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去逢年 > 第14章 只身入局

此去逢年 第14章 只身入局

作者:半春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9 22:23:53 来源:文学城

宫中殿内,新帝端坐在案后,指尖摩挲着几份奏疏的边角,目光晦暗间扫过阶下众臣。

“诸卿以为,尚爱卿不堪权直翰林学士一职?”

阶下左谏议大夫踏前一步,笏板高举道:“陛下,尚修撰虽擅史笔,可资历尚且不够,骤升学士一职,恐难以服众啊。”

“臣附议!”右司谏伏地叩首,旋即忿激不已,“翰林院乃清贵之地,若非积年耆宿则不可轻授,虽是权直,但不可不三思啊陛下。”

此言一出,只见新帝倏地轻笑几声,旋即起身从案上的奏疏中抽出两本,指尖一挑,丢进了身旁的铜鹤烛台。

火舌绕奏折四起,须臾间便吞没了绢纸。

满殿群臣悚然一惊,那恐是左谏议与右司谏的折子。

新帝用火钳拨弄烛台内的残纸,轻声道:“朕竟不知,二卿的文墨,这般不经烧。”

左谏议面色惨白,笏板也当啷坠地,旋即便是撩袍而跪。

这一幕,后排的年轻御史看后,执笏板之手微微颤抖,他们不敢谏,只是默默压低了幞头。

新帝掸了掸黄袍上的灰烬,柔声道:“明日,朕便为尚卿下敕牒,诸卿可还有异议?”

此时朝中黯然一片,尚逢年则是于一旁挥墨,似是置身事外般淡然。

下了朝,权幸派和清流派官员齐齐望向走在其后的尚逢年,其间几人窃窃私语道:“这尚逢年十五岁便高中榜眼,其后又得先帝青眼,如今天子又为其御案焚疏,这当真是……”

此间,一人立于九重踏道之上回望着这些官员,唇角却噙了一丝令人生寒的笑意。

尚逢年沿踏道而下,忽闻身后一声:“尚大人留步。”

回首见是御史中丞元为旌疾步追来,他腰间鱼袋轻响,手中笏板也里外摆动着,尚逢年立足,旋即郑重一揖。

“元大人,何事如此急切?”

“尚大人,荣膺权直翰林学士,此后便是笔落凤池了。”

此言一出,尚逢年侧身,袖口扫过阶侧螭首浮雕间,他道:“元台谏当真是折煞下官了,下官只是暂代承旨草制,岂敢当凤池之称?”

“尚大人过谦了,此后便是银鱼化金鱼,玉带缠腰间了。”

尚逢年出宫之时,沈莜正立于尹百山府前寻那进宫的法子。

敕造观文殿大学士第,沈莜抬眸扫过眼下悬着的牌匾,黑底金字,看来是出自官家之手。

“是你!”尹府门吏见到沈莜似是见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人般,个个惊诧着,“快去禀告大人!”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沈莜。”

西厢书房内,尹百山笑着,他身后站着他的妻和几房妾室,那些人上下打量着她,似是在打量一件器物。

沈莜在一众目光中淡淡一句:“尹大人,我不逃了。”

“当真生的如画上的人那般。”一旁李姨娘捏着颗梅子开口,“也不枉老爷寻了你这么久。”

“纳妾文书上写着你十七岁,呦。”罗姨娘冷笑一声,指尖在玉镯子上轻叩,声声脆响,“咱们老爷倒是越活越回去了,前年纳三妹时,好歹还挑了个会抚琴之人,如今倒好,只要年轻鲜嫩,连屠户的女儿也要抬进门了。”

闻言沈莜一颤,屠户的女儿,原是她们并不知其真实身份吗,还是尹百山给她们看的是假文书。

此间只有庄姨娘和大娘子不语,可二人眸子里却是沈莜看不明白的疏离。

尹百山阖眸间微微蹙眉,他道:“你们都先退下去。”

几人离开后,尹百山继续道:“怎得想通了?”

在那人奸猾的笑中,沈莜猛掐大腿抬眸:“妾身要与大人入宫面圣。”

“面圣?”尹百山不悦,“沈莜,你当你是何人,你已不再是平章事家中的明珠了。”

“大人,你不喜新政,妾身亦不喜,妾身恨官家薄情,不杀士大夫可竟如此对妾身的爹。”沈莜啜泣着,“可大人,那毕竟是官家,妾身既嫁于大人,那便和大人是一条船上的人。”

“继续说。”

“这些时日,百姓对大人的声誉百般诋毁,更甚是扬言说要砸了那块先帝御赐的牌匾,那些个愚民,如此下来,大人的名声恐不保啊。”沈莜望着尹百山狐疑的眼眸,“大人不喜新政,怀的是忧国之心,妾身深感钦佩。新政伤国本,先帝定是如此想,大人与妾身面见圣上,略加说辞,或可转圜。”

“你当新帝是痴儿吗?”尹百山轻笑一声,“他精明得很。”

“可那些愚民不懂大人,水涨船高,大人不得不防。”沈莜跪地,“妾身愿扮作学士门生,绝不会令外人知晓,若新政得止,大人便是首功,那些愚民便会知晓大人苦心。”

“若事不成,罪在妾身,与大人无涉。”

“沈莜,你何时如此好心了?”尹百山脚踏沈莜脊背,“你若是在圣上面前参老夫一本,那老夫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人,妾身知你执有丹书铁券,就连官家都不能将你如何,更何况妾身是真的痛恨新政,痛恨那些诋毁大人清名的愚民。”

尹百山脚下生力,他道:“如此一来,也是时候去会会新天子了,不过若是你敢耍何花样,老夫定让你生不如死。”

沈莜叩地,她的泪欲夺眶而出,此等耻辱,可她只能咬牙忍着。

皇城内,新帝望着尹百山的奏疏,眸子里满是压制与怒意。

“尹百山竟还给朕上折子,欲带他的门生来见朕,是要在殿内驳朕的新政吗!”

刘守义立于一旁,旋即轻声道:“陛下息怒!仔细手疼。”

见皇帝冷眼扫来,刘守义退后半步,躬身道:“奴婢多嘴了,只是这尹学士素来耿直,此番上奏虽冲撞,可在他那一众门生中却被看作社稷计。若是断然驳回,反倒显得……”

新帝看向刘守义,冷声道:“显得什么?”

刘守义头垂得更低,但声音却稳:“显得陛下畏人直言。”

殿内陡然一静,新帝指节轻点案面,他忽而嗤笑道:“你这奴婢,惯会拿纳谏的名头来将朕的军。”

刘守义伏地叩首:“奴婢万死!只是想起先帝时,殿中纳谏反成了君臣佳话,陛下天纵英明,何不……”

“够了。”新帝猛地截断他的话,目光又落回了那奏折之上,良久,他忽然将折子往刘守义怀中一掷,“明日,朕在偏殿见那二人,彼时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卯寅,朕定要撤了他的匾!”

刘守义暗暗吐气,捧着折子应诺退去。

翌日,尹百山二人入了偏殿,沈莜伏地叩拜,新帝在看到尹百山时,心中便怒气横生。

“尹卿昨日奏疏,要言新政,今日既来,那便细说。”

尹百山一通言辞之下,新帝骤然拍案,声震殿宇。

“尹卿,朕再问你一次,你当真觉得新政有弊端,你这套说辞十几载未变,民生你当真明白,你若真说的在理,朕定会不吝改之,可空谈误国……”新帝目光扫过殿下二人,“你在城中所成的派系和门生诋毁朕,你真当朕全然不知吗?”

“陛下息怒。”

沈莜倏地开口,她缓缓直身,当新帝看到她全貌的那一刻,殿内再陷死寂。

新帝似乎明白了为何尹百山会上奏疏了,原是真正想面圣之人非尹百山。

“小民对新政有独到见解,陛下可愿听小民一言。”

此言一出,新帝眉梢微挑:“哦?既如此,那便请尹卿在外候上一候。”

尹百山退出偏殿时,狐疑的望了沈莜一眼,他心中总觉不安,可虽说沈易曾为天子恩师,但沈莜他绝不识得。

“沈莜。”新帝闭目叹息,旋即淡淡一句,“你好大的胆子啊,你可知此乃欺君之罪。”

“陛下息怒。”

沈莜心中一惊,旋即叩首。

她此番面圣本就是拿命在赌,赌她爹在天子心中还留存几许师生情意。

“陛下,民女今日求见,只是要为陛下分忧。”

“分忧?”新帝目光晦暗,“朕还以为你是为了沈易一案而来。”

沈莜颤声道:“陛下,民女知陛下的难处,故欲只身入局,只为沈易求得清白二字。”

“只身入局?你欲入何局?又凭何入局?”新帝冷声,“沈莜,朕当真看不懂你了,朕儿时的玩伴如今……翅膀这么硬了。”

儿时的光景倏地浮现,那时先帝特许她随沈易入宫,两个孩童在宫墙根下嬉戏,可如今孩童已然成了人人畏惧的天子。

“陛下,尹百山在城中对您诋毁,并非只是对新政不满,他仗着那丹书铁券,便为所欲为。”沈莜直言,“不杀士大夫,为此,沈莜愿做陛下的刀。”

“放肆!”新帝骤怒,“沈莜,你可知你所言胆大包天,若不是看在恩师之面,今日你的一言一行,朕早就斩你百回了。”

“陛下,尹百山不再是当年为国为民的宰相了,如今他乃朝中之蠹,民女愿以己身去换陛下的安心。”

新帝蹙眉:“你欲得到什么?”

“民女欲入仕。”沈莜顿声,“任御史台管勾之职。”

“荒唐!”

“今日的沈莜便同那个雪夜跪呈直言的太子般,既知希望渺茫,可仍要一试。”

新帝心中一颤,旋即大怒,他疾步走到沈莜眼前,俯身望着她,他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你要朕与整个台谏作对吗?”

“且不说台谏,一旦你被识破,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民女知晓,若是沈易真的有冤,平反后民女愿以死谢罪。眼下尹百山已如此胆大,陛下怎知日后他不会逼宫?”沈莜抬眸,“陛下,流放不得,斩首不得,两难之下还求陛下成全。”

“沈莜,你……你敢逼朕。”新帝怒甩龙袍,“你只知向朕索官,你又何尝知管勾虽官及八品,但御史台日常实际主导权就在管勾之手,一旦出事,赴死你便是首当其冲,彼时你再想要藏,那只有死无葬身之地了。”

“想以死谢罪,你也得有这个机会。”

高堂震怒,可沈莜额间紧点地,她此番是铁了心。

“陛下,沈莜不怕死,唯怕沈易成了冤魂。”

“你……”新帝仰首阖眸,“罢了,罢了,若是今日朕不应你,你定还会再来。”

“只是事后你作为他的妾室,你可有脱身之法?”

“陛下大可宽心,民女已有应对之策。”

待沈莜从偏殿出来时,刘守义和尹百山正望着她,沈莜上前行礼,刘守义亦笑了笑。

“尹大人,您这门生当真好福气,与官家攀谈了半个时辰之久。”

尹百山应声:“刘公公,自是不敢当,一门生而已。”

离宫的路上,尹百山仔细地盘问着沈莜,以试探天子之意。

“定是大人之词令陛下深思,不宜之处陛下愿不吝改之。”

尹百山大喜,他将沈莜拥进怀中,说府内悬了双喜红绸宫灯,两日后是黄道吉日,彼时二人便可成婚。

沈莜胃中泛着恶心,望着尹百山小人得志的笑,在马车上她竟险些吐出。

尹府,戌时。

沈莜所在的暖阁内炭火噼啪,阁内暖,可沈莜此刻却背后发凉。

尹百山强行入了她房内,此时沈莜被逼至红木屏风前,素白的中衣领口已被扯开一线。她手中攥着金簪置于身前,烛火摇曳之下的簪尖泛着光。

“大人,妾身也是读过《女诫》的。”沈莜声音冷如檐下冰,“未行六礼欲圆房,传出去怕是有损大人清誉。”

“清誉?你不说谁会知!”尹百山一把扯开衣带,“老夫今夜偏要尝尝京城贵女的滋味!”

“大人要用强?”沈莜攥紧金簪,“按《刑统》,当徒二年。”

尹百山闻言狞笑:“那便看看谁才是法。”

言罢,尹百山便欲欺身向前。

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环佩叮响,还绕着一股沉水香。

①“御案焚疏笔墨谏,抛身除蠹命为判”之意:天子御案旁点了反对之人的奏疏,尚逢年于一旁笔墨书写他们的谏言,沈莜以身入局,为天子除去朝中蛀虫,并换一八品官位,此间她的命便是谈判的筹码。

②清朝时皇帝身旁的太监自称奴才,宋朝自称奴婢。(此处以宋朝为例)

③踏破铁鞋无觅处:出自宋朝夏元鼎的《绝句》。

④蠹du:指蛀蚀竹木的害虫,此处隐喻侵蚀国家的奸臣。

⑤九重踏道:宫殿主台阶,通常九级为一组,象征九重天。(此处参考宋朝)

⑥凤池:凤凰池代指中书省,此处暗指入翰林为拜相之阶。

⑦螭chi首:踏道两侧排水兽首。

⑧权直:权直翰林院简称,代理翰林学士一职。

⑨承旨:翰林学士承旨,权直翰林需代理部分职责。

⑩《女诫》《刑统》(参考的《宋刑统》,前面章节也都是参考《宋刑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只身入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