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刺客行 > 第7章 【六】月夜密谋

刺客行 第7章 【六】月夜密谋

作者:西沉月亮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11-05 13:16:40 来源:文学城

寝殿中,阿丽嘉躺在榻上,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嘴唇发灰。咳嗽得厉害了,痰中还会带血。床榻前围了许多人,有的在给她拭汗,有的忙着替换手绢,各各面带焦色,手忙脚乱。

“大夫来了,快让让!”秋元呼喊一声,那些人便乌泱一下散开,将床榻空了出来。

桓千蘅只看了阿丽嘉一眼,说道:“这么多人围在这里做什么,闲杂人等都出去。”

侍女们互相看了一眼,谁也不敢多嘴,纷纷低着头退了出去,只剩秋元一人还站在阿丽嘉身旁。

桓千蘅并没有将她一同赶走,把医药箱卸了下来,却没有打开。他将阿丽嘉身上盖着的棉被卷起,退至腹部,伸出二指,在她肩膀和胸前三处穴道点了一通。

效果立竿见影,阿丽嘉感到郁滞的经脉瞬间畅通,灵台清明起来,而后缓缓睁开了眼。

“公主,你醒了!”秋元又惊又喜,忙上去查探她的状况。阿丽嘉看着花团锦簇的床帐,眼神慢慢移至桓千蘅和凌雅之二人身上,错愕不已,挣扎着便要爬起来:“两位恩公,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秋元扶着她的胳膊坐起,在她身后叠了三个软枕靠着。听到阿丽嘉对两人的称呼,疑惑道:“公主,您在说什么恩公,这两位分明是来诊治您的御医。”

阿丽嘉还有些虚弱,气息不稳道:“你懂什么,这两位是在城西救下我的大侠。若不是他们,我已经没命了。”

“多谢恩公!”侍女眼色极佳,立刻跪在地上要磕头。凌雅之眼疾手快,扶起秋元,笑道:“不必了,平白受姑娘跪拜,是会折寿的。”

桓千蘅甚是无语,即使在公主面前他依旧死性不改,摆摆手道:“我不是什么大侠,公主过誉了。公主今晚的症状,是源自我封住了你的七经八脉,导致气血凝滞。我现解开了你七经之三,症状自然缓解。”

凌雅之在旁说道:“公主殿下,恕我们两人冒昧。我们实在是有要紧事要对公主说,才扮作御医漏夜前来,公主莫怪。”

阿丽嘉礼貌一笑:“两位恩德我铭记于心,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我岂敢怪罪。”

桓千蘅瞟了一眼站在一旁的侍女秋元,并没着急说话。阿丽嘉很快会意,笑道:“恩公不必介意,她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陪嫁,我最信任不过。”

他这才缓缓说道:“公主殿下,您这次躲过一劫,实乃侥幸。据我所知,朝堂之中想要您性命之人不在少数,只怕今后还会步步惊心。”

“什么?”阿丽嘉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是谁要我性命?”

桓千蘅避重就轻:“公主嫁给太子殿下是为太子妃,是未来大燕皇后,本应受万人敬仰。只是公主出身异国,朝堂之中有些狭隘之人并不赞同未来皇后非本国人,其中不乏官居高位者。太子和皇上虽有心看护公主,但终究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怕会对公主不利。”

阿丽嘉和秋元对视一眼,略有些惶惶不安。对于她们而言是远嫁他国的异乡人,纵然母家乃一国王室,依旧天高皇帝远,暗算难防。阿丽嘉问道:“敢问恩公,你是如何知道的朝中秘事的?”

他低眉略思索了片刻,该如何向公主解释身份。凌雅之却代为说道:“我这位桓兄,原先是庙堂权场混迹出来的老油条,见惯了沽名钓誉勾心斗角,才隐退江湖,对于朝廷之事可谓是了如指掌。”

阿丽嘉看向桓千蘅,他在她询问的目光下不得不点头承认:“他说的不错,我的确出自官家,曾得太子殿下提拔。感念其青眼恩德,才特地冒险来提醒公主殿下一遭。”

阿丽嘉颔首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你们能装作循王殿下的御医进来。两位恩公对我有救命之恩,说的话我自然相信。只是,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眼见着话题向预想的方向进展,桓千蘅环顾四周,见门窗紧闭,方低声说道:“若我有法子助公主离开大燕,且不伤大燕西凉两国和气,公主可愿一听?”

他虽计谋周全,但到底不是算无遗策。说这话时,心里也难免打鼓。凌雅之在旁听着,更是紧张,手心里出了一层薄汗,一直往大腿上擦。

没想到,阿丽嘉闻言,眼中忽然光芒一闪,手抓住了盖在腿上的锦褥:“当真?恩公真有法子?”

桓千蘅没想到她对计划如此感兴趣,本以为她即便不回绝,也会态度保守,因而稍稍意外,说道:“公主十分想离开大燕?”

阿丽嘉黯然道:“我从来就没想要来大燕。在西凉,我承欢父母膝下,兄弟相护。闲暇时宫外策马扬鞭,射箭狩猎,好不痛快。到了这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处处拘谨,步步小心。听说嫁了人就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什么夫为妻纲,夫唱妇随,这不是要生生憋死我?”

西凉与中原国情大不相同,中原女子注重温婉柔顺贤良淑德,因而要遵守的规矩,受的限制多。西凉女子与男子隔阂少许多,也能逐鹿猎场,甚至为官作宰。作为在西凉从小长大的女子,初入中原自然觉得处处皆是禁锢。

阿丽嘉眼中似有波光颤动:“有哪个女儿愿意别父离母,远嫁异国呢。我甚至不知太子殿下长什么模样,他就变成我未来夫君了。如此草率,实难接受。更何况,你现在告诉我留在大燕有生命之忧,傻子才愿意留在此处。”

桓千蘅和凌雅之两个大男人并不能完全体会远嫁之女的心思,但对比思乡之情,或可管中窥豹,见其一斑。凌雅之随之轻叹一声:“公主为了两国安定远赴大燕,其情实在可表。”

阿丽嘉嘴角漾出一抹苦笑,身子微微向前倾:“你们刚才所说助我离开大燕的法子,是什么?”

桓千蘅从怀里掏出那个装着焚花丹的锦盒,仔仔细细把他所想告诉了阿丽嘉。

他许久许久没有说这么多话了,下午先是同凌雅之叨叨了一遭,晚上又细致地给阿丽嘉讲了一遭。说完后,他感觉嗓子灼热,似要烧起来了似的。

好在他讲完后,阿丽嘉并没有批判这是个馊主意,只沉默深思了好一会儿。她和侍女秋元用西凉话交谈了一些,桓千蘅虽听不懂,但从两人表情来判,并没有劝阻之意在里面。

她们聊了许久才渐渐停下。桓千蘅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公主可多想想。”

“不必了。”阿丽嘉从他手上抽走了锦盒,打开看了一眼,“留下是死,放手一搏或可生,我没什么好想的。”

阿丽嘉拿出药丸便想吞,桓千蘅摁住她的手,说道:“现在不可。”

“为何?”阿丽嘉诧异地放下了手。

不曾想西凉的嫡公主是这样风风火火的性格,桓千蘅道:“人死也没有死得这么快的,我不会再封住公主的经脉,箭毒会逐渐侵入五脏。公主再忍受两日,待到沉疴难治的模样时,再吃这药,方可让人信服。”

阿丽嘉把药丸放回去,盖上盒子:“对,还是恩公想得周全。”

凌雅之亦提醒道:“这焚花丹和你体内箭毒相克,一旦箭毒清除,这药就是穿肠毒药。这两日但凡有御医来为公主诊治,公主一定不要遵其医嘱,要将箭毒暂时留在体内。”

秋元仍不放心道:“公子,箭毒留在体内过久会有什么影响吗?”

桓千蘅坦然道:“会头晕呕吐,长久下去是会损伤根本。但以两日为限的话,影响轻微。”

“公主.....”秋元有些犹豫,望向阿丽嘉。

阿丽嘉微微抬手,把锦盒攥在手心:“我心意已决,就这样定了。是死是活,搏一搏才见分晓。”

凌雅之赞道:“公主果然有西凉女子潇洒果决之风,凌某佩服。”

阿丽嘉微微一笑:“两位恩公请回吧,两日后同一时间,我定服下此物。还有一事,桓恩公,你不需要将我救出棺椁。”

桓千蘅的眉毛一动:“为何?”

阿丽嘉道:“西凉王室丧葬习俗与中原并不相同,太过繁琐我便不向二位解释了。到时候我会安排好身边的人做成此事,只需二位在碧蓁宫侧门外接应我便是。”

桓千蘅站起身来,躬身一拜:“公主既有决断,我便先告辞,静待公主佳音。”

他重新背上医药箱,同看了一场热闹的凌雅之告辞离去。

马车尚停留门外,桓千蘅没有上车,而是牵起了马身上的缰绳。凌雅之不知不觉扇子又拿在了手上,忽扇忽扇个没完,低声说道:“桓兄,我没想到竟会如此顺利。”

桓千蘅拉着马,原路返回,一边走一边说:“莫得意太早,这只是个开头。”

“你上哪儿去?”凌雅之见他又走上了来时的那条路。那两个被扒了衣服的倒霉蛋还倒在路旁的草丛里昏迷不醒,“你到这里来做什么,给他俩道别?”

桓千蘅将碧蓁宫的通行令塞回毒医身上,马车停回原处,却把马给解了下来。

凌雅之看着他走来走去,自己站在原地手足无措,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这回连“你又在做什么”都问不出口了。

桓千蘅摸了摸马背上油光水滑的鬃毛,说道:“做戏要做全套。他们身上才多少碎银子,这匹马值多少银子,劫匪会放着这样值钱的东西不要?”

凌雅之竟全然没有想到这层,他一边暗暗赞叹此人智谋,一边说道:“桓兄,你究竟是做什么的呀,怎么事事都能办得这么像模像样?”

“问了多少遍了,你烦不烦?”桓千蘅欲骑跨上马,却被凌雅之一把扯住袖子,没爬上去,怒目而视道,“你有病啊?”

凌雅之笑着抚平他衣袖上拽出来的褶皱,说道:“我再问一件事。”

“有屁快放。”桓千蘅把袖子抽回来,没灰也扫了两下。

凌雅之道:“你方才跟公主说,你得太子殿下提拔,入过庙堂,是不是真的?”

“我说什么你都信,你几岁啊?”他推开近乎要粘过来的凌雅之,再次翻身上马,牵住缰绳,“凌兄,萍水相逢,就此别过吧。最后奉劝一句,以后少管点闲事。”

“哎——”凌雅之一句话还没说出口,桓千蘅已经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骏马长嘶一声,打破夜空宁静。他飞驰出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幽深的巷道里。

春风卷过,梨花飘零。凌雅之站在风中,许久微微笑起,桃花折扇在胸前慢慢的晃着。

他对着风说:“桓兄,你属实太不了解我了,我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么?”

凌雅之自认没有别的特质,唯生一身桀骜反骨。越是要从掌心滑走的流沙他越是要握住,越是狡猾逃走的猎物他越要抓住。

这些年,从无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