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心归处若不归 > 第31章 跨城的 “时间约定”

此心归处若不归 第31章 跨城的 “时间约定”

作者:南楼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9 17:52:57 来源:文学城

异地恋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的不仅是爱的浓度,更是将爱意细水长流地灌注进平凡日子的耐心与智慧。在禾畹与陆殷相隔千里的地图上,他们悄然建立起一套独属于彼此的“时间绑定”系统,用三个固定的坐标,试图对抗空间带来的疏离与不确定。

北京的秋日清晨,天光初亮,还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禾畹租住的老旧小区隔音不佳,总能听见邻居早起洗漱的动静和远处隐约的车流声。她的生物钟很固定,通常在六点四十左右自然醒来。

而几乎在她睁开眼,意识尚未完全回笼的瞬间,枕边的手机便会屏幕微亮,伴随着一声几不可闻的震动。

时间是六点五十分。分秒不差。

微信界面上,是陆殷发来的消息,简单得像一句日常问候,却又重若千钧:

「准备好水杯了吗?我陪你一起喝。」

这是他为他们设定的“晨间生物钟同步”仪式。源于一次偶然的闲聊,禾畹提到自己早起习惯喝一杯温水,对身体好。第二天,陆殷便开始了这个行动。

起初,禾畹只觉得甜蜜。她会在醒来后,带着一丝期待看向手机,看到那条准时抵达的消息,嘴角会不自觉弯起。她会回复一个可爱的表情,或者拍下自己装满温水的马克杯发过去,附言:「已准备就绪!」

他会回一个「干杯」的表情,仿佛两人真的跨越了山河,在同一时刻做着同一件事。

但渐渐地,禾畹品出了这仪式背后一丝不容置疑的“规则感”。

陆殷的守时,近乎严苛。无论他前一天晚上是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地跑数据,还是参加学术讨论到深夜,第二天清晨六点五十,这条消息一定会准时出现。有一次,禾畹知道他前晚几乎凌晨四点才休息,忍不住在收到消息后回复:「你才睡多久?不用特意定闹钟的,多睡会儿。」

他很快回复:「习惯了,没事。你喝了吗?」

他的“习惯”,像一根无形的线,轻轻牵动着禾畹。

有一次,禾畹前夜赶课题报告到很晚,清晨实在困倦,想着就多睡十分钟。意识模糊间,似乎听到了手机震动,但她选择了忽略。等她再次醒来,已是七点过五分。

拿起手机,屏幕上除了那条六点五十的固定消息外,下面紧跟着两条新信息,发送时间是七点整和七点零三分。

「是不是睡过头了?」

「醒了记得告诉我,别让我等太久。」

语气算不上责备,甚至带着关心,但那句“别让我等太久”,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禾畹的心湖,漾开一圈微妙的涟漪。那是一种被精准期待、不容拖延的感觉。他似乎将她纳入了他严谨的时间表中,成为了一个必须准时运行的模块。

她立刻回复:「刚醒,这就去喝水。」附带一个抱歉的表情。

他回得很快:「嗯,快去。早上时间宝贵,别耽误了。」

禾畹看着这句话,心里有些说不清的滋味。一方面,她贪恋这份被如此郑重放在心上的感觉,仿佛她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被他密切关注着;另一方面,这种无形的“催促”又让她感到一丝微小的压力,仿佛连赖床十分钟的自由,都在这种紧密的绑定中悄然失去了。

她捧着温水杯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心想:这大概就是陆殷表达爱的方式——极致的有序和不容置疑的参与感。她接受这份带着“强势”的甜蜜,如同饮下一杯温度刚好的水,暖意抵达四肢百骸。

如果说清晨的同步带着一丝清冷的秩序,那么午后的“云陪伴”则充满了慵懒而真实的暖意。

通常是禾畹下午没课,或者陆殷实验间隙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休息时间。他们会提前约好,然后各自找个舒服的姿势,打开视频。

没有刻意的交谈,甚至不需要一直看着屏幕。

禾畹会趴在宿舍或图书馆的桌面上,手边摊开一本闲书,或者干脆就闭目养神。北京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毛茸茸的发顶跳跃。她偶尔翻动书页,或者因为看到有趣的段落而微微抿嘴,这些细微的动作,都通过摄像头,实时传递到千里之外。

屏幕那头的陆殷,常常是靠在实验室休息室的转椅里,或者在他那个狭小宿舍的书桌前。他有时会戴着耳机闭目养神,眉宇间还残留着高强度思考后的疲惫;有时则会开着电脑,处理一些不那么烧脑的文献整理工作。

他们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视频窗口像一扇开在彼此生活里的任意门,无声地展示着对方最日常、最不加修饰的状态。

偶尔,禾畹会从书页间抬起头,恰好撞上屏幕里陆殷正静静看着她的目光。他不知道已经看了多久,眼神里有疲惫,有温柔,还有一种深沉的专注。她不会问“你看我干嘛”,他也不会解释。两人只是隔着屏幕相视一笑,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心照不宣和无需言说的安心。

有时,陆殷会突然开口,声音因为疲惫而有些低哑:“在看什么书?”

禾畹便把封面举到摄像头前,轻声说:“一本散文,写江南的,看得我想家了。”

他会点点头,说:“下次带你去。”

或者,禾畹会注意到他揉太阳穴的动作,轻声问:“很累吗?”

他会摇摇头,扯出一个笑:“还好。看到你就不累了。”

这些零星的对话,像午后阳光里漂浮的尘埃,细小,却真实地存在着,填补着沉默的间隙,让这份“云陪伴”不至于沦为冰冷的监控画面。

这是一种奇妙的陪伴。物理空间是分离的,但通过这方小小的屏幕,他们共享了一段完整的时间,呼吸着彼此呼吸的节奏,感受着对方存在的气息。它抵消不了拥抱的渴望,却在一定程度上慰藉了“无法参与对方日常生活”的遗憾。在这个时段里,他们是彼此安静的背景板,是各自忙碌生活中一个温暖而稳定的锚点。

夜晚,尤其是失眠的深夜,是异地恋最难熬的时刻。白天的忙碌和充实退去,思念和孤独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故事接力”的习惯。这不像晨间同步那样由陆殷主导,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由禾畹开启的时候居多。

通常是在禾畹因为学业压力、或是莫名情绪低落而辗转反侧时,她会拿起手机,在黑暗中键入:「睡了吗?我有点睡不着。」

无论多晚,只要陆殷没有在通宵实验,他的回复总会很快到来:「还没。在想什么?」或者更直接地:「想听故事吗?」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故事接力”便开始了。

禾畹会先讲一段。她的故事大多围绕着家乡那个小小的村庄,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童真的拙趣。

她讲夏天和小伙伴去田埂上抓蜻蜓,掉进了泥水沟,回家被母亲拎着耳朵骂;讲冬天屋檐下结的冰溜子,她偷偷掰下来当宝剑,却不小心敲碎了邻居家的瓦片;讲外婆做的槐花糕,香甜软糯,是整个童年最奢侈的味觉记忆;讲父亲在雨夜背着发烧的她,深一脚浅一脚走去镇上的卫生院,他的脊背宽阔而温暖……

她的叙述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画面感,语气里有时是怀念,有时是淡淡的感伤。这些陆殷从未参与过的过去,通过这些深夜的讲述,一点点在他脑海中构建起来,那个叫“禾畹”的女孩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轮到陆殷时,他的故事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更理性,更简洁,甚至带着点“理工男”的直白。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似乎总是与“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相关。

他讲自己如何拆解家里坏掉的收音机,虽然最后没能装回去,但弄懂了基本的电路原理;讲为了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整整一个暑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题,最后拿了一等奖;讲高中时和同学组队做机器人,为了一个传感器的问题争论不休,通宵调试……

他的故事里,很少描述情绪,更多的是陈述事实和逻辑。但禾畹能从他平淡的语调里,听出那份隐藏在背后的执着、好胜,以及一种近乎本能的、对秩序和掌控感的追求。

有一次,禾畹讲完一个自己因为算错数,把家里卖鸡蛋的钱赔光了,吓得不敢回家的糗事后,陆殷在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说:“如果是我,我会先列一个清单,核对清楚数量和价格,避免这种错误。”

禾畹在黑暗中失笑:“那时候才七八岁呀,哪里懂这些。”

他却很认真:“习惯要从小培养。”

这话听起来有些不解风情,甚至带着点说教意味,但禾畹知道,这就是他思维方式的本能反应。他习惯于寻找规则、建立秩序、规避风险。这种特质,在他主导的“晨间同步”里已初见端倪,在他的成长故事中更是贯穿始终。

这些深夜的倾诉与倾听,像一种缓慢的精神按摩。禾畹在讲述中释放了压力,重温了来路;陆殷在倾听和回应中,更深入地走进了她的世界,同时也向她展露了自己性格的基石。故事本身的内容或许平凡,但接力过程中传递的理解、包容和那份“我在听”的专注,才是对抗深夜孤独最有效的武器。

四个月的时间,就在这晨昏定省般的“时间绑定”中悄然滑过。

“晨间生物钟同步”确保了每一天的伊始,彼此都是对方意识清醒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午休云陪伴”则在一天的中段,提供了无声却实在的慰藉;“深夜故事接力”则成为一天结束时,梳理情绪、深度连接的心灵SPA。

这套系统运转良好,维系着他们关系的甜蜜与稳定。禾畹确实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在一天中的这几个固定时刻,她都能“找到”陆殷,他也会为她预留出这段时间。

然而,那根名为“规则”的线,始终若有若无地存在着。

除了清晨不容拖延的喝水提醒,在其他互动中,陆殷的这种特质也会不经意流露。比如,如果“故事接力”中禾畹的叙述过于跳跃散漫,他会在第二天总结性地帮她理一遍时间线或逻辑顺序,“你昨天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又比如,他会下意识地规划他们下一次视频的时长和内容,“今天我们聊二十分钟,然后各自去看书?”

禾畹能感觉到,他似乎在用他强大的理性和逻辑,为他们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异地恋,构建一个坚固的、可预测的框架。他将情感关系也视作一个需要精心维护和优化的系统,而“时间绑定”就是他设计的核心算法。

她欣赏他的认真与负责,也明白这背后是他不善言辞的、独特的爱的表达。她接纳这份带着“强势”的甜蜜,如同拥抱一个设计精密的仪器,能获得精准的温暖,但偶尔,也会怀念那种不受约束的、随心所欲的拥抱。

秋深了,北京的银杏叶黄了又落。禾畹站在铺满金色落叶的校园小径上,看着手机上陆殷发来的、提醒她天气转凉记得加衣的消息,心里充盈着一种复杂的暖流。她知道,他们正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紧紧抓住彼此,在各自奔跑的轨道上,努力维持着同一步频。前路尚远,但这套由时间编织的纽带,正变得越来越坚韧,足以承载更多的思念与期待,也考验着他们对彼此不同性格的包容与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