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慈悲不渡柃 > 第11章 第十一回 师门印,传说与幽咽泉

庆霞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是夜。

后山中,打着红灯笼的几名看守弟子照常巡逻,其中一名回头,看了眼林间草丛,什么异动也没有。

“怎么了,师兄?”另外两名弟子转过身,奇怪问道。

“……”他将头转回来,“没什么。”

“叶师兄你可别吓我们。对了,待会儿交班后可以去山脚吃一顿吗?”

“掌门不在时就懈怠修炼,这可不行。”叶师兄严肃道。

“知道了唉——”

他们走后,草丛晃了晃,两个小人影从里面钻出来,起身拍拍沾上的杂草根。

明柃穿着一件鸦青底色的黑蓝袖绒袄,轻车熟路地带人走在小路上。阿晦跟在明柃身后,眼见越走越深,他语气疑惑:“我们要去哪?”

走在前头的明柃闻言,甩了几圈食指上挂着的青铜钥匙说:“爹娘他们刚才来信,说是明早回来,所以我们只有今晚有机会动手。”

“你打算做什么?”阿晦看着他,觉得甚是有趣,“寻常的乖孩子好像不会这样。”

“随便啦,”他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太乖也不好,多没意思,反正娘是这么说的。”

两人绕过一批又一批的看守弟子,来至一扇青铜门前,大门嵌于山洞入口处。明柃用钥匙开门,铜门自动敞开,发出沉闷的嗡鸣声,里面的甬道走廊黑乎乎,显得阴森。

“我打听过了。”明柃回头向人解释,“现在没有弟子在这边巡逻,外围看守的师兄师姐们路线我也摸清了,爹在安排方面有待加强。”

他们走进这个奇怪的地方,能感受到是一条逐渐往下走的石阶通道,石壁两边上的灯忽然亮起一簇簇明亮的蓝色火焰,不是凡火。

明柃边带人走,边道:“我们要去风水阁,那里供着本派传承,一般只有收徒和传位时才会允许他人进入。”

“这么重要的地方,你就带我进来了?”阿晦扫视着墙上燃起的蓝火,神情没什么变化,问他道。

“传承哪容易出事,就算封若派要没了它都不会有事。”他甩着手上钥匙,接着说,“不出意料的话,明天你就会被爹送到别的仙门去,你看上去不太适合我们这一派系,但我想让你留下来。正好我知道钥匙在哪,娘在这方面也有待加强。”

如果要监督对方,起码要把人放在自己的视线内吧,明柃如此想道,顿时觉得自己身上担着沉重的责任。将一个歪掉的人教养好可是很难的,要从长计议。

“你很任性。”阿晦对此评价,又问道,“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

明柃加快步伐,留给他一个背影,没有回答他,当作没听见。又过了一会儿,阿晦走到对方身旁,找了个话题:“你说过拜师要拜师门印,那是怎么弄的?”

“去接触传承,让它承认并接受你好像。不同派系的师门印并不相同,我们派的风若印是鸦青色的。”他目光注意着眼前的路,“意思就是,你拜了我们的师门印,催动时发出的灵波是鸦青色。什么都没拜的话,灵波是半白色的,很好辨认。”

那种白色灵波要比其他的透明,单薄得很。

阿晦:“所以师门印就相当于染色坊。”

“……”明柃认真地思考了一会,觉得有道理,“也可以这么理解。”

两人脚下的路逐渐水平整齐,不再继续斜下。阿晦在脑中整理着信息:“你说灵波,师门印只能刻在灵波上吗?”

“有仙骨的人就有灵波,没有仙骨,拜了师门印也修不了仙,过段时间印记就消散了。”

“原来还会掉色啊。”

“是的。”明柃说完,觉得关于师门印,自己有必要解释一点,又道:“另外,拜师门印需要格外谨慎选择。因为废印是非常危险的,相当于扒皮剔骨,轻则沦为废人,重则不治毙命。”

阿晦看着他的侧脸:“那你说什么情况下会废印?”

“一般是将人逐出师门,或犯下严重罪责时。”明柃脸上严肃,很认真地说,“总之学会克己,不要去当邪修做坏事。我爹常说,当邪修没前途的。”

“世上为什么会有邪修?”阿晦问他。

“唔……”明柃低头思考了一会,回道,“邪修入门槛不低,首先要练成邪术,也就是掌握至少一种反式;其次要祸害别人,这很重要的。不过这点常被人忽略,因为大多邪术需要拿人献祭,比如「万人斩」「千面女」,字面意思。”

阿晦饶有兴致道:“听着很有趣。”

“喂,”明柃脸上浮现出无语,斜睨他一眼,“这可不兴说。邪修意味着痛苦与折磨,一旦他们失控,首先下手的就是身边人,最亲近之人往往第一个遭殃。”

“嗯,不会当邪修的啦。”阿晦摆手,“我也不喜欢失控。”

闻言,明柃挑起单边眉,看向对方道:“那你知道封若派在历史上出过几个邪修吗?”

“我不知道呢,”他好奇追问道,“有几个?”

“一个。”明柃竖起食指,比了壹的手势,讲道,“我们派讲究上善若水,‘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总之遵规应时,顺势而为即是门规,特殊情况另说。”

阿晦在旁听着:“那不还是出现了?”

“有关那个人的记载很少,书中多语焉不详。”他踢开路上的一颗碎石,石子在通道里滚了几圈,“我还是搜大尊主相关事迹时偶然翻到的。此人是袓师爷的首徒,同时也是关门弟子,最后死于非命。”

阿晦:“……听起来有故事。”

“是的。”明柃说,“据说祖师爷每念及他,心中就一阵感伤;门里人也忌讳他,鲜少提起这人。我查了下,此人姓秦,名忘言,字号问生。”

“这名字谁取的,”阿晦轻嗤出声一笑,“算准了他的一生?”

“你也不差好吗?”

两人转过青石拐角,径直走着。周遭光线明亮不少,阿晦观察着这里,几点蓝荧幽光飘浮在半空,为他的脸庞染上一丝冷色。而明柃脸上线条本就柔和,此时更显朦胧。

他抬手轻戳最近的一团蓝荧幽,指尖方触及,那点幽光竟无声炸开,化作星屑消失,余下一缕阴寒散开。

“蓝荧幽,平时很难见到的。”他嘴角上扬着,“也不知你是好运,还是坏运?”

阿晦很感兴趣道:“这是什么?”

“阴灵的一种,算是非常低级的灵物,没什么伤害力,但阴气重,不要长时间接触。”

阿晦凝视着那些幽光,刚抬脚想要靠近一点点,就被身旁的明柃扯住袖子,尝试道:“它看起来亮……”

“不要随便离开我视线。”

明柃将他拉回来,眼神不满地盯了他一会儿,才放开对方的手,接着往前走。穿过通道,入目是座阁子,此处地方空阔,立于密林之中,三边石栏环护,栏外便是深山老林。

夜色下,古树幽暗,流萤飘忽轻舞,下方隐隐见是一汪水潭,墨色浓郁,倒映着流萤碎光,不知浅深。

阁子中央有处圆形祭坛,下砌三层台阶,四方中铺雕石路,刻的是紫薇花缠枝纹样。飞檐下青纱垂落,随山风翻卷,露出檐角挂着的风铃,叮声轻过,与林间风声相衬。四根石柱撑起飞檐,上面的繁水纹似在流动般。

而祭坛中心又供着一团烈焰,呈鸦青色,光芒夺目,将阁内照亮了些。火焰不时跳动,地上被投下的石柱阴影便抖了抖。

入口两侧立满了书柜架子,上面书籍摆放整齐。明柃小跑到某处柜子前,抽屉拉开时发出响声,里面有很多小石子。

石头形制偏圆润些,比鸽子蛋大点,面上刻着风若印记,边缘淡青。他伸手拨了几下石头,催动灵波注入其中,纹路亮起,细碎的微光在他眸中流转而过。

阿晦驻足环顾四周,忽然问道:“那边的石像是谁?”

他看向祭坛不远处放置的一座石像,上面是一副老者的形象,在火光衬托下显得肃穆,左手虚握,腰间佩剑。

明柃动作没停,抬了抬下巴示意道:“这是供台,供的当然是本派祖师爷。祭坛上供的就是本派传承,那个很像火的东西,什么传承火种……”

阿晦的视线在火焰上短暂停留了会,转而盯向他翻石头的举动:“你在做什么?”

明柃手里抓着一枚圆石头,正要回话,那枚石头在灵波注入的刹那亮起,坛中火焰忽曳,产生异动共鸣。

他低头看向那枚石头,上面浮现一行小字,闪着青色微光。

——第二十七代掌门月听云野。

“这些石头是前人拜师时留下的,上面封着他们的一缕灵波。不出意外,我会拜我爹为师,他是本派当代掌门。”他推上抽屉,起身道,“我娘已经收了五个弟子,还是别烦她了。我爹现在有三个弟子,所以我打算让你拜我爹为师,这样以后我们就是师兄弟了。”

阿晦走到他身旁,微微俯身,疑惑道:“那你现在要拜师吗?”

“不要,你先拜。”明柃拒绝得干脆利落。

“为什么?”

他摇摇头说:“我不想新年时给比我大的家伙发压岁钱。”

阿晦挑眉:“你在意的原来是这点吗?”

明柃一本正经地回道:“这很重要。”他将石头丢给阿晦,后者接住时还能感受到石头的余温。

“总之你把石头丢那火里,师门印就会显现出来,然后再把手放上去,不会烫伤的。”

阿晦照做,石头撞进青色火焰中,火光轰然高涨,一道风若印缓缓出现在火焰中心,清晰地闪了几下,似在催促。

他将右手覆上去,掌心才触及火焰,就仿佛有一股冰冷的水流拂过手心,深入骨子,很是刺骨阴凉,带起细微麻痒,没有半点灼烧感。印记顺着火焰爬上阿晦手心,浮现几息后便消失。

“真神奇,好像冥火。”他盯着自己的手,手指无意识摩挲着。

明柃跑到另一边柜子,闻声应道:“它叫‘灵动镜仪火’,具体什么作用我也不知道。历代掌门都要以心血供它不灭,锁秘术时会也用上它。”

他拿出笔纸墨后叫阿晦过来,拿出储物袋里的水壶问道:“你会研墨吗?”

“会。”阿晦着手开始用墨砚研水。

明柃弯腰蹲下,将柜门打开,上半身子钻进去,显得说话时声音闷闷的。

“拜师礼不能忘的,我记得要抄申表,还要写申愿书。等……唔为什么要放这么里面,这种东西就该放上面……啊哈,找到了。”

明柃跪在地上,单手抱纸往后蹭,退的时候太急,后脑勺还磕到了,他吃痛一声,才哼哼唧唧爬出来,起身拍拍灰尘。

他摸摸自己的头,嘁了一声,将黄纸铺在柜桌上,阿晦研好的墨就在旁边。明柃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又在纸上犯了困:“……当时爹娘他们怎么写来着?”

“要写什么?”阿晦凑近看道。

明柃回答:“写个大概,向九重天的祖师爷等人说一下收徒什么的。”

提起这个,阿晦又开始问了:“九重天,神仙居住的地方?”

只能逼自己写出几个字的明柃干脆先放下笔,闲聊道:“真神和真仙统称神仙啦,九重天是真仙飞升后居住的地方。有书记载,九重天虽在神界,却不属于神界。”

“九重天原来是神凡两界交汇处的福地,就像两块布料的接缝处,神尊们将它打包扔出去,便让接缝裂开了口,致使神凡两界分离。

“而它在虚无中飘泊了很久,直到轩帝开辟九重天,将其带上神界,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这东西原来还可以跟九重天交流。”

“差不多,仪火据说跟九重天差不多年龄。”

这么说着,他想到要写什么了,提笔写道:“庆霞十三年十二月初三亥时,封若派第二十七代掌门月听云野收四弟子……”

他抬起头:“你是要写‘阿晦’还是现在想个新名字?”

阿晦低头看了看纸上的字:“你给我取个名字?”

“不要。”明柃抬眼,思考了一会,“算了就写‘阿晦’吧,之后看爹愿不愿意给你起个名。”

他写上名字,又写了点废话,感觉可以了,就对着纸页呵气扇风,嘀咕道:“风水诀还差点火候,可别吹烂了。我好累,你帮忙扇扇……”

等纸上的墨迹干了,他卷好,扔进仪火里。火焰嘭的一声连往上涨,又降回原来大小,那黄纸的灰烬往天上飘,化作点点灵光消散。

明柃拍拍手掌,又回头钻进柜子里。阿晦见状,走过去微微弯腰,伸手搁在柜顶下,问道:“你又要拿什么?”

“申表,还有祷文誓词。我见之前的拜师礼中都有立誓,立的是天道誓言,违誓者会遭天谴……”

阿晦:“又要写东西吗?”

明柃:“你不用,按个手印就行。”

他找到东西便抱起后退,撞了下阿晦的手心后才出来,埋怨道:“为什么大人总喜欢把东西放在最里面?”

“可能是怕被人偷?”阿晦猜测。

“难以理解……”明柃吐槽了句,气道,“等我当上长老,我一定要把它改到上面去!”

两人回到仪火前,明柃将申表递给他,让他一点一点烧,自己则开始翻找祷文上的誓词,誊抄一段下来。

阿晦:“好了吗?”

“等等……好了!你把手放上去。”他指着抄好的黄纸,阿晦将右手放在纸面上,按对方的指示催动灵波。黄纸上浮现出一道风若印印记,从半白色渐渐变为发着淡淡鸦青色的芒光。

“它会变色。”

“半白色是初始灵波,就像一圈一圈的水波荡漾开来。”明柃补充道,“不过变色后更显眼一点。”

两人将黄纸投进仪火后,纸灰在火中化作无数金色光点,像被点燃的星星消失在空中。明柃拿起祷文誓词本,外皮是墨染竹纸,里页用宣纸装订,带着些许岁月蹉跎。

“这篇不会很长。”他特意和对方隔开一定距离,翻开先前抄的那页,“通常是师父说一句,徒弟跟一句,这是仪式必不可少的环节,叫什么以身作则反正我忘了。总之,我现在代爹宣读誓言,你跟好我就行。”

明柃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脆地念出第一句誓言:“身寄凡尘,幸悟仙缘,心守承志。”

“赴火蹈刃,清修三度,不撼苍生。”阿晦望着对方,轻声复述这段誓言,眸中映着跃动的火光,以及眼前人的轮廓。

霎时,坛中仪火徒然掀起,声响细碎如耳语般低吟,随火星簌簌。“孑然苦海,独履行霜,遑论前路。”

他的声音在阁子幽幽回荡,很轻透,一字一句地说道:“择吾此名,心无怨悔,至死不渝。”

……

宣读完誓词,阿晦思考了会,问道:“誓约每个弟子拜师时都要读吗?”

“不是,自个挑一篇读,看相性。书里现有二十七篇,历代掌门都会收录一篇,你读的是祖师爷写的誓词。”

明柃将书放回去,又跑到那尊石像前,朝阿晦招手:“快过来,还要拜一下祖师爷的,不过我们是偷溜进来,意思意思就成。”

左右都是要被骂的。

阿晦仰头打量着石像面容,又瞥向仪火,疑惑问道:“那这火算是火盆吗?”

“……”明柃想了下,好像有点道理,“差不多,但这么说不礼貌。祖师爷又没过世,在天上呢,不在地下。”

“拜来拜去好麻烦,我能不跪吗?”阿晦撇了一眼地上的莆团,诚意十足地注视着他,问道。

“那样没有诚心,总得对祖师爷尊敬点,不要拂老人家的面子。”

阿晦听着,敷衍地双手合十,语气勉强道:“行,我诚你的心就是了。依我看,他也未必接受我拜他。”

“祖师爷应该不会这样吧……”明柃想了想,总归不是正规手段,祖师爷看见大概会生气吧,希望他老人家能宽容一点。

“对了,收徒的事,我爹会有感应,他现在应该在快马加鞭赶回来。”

阿晦正收拾着桌上残局,闻言抬头看他道:“很危险吗?”

“还好。”

他猫下腰,从柜子里翻出另一另蒲团,拍去浮灰,将两只蒲团摆放在仪火坛边,屈腿坐下,方道:“我可能会惨点,咱俩还是在这里等吧。至少在这,我爹动作不会太大,你也坐吧,闲着也是无聊。”

阿晦依言坐下,背靠着仪火坛,伸手,指尖抚过上面的花纹,他饶有兴趣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书上说,这个月主卦是临卦,兑下坤上。”

“什么意思?”

“就是今天我可以挨轻点打。”明柃无所畏惧地说,“虽然都一样,反正也不是第一次关禁闭了。”

阿晦:“我记得,你说过你是个乖小孩。”

他理所应当道:“我当然是乖孩子。放心,我先前查过宗门仙规要点了,比你要清楚。”

“话说,这修仙有什么门道吗?”

“哪有什么门道,修心眼呗。”明柃反问他,“你知道万生道吗?”

“不知道。”他摇摇头。

“万生道为祖师爷所创,但极少人练成,难度跟无恨道无情道不相上下。”

“无恨道我听过,”阿晦提道,“有话本讲过一名修无恨道的修士,爱上凡人千金小姐后道毁自缢的故事,我很喜欢。”

明柃惊道:“这是悲剧吧?我无法理解。我更喜欢好结局,那才是美好的。”

“是么,我倒觉得悲剧更能体现美好。”

……

掌门是黑着脸赶回来的,他走路带风地快步进风水阁,穿着一身鸦青色宗服,长发用乌木簪子绾起,上有胡茬。

他身后走来的女子身穿墨绿直裾,梳圆髻,头戴紫薇花金钗,手拿帕子,正将剑身上的水渍轻轻擦过。

待擦净后,她抬起头,目光投向阿晦,稍作停留打量了会,才转到略显心虚的明柃身上,微微摇头无奈道:“柃儿,这回娘亲可护不了你了。”

封若派副掌门,姓燕,名采萱,年三十三,地弦骨,现七阶修为。

明柃自然是被表情阴沉的掌门撸袖子拎出去了,他对阿晦晃了晃手以示安心。直到掌门他们离开,阿晦才将方才的情形向副掌门复述。

那女子将剑收起,听后轻笑一声:“还是任性过头了。这位小公子……你长得,倒像我认识的一个人。”

“是么?”阿晦看了她一眼。

“那些事都过去了,哎呀,你还是随我出去说吧,”燕采萱转回身,“这里可不是闲聊的地方,祖师爷看着呢。”

听闻此话,他抬首望向那石像,上面的面容仍是那副神情,庄严肃穆。

——

祖师爷:嗯?让我看看是哪个新弟子。

祖师爷:……

路过的林繁(明柃那飞升了的奶奶):怎么愣在这?让我看看……

然后她也沉默住了。

——

明柃带悲慈宣读誓言那段,别看好像是在水字数(的确在水),难道不觉得像上学那会全体学生宣誓吗?不过我一直在划水,只记得开头的我宣誓,结束的宣誓人名字(经常喊错)。

真正来讲,宣誓是一种态度上的承诺,本文就是对天发誓啦。

毕竟,修士入门,他的这个因果业律究竟怎么算?正道也分好几种,有的某种过激方式可能在其他人眼里就不符正道,但又不能算业果。

所以宣誓可以说是给刚入伍的修士划定一个范围,一个行为规范准则,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回 师门印,传说与幽咽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