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1章 赴京赶考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1章 赴京赶考

作者:绿水浮鸥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08:25:41 来源:文学城

天光尚早,檐下晨风带着薄梅的香意,穿过前院几株青竹,掠过卷帘,扑入东厢书房。

忽地,院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远而近。

“小——姐——中——了——!中了!小姐中了!”

小厮顾不得规矩,踉跄着冲进花厅,满脸涨红,声音破了腔调似的直往上蹿:“小姐中了举人!还是头名!恭喜老爷,恭喜夫人!小姐要赴京赶考啦!”

话音刚落,安静的花厅里顿时炸开了锅。

瞿老爷手中茶盏差点脱落,瞿夫人在后堂正吩咐人收拾旧物件,闻言更是一把掀起帘子冲进花厅,半是惊喜半是发懵,声音里带了点颤:“什么?你、你说……头名?当真?你可看仔细了?是不是同名同姓?”

微凉的天气,小厮跑了几条街,不敢耽搁半点报信,顶着一身的汗,喘着气连连点头:“小的平日办事头脑虽不灵,但咱家小姐的名字是绝不可能认错的,那三字写得极工整——‘瞿!宝!砚!’,况且夫人糊涂了?十里八乡咱小姐这名字也是独一份的,就挂在今日榜上的头一个呢!”

瞿夫人闻言脚下一软,几乎扶着门框坐了回去,眼里泛了泪,喃喃道:“天哪,这可真是头名……我们阿双,真的中了……可怜我女儿日日苦心读书,真的中了,太好了——对了对了,得快快去庙里还愿,多谢大慈大悲菩萨保佑我们阿双——”

这“中了”可不是寻常中了。这可是乡试举人之首,传闻多少老秀才考到头发花白、家底考空都不一定能中的功名,居然叫他们家不过弱冠年纪的闺女拿下了。

瞿老爷却是比瞿夫人沉得住气一些,抚须一笑,道:“中了便好,中了便好。”

随即正色吩咐身旁两个稳重的老伙计:“你们带几个机灵的再跑一趟去贡院门口仔细看看,莫叫人讹了名讳。准备好喜钱去迎官府报喜的老爷们,人人都得有,绝不能漏了,叫咱们瞿府失了体面。回来时,再将今日放榜名单抄一份来挂厅中。”

那两人不敢耽搁,得了吩咐立即去办。

瞿老爷说罢,转身又从袖中摸出个小荷包来,笑呵呵往那报喜的小厮手里一塞:“今日你这喜报的好,这是报喜的赏钱,拿去买酒吃。”又对着院内众人道,“今日咱们府里出了件大喜事,全府上下统统都有赏钱,大家都沾沾喜气!”

“恭喜老爷夫人!恭喜小姐!”一旁的丫鬟小厮们一听全都乐开了花,连连贺喜说起吉祥话,那小厮也乐得直弯腰叩谢:“多谢老爷赏!这是沾了咱们小姐的光!小的眼皮都激动得跳了半天呢!”

瞿老爷乐呵呵摸着下须笑。

一旁的瞿夫人终于缓过劲来:“我们宝砚,真是争气,争气啊。”

瞿老爷看着夫人红了眼眶,心里一软,但眉间那点子得意也藏不住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略整了整衣襟,抬手拍拍夫人的肩,声音比平时都轻了几分。

“好了好了,咱们可不能先哭坏了身子。”他低头笑道,“今儿这喜讯,可不是让你在屋里哭声叹气的,也别歇着了。你先去东厢,亲自跟阿双报个喜,她这时候该还在读书,指不定听见了动静都没起身,叫她也歇歇,咱们今晚摆一桌,一家人好好庆贺一番。”

瞿夫人听罢点点头,连忙抹了泪,嘴角缓缓勾出笑来:“诶,我这就去。”

瞿老爷又理了理袖子,笑容藏也藏不住:“我这边赶紧去给老太爷报个喜,他老人家这几年逢人就说‘我家阿双将来能中状元’,连亲家听了都笑话,说他糊涂。现在好了,他这回可要笑到打板牙了。”

话音未落,瞿老爷人已迈步出了花厅,步子比往常快了三分,甚至连衣摆都荡出了些少年意气来。

而花厅中,丫鬟仆人也都欢腾起来,小厮们奔走通报,厨娘那边也吩咐灶下准备添菜加酒,就连院中那几株秋海棠似乎也被这喜气染得更红几分。

此时,东厢之内,瞿宝砚正伏案读书。

窗外喧哗早传入耳中,但她的神情依旧沉静而专注,秀丽的眉峰不动分毫。檀香炉中轻烟袅袅,映着她指间翻页的动作,缓而稳。

“阿双。”帘子被掀开,瞿夫人站在门口,脸上笑意尚未褪尽,眼中却还湿润着,“外头的动静你可听见了?”

瞿宝砚见到母亲,放下书,温和笑着缓缓起身,点点头:“听见了。”

瞿宝砚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清亮如水,安安静静地落在屋中。

瞿夫人几步上前,眼圈一红,激动地紧紧抓住她的手:“方才看榜的小厮回来报喜说——我们宝砚中了,还是头名。”

“那个叫作解元。”瞿宝砚微笑着轻声道,又抬手,轻轻拍了拍瞿夫人的手背。

“对,对,是解元!”瞿夫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话音一转又带了哭腔,抬手胡乱抹了一把眼角,“我的阿双,真是争气啊……这解元你该得的,吃了多少的苦才换来的——”

她望着眼前端端正正的女儿,仿佛一瞬间,又看见了那个还在咿呀学语、满屋爬来爬去的小小身影;再一眨眼,却已是日夜不分寒暑,静坐灯前埋首书卷的亭亭少女。

她的眼中盛满了一个母亲的骄傲与酸涩,但更多是只有她才能看见的,对女儿的心疼。

瞿宝砚望着母亲,神色一瞬微动:“读书不苦,母亲不必如此担忧。”

“这些年你一个人发奋读书,习字,写策,比谁都刻苦。”瞿夫人低声说着,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你爹常说,咱们女儿八字好、志气也高,将来说不定真能……”

话说到一半,她却忽地收了口,像是怕冲了女儿的运,忙住了嘴。

瞿宝砚轻轻垂眸,温声宽慰:“这些年,应该多谢娘费心,您为我操劳才是真幸苦了。”

一句话,说得规规矩矩,却也听得出她心里那点温热。

瞿夫人怔了一下,随即鼻头一酸,轻笑着道:“你这孩子,嘴里总不肯多说句讨巧话。”说着她抬起手来,仰头望着女儿,缓缓理了理瞿宝砚的鬓发,衣领,拍了拍她的肩袖,又将她案上的笔砚稳了稳,像是她小时候那样,一点点打点妥当。

做完这些,语气才算轻松了些:“今日就先放下这些书吧。这榜才刚放,但过不了几日你就得进京赶考了。”

她顿了顿,轻叹一声:“你爹说今晚一家人好好给你庆贺庆贺,往后你一个人在外头……终归是不比在家。”

瞿夫人说到这里又哽咽住了,话没说完,眼里又是止不住的泪,心里实在是万分不舍——她的阿双啊,好不容易考上了解元,却也只是这条路的起点。往后风霜万里,家人护不得她,只盼她能护得住自己,却又不知道要吃多少的辛酸苦辣。

瞿宝砚沉默了一瞬,她没有说话,只伸手轻柔地替母亲拢了拢发髻,一如母亲方才为她所做的那样。

片刻后,她张臂,用力拢了拢母亲越发圆钝的肩头,眼底也红了几分,低声道:“母亲放心,孩儿记得,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另一边,瞿老爷快步穿过回廊,往后院老太爷的居所去。

老太爷的屋子地方僻静,向来规矩也多,连外头的鸟儿都飞得轻些。

屋里,一张老木书桌、一张太师椅,窗下还摆着一张小榻。此刻小榻上正跪着两个穿青衣的小孩,低头背书。

“《大学》第二章——”男孩咕哝着。

“知止而后有定……”女孩拖长了尾音,像是在唱曲儿。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你闭嘴!”男孩横了她一眼。

老太爷手中的拐杖“咚”地一敲地面,声音不重,却惊得两人立马挺直了腰板。

“瞿淮安,瞿佑苓——你们是来背书的,还是来斗嘴的?”

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正是顽劣不驯年纪,偏又被送来老太爷跟前“磨性子”。谁都知道,瞿老太爷脾气倔,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对小辈的管教更是不容半点马虎。

“我背完了她就学我!”男孩立马喊冤。

“是他先摇我凳子的。”女孩一边撇嘴一边翻白眼,全是不服。

老太爷拧着眉头正要骂人,门帘却在此时“哗”地一掀。

“爹!”瞿老爷大步走进来,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不规矩了,脸上全是掩不住的喜色,

“中啦!阿双她中啦——头名解元呐!”

老太爷听得这话,瞬间忘了怒气,也忘了自己腿脚不便,手往大腿上响亮一拍,就这么“蹭”地站了起来,眼里似有光子迸出来,利落大喊:“好——!”

这一声中气十足,将旁边的瞿淮安和瞿佑苓吓了一跳,他们从没见过老爷子这副模样,对视一眼,一脸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瞿老爷也被这动静惊得不轻,连忙上前去扶老太爷:“诶哟哟,爹,您可小心点,您这把年纪了,可经不住折腾。”

“折你个头!”老太爷抡起拐杖就往他大腿上重重敲了一下,眼神精神得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我这把老骨头有没有用,我自己心里最清楚。我这是高兴。”

说着,他冲瞿老爷朝外抬了抬下巴:“去,把我埋院子里那坛解元酒挖出来。”

瞿老爷一脸蒙圈:“啥酒?”

老太爷得意地抹了把白须,故作高深地说:“咱们家阿双金榜题名,那是迟早的事。那酒,是她一岁那年我亲手埋下去的,就等她出了解元之后再开坛。再往后,要是中了状元,那还有一坛‘状元红’,也埋着呢。”

瞿老爷哭笑不得:“爹,您这算盘打得也太远了点。中了解元,咱家都谢天谢地了;状元可是一国之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宁国上下多少才俊,咱家不过江南一隅小门小户,祖上积了点阴德,近年也算富庶,可咱可不敢妄想那登天的事。只求阿双能稳稳当当走进仕途,就是天大的喜了。”

老太爷听了却哼了一声,没理他。转而看向跪在一旁早就听得目瞪口呆的瞿淮安与瞿佑苓:“听见了?”

这次轮到兄妹俩蒙圈了,两人倒是默契地同步摇了摇头。

老爷子的拐杖往地上“咚”地一磕,指着门外:“当年你们太爷到这宋安江边的时候,还是一穷二白。你们爹的太爷,两只手,一根扁担,挑出了瞿家的第一桶金,才有了这块地。到了我这辈,你们爹的大伯、二伯在外头走南闯北,东借西凑,才换得我读书读到了秀才,才有了‘瞿府’这块门面。再到你们爹,兢兢业业守家理帐,瞿府才算是个体面的门户人家。才有你们今天不愁吃穿,有书可读。”

“正是这么一辈辈辛辛苦苦地拼,才拼出个门户,拼出个体面,也才拼出了你们大姐。”

“但今天这解元头名,靠的却不是旁人,是她自己争气。别看你们大姐文文静静,做起事来,那股狠劲不输任何人。更别说她那脑子——一篇策问,看一遍就能背下来;一场笔试,下笔行云流水,哪个教书先生见了不说绝非凡才。但她能走到这一步,不只得比别人聪明十倍!还得拼命十倍!”

兄妹俩对视了一眼。

“你们知道解元是什么概念吗?那是三年才考一回的乡试,千万人里挑一个的头名!整个澄州省,成千上万个秀才举人里,只有一个人能排在最前头!这一榜,多少人从十几岁考到四十岁,头发都白了还没摸着门槛。你们大姐呢?”

他一指东厢的方向,语气顿起波澜:

“不到弱冠!乡试头一回就中了头名!往后这澄州省甭管什么来路,只要听到咱们瞿家的名号,都会因为你们大姐打心底敬上几分。知道吗?”

瞿老爷听了也默了声。瞿淮安和瞿佑苓更是一改原先嘻哈懒散的姿态,都低下了脑袋。

老太爷坐回太师椅,一手捋着胡子,一边慢慢收了声:“你们大姐,是咱瞿家的荣耀。但你们若是想着仗着这点脸面在外头混日子,不读书不上进,哼——老头子我第一个不饶你们。”

“要这荣耀,就去配得上她的名字。”

他回身一指那俩仍傻愣愣跪着的小家伙,喊道:“还不赶紧去给你姐姐做个贺喜的大红灯笼挂门口去?叫整个邻里都知道——咱家出了个解元!”

本文第一目的:不讲废话!

纯虚构,荒唐一梦耳,诸君莫当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赴京赶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