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灯照雪 > 第2章 教坊第一日

春灯照雪 第2章 教坊第一日

作者:哭包之爱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03:38:36 来源:文学城

永和十八年,春。

沈雪知醒来时,喉咙火烧般疼痛。

她躺在硬板床上,盯着头顶朽木梁柱,一时不知身在何处。阳光从破旧窗纸的缝隙漏进来,在布满灰尘的空气中划出几道斜斜的光柱。

记忆如潮水回涌——雪夜、鲜血、满地的尸体、那个沾血的玉纸鹤...

她猛地坐起,却因动作太急而眼前发黑。这才发现自己穿着一身粗糙的麻布衣裳,原本的锦衣早已不知去向。

“醒了?”一个沙哑的女声从角落传来。

沈雪知警惕地转头,看见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妇人正坐在矮凳上剥豆子。妇人面容憔悴,眼角的皱纹如刀刻般深邃,但一双手却保养得极好,指节分明,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

“这是哪里?”沈雪知开口,声音嘶哑得几乎认不出来。

“教坊司的后院。”妇人放下手中的豆荚,起身倒了碗水递给她,“三天前,官兵把你送来的。你一直高烧不退。”

教坊司。

沈雪知的心沉了下去。这里是罪臣家眷的归宿,也是她这种“已死之人”最好的藏身之处。长公主萧婉一定想不到,她沈雪知会沦落至此,更不会想到要来这种地方搜查。

“你叫什么名字?”妇人问。

沈雪知抿了一口水,清凉的液体滋润着干痛的喉咙。她不能再用本名,也不能用母亲为她取的小字“昭昭”。

“雪...”她顿了顿,“叫我雪娘吧。”

妇人点点头:“我是这里的管事,姓秦,大家都叫我秦姑姑。从今天起,你就是教坊司的乐伎了。”

乐伎。沈雪知攥紧了手中的粗陶碗。曾几何时,她是京城最有名的才女,一曲《春灯误》能让满座王孙公子倾倒。如今,这身技艺竟成了保命的工具。

“我听说沈家小姐弹得一手好琵琶。”秦姑姑状似无意地说,眼睛却紧盯着沈雪知的表情。

沈雪知垂眸,掩去眼中的波澜:“姑姑认错人了,沈家已经没人了。”

秦姑姑轻笑一声,不再追问:“既然来了这里,就安心待着。教坊司虽是贱籍,但好歹能活命。”

活命?沈雪知在心中冷笑。她要的不只是活命,她要的是真相,是复仇。

“你休息吧,晚点我来带你熟悉环境。”秦姑姑起身欲走,又像是想起什么,回头道,“隔壁住着个怪人,每天半夜弹琴,你别理会就是。”

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只剩下沈雪知一人。

她掀开被子下床,走到房间唯一的一面铜镜前。镜中的少女面色苍白,原本灵动的眼眸如今深如寒潭。唯有那紧抿的唇线,依稀还能看出昔日沈家大小姐的倔强。

沈雪知伸手抚摸自己的喉咙,那里依然疼痛难忍。她试着发声,却只能发出破碎的气音。

是被下药了?还是那场高烧的后遗症?

无论是哪种,她都失去了最引以为傲的嗓音。再也不能唱歌,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在春灯节上吟诗作赋。

窗外传来一阵琴声,断断续续,不成曲调。沈雪知侧耳倾听,辨认出那是《广陵散》的片段,却在关键处错了一个音。

她想起秦姑姑的话——隔壁住着个怪人,每天半夜弹琴。

而现在明明是白天。

沈雪知推开房门,刺眼的阳光让她眯起眼睛。教坊司的后院比想象中宽敞,几排低矮的房屋围成一个院落,院中种着几株桃树,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

“新来的?”一个娇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沈雪知转身,看见一个穿着水红色衣裙的少女正笑吟吟地看着她。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眉眼灵动,手中抱着一把月琴。

“我是红绡,住在你对面。”少女自来熟地凑近,“听说你是从沈府来的?”

沈雪知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谁说的?”

“大家都这么说。”红绡眨眨眼,“沈家满门抄斩,就逃出来一个大小姐,不是你吗?”

沈雪知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笑了:“沈家大小姐已经死了,我是雪娘,以后请多指教。”

红绡愣了一下,随即也笑起来:“好,雪娘。我带你去转转?”

两人穿过回廊,来到教坊司的前院。与前院的破败不同,这里装饰华丽,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偶尔有穿着官服的男子经过,都会多看她们几眼。

“那是礼部的李大人,常来找柳姐姐。”红绡低声介绍,“这边是乐室,我们平时在这里练习。”

沈雪知的目光扫过乐室墙上挂着的各式乐器,最终落在一把紫檀木琵琶上。与她母亲的那把几乎一模一样。

“喜欢琵琶?”一个冰冷的声音突然响起。

沈雪知转头,看见一个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站在门口。女子约莫二十出头,容貌清丽,眼神却冷得像冰。

“柳姐姐。”红绡连忙行礼,“这是新来的雪娘。”

被称作柳姐姐的女子上下打量着沈雪知:“我听说你了。沈家的女儿,想必精通音律?”

沈雪知微微颔首,没有接话。

“正好,今晚御史大人设宴,点名要听《春灯误》。”柳姐姐走到墙边,取下那把紫檀木琵琶,“你来弹。”

红绡倒吸一口冷气:“柳姐姐,雪娘她才刚来,而且《春灯误》是...”

“是什么?”柳姐姐挑眉,“是沈家大小姐的成名曲?正因如此,才要她弹。”

沈雪知静静地看着那把琵琶,心中五味杂陈。《春灯误》是她十四岁那年自创的曲子,曾在太后寿宴上一曲成名。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我不会弹《春灯误》。”她轻声说。

柳姐姐冷笑:“是不会,还是不敢?”

沈雪知抬眸,直视对方的眼睛:“是不配。沈家罪孽深重,怎配弹奏这等清雅之曲?”

两人对视片刻,柳姐姐忽然笑了:“好个伶牙俐齿的丫头。不过在这里,由不得你说不。”

她将琵琶塞进沈雪知怀中:“今晚酉时,别迟到。”

望着柳姐姐离去的背影,红绡担忧地拉住沈雪知的手:“你惹恼她了。柳凝烟是这里的花魁,连教坊使都要让她三分。”

沈雪知抚摸着怀中的琵琶,指尖轻轻拨动琴弦。清越的声音在乐室中回荡,带着说不尽的哀婉。

“无妨。”她轻声说。

傍晚时分,沈雪知抱着琵琶,跟随众人来到宴客厅。厅内灯火通明,主位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官员,想必就是今晚的主宾御史大人。

柳凝烟已经坐在席间,正为御史斟酒。见沈雪知进来,她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这就是新来的丫头?”御史眯着眼睛打量沈雪知,“听说要弹《春灯误》?”

沈雪知行了一礼,在指定的位置坐下。她调试琴弦,脑海中却浮现出父亲生前教她弹琴的画面。

“昭昭,琴为心声,你的喜怒哀乐,都会从琴音中流露出来。”

那时的她不解其意,如今却深切地体会到了。这把琵琶在她手中,仿佛有千斤重。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轻抚琴弦。第一个音符流淌出来,清越悠扬,仿佛春夜里的第一盏灯被点亮。

《春灯误》讲述的是一个女子在春灯节上等待心上人,却始终没有等到的故事。曲调原本婉转多情,此刻在沈雪知指下,却平添了几分凄楚与决绝。

她想起那个雪夜,想起满地的鲜血,想起自己立下的誓言。琴音越来越急,如疾风骤雨,又如刀剑相交。

席间的说笑声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充满力量的琴音所震撼。这不再是那个怀春少女的幽怨,而是一个幸存者的悲鸣与呐喊。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厅内一片寂静。

御史怔怔地看着沈雪知,手中的酒杯倾斜,酒水洒了一身而不自知。

“好...好!”他忽然拍案而起,“这才是《春灯误》的真意!”

柳凝烟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原本想让沈雪知出丑,没想到反而成全了她。

沈雪知放下琵琶,起身行礼。就在她抬头的瞬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厅外的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穿着青灰色长袍的年轻男子,站在廊下的阴影中,静静地望着她。见沈雪知看过来,他微微颔首,随即转身离去。

虽然只是一瞥,但沈雪知看得分明——那男子的腰间,挂着一枚玉纸鹤。

与她在沈府门外捡到的那只,一模一样。

“雪娘,”御史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今晚你来我房中,单独为我弹一曲。”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这种邀请意味着什么,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沈雪知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大人厚爱,但雪娘今日身体不适,恐怕...”

“怎么,看不起本官?”御史沉下脸来。

柳凝烟幸灾乐祸地看着她,红绡则焦急地使眼色。

就在沈雪知思索对策时,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李大人好雅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玄色蟒袍的年轻男子缓步走进厅内。他面容俊美,眉眼间却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阴郁。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身后跟着两队禁军,将宴客厅团团围住。

“参见摄政王!”御史慌忙起身行礼,额上渗出冷汗。

摄政王萧庭雪——长公主萧婉的独子,如今朝中真正的掌权者。

沈雪知低下头,心脏狂跳。萧庭雪怎么会来这里?难道他发现了她的身份?

萧庭雪的目光在厅内扫过,最终落在沈雪知身上。

“你就是新来的乐伎?”他缓步走近,声音听不出情绪,“抬起头来。”

沈雪知强迫自己冷静,慢慢抬起头。四目相对的瞬间,她看到萧庭雪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弹得不错。”他淡淡地说,“以后就专门为本王弹奏吧。”

厅内响起一片抽气声。摄政王从不近女色,这是第一次公开表示对某个女子的兴趣。

沈雪知行了一礼,声音平静:“承蒙王爷厚爱,但雪娘技艺粗浅,恐难当此任。”

萧庭雪挑眉,似乎对她的拒绝感到意外。

“你在拒绝本王?”

“不敢。”沈雪知垂眸,“只是教坊司有教坊司的规矩,雪娘不敢逾越。”

一阵沉默。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摄政王的反应。

出乎意料的是,萧庭雪竟然笑了。

“好,那就按规矩来。”他转身对教坊使说,“从今日起,没有本王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让她接客。”

教坊使连声应下。

萧庭雪再次看向沈雪知,目光深邃:“我们还会再见面的,雪娘。”

他转身离去,禁军紧随其后。厅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沈雪知。

她站在原地,手中紧紧攥着那枚一直藏在袖中的玉纸鹤。

那个站在廊下的男子是谁?萧庭雪是真的看中了她的琴艺,还是另有所图?

谜团越来越多,而她能做的,只有在这教坊司中,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

夜深了,沈雪知回到自己的房间。她点亮油灯,取出那枚玉纸鹤,就着灯光仔细端详。

纸鹤的翅膀上,那个暗红色的血迹依然清晰可见。她轻轻摩挲着那个痕迹,忽然发现纸鹤的腹部似乎可以打开。

小心翼翼地掰开纸鹤的腹部,里面竟然藏着一卷极细的纸。展开后,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一行字:

“明日酉时,城南春灯楼,事关沈家冤案。”

沈雪知的心猛地一跳。

这究竟是陷阱,还是转机?

窗外,又传来了那阵断断续续的琴声。《广陵散》,依然在同一个地方错了一个音。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错误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暗示。

《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而那个错误的音符,恰好是在复仇的那一段。

沈雪知吹灭油灯,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

明天,她必须去春灯楼一探究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