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 第54章 第 54 章

穿越七零之幸福军婚养娃日常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寒松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30 19:21:26 来源:文学城

傍晚,街边的路灯次第亮起。

陆远川看了看渐暗的天色,转头对苏晚说:“这个点也没什么好逛的了,咱们回家吧。”

吉普车缓缓驶入军区大院时,各家各户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起。

游玩了一整天,苏晚实在提不起劲做饭。

趁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洗手,她悄悄从空间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肉包子和紫菜汤。

几个小家伙早就饿坏了,肉包子一上桌就被风卷残云般消灭。

连平时饭量最小的安安都吃了一个半,苏晚也陪着吃了同样的分量,又喝了碗热乎乎的紫菜蛋花汤。

男孩子们的胃口简直像无底洞,陆睿吃了四个,保国三个,就连小卫国都吃了三个。

至于陆远川,八个大肉包子下肚后,又把剩下的汤喝得一滴不剩。

饭后,考虑到孩子们玩了一天,苏晚破例没让他们帮忙收拾。

陆远川自觉地挽起袖子,把碗筷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天没睡午觉,孩子们早就困得东倒西歪。

苏晚先带着安安去洗澡,又催促三个男孩轮流洗漱。

陆睿和保国一向懂事,自己就能把睡前准备做得妥妥当当,完全不用大人操心。

等陆远川洗完澡出来,苏晚已经拎着脏衣篓进了三楼空间。

虽然陆远川知道苏晚空间里有洗衣机,但这个细心的男人平时总是主动手洗全家人的衣服。

只有在他特别忙的时候,苏晚才会把衣服都拿去机洗。

这一天下来,不只是孩子们累坏了,就连苏晚也精疲力尽,早早洗漱完毕就躺上了床。

唯独陆远川依然精神抖擞。

也是,平日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可比带娃出游累多了,这点运动量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不过体贴的陆远川还是跟着上了床,随手翻开《解放军报》,借着台灯看了一会儿,九点整便准时熄灯。

这个铁血军人,连作息都精确得像军营的熄灯号。

这天,苏晚将精心挑选的书籍交给了林秀娥。

作为大班的班主任,林秀娥最适合负责这些图书的借阅安排。

“这些是给大班孩子们准备的,”

苏晚指着那摞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说,“《小马过河》《雷锋的故事》都很适合集体阅读。”

当苏晚又拿出几本教师用书时,林秀娥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皮,声音都有些发颤:“苏同志,您还想着给我们老师买书看。”

“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嘛。”

苏晚笑着说,“这些书可以轮流借阅,大家一起进步。”

林秀娥郑重地接过书籍,像是捧着什么珍宝。

她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要制定一个借阅计划,让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发挥最大作用。

由于陆远川提出的军事改革方案对部队建设贡献卓著,上级决定临时借调他前往首都,为各军区代表进行专题演讲和实战演练示范。

当调令送到陆远川手上时,这个平时沉稳的汉子也不禁心头一热。

他的训练改革方案不仅要在三军将领面前展示,更得到了军委首长的亲自召见。

政委办公室里,老政委重重地拍在陆远川肩头,震得他军装上的金星徽章微微颤动。

“好小子!”政委的声音洪亮得能震碎窗玻璃,“这回可给咱们军区挣了大脸面!”

他掏出一包珍藏的大前门,抽出一根递给陆远川:“到了总参,给我把腰杆挺直喽!让首长们瞧瞧,咱们野战部队出来的,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

老政委突然压低嗓音,凑近道:“听说张副总长最讨厌华而不实的汇报,你小子可得把那个‘步坦协同新战法'给我讲透彻了。”

说着又拍了下陆远川的后背,差点把他手里的烟拍掉。

夜晚的卧室里,台灯在墙面上投下温暖的橘色光晕。

陆远川坐在床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军装袖口,终于开口:“组织上决定调我去首都几个月,具体时间,还不确定。”

苏晚正在叠衣服的手突然顿住,毛衣从指间滑落。“去首都?”

她转过身,眉头微蹙,“这么突然?”

陆远川拉过她的手,掌心温暖干燥。

“是总参直接下的调令。”

他声音低沉,“首长们看了我的军事改革报告,认为有推广价值。”

台灯的光线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苏晚这才注意到他眼里的血丝。

原来这些天他熬夜修改的方案,竟引起了军委的重视。

“要去作报告?”苏晚轻声问,往他的身边坐下。

“不止。”陆远川呼出一口气,“可能要参与制定全军训练大纲。”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苏晚知道,这对一个野战部队的军官意味着什么。

窗外,秋虫的鸣叫突然清晰起来。

苏晚轻轻靠在他肩头,熟悉的肥皂气息中夹杂着一缕淡淡的墨香。

那是他连日伏案工作留下的痕迹。

她几乎能想象出他深夜独坐书桌前,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的模样。

“你放心去首都吧,”

苏晚往他怀里靠了靠,声音轻却坚定,“家里有我照看着。我等你回来。”

陆远川收紧双臂,将她整个人环在怀中。

军装上的铜纽扣贴着苏晚的脸颊,微凉,却让她感到无比安心。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这个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一周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苏晚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

她从空间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食物,用油纸包好的肉馅饼、煮鸡蛋,还有灌满热茶的军用水壶,一一装进陆远川的行囊。

“真的不用送我去车站,”

陆远川系着风纪扣,从镜子里看着忙碌的妻子,“来回折腾太辛苦了。”

苏晚没有坚持,只是踮起脚为他整理军装的每一处褶皱。

她的手指在领章上流连,声音有些发紧:“一路顺风。”

明明人还没走,思念却已经漫上心头。

陆远川突然低头,一个温热的吻落在她唇上。

“等我回来。”

他的气息拂过她耳畔。

“嗯,我等你回来。”苏晚红着脸应道。

门外传来吉普车的喇叭声。

陆远川拎起行李,最后看了眼站在晨光中的妻子,转身大步离去。

警卫员王红军小跑着接过行李,两人朝着火车站的方向驶去。

苏晚望着吉普车远去的方向,直到车尾扬起的尘土都落定了,才慢慢关上门。

正值寒假期间,小学和育红园都已放假,但红星鞋厂的军嫂们仍需照常上班。

为了解决她们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苏晚决定延续平日的延时服务,这就像后世的寒假托管班,为工作中的母亲们解决后顾之忧。

寒假期间,苏晚将陆睿和保国也带到了育红园。

两个孩子可以在图书室安静地看书、写作业。

这大半年来,在陆远川的军事化管理下,年仅八岁和六岁的兄弟俩早已养成了超乎年龄的独立性与动手能力。

苏晚从不以母亲的身份独断专行,而是将他们视为小大人般平等对待。

在决定寒假安排时,她认真征询了两人的意见:“你们是想跟妈妈去育红园,还是在家属院玩?”

经过商量,兄弟俩制定了属于自己的寒假计划:上午在育红园学习,下午和赵红星等小伙伴在家属院活动,晚饭前准时回家。

为此,苏晚特意给他们配了便宜但实用的机械表,

这两个小家伙的时间观念,可比许多大人都要强。

当苏晚提议将家里的连环画和课外书放到育红园图书室共享时,陆睿和保国稍作思考便爽快答应了。“我们都看过了,”

保国摆弄着手中的《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但好多同学家里都买不起这些。”

很快,育红园的图书室成了大孩子们最爱的去处。

每个来借书的孩子都格外爱惜这些珍贵的读物。

他们会先把手擦干净,再小心翼翼地翻阅,生怕弄皱一页。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对书本的珍视,让苏晚既心疼又欣慰。

不止文化课要跟上,户外运动也要安排上。

苏晚通过功德商城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材,兵乓球拍、羽毛球、篮球、足球、跳绳等。

为了给孩子们开辟活动场地,她亲自前往部队与政委商议,希望利用育红园外的空地规划体育场所。

政委在详细了解方案后,爽快地批准了这个请求。

新建的体育场地很快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大班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各种体育项目,而考虑到安全问题,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暂时不参与这类活动。

每当大班安排体育课时,老师们会提前通知家属院的孩子们,避免场地使用冲突。

在人员安排上,苏晚关注到当时退伍军人安置的普遍困境。

她清楚记得陆远川曾提起,许多因伤退伍的老兵转业后只能做些体力活,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深思熟虑后,她带着详细方案找到政委:“我想从家属院里最困难的退伍军人家庭中,选拔两人来育红园工作。”

她的声音坚定而清晰,“一个负责体育教学,一个负责园所安保。工资从园里的创收经费支出,不会增加部队负担。”

这个提议可谓一举三得:既解决了退伍军人的实际困难,又为育红园引进了纪律严明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军人作风的熏陶。

政委对此深表赞同,很快推荐了两位人选。

“立正!稍息!”张班长洪亮的口令声突然划破晨雾。

这位曾在边境服役十年的老兵,即便左腿受过伤,站姿依然如松柏般挺拔。

孩子们不自觉地模仿着他的姿态,连平日最顽皮的卫国都绷紧了小脸,努力把脚尖并成标准的六十度。

苏晚站在走廊的窗前,看着眼前这个初具雏形的“小军营”,她恍惚间仿佛看到了陆远川带兵训练的身影。

那两个退伍军人上岗时挺直的脊背,让她想起了远在首都的丈夫陆远川。

操场上,乒乓球台前,两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全神贯注地推挡着橙色的小球;

篮球架下,几个男孩轮流投篮,每进一个球就引发阵阵欢呼。

苏晚的视线掠过这生机勃勃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她比谁都明白,对这些常年生活在军营大院的孩子来说,这些体育器材远不止是玩具那么简单。

那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桥梁,是未来可能性的种子,更是传承父辈精神的纽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