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 第40章 医学期刊搞起来~

穿越第一刀先刀x皇帝 第40章 医学期刊搞起来~

作者:娜沐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4:33 来源:文学城

江湖上可能还有很多关于这件事的传言,可林薇已经不关注了。在她看来,此事既已盖棺定论,就是已经翻篇,她要忙的事情多着呢。

李医官家的医官是连药铺一起的,规模很不小,他们利用后院的空间特意清出了一间宽敞的静室用作会场。

林薇提前去踩了点,路巧手还赞助了一块简易黑板,他的徒弟将一块大木板刷了黑漆,然后固定在带木轮的可推动支架上,便成了。粉笔更是早由苏颂府上那个手巧的学徒捣鼓了出来。

看来在地理培训班正式开班前,这套经典“教学设备”就要先在医学研讨会上亮相了。

李医官家将此次“杏林集会”的消息放了出去,固然有借此提升自家声望的考量,但林薇觉得这无可厚非。还是那句话,论迹不论心,人家耗费人力物力组织这场活动,谋求些好处再正常不过。

若没有利益驱动,单凭一腔热血,什么事都是难以持久的。她带项目经验丰富,深知光靠画饼和谈理想抱负,想推动事情高效运转是很难的,最直接的内驱力便是让参与者看到实实在在的益处。

她是没那么多工夫和心力去挖掘每个人内心的深层动因的,那就利用好利益这个浅层的好了,伟人说了,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经过两次踩点和板书测试,“绍圣三年东京开封府第一届医学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太医署的王太医正作了简短开幕致辞,场面话过后,便轮到林薇介绍流程。

台下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和他们带来的得意弟子,女医寥寥,如林薇这般年轻的娘子更是独一份。本来还是有些人蛐蛐她的身份的,不过李医官家的坐堂大夫马上就出来澄清了。

李家坐堂大夫说,永嘉郡主乃是“蒙受太祖太宗遗泽之人”,这个说法既解释了她的“奇遇”,又响应了官家的号召,对她的真实来历保密。

当然啦,也是帮她打补丁,毕竟,她是真的不懂医理,一句“奇遇”走天下,问为什么?医理如何,那就是不懂,再问就是“奇遇”。

她落落大方地表示,愿将奇遇所得与诸位杏林同道分享,引来一片“郡主大义”的赞誉,而后就正式进入流程说明了。

没有麦克风,只能扯着嗓子喊了,看来还得和苏公谈论下,没有电池的话,能不能搞出扩音器来?或者,现有的技术条件,能不能搞个小电池线圈发电?

咳咳,思路又飘远了,林薇清了清嗓子,“各位,今天咱们的集会一共四个议程,第一便是仰赖太祖太宗遗泽,我所获“奇遇”的分享;第二是针对这个内容现场答疑,诸位有疑虑的地方,咱们议一议;第三和第四,是各位的专业领域,有太医院各位医官和诸位杏林圣手共襄盛举,交流疑难案例,并对咱们今天带过来的一些特殊病例进行。”

“好啦,各位找地方都坐好吧,整理下情绪,尽量保持安静,咱们马上开始第一个环节。”

她话音刚落,白芷迅速带着药铺的学徒游走起来,给每位与会者分发了一份贴着“墨香斋敬赠”标签的纪念品——一个可卡住钢笔的布面笔记本,和一支朴素的竹管钢笔。

小药童边分发还边说明,此为“墨香斋”谢东家感念诸位医者仁心,特意赞助的。

林薇:……

你小子收了谢东家多少好处啊!

不过这谢东家的营销能力林薇也是服气的,此举无疑是将汴京城最有消费能力的一批医师,直接转化为了钢笔的高粘性用户。

果然,许多医师拿到本子和笔就上手试了试,试用后,皆是眼前一亮。他们时常需记录脉案、药方,有一支如此流畅、无需频繁蘸墨的笔,实是便利了不少。

场内响起一片细微的赞叹与摸索声。

见气氛活跃起来,林薇切入正题。她再次搬出“器、术、法、道”的框架,简要回顾了“器”(听诊器、体温计等)的部分。

“这些器物,太医署已在研制谋算了,不日应该就能有成果出来,到时候各位可针对实物交流。今日咱们的重点,在于“术”的层面。”

“术之应用,需分科而论。”古代肯定是没有现代医学体系划分那么详细的,所以她提前问过钱老先生现下流行的分科方式,采用了更符合宋人习惯的分类,在黑板上写下了大方脉、疮肿、妇人、小方脉。

“大方脉、疮肿我就不展开了,大方脉结合“器”来优化,应该助益不小,稍后大家和太医署的各位医官可具体交流。至于疮肿,实话说这个需要医者多年观察和归纳,我没啥可说的,倒是有几个药方或者可以参考看看,稍后我抄给各位参详。”

“小方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孩童发热,现下许多人都觉着需厚被包裹,逼出汗来便好。”林薇顿了顿,看到台下不少医者点头,才继续道,“然则异域医者发现,此法有时非但无益,反而有可能造成脱水,严重的甚至危及性命。”

“发热除了对症下药之外,关键在于降温。用温毛巾,严重的可以用酒水,来擦拭额、颈、腋下,并时时补充温水,助其自然降温,最为稳妥。”

几个老大夫忍不住的提问,为什么捂汗不行?为什么会用到酒水?林薇能回答的就回答,答不上来的,也有太医署的医官帮忙补充。

然后林薇又补充了一个“石头剪刀布”口诀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效应对小儿气道被异物堵塞的问题,还让大家相互演练一下。

老大夫们没有那么活泼,不过都比划着手势,在自己身上对着找位子琢磨。

林薇:……

行吧。

既然大家不想现场演练,她便直接讲妇科问题了,她知道其实这个话题有些敏感,甚至会有争议,但是怎么说呢,她自己就是女性,关注女性健康太正常了好吧,管他们爱不爱听。

古代女子本就不易了,哪怕有一个医生听进去了也好。

“关于妇人科,我需要强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清洁,包括男女双方的清洁,这个很重要,可以避免大多数问题,还有就是产褥期的清洁,特别是接生时所用剪、刀,还有人手!都必须严格洁净消毒。”

屋内的众人果然神色各异,有人眉头紧锁,但也有几个医女听的格外认真。

“二来就是关于月事,月事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污秽,甚至可以说月事是一个女子健康的表现,是她具有生育能力的表现,如果没有月事,那么就绝无可能孕育子嗣。”其实没这么绝对,现代还是有辅助手段的,但古代就别想了。

此话一出,涉及子嗣繁衍,众医者都重视起来,其实这一点,行医经验丰富的大夫都有大概的总结,不过没有她这么斩钉截铁。

“月事的规律性意味着受孕的规律,按照每个月29-30天来算,女子的生理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与月事相对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大概月事干净后的第14、15天左右,就是排卵期,是女子最易受孕的时期。”

林薇顿了顿,看看众人神态,有人脸上露出“原来如此”的神情,有人则不以为然。天知道她问医官的时候,医官告诉她民间有传言月事期间行房易受孕,她有多无语。离大谱好么!这年代真不把女子的命当命么?

她又补充了一些关于子宫的自我更新和修养的理论,有几个医女马上追问有些女子月事不是每月,而是季度或者年度的,何解。

林薇直接被问住了,她也就是听说过,哪里知道这么多啊,甩锅给奇遇之后,就宣布进入第二个答疑环节了。

说是答疑,其实变成了学术对轰,场面沸腾得几乎吵嚷起来。

几位老医官吹胡子瞪眼,拉帮结伙训斥对面的“一派胡言”,“有违祖训”,也有开明点的,会觉得不同的观点也各有道理,据理力争。

年轻学徒们则是笔耕不错,崭新的钢笔抡得起火。

几位与会的医女更是围住林薇,急切请教妇科细节,林薇虽凭现代常识尽力解答,也被问得汗颜,连连强调自己并非专业医者。

当有人开始追问某些疑难杂症的特效药时,林薇就赶忙趁着众人争论正酣时悄悄溜出了会场,直到走出药铺门口,都还能听到身后传来的老医官们的辩论声,中气十足。

学术氛围可真好啊~

她虽然溜了,但也并不是就撒手不管了,而是转道去了早有合作的文华书局。她之前就已经和掌柜商议好了,要借此机会创办一份医刊,暂定名为《绍圣医谈》,计划为半年刊或年刊。

也不知道绍圣这个年号官家会用多久,不过没关系,到时候换年号正好出新刊就是。

书局已经派了伶俐的小子去会场记录要点,充任“一线记者”,力求在明日就将各位大佬的发言初稿整理出来,然后反馈给发言者确认、润色,争取月内雕版印制。

林薇连期刊内容都规划好了:自己的讲稿、上次“器”的部分、再向几位大国手约稿,加上精选的病例分析,足够撑起创刊号。

书局掌柜听她侃侃而谈,忍不住感慨:“若早年有此等册子流通,或许我二叔家那孩儿便能有救了……”

林薇默然。

生命有时坚韧无比,她在端王府每次生病被关柴房濒死挣扎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要死了,可却还是活了下来,继续干活。

有时又脆弱不堪,一场风寒便能夺人性命。

她非医者,没有死回生之能的能量,但是她现在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不是么,或许就能在未知的某刻,挽回一条生命。

想到这里,她又开心了,脚步轻快地决定这就去苏府名下的作坊,看看显微镜项目的进展如何了。

科技兴宋,人人有责,工匠师傅们也要加油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