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10章 三日会试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10章 三日会试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蕴真堂一讲策问之后,澄州瞿宝砚之名便在云台迅速传开了,一时成了诸院学子口中的风云人物。不仅云台之内,庙堂之上,亦有人私下悄然打探其名籍出身。

而策问之后,云台诸院内的读书也更紧了,本以为不过一场院中练笔,谁料策题所引、座师之评,处处叫不少人忽然见了自己曝露的短缺,一时之间,也收了清谈客气,回了院子埋头苦干起来。有人转手誊抄瞿宝砚那日的策文比对精读,有人夜半惊坐而起查典对案,生怕下场策问再会错了题眼、漏了关键。

天寒之际,众人补书、对典、誊策,却是争分夺秒,热火朝天。

毕竟——距春闱,只剩不到三月。

只是,松鹤院前,倒比往日清净多了几分人气。

偶有学子路过门前,停步踟蹰,或佯装看雪,或低头翻书,或悄眯门缝,实则都想碰碰那位“策中写下衡道”的澄州瞿解元,可惜无人敢真敲那扇门的。

毕竟——人情未熟,礼节又重,大家也不好意思冒昧唐突。

正月初一未至,云台却已迎来新雪。廊下竹影横斜,枝头素白压顶,小院几乎被染成了一幅素墨淡雅的古画。

而褚清芸的小院里,却自成一派热闹光景。

院中灯笼新换了红绸,屋檐下悬了几盏北地民俗流苏花球,小门两侧挂着金字春联,红纸迎风轻摆,映得整个院子透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暖意。

雪地里已堆起两个团团的雪人,绿珠还在给其中一个戴花儿,插鼻子,宝桃儿笑得东倒西歪,阿尧在一旁小心地扶着树枝挂灯,嘴里小声嘟囔着“可千万别压坏了小姐的腊梅”。

屋里火炉正旺,暖意融融。褚清芸一身大红织金比甲,里头是云纹烟青襦裙,站在书桌前,边烤火边啃糖藕,嘴角沾了糖也不管,伸手就去拿笔,歪着身子朝屋外瞥了一眼。

她扬声喊道:“快来快来,你们俩都进来写对联子!”

院子里,瞿宝砚和萧令仪正围着小炉烤栗子拨碳。听她喊,萧令仪应道:“你屋里的对联不是早就挂上了?现在才写?”

褚清芸笑得满脸得意:“那不一样,同届考生,你们的墨宝可得进我宝箱里好生存着。你说咱们仨天南地北来的,能住在同一块也是缘分,今朝还一起过年,吃了团圆饭,可就是一家人了——快点快点!”

瞿宝砚听她催得急,只好也笑着起身:“你宝箱里不是只放簪子和账本,还有我们的位置?”

“今后就专门空一格放你们写的!”褚清芸一边嚼着糖藕一边恭维,“红纸我备好了,墨我都研上了,就等诸君这‘无价之笔’了。”

萧令仪先进了屋,也不客气,接过笔:“那我也不跟你客气了。”

今日她穿了一身素白裘,衣衫间点缀浅银暗纹,立在红纸前时,竟像檐下初雪映寒梅,清静又冷艳。

只见她执笔在红纸上,转腕落字,笔势如松。

上联:“春风先至桃花院。”

下联:“雪意半融岭上梅。”

褚清芸凑过去一看,眨了眨眼:“咦,你还知道我小名叫桃花呢?”

萧令仪放下笔:“没事谁打探你小名?桃花院,寓意贵人先至、春信入门;岭上梅,则是雪未尽,花已开,守寒不凋——是说你。”

她看了褚清芸一眼,“你性子再烈,也还算是那早开一枝的。”

褚清芸一噎:“我谢谢您。”

屋中一阵轻笑。

这时,瞿宝砚才从外头进来,步履稳静,雪落在她肩头未化,飘落身后。

她一身青袍窄袖,衣摆熨帖,袖口收得利落,自有清劲风骨。

褚清芸见她进门,立刻唤道:“别磨蹭了,到你了到你了。”

瞿宝砚走到书案前,扫了一眼两旁已写好的对联,眼中露出一点笑意。

她不急不缓地执笔,略一沉吟,便在红纸上落下两句:

上联:“梅雪初融冬后香。”

下联:“桃花未动人先闹。”

萧令仪低眉看了一眼,噗嗤一笑。

褚清芸先是一愣,接着反应过来,笑着拍案:“好啊,瞿宝砚,你什么时候学会这套了?先捧一句,再拐个弯打回来!”

瞿宝砚与萧令仪相视一眼,一同放声笑起来,惊得桌前的炉火忽然跳了跳。

屋里笑声未歇,檐外雪落正浓。

入夜,吃了年夜饭,几人一边抿茶烤栗,一边说着旧事新愿,褚清芸兴致愈浓,非要拽着绿珠扮关公、叫阿尧装财神,连宝桃儿也被她拉进来胡闹了一通。小院里一片欢声笑语。

夜雪轻落,炉火微明,整座松鹤院都罩在一层红灯雪影之间。

那一夜,天下未动,春闱未至,她们还只是云台里的少年学子。

而后来许多年,那炉火旁的温意,也成了她们各奔东西疲乏途中,最常入梦的一处暖影。

春雪初消,枝头乍绿。

云台后山那片老梅开了几枝,风一吹,落花如雨,零碎打在地上。鸟鸣声渐多,小湖水光潋滟,连廊边挂了一冬的红灯也悄然撤下,换上了竹帘。

不知不觉,竟已是开春。

而春闱——也终于到了眼前。

这日天刚破晓,城中贡院外,已是车马辘辘,衣袂交错。一道道身影鱼贯入内,青袍、乌带、布履声声。

贡院朱门大开,人影重重。坊正高声唱名,官差巡马而过,一切肃然有序。

巷口一侧,老陈拎着食盒站在墙边,身边是宝桃儿,裹着件碧绿袄子,正搓着手,频频张望。

瞿宝砚今日换上了统制的考生正服,白袍蓝带,鬓发齐束。她神色沉静,步履如常,仿佛不过去寻常赴一场讲课。

宝桃儿却一颗心吊在嗓子眼,几次想开口,又怕自己说错话扰了小姐心绪,只能跟在后头,连呼吸都小心收着。

她心里反复念叨:所有东西都备好了,没落下什么……水袋干粮也带着了……笔也备了七八支,合该够用……待她自个儿确认了几遍不会出什么差错,想再跟瞿宝砚对一对,但又怕自己太啰嗦,只好把肚子里的话都强行咽下去。

临近人墙前,她终于忍不住跑上前拉了拉瞿宝砚的袖子,声音小得快被风吹散:

“小姐……进了里头可要慢慢写,不要太赶……也不要太客气,该说的就说,该写的就写……”

瞿宝砚回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抬手覆上宝桃儿的手背,稳稳轻拍了下。

“安心,三日之后来迎我便好。”

宝桃儿重重点头。

瞿宝砚说完,转身入列,背影消失在一片学子人流之中。

贡院外五百步早已封道,六部设牌调度,兵马司四角巡守,皆放重兵把守,坊卒按列巡视,这一带街市也皆早已关闭,鸦雀无声。

临进贡院正门,男女分列,两条队伍静默整肃。

凡应试者,皆须三道验身,五人唱名,一一道袍褪检。验身时,就连人袖口里绣的纹样都不得省过,一一反复查验。

到了瞿宝砚,前方吏员手执花名册,随步随点,声音平稳,咬字清亮:

“江南道,澄州,瞿宝砚——”

两道声音之后,两名执册吏员先后复诵,后方有唱名官声如钟响,拖音入耳:

“江南道——澄州——瞿——宝——砚。”

她应声向前半步,拱手行礼。

随即一名女官上前,检查她的令牌、腰带、笔匣,衣袍、鞋底,指尖翻过她衣袖缝线,连里衣内衬上的针脚都不放过。

又两名女官再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朝身后坐着的官吏点头示意。

一名老吏接过她的名牌,用朱笔在册上重重画了一笔:

“瞿宝砚——准。”

她轻轻颔首,转身进了贡院的朱门。

瞿宝砚在引官引领下,一路穿过东三门、二堂、考棚,至第三列第十六号格前停下。

引官是位中年女吏,身穿墨袍,佩着腰牌,脚步极快,声音却不疾不徐:

“入位之后,不得出声,不得传眼,不得乱动纸笔,不得与他人同时起身;一炷香内书错姓名者,作废。”

“文末须签属字号、地名,笔迹须与留名稿一致,字迹不清者,监誊后验笔。”

“场中所言所行皆记于考册,若有异响、动作、抬头、探望,立记违例。三违出局。”

“场中可申请暂离如厕,然一日之中限出三次。每次需由引官领出、兵士随身,时限不得久留。若超出次数,后一次将记作扣分。”

她语气不严,却字字如刀刻印泥,格外有力。

瞿宝砚听罢,拱手低声应道:“谨记。”

“入位。”

瞿宝砚应声,拎着笔匣,抬步而入。

一格不过丈方,三面围墙,遮断了视线,隔壁纵有动静,也被隔得七零八落,听不真切。

格中前方设案,笔墨纸水一应俱全。

她脱去外袍,挂在左墙钩上,将笔匣安放案角,铺纸、移墨、开盖,动作干净利落。

坐定后,瞿宝砚静了片刻,才缓缓抬眼。

进了这贡院朱门之后,院内静得出奇。四面围墙高耸,风声似乎被关在了墙外;廊下兵士巡逻而过,步伐沉稳,靴声在石板上拖出短促回响,又迅速归于寂静。

未久。

一阵铜钟敲响,声震长空。

——开考。

“东堂第三列第十六号——”吏员踏步入场,持木箱依次发卷,到瞿宝砚跟前,低声念道,念完将试卷投入匣中。

瞿宝砚接过,揭开纸封,拂过那抹红色封痕,翻出试题,铺于案前。

春闱三日大试,共计二十五题。

写宝砚姐读书学习的时候,我也正要准备一些考试,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是被宝砚姐感染了,整个人跟上了发条一样学的严肃又认真————嗯,向我宝砚姐学习[摸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三日会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