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 第55章 第 55 章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第55章 第 55 章

作者:寒松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19:21:26 来源:文学城

转到红星鞋厂这边,红星鞋厂的生产线如今主推四款拳头产品:最基础的是纯黑色胶底布鞋,朴实耐用。

其次是专为部队设计的军绿色防滑胶底帆布军鞋,结实抗造。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两款改良版运动鞋,白色胶底搭配军绿色帆布鞋面,虽然整体延续了军旅风格,却在细节处暗藏巧思。

这两款运动鞋一经面世就掀起抢购热潮。

在那个全民“国防绿”的年代,这样既保留军品特质又融入时尚元素的设计堪称大胆创新。

苏晚借鉴了后世经典运动鞋的流线型鞋头和后跟加固设计,女款收窄了鞋楦、加上了暗纹装饰,男款则在鞋舌处做了加厚处理。

工人们都说,这鞋穿在脚上,既保留了军人的精气神,又多了几分难得的时髦感。

裁剪车间里,军嫂们正在给新款运动鞋上最后一道工序。

谁能想到,在这个布鞋都要染成军绿色的年代,苏晚竟敢把雪白的鞋底和军绿鞋面配在一起,还配得这么好看。

年关将至,苏晚精心策划了一场特别的年货福利。

她先让系统将一箱物资寄到县城邮局,再由部队的运输车顺路捎回。

作为鞋厂的销售组长兼采购组长,这个安排合情合理。

正式发放年货这天,苏晚以“年度先进表彰”的名义,给每位员工准备了五斤精白面、一条两斤重的腊肉和一包水果硬糖。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福利足以让所有军嫂喜出望外。

“嫂子们,”苏晚神秘地压低声音,“我托朋友从上海捎了些年货回来,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几个月的工作让军嫂们都有了些积蓄,加上年节将至,购买**正浓。

当苏晚带着她们来到仓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她们梦寐以求的稀缺物资:

布料区陈列着当下最紧俏的棉布:沉稳的黑色、藏青色、军绿色、深蓝色,还有难得一见的大红色和天蓝色。

最令人惊喜的是,作为员工福利,这些布料不需要布票,只需用钱就能购买。

一旁的货架上更是琳琅满目:

粮油区上有着金黄透亮的大豆油、红砂糖、白砂糖。

日化区里有香皂、蛤蜊油、友谊雪花膏。

家居用品有着印着喜字的梳妆镜、保温效果极好的铁皮暖水壶。

还有上海来的稀罕糖果大白兔奶糖。

军嫂们激动地抚摸着这些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商品,王大姐捧着大红棉布的手,高兴的问:“苏组长,这真是给咱们买的?”

“当然,”

苏晚笑着点头,“不过数量有限,大家商量着来。”

她特意补充道:“这些都是咱们鞋厂的员工福利,价格都按成本价算。”

仓库里顿时热闹起来,军嫂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要买什么。

“我要这块红布!”

“给我留瓶豆油!”

这个说要给孩子们做新衣裳,那个说要给自己买瓶雪花膏。

李嫂子激动地一把抱住苏晚:“妹子,你可帮了大忙了!”

她正发愁没有布票给家里几个半大小子做冬衣。

这些厚实的棉布正好可以续上棉花做棉袄,家里那几个皮小子长得快,衣服磨损得也厉害,去年的棉袄早就短了一截。

苏晚看着军嫂们欣喜若狂的模样,心里也涌起一阵暖意。

这些物资中,只有鞋厂发放的年货福利是由厂里结账,其余物品的收入都归苏晚所有。

“大伙儿听我说,”

杨红梅突然站出来,声音洪亮,“苏组长好心帮咱们换东西,这事就咱们内部人知道就行。要是让我知道谁在外面乱嚼舌根,说从苏同志这儿买了啥、人家赚了多少钱,我杨红梅第一个不答应!”

“没错!这事咱们都得烂在肚子里。”牛美兰立即附和道。

军嫂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苏晚不仅没多要钱,还少收了不少票证,价格比供销社便宜多了。

这个年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她们都懂。

苏同志大老远从上海给她们捎来这么实惠的年货,要是还有人出去乱说,那可真不是人了。

“苏组长你放心,”张桂莲拍着胸脯保证,“我连我家那口子都不告诉。”

“对!”

“保证不说!”

军嫂们七嘴八舌地应和着,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感激和坚定。

苏晚望着眼前这群朴实的军嫂,眼眶有些发热。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份相互守护的默契,比什么都珍贵。

军嫂们的保证声此起彼伏,像一首温暖的歌。

随着鞋厂发放完年货福利,工人们正式迎来了春节假期,工厂将一直停工到来年正月初八才复工。

这个放假安排是苏晚提出的建议,参考了后世的节假日制度,同时也考虑到军嫂们都需要操持家务、准备年货,过早开工反而会增加她们的负担。

鞋厂放假后,育红园也随之停课。

第二天,苏晚同样为育红园的老师们准备了丰厚的年货福利,不仅发放了与鞋厂员工相同的年货礼包,还开放了同样的年货采购渠道。

老师们欣喜若狂,纷纷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

布料是最抢手的商品,几乎每个老师都买了不少,生怕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其他如食用油、糖果、日化用品等也都被一扫而空。

看到商品供不应求,苏晚又悄悄从空间里补充了一批货源。

苏晚精心挑选的这些物品,件件都切中军嫂们的实际需求。

看着大家满足的笑容,她觉得这半年的辛苦都值得了。

这半年来,苏晚的功德值如同春日的禾苗般节节攀升,几乎每日都能看到显著的增长。

这充分证明了她当初的规划是正确的。

通过为军嫂们创造就业机会,不仅切实改善了她们的生活状况,更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女性思想的独立与解放。

而育红园的创办,则为军属子女们开辟了全新的人生道路。

那些曾经在泥地里打滚的孩子们,如今学会了读书写字。

那些原本怯生生的眼神,现在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苏晚知道,自己播下的这些种子,终将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转眼间,陆远川赴京已有两月有余。

苏晚白日里如常工作,将育红园和鞋厂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

她总会不自觉地望向床头那盏台灯,那是陆远川临行前亲手修好的;或是梳着头发时,想起了陆远川帮她梳头发的情景。

首都军区,寒风凛冽。

“陆同志!请等一下!”

清脆的女声在走廊上响起。

陆远川转身,看见龚丽箐正快步追来。

她今天穿着一件鲜红的羊毛连衣裙,外罩米色羊绒大衣,两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随着步伐轻轻摆动,脚上的小皮靴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在这片绿色军装的海洋里,这身打扮格外醒目。

“龚同志,有事?”

陆远川停下脚步,神色严肃地看向这位《解放军日报》的女记者。

龚丽箐微微喘息着,脸颊因为小跑而泛起红晕。

自从上个月来报道军区新式作战演练,亲眼目睹陆远川指挥若定、力克各大军区尖兵的英姿后,这位向来眼高于顶的女记者,就对这个来自基层的指挥官产生了特殊的好感。

龚丽箐抬手拢了拢被寒风吹乱的刘海,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陆同志,能占用您一些时间吗?我想给您做个深度专访。”

她手里攥着的采访本上,显然这个借口连她自己都觉得牵强。

陆远川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审视着这个屡次“偶遇”自己的女记者。

“该说的内容,上次集体采访时我都已经详细说明过了。”

他严肃的说,“我认为没有再接受专访的必要。”

龚丽箐一时语塞,平日里伶牙俐齿的她,此刻在陆远川冷峻的目光下竟找不到合适的说辞。

“哟,我当是谁呢!”

一个带着戏谑的男声突然从陆远川身后传来。

徐致远双手插兜,吊儿郎当地晃了过来,冲着龚丽箐挤眉弄眼:“这不是咱们的龚大记者吗?又来‘采访'我们陆同志啊?”

“徐致远!你少胡说八道!”龚丽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

“老陆啊,要我说,人家龚大记者诚心诚意来采访,你就抽空配合一下嘛。”

徐致远半开玩笑地搭着陆远川的肩膀,冲龚丽箐使了个眼色。

这位龚家的千金仗着父亲是上将,又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记者,平日里眼高于顶,二十六岁了还没看上过哪个男人。

家里正为她的婚事着急上火,谁曾想她竟会对这个西北来的团长一见倾心。

不过话说回来,陆远川确实出类拔萃,军事素养过硬,战术思维超前,也难怪心高气傲的龚记者会动心。

徐致远倒没什么恶意,纯粹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这两个月来负责接待陆远川,两人脾性相投,早已成了好友。

“有事,没空!”陆远川干脆利落地转身就走,“你们慢慢聊。”

“哎哎,等等!”徐致远顾不上龚丽箐,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你能有什么急事?”

这两个月他可是看得清楚,陆远川不是在作军事报告,就是在准备军事报告,连军区大门都没迈出去过。

龚丽箐也不甘示弱,踩着皮靴快步跟上。

“买礼物。”陆远川言简意赅。

“买礼物?”徐致远声音陡然拔高,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这个词跟陆远川能扯上关系?

“给谁买的?”徐致远八卦之心大起。

身后的龚丽箐也竖起耳朵,紧张地攥紧了手中的采访本。

“无可奉告。”陆远川大步流星走向吉普车,军靴在水泥地上踏出铿锵的节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