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59章 殿前问政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59章 殿前问政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金炉焚着龙涎香,袅袅白烟盘旋而上,氤氲在殿顶雕梁画栋之间。

京城的四季来得总比外省早些,这时节,才将入秋,殿中四角鎏金铜兽炉炉口的麒麟便开始吐焰了,细炭火烧正旺,红中透青,驱散了殿内的肃冷之气。

偏殿中央,几口沉甸甸的乌木大箱安放在铜钉铁箍之下,封条上朱砂写的“渌州州署”四字格外醒目。几名穿青衣的内侍小心翼翼地搬取账页,呈送至案前,再由太监诵读,誊抄。

两侧长案上紫檀算盘摆列齐整,太监们飞快拨珠,手下翻飞,正将递来的账目逐一核算。

待第三口乌木大箱被缓缓抬至案前,铜环“吱呀”一声,被内侍用力掀开。

箱盖一启,几名小太监探身往里一望,不由面面相觑,神色微变。

只见箱中账册残缺不全,卷帙多半焦黑成灰,只余一半勉强可辨。火痕蜿蜒,边角处仍带焦煳之气,一触便化作了粉末,散落在乌木箱底。

殿内原本井然有序的翻页声霎时停住了,殿内一静,几个还在搬账的小太监手足也僵在半空,谁也不敢妄动。

赵嵩坐在大殿榻上,殿宇空阔,烛光映照下,他的身形并不显盛气,而是沉敛如山。衣襟宽缓,金线龙形的绣纹随光流转,若隐若现。

案侧侍立的大太监俯身低声道:“陛下,渌州知州瞿宝砚瞿大人已在殿外候旨。”

赵嵩落在折子上的目光未抬,只淡淡一颔首。

“宣。”

侧殿长案前的太监与内侍皆屏息退立下去。

真正的威仪总显于无声无息间,此刻大殿沉静如水,却又有什么隐隐浮动着。殿中长灯三盏,铜炉中沉水烛正缓缓吐息,烟丝袅袅,似有若无地缠在檐角黄绫帷幔之间。

瞿宝砚缓步入殿,着一身宝蓝朝服,胸前的丹鹤羽翎清劲,袖口下摆对着水波江崖纹,在灯影下微微泛光。

她行至殿心,双手徐徐一揖,腰身弯得恰到分寸,语声沉稳清亮:

“臣瞿宝砚,叩见陛下。”

赵嵩这才抬眸,目光落在殿中之人身上,眼底浮现淡淡笑意,轻声开口,语气带上几分关怀:“上回见爱卿还是殿前点状元那日。转眼三月,如今再见,已俨然是我大宁官员的风采了。”

瞿宝砚俯身一揖:“臣愧不敢当。承蒙圣恩擢举,方得以施展所学。臣惟恐才疏学浅,未副所望,日夜惕励,不敢稍懈。”

赵嵩微微颔首,眼底带了份不动声色的欣赏,声音又缓缓落下:“这三月来,你也确实没有叫朕失望。江南夏汛年年都是件叫人头疼的事。大水年年涨,百姓年年灾。一遭灾地方就跟朕哭穷,国库的银子流水似的就出去了。朕知道,渌州往年灾情是最重的,今年却能守得住堤,筹得下粮,查清了账——这是大功一件。”

瞿宝砚不骄不躁,拱手答道:“能守得堤,筹得粮,皆是因陛下早降明旨,百姓才有所依。臣所能为者,不过细加筹度,督责属吏,不敢居功。”

赵嵩抬手:“该赏还是要赏的,朕下的明旨,人人都看得见,却不见得人人都做得到。”

瞿宝砚叩首谢恩:“谢陛下隆恩——”

赵嵩看着她,忽而语气一缓:“前几日朕闻说,你在渌州病重,城中百姓甚至自挂白幡守候。如今身体如何了?”

瞿宝砚抬首,目中带着几分动容,恭声道:“蒙陛下垂问,臣已大安。那传言实在过甚,臣不过因劳顿未复,暂卧榻了几日,竟被传作‘病危’,叫陛下挂念,实觉惶愧。至于城中白幡,臣病起之后方才闻知,遂命人打探,方晓其背后缘由。”

赵嵩:“是何缘由?”

瞿宝砚拱手,神色端肃:“人言城中白幡乃为渌州知州而立,臣细加探问,方知并非如此。此举起于民间,乃百姓自发所设,百姓之所感戴,并非私恩,实乃天恩也。”

“今岁蒙陛下早降明旨,赈政得行,仓廪开张,徭役得减,百姓方得安居。陛下或有所未悉——渌州虽处皇土之内,然连年受灾,赈银难至,徭役反重;仓虽启,而口粮无着。其间又有豪强盘剥,百姓困于泥涂,求一口温饱,竟也成奢望。”

“臣所为,实不足道,不过奉律循令,秉公行事而已;若举幡一事有所寄情,其情也系于圣德,其心也归于陛下,然仅是一线皇恩,便能叫全城百姓举幡相守,不言而谢——可见其往日所历之苦,何其难言。”

赵嵩听至此,眉头微蹙,语声间已隐隐有了一股薄怒:“竟有此等荒谬之事?何人竟敢在朕治下如此为非作歹?将朕的子民当作私奴肆虐!”

瞿宝砚俯身一揖,语声沉稳:“陛下圣明。”

“渌州秦氏一门,经商三世,自二世起根柢扎于渌州,遂广其业,舟楫、粮行、酒肆、铁作,无不染指;其下商契繁多,遍地皆是爪牙,所控仓口逾半,渌州百姓衣食住行,皆系其手。”

“然其恃富骄横,几成无法:或虚报工段,冒占堤款;或灾前扫地,贱买良田,候水为势,以灾牟利;或操控仓账,设契为奴,冤杀无辜,假作私账以掩命案;及至灾时,更私控米市,压价收粮,再借赈名哄抬转售,扰乱市肆,逼民困穷。”

她缓缓抬眸,字字清晰:

“此等行径,若不肃其流弊、不问其根本,百姓之苦终无改期。秦氏此流以万民之命换一家之利。其行止之恶,罄竹难书;其意之险,已非贪利,而在败一国之纪乱一国之纲——望陛下明察。”

她言尽,便缓缓跪下,身影笔直地静静俯于殿中灯影之下。

殿内一时寂然。唯有铜炉中沉水香烟仍在升腾,袅袅绕过柱角,将帷幔投出斑驳光影。

陈慎侍立御侧,眼帘微垂,身形沉静如旧,像是镶在这座大殿里的陈设。似乎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

静默良久,赵嵩起身,袍角落地无声,缓缓道:“朕记得太祖有言:‘民不得食,非民之罪;民不见德,非天之过。’”

他站在殿阶之上,目光静静落在阶下,神情淡淡,却仿佛越过朱阙,穿过江水山川,望穿数州百县:“朕为天子,居九重之上,望天下万方。所见所闻,皆自中枢奏陈。而中书所报、丞相所呈,年年皆言海晏河清,百业俱兴。奏折里写的也都是仓廪丰实、物价平和,写得连乡间童稚都能传颂太平诗句。”

“而一地之中,却有一介商贾连年盘剥,杀人无罪;官不问,法不治——你说,这是谁之过?”

殿中静若寒潭。

话落如锥,句句不重,压在心上却沉重如山。

瞿宝砚沉默片刻,接着拱手,语声恭敬答道:“秦家行径放肆多年,盘结人脉,仗势敛财。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利之所趋,贪而不足,便敢为所欲为。若非渌州水患突至,仓账暴露,臣一介新任之官,亦难从中窥其真形。”

赵嵩静静望着她:“依你所言,过失都在秦家了。”

瞿宝砚微一垂眸,答道:“渌州之乱,根本在贪,延蔓在纵。”

赵嵩凝视她良久,目光不动:

“谁贪?”

“秦家”

“谁纵?”

这一问,空气在一瞬间仿佛凝滞了。

身后原本事不关已的陈慎也在此刻抬眸,目光转向了殿中的瞿宝砚。

“谁纵之,何以蔓延,臣不能妄言,身为朝廷命官,断事办差当以实证为凭。”她低头,双手作揖,语声平静:“臣所查账目,证据已尽数呈上,还请陛下明察。”

殿中寂然。

赵嵩未发一言,只抬了抬手。陈慎会意,拱身出列,对着殿外道:“将东西抬上来。”

片刻之间,几名小太监弯腰入殿,捧抬着案几,还有一摞摞账册、卷宗与木匣,步伐拘谨,额头沁汗。沉重的簿册落在殿前案几之上,发出轻闷的声响。

几个走在前头的小太监互相望了一眼,神色犹疑,不敢言语。领头的一人硬着头皮上前,侧身挨近陈慎,俯首低声在他耳畔轻语了几句。

殿内静得出奇。

陈慎的面容却未见半分波澜,眼睑微敛,只是淡淡点了点头。随即,他转身上前几步,在御榻前俯身,又在赵嵩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嵩听罢,面色不动,目光却不觉微微一敛,落向殿前那堆账簿,吐一长息。

一旁的陈慎见状,便上前了两步,神情陡然转冷,望着殿下,声沉如铁喝道:“瞿大人,您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以这等残缺污秽之物呈于御前,也不怕污了圣上的眼?”

瞿宝砚当即俯身,语声恭谨而平稳:“臣不敢对陛下有半分隐瞒,纵是焦残之卷,亦系此事凭据,理当进呈御前,请陛下亲裁。”

赵嵩抬手一挥,陈慎立刻收声,面色转瞬归于恬淡,仿佛方才那一声冷厉呵斥从未出自他口。袖摆一拂,已恭恭敬敬退回原位。

赵嵩的目光缓缓落在瞿宝砚身上:“说罢,这是怎么回事?”

下周见朋友们[狗头叼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殿前问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