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81章 为百姓福祉而养猪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81章 为百姓福祉而养猪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2:22:10 来源:文学城

刚从培训官署结课回来的当天晚上,林薇就去看过苏颂了。

哪怕当时天色已擦黑,林薇却顾不得什么夜晚拜访是否合宜的礼仪讲究了。

反正她现在与苏府的关系,早已超越了这些虚礼。果然,从门房到内院,苏府上下没一个人拦她,通报声一路顺畅地传进去,苏府众人皆带着熟稔的笑意。

她这个郡主在苏家,早就是个“不讲究”的自家人了,有苏家两位老人乐意惯着,被偏爱的,就是这么任性。

说是晚上,其实时辰也不算太晚。苏颂正由一位孙儿陪着在庭院纳凉。

其实他自觉已无大碍,无需人时刻看顾,但体谅家人的担忧,便安然享受着这份儿孙绕膝的温情。

见林薇来了,他脸上露出真切的喜色,招呼她近前,迫不及待地分享起近日的思考:“郡主来得正好,老夫近日静养,于那座钟又琢磨出新点子。先前摆锤带动齿轮机括,总觉力道传递略有滞涩,影响了计时的精准。这几日不出门,心神俱静,倒想通了关键,或可在此处增加一小巧的擒纵机构,以规制摆锤之力,使其释放更均匀……”

他一边说着,一边兴致勃勃地用手指蘸着杯中清水,在石桌上勾勒起简易的示意图。

林薇忙扶住他的手臂,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医官不是再三叮嘱,让您好生静养些日子嘛,怎么又琢磨起这些耗神的事来了?”

苏颂朗声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与豁达的光芒:“傻孩子,人上了年纪,岂是光躺着就能养好的?”

“修心养性,贵在心神宁谧,而非形同槁木。道家亦云‘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若心念停滞,思维僵固,那才是真正的老之将至。适当的思虑,如同调息导引,反能怡神养性,通和五脏。”他将养生与求知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林薇其实内心也赞同“用进废退”的观点,见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便不再一味劝阻,只软声道:“那您也得把握好度,可不能像从前那般废寝忘食。您可是答应了我,还要一起去泉州看那海上丝路,千帆竞发、海贸繁盛景象的!”

苏颂闻言,抚须畅笑,声如洪钟:“必定!此约既定,山海无阻。”

见他确实恢复得很好,精神状态极佳,林薇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次日入宫向官家做了培训的结项汇报后,才约苏轼到茶楼商议她的“养猪大业”。

咳咳,说起来,这确实带着点她个人的小执念。

她当然知道“东坡肉”的典故是后世附会加工的,但她就是想和坡仙多些交集怎么了?更何况,这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拉上坡仙一起怎么了!

没想到,苏轼竟还给她带了礼物!坡仙果然是个讲究人!

林薇抱着那古朴的卷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带着几分不敢置信的惊喜:“子瞻先生,我……我可以现在就打开看看吗?”

她上次收到的见面礼——那幅墨宝,她珍重地挂在书房,日日相对,看到就心情好。

嗯,其实她原本想挂卧室来着,被沈姑姑以“于礼不合”劝住了,虽然她是不介意,但总不好影响坡仙清誉。

苏轼温和一笑:“既是赠与郡主,自然由郡主心意。”

林薇不再客气,小心翼翼地拉开卷轴。

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幅硬笔书法!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字迹瘦硬,别具风骨,与寻常软笔书法迥异。林薇怔愣,心头微震。

苏轼看着她下意识握紧卷轴的手,目光了然,语气平和而释然:“郡主是此拙作知音之人,某以此相赠,愿郡主此后行路,皆遇晴明,心中自有旷达。”

他虽不完全清楚她过往具体经历何种阴霾,但希望她能如词中所言,不为外物所扰,保持那份纯真与豁达,笑对人生风雨。

林薇只觉得喉咙有些发紧,手中的卷轴仿佛重若千钧——除了词作,旁边还配着一幅淡墨写意的小画,烟雨竹林,一人执杖徐行,意境超然。

心中情绪翻涌,一时组织不起合适的语言,她低低“嗯”了一声,哑声道:“谢谢。”而后抬起头,冲苏轼展颜一笑,露出八颗小白牙,笑容发自内心,全无时下淑女笑不露齿的拘束,显得格外生动鲜活:“谢谢先生!”

两人品着清茶,闲话几句后,苏轼便问她此次相邀的缘由。

林薇解释道:“上次在子由先生府上,您听他说过‘东坡肉’的趣闻啦,此次是想邀先生一起,把这趣闻变成现实,让‘东坡肉’真正能端上百姓的餐桌。”

苏轼挑眉,颇感兴趣:“哦?此话怎讲?”

林薇于是详细说明:“如今世人多喜食羊肉,然养羊投入大、周期长,出肉率与油脂含量其实皆不如猪。普通百姓需要肉食滋补,可羊肉价高,他们往往负担不起,许多贫寒之家甚至逢年过节才能稍微见些荤腥。”

“国之本在人,想要国家强盛,必得有健康强壮的百姓作为根基。《管子》有云‘仓廪实则知礼节’,民富方能国强。让更多老百姓吃上肉,便是强健民生的第一步!而出路,就在这猪肉上!”

她接着分析猪的优势:“猪生长快,出肉多,油脂丰腴,能提供充足的热量。而且这‘黑面郎’浑身是宝,除了猪肉,其内脏、骨头等,处理得当皆是美味,更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子瞻先生您精通学问,定然知晓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各异,所需滋养亦不相同。”林薇引入更细的概念。

苏轼点头,结合自身理解补充道:“确是如此。肝属木,主疏泄藏血;心属火,主血脉神志;脾属土,主运化统血……五脏对应五行,各有其用,亦需相应调养。”

“正是!”林薇接上,“荤素搭配是基础,但若能针对性地补充,效果更佳。比如肝脏,是藏血、明目的关键,猪肝便能补血明目。世间许多患有夜盲症之人,多吃些猪肝便能大为改善。”

苏轼对这个“针对性差异化补充营养”的观点很感兴趣,举一反三道:“如此说来,此理应不独限于猪内脏,其他禽畜之内脏,诸如鸡羊,是否亦有类似功用?”

“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林薇难住了。

作为现代人,猪肉才是主流肉食,其他动物均不如猪普及,尤其她还是经常熬夜加班、体检报告时常亮起警示灯的社畜,动物内脏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她只好老实承认:“理论上…应该是相通的吧?不过具体的功效差异,我也不甚了了。这点我们可以寻太医署的医官详加咨询,或者……设计些对照实验来验证。”

苏轼颔首:“对照实验……此说甚为严谨,合乎格物穷理之要。”

林薇想了想,又补充道:“这些补充主要是针对营养匮乏的穷苦百姓。若是富裕之家,饮食本就丰盛,反而要警惕过犹不及了。譬如前唐某些时期,皇室贵胄饮食过于重油重盐,反而容易滋生疾患……”

她简要说明了过量摄入油脂的潜在危害。

苏轼深表赞同:“确是如此,凡事须有度。《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家亦重阴阳调和,五行平衡,饮食之道,亦在其中。”

“那……先生愿意加入吗?”林薇眼中闪着期待的光,“我们一起来推动这‘富国壮民之猪肉推广计划’?”她给这计划换了个更正式的名字。

苏轼笑容温煦,斩钉截铁:“固所愿也!”

林薇是个行动派,早有准备。试点就选在她的一个庄子——并非上次从行宫回来暂住的那处,没错,她如今也算是个拥有多处产业的小地主了。

她选定的试点田庄是一处距离汴京稍远、农田更多、庄户也更集中的庄子。那里临近水源,背靠小山,山上还有一片果林,非常适合发展综合养殖。

“关于养猪的饲料配比、圈舍规划、卫生防疫、病害防治……”她将一本自己整理的小册子递给苏轼。

“我都大致梳理了出来。这些都是我结合网络…额,以往涉猎的一些杂学知识,以及咨询了庄子上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庄头后总结的。其中肯定还有些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先生不吝指正,我们共同探讨完善。”

苏轼在培训中就已见识到林薇思考问题的周全与务实,不尚空谈,这一点他颇为欣赏。

他既厌恶新党某些人那般不顾民生实际、激进推行所谓“良法”的做法,也不屑于旧党中部分人那种固步自封、一味反对任何变革的态度。

像林薇这样,有想法却不冒进,愿意自己先小范围试点,并且竭尽全力考虑各种实际影响因素的做法,深合他意。

他内心感慨,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反而能遇到一位在行事风格、价值观念上如此投契的忘年知己,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郡主,”苏轼思忖着开口,“此事若要稳妥推进,我们或可再寻一位精通农事、熟悉畜牧的官员参与?譬如户部下属,是否有专司屯田、劝农或仓场事务的郎中、员外郎?一来可协助查阅相关典籍旧档,二来,也可选派几位得力的基层属吏,负责现场的统筹管理。”

林薇眼睛一亮:“是极是极!我正缺一位能统筹现场的得力干将!是该找户部问问。只是……”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抠了抠额角,“我与户部诸位官员实在不熟。上次搞火柴推广的时候,还是靠着文三哥一起莽,直接上门找了蔡公。”

现在想来是真的有点莽,当时她和蔡公可不咋友好,“好歹那时火柴已经有成品出来了,效果也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多少有些底气。”

“现在这养猪大业,眼下还只是一纸计划,空对空的我哪里好意思再去劳烦蔡公?总得等庄子上养出第一批成果,或者……我先设法置办一桌全猪宴,让大家亲眼见识猪肉之美味,才好当做敲开户部大门的‘敲门砖’呀。”

苏轼见她思虑周详,且懂得循序渐进,心中更是赞赏,笑道:“郡主考虑得是。不过,老夫倒有一位在户部任职的旧友,名唤赵思,现任户部度支郎中,虽不直接管农事,但为人务实肯干,人脉亦广,或可请他代为引荐合适人选。”

“此事,我们或可先与他共商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