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此去逢年 > 第13章 怀璞之死

此去逢年 第13章 怀璞之死

作者:半春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9 22:23:53 来源:文学城

沈莜猛地回首。

“果然是你。”

尚逢年自暗处走来,一步一步逼近沈莜。

沈莜心中一惊,沈熹是在诏狱时她的字,没想到此刻这把剑仍悬于她的头顶,沈莜手压着面纱,旋即欲作无事离去,可身后之人仍喋喋不休。

沈莜脚下生风般踏去:“你错认了。”

“错认?”

“莲香阁,明楼,推丞大人被罚了一年的俸禄,还能有如此雅致……”尚逢年冷笑几声,“沈府长女当真好谋算。”

“你跟寻我?”

“诏狱、官署、尚府,又是谁跟寻谁?”尚逢年一步一叱问,“你那柄短刃架于我颈侧之时,我那一脚可冤了你?你入尚府藏匿之时,我那毒蝎可又冤了你?”

“施黛、面垢、男衣,沈莜,你好大的胆子啊。”

此间沈莜一步步向后退去:“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不必惊忧,你也可以不认,只是自此你我过往恩怨一笔勾销。”尚逢年嘴角噙了一丝笑意,“更甚是我能许你一个诉求。”

“疯子。”

沈莜暗暗咒骂一句,她不知朝中的文人是在国丧时都被魂灵附身了还是她大狱下的久了,这世道民风变了。

踹她那一脚,眼前人就没想让她活着,脚下生力之时为何不言过往恩怨自此一笔勾销,如今这般,定是有何阴谋。

“……”尚逢年眸间一转,言语间多了一丝寒意,“在刑部大牢,你给李安金疮药,为他求情而被掌掴,这诉求是你应得的。”

沈莜淡淡一句:“我只是看他可怜。”

“我亦是看你可怜。”尚逢年眉宇间满是揶揄,“你不是想知道那本私撰里都写了何事吗?”

言罢,尚逢年便从怀中掏出那本私撰,沈莜惊愕,她日思夜想之物,不曾想此刻就在眸下。

沈莜狐疑地接过,她翻看着,可竟无一丝沈易的痕迹。

“你骗我。”

沈莜嗔怒,旋即她便要离开。

尚逢年忽而一句:“在诏狱沈易什么都不愿说,我自是也什么都问不出来,但那日他看到你了,他哀求我不可伤害你。”

哀求……

那日鲜血染红脚下的铁链,铁链声亦如削骨般锥心,沈莜听到了,可她不敢回首,她更不知沈易看到她了。

原是她将她爹最后的文人风骨踏断了。

“你为何要为他私撰?”沈莜衣袍在霜雪中飘荡着,她的指尖在霜雪中颤栗着,“为何……”

“你和李安又是何关系,刑场那日为何巡检一职恰是他做?”

沈莜不断叱问着,面纱也随之颤落,尚逢年望着那几颗坠落的美人泪,可何人知,当年他也如此过。

尚逢年驳斥:“私撰得了先帝首肯,此乃臣子本分,沈易未否认谋反一事,是忠是奸已定。救李安原是他也救过我,此为还恩,而巡检和监斩官都是先帝所定,如今我为官你为民,你更无权来责问我。”

“沈莜,若不是你在刑部两次救李安,我也不会在此与你做口舌之争。”

“奸……臣?”

沈莜倏地笑了,她拭了泪,道:“好,尚大人,君子一言九鼎,许给我的大人日后莫要忘了。”

亥时末,尚逢年回到府内时,周伯、傅青正端坐在院中,柳括小小的一个坐在一旁,三人似是在候着他。

傅青一望见人就抱怨着:“公子,柳括喊了我一日的二哥。”

“二哥?”尚逢年疑思,“为何喊你二哥?”

“属下那日说在尚府公子是老大,我是老二……”

“……”

柳括抬眸低声问:“大人,我能留下来了吗?”

“府内可没人照顾你……”傅青同他戏闹着,“你一个人的时候会被吓哭的。”

柳括看向傅青道:“我才不怕。”

在二人的争执中,尚逢年冷声道:“傅青,你教李安时,带上他,授他剑术。”

“多谢大人。”

“公子……我……”

柳括喜悦之意洒得院内都是,傅青便追上他胡乱搓了把他的虎头帽,而周伯望着二人先是一怔,后则是在一旁笑着。

案子平反这几日,京城又落雪了,起初还是星点,后来竟如扯絮崩棉般,压得城中喘不过气。

翰林院玉堂外的檐角已坠了冰锥子,活似把把倒悬的剑。

这会儿已是卯时末,洒扫的老吏在廊道上望着这些冰锥子发难,他呢喃着:“悬在这林泉之地,得找物什弄下来才好。”

片刻后,老吏来到值房,昨夜风雪大,吹的门窗吱吱作响,他起夜时望向此处,烛火竟还亮着,不过在翰林院也都是常事。

“学士,学士。”

老吏在窗外喊上几声,可并未有人应声。他缓缓推开值房的门,一股朱砂混墨与苦药味扑面,他张望着,只见郑怀璞正伏在案上。

许是这股味道,让老吏心中有些慌乱,他走上前去用手推了推,可指尖冰冷之感都在告知他,郑怀璞已然死了。

案头的残烛烛泪堆成了小山,桌上摊着《论语》,“君子坦荡荡”一句被笔尖的朱砂反复描红,乍一看,却浓如血墨,令人心惊。

消息很快便传入禁中,天子批阅奏折的手一顿,清流陨去,原来这场风雪竟是朝堂的凶兆。

御史台的人随之赶到,此间他们在玉堂和值房穿行,翻检遗物,询问亲随,他们试图从那句“君子坦荡荡”中寻出蛛丝马迹。

可郑怀璞什么都没留下。

那猜疑便从此生,是畏罪?是蒙冤?亦或是病重难以熬过这个寒冬?

“御史大人,学士他抱病多日,三日前来此,便日夜不休。”

竟是劳累而亡?

可那句君子坦荡荡呢,莫非是临终前以此句来诠释这一生?

此间仵作也并未验出什么,待御史台一行人离去,值房窗棂作响,窗纸被风撕裂成口,雪飘落在郑怀璞的乌纱幞头,久久不化。

而此刻,墨卷案正被永封于架阁库,一案落,数命陨,当郑怀璞一事传于礼部时,季明栾正落座耿叵昀的书房。

煮茶观雪间,只见礼部人人步履匆匆。

就在此时,书房门开了。

季明栾起身作揖:“耿大人,今日下官所来是为柳执甫一事,这几日寻了众多箭支比对那喉间伤口,应是那皇城司的木羽剑。”

“皇城司?”耿叵昀蹙眉,“那日你上朝说刑部与皇城司勾结,且有鱼符为证。”

“是,可柳掌书已不在,皇城司与刑部不认。”

“皇城司是悬于朝堂之上的仪刀,而他们听命于天子,刑部与皇城司若真相互包庇,那么此事牵制的便不再只是十二位举子了。”耿叵昀碾茶的手停下,“不只是执甫,郑怀璞郑大人今日一早殁在翰林院了。”

“大人此话何意?”季明栾疑思着,“何为不只是执甫?”

耿叵昀的眉间沟壑更甚,他道:“郑大人任翰林学士数载,绝不会和执甫有官场渊源,可执甫曾两次落榜于江南,而那两次主考官皆是郑怀璞。”

季明栾心下一惊:“大人之意是江南解试舞弊?”

“此案不可再查了。”耿叵昀将杯盏倒扣,“皇城司、翰林院、刑部,牵一发而动全身。”

季明栾拱手抗言道:“可大人,若是柳掌书真的有冤,更甚是其冤不唯一,下官怎可不为其昭雪?”

“郑怀璞都死了,御史台更甚是查不出蛛丝马迹。”耿叵昀忿激着,“季推丞,你还不明白吗?”

季明栾手有些颤:“大人,柳掌书此生只能冤难尽了吗?”

“自古忠义两难全,为官为臣,忠才是首位。”

言罢,耿叵昀便叹气离开了,他不知季明栾是否能明白他之意,可此案只能止于此。

当耿叵昀走过廊庑时,墨卷案的几位学子在核验,他与众学子匆匆一眼,此间便有章铎。

郑怀璞病逝一事此刻已传遍礼部,而章铎身后的学子也在低声议论着。

章铎抬头望这雪势,只怕是要下到开春了。

而此间新一届的省试又要开始了。

临走时,季明栾与行走迟缓的章铎擦肩,季明栾先上了马车,可车内太闷,他便掀起车帷,就是这一眼,季明栾竟觉章铎诡谲。

章铎立于贡院前,可他却望向翰林院方向倏尔一笑。

这一笑也只有章铎自己知道,三年前江南落榜一事已过,此刻,旧怨落,新仇起。

翌日早朝,郑怀璞病逝一事,群臣私语,有人惋惜,有人警惕。

礼部斟酌着谥号,吏部掌算着追赠,可众多大臣心中关切的是谁会接掌翰林学士一职。

恰如沈易致仕时,平章事一职闹得朝中满是风雨,可终是无人敢坐。

然尚逢年同郑怀璞饮酒那夜,郑怀璞便遗书一封交于他,郑怀璞告诉他在他死后交于陛下,此乃幽关军饷一事与罪己诏。

而尚逢年也照做了,此刻他笔下落墨,可心中却是空的。

明明那双手就在百官之中,但千丝万缕,缕缕让人却步自封。

那之后,天子开始推行新政,稳定朝堂,可总有些违逆之臣。尹百山便是其首,他凭着丹书铁券加身,便在京城大肆宣扬对天子新政的不满,甚至有了派系。

“尹百山那老顽固,简直是冥顽不灵。”新帝在偏殿大怒,“在民间污蔑朕,道朕的新政是烂国之根。”

尚逢年拱手道:“陛下息怒。”

“这新政是朕在看过郑怀璞遗书和罪己诏后,集众大臣商议出来的。”新帝在龙椅上蹙眉,“父皇用江南科举一事置军饷,此非长久之计,亦不可再用,朕需广纳贤才。”

尚逢年颔首应声。

“苛捐杂税,朕看是动了他尹百山的财路,此番竟当朕在宫中耳目闭塞,他卖官鬻爵,虚报工程款项朕全都知晓。”

尚逢年道:“这条条都是重罪,可陛下,不杀士大夫乃帝王祖训。”

“朕知道,如今朝堂不稳,不可引起朝中哗变。”新帝叹气,他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神晦暗,“可恩师呢?父皇就如此恨他?”

尚逢年置眸于新帝笔尖:“陛下,沈易谋反一事已定,陛下此时提及也难免会引起朝中哗变。”

“朕也知道。”

“父皇薨逝不久,此时削尹百山的官,朝中怕是仍会动荡。对了,除却此事,还有翰林学士任命一事。”

“陛下,任命官员这怕不是臣的职责所在。”

新帝定眸:“不,郑怀璞与你是忘年交,且他私下已向朕上疏,一力举荐你为翰林学士,朕亦觉得妥当。”

尚逢年倏地撩袍跪下:“陛下,不妥,朝中必然反对。”

此刻新帝终是露出一丝笑意:“逢年不必劝朕,朕自有法子。”

宫外,尹百山对新帝不满城中皆知,沈莜自是不例外。可新政推行已有些时日,这违逆之言愈来愈多,这坊间都在传天子是不是不知情。

不,不是不知,而是尹百山持有丹书铁券,且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可谓是先帝力保,此时如何罚都不妥。

而此刻,沈莜心中燃起了一个苗子。

她要面圣。

解释:

①“玉堂作棺雪作楮,落子逢盼断怀璞”之意:郑怀璞死的那日,翰林院的玉堂是他的棺材,那日的风雪是为他送行的纸钱(楮钱:纸钱),低谷逢生心中有盼头的沈莜、尚逢年、章铎都在郑怀璞死后迎来新生(对沈莜之利:他死后的遗书使天子决心推新政,给了沈莜和天子谈判的机会;对尚逢年之利:他死后上疏将尚逢年推到了更高的位置;对章铎之利:可以安心科举。)

②怀璞之死:局势正式拉开,怀璞之死是转折点。

③先帝病重时,他的一手棋局(江南科举)断开,而那个时候郑怀璞在朝中已经是孤立无援了,是个孤臣,没人救得了他,自缢已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怀璞之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