,却为她提供了观察外界的窗口和一定程度的情感支撑。她需要更耐心,更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编织更细致的信息网。

夜深人静时,她看着窗外陌生的星空,会在心里默默地说:陆殷,顾师兄,你们一定要平安。无论你们在哪里,我都不会放弃寻找。总有一天,我会找到线索,找到你们,或者……找到我们都能回去的路。

这个信念,如同暗夜中的微光,支撑着她在看似平静无波的沈府生活中,继续着这场无声而坚定的探寻。前路漫漫,但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能绝望挣扎的孤魂,她的手中,开始握有了一些虽微弱、却真实的筹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