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为后宫文男主的下堂妻 > 第7章 上山

穿为后宫文男主的下堂妻 第7章 上山

作者:野阿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3:17:07 来源:文学城

声音听着像是住在村东头的虞老七,论起来还是没出五服的族亲,但两家平日来往不算多,就年关串个门。

虞承福愣了一下,放下手里头的物什,应了声:“在呢!”便趿拉着鞋走了出去。

取下门栓,院门“吱呀”一声开了,虞老七佝偻着身子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个小布袋,他搓着手有些局促。

“承福哥,嫂子,”虞老七先打了个招呼,看到炕上的虞满,也点了点头,关心问道:“满丫头好些了吗?”

“请大夫来看过了,好多了。”虞承福招呼他坐下,倒了碗水,“这么晚过来,有啥事?”

虞老七赶忙接过,道声谢,听到虞承福询问,他才叹了口气,脸上沟壑似乎更深了一些:“唉,还是为了地里那点事儿。今儿个真是多亏了承福哥和嫂子,忙完自家活计,还惦记着我家,帮我们收到这么晚……不然就靠我一个老骨头,带着个病恹恹的儿子,那几亩麦子非得烂在地里不可。”

他儿子前些日子跟着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摔断了腿,一直没好利索,干不了重活,家里老妻又去得早,只有他一人干活。

两人同族,地离得也不远,虞承福收拾自家地时,就见虞老七一个半老的汉子割麦,看着怪让人不是滋味,于是就和邓三娘去帮了一把手。

听到虞老七话里的丧气,虞承福接口安慰道:“乡里乡亲的,说这个干啥。当年我爹过身,忙前忙后的,你也没少出力搭把手,我们都记着呢。”

虞满祖父去世时,虞老七确实来帮过忙,按照兴成村的习俗,家中子孙捧灵位,族亲抬棺,虞承福当时挨着去请族里的人,其中便有虞老七,他也是爽快地应下了。

提到这事,虞老七连忙摆手,“都是族里亲戚,哪回不是一家有事,其余家来帮忙。”他脸上露出些感激,把手里的小布袋往前推了推:“这是家里剩下的一点小米,还有几个才摸出来的蛋,还热乎着,给满丫头补补身子。你们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老七了。”

虞承福连忙推拒:“这可使不得!照你说的,帮点忙是应该的,哪能要你的东西!”

两人一来一往推让了半天,虞老七执意要留,虞承福见推不过,只好让邓三娘收下。

见东西算是送出来了,话也就顺着能出口,虞老七吞吞吐吐地说:“承福哥,嫂子,不瞒你们说,我……我还有件事,想再张回嘴。”

“我家那麦子,今儿是割完了,可……可还没捆扎,更别说拉回场院脱粒了。就我和我那病儿子,实在……实在弄不过来。我想着,你们家的麦子不是都收整得差不多了吗?能不能……明天再帮我们一天,把人帮到底?工钱我虽然现在紧巴,但一定想办法……”

他说着,脸上满是窘迫和恳求。女儿外嫁了,指望不上,儿子又病着,这麦收的紧要关头,实在是抓了瞎。

虞承福看了眼邓三娘和虞满,有些犹豫。自家麦子是差不多了,但后续的晾晒、脱粒也是一大摊子事,而且忙了这么多天,人也确实累得够呛。

邓三娘先前没吭声,那小布袋也没动,她给虞老七又添了些水,才开口道:“是这样的,我们家里还忙着烧秆翻土,而且阿满这还伤着,家里还有个小的,这……”多的话也是没有再说了,而是叹了口气,脸上满是为难。

“嫂子的难处我也知道,可我也是没有法子,本来想去请邻里,可眼下大家都在忙着地,我只好忝着脸来拜托哥和嫂子了。”

虞承福沉吟了一下,看着虞老七那几乎要作揖的恳切模样,又想起当年的情分,最终还是心软了,叹了口气道:“行了,老七,别说了。明天一早,我和绣绣她娘再过去帮你,毕竟就这么几天,要抓紧,不然等雨打下来,这一年就是白忙活了。工钱不工钱的,别提了,先把粮食收回家最要紧。”

听到虞承福这个一家之主应承下此事,虞老七算是松了口气,顿时千恩万谢,又说了几句感激的话,才撑着身子走了。

等到门闩落下,邓三娘才好没气瞪了一眼一家之主:“就你做好人?累的腿都直不起来,还去帮别人家。”

刚刚她可是听出来了,先是说自家难处,又提及当年帮过忙的情分,把人架得下不来地。

虞承福也怕邓三娘的嘴,老老实实挨骂,最后才道:“这村里,人情最难还,搭了这把手,以后什么事也沾不上我们。”语气中多少带了些感喟。

见自家这口子一幅鳖抓的模样,邓三娘忽然想起来,当初说亲时媒婆在刨根问底之下终于给她透了句老实话。

自从虞家祖父过身后,家里也闹得慌,自己那位婆母也是难伺候的,说得她心中惴惴不安,谁曾想,自己嫁过来前一日,媒婆又专门跑了一趟,说虞家料理盘顺清楚了,让自己把心揣到肚子里。

倒也没说错,到了这家,她倒是一身功夫无用武之地,丈夫老实听话、继女聪慧不膈应,比在娘家的日子好多了,就只有年关走亲戚时废些力。

她也问过虞承福家里事怎么搞的,他只是含糊其辞,随后翻了个身呼呼大睡。

见状邓三娘也懒得再去追问,反正这个家好好的,要是有人不长眼敢撞上来,她捏的杀猪刀也不是耍假把式的玩意儿。

这样想着,她也没心思再计较,收拾着小布袋,瞅了一眼,是半袋黄澄澄的小米,颗粒饱满,给阿满熬个粥还成。

而虞满则安静地听着,没有说话,猜到自家爹心软,十有**会应下。

虞承福看着闺女沉静的脸色,以为她是累了,便不想再让她操心这些琐事,摆摆手道:“行了,你只管把身子养好。等你利索了,爹得空带你去裴家走一趟,一来谢谢他这几日的照应,二来……”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了些,“你们俩的婚事,也该正经过过明路,好好说道说道了。”

虞满听到“婚事”二字,瞬间升起警惕,她抬起眼假笑,语气温和地开口:“爹,您的心意我晓得。裴籍他这几日确实费心了,是该去谢谢他爹娘。”

她随后才道:“只是……我这才刚摔着,脸色也不好,急匆匆上门,倒显得咱家没礼数。再说,眼看着没几日就是祖父的忌辰了,这是咱家的大事,得静心准备着。不如……等过了祖父的忌辰,家里这些都安顿妥当了,再说旁的事?”

她这话说得合情合理,既考虑了礼数,又抬出了孝道。虞承福又一贯听闺女话,闻言果然点了点头,脸上的急切褪去了些,转为对虞满的夸赞:“也是,你祖父忌辰是大事,到时候忙完了再上门提,也不冲喜事,还是你想得清楚。”

果然他不再提立刻去裴家的事,转而和邓三娘商量起忌辰需要准备哪些祭品、要请哪些亲族。虞满暗暗松了口气,见状赶紧开溜,十六的年纪放在现代还在读高中,这下就要正儿八经嫁人了,她一时也接受不了,还有那剧情也得再观望一二。

休养了几日,额角的青紫渐渐淡去,只留下一小块浅褐色的痂,虞满觉得身上松快了不少,。爹娘一早就去了虞老七家帮忙,绣绣闲不住,在院子里追鸡撵狗,小春和几个小伙伴听说虞满好些了,也按照当时的约定来集合,几个人探头探脑的。

日头升起来,热是热,但山林里总比山下通风些。虞满看着几个眼巴巴的小萝卜头,心里一动。芒种过后,又是几场夜雨下来,山上的野菌、野菜正是鲜嫩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碰上些别的野味。

“想不想上山?”她问。

“想!”这几个异口同声,眼睛亮得吓人。

反倒是一向活泼过头的小春不动,一双圆眼睛就看着虞满头上的疤,小心问道:“小满姐你的伤……”

虞满笑笑:“小事,已经没问题了。”她说的是实话,不知道是那老先生下药灵,还是系统的原因,这伤口已经不痛了,就看着吓人。

得了她的回答,小春才松了口气,连忙挤开松子,霸占虞满左边的位置,同虞绣绣当一左一右护法。

虞满回屋找了个旧背篓,又揣上个小巧锋利的柴刀,嘱咐虞绣绣:“看着点路,别乱跑。”便带着这支小小的队伍,出了院门,朝着村后那座郁郁葱葱的土山走去,平日村里人都进这山里摸点野味。

山里要凉快一些,嫩绿的苔藓紧贴在大磐石之上,有独属于泥土的味道,二乔他们兴奋地叽叽喳喳,却又不敢离虞满太远。她走在前面,目光在草丛、石缝和树干间细细搜寻。

“小满姐!你看这个!”小春眼尖,指着一片潮湿的腐木底下。几朵灰褐色、伞盖肥厚的蘑菇簇生在一起。

“是草菇,能吃的。”虞满蹲下身,拍了拍菌盖,拇指和食指精准地捏住菌杆的底部,轻轻一掐,“啵”的一声极其轻微的脆响,她拂去表面的浮土和松针,接着放入背篓。

没走多远,松子又在一处向阳的坡地上发现了一片嫩绿的野葱,香气扑鼻,虞满毫不犹豫号召停下来采葱。

她自己也没闲着。她认得几种常见的野菜,马齿苋叶片肥厚,虽然已过了最鲜嫩的时节,但掐点嫩尖儿焯水凉拌,依然爽口;荠菜已经开了小小的白花,老了,但根系还带着独特的香气。

她还在一处岩石背后、靠近山溪的潮湿地上,发现了一片黑乎乎、软趴趴贴着地皮的地耳,像一朵朵迷你版的木耳。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营养价值高,味道也鲜,捡回去洗干净,无论是清炒还是做汤,都能让简单的饭菜增色不少。

众人一路采采停停,背篓里装了半满,还有他们腰间的小篮子:嫩绿的马齿苋、肥厚的平菇、还找到了一把清香的山茴香。

“阿姐,快看!桑树!”虞绣绣眼尖,发现了一棵野桑树,树上挂满了紫黑色的桑葚。

虞满看了眼确认可食,就让他们去:“摘些解解馋,但别吃太多,不然牙酸午饭都吃不下。”

几个娃欢呼着跑过去,踮着脚摘最底下的桑葚吃,不一会儿嘴唇都染成了紫色,咧嘴一笑也是紫色,虞满扯了叶子打底,将一些熟透了的桑葚铺在上面,他们运气也好,走了不久又瞧见了野山莓,加起来的量应当做一罐果酱,想到那酸甜的滋味,虞满加快了动作。

日头渐高,林间热气开始升腾。她找了处树荫,拿出准备好的装水竹筒分给几个小娃。

“小满姐,咱们掏鸟蛋去吧?”二乔喝完水,又惦记起鸟蛋来,他好久没上过山了,但还惦记着从前烧鸟蛋的滋味。

虞满看了看周围,根据脑海中的记忆:“再往前走一段,我记得前面有片竹林,那里的斑鸠常做窝。”

闻言,二乔更是兴奋,果然,在竹林深处,几只斑鸠被他们的脚步声惊飞。虞满让小娃在原地等候,自己轻手轻脚地靠近,果然在一根粗壮的竹枝分叉处发现了一个搭起来的鸟窝。

她费了点劲攀上去,探头一看,窝里静静地躺着四枚小小的鸟蛋,淡褐色的壳上有着细细的斑点。

“二乔,接好了。”她轻轻取出两枚,留下两枚,用早准备好的软草将蛋仔细包裹,小心递下去。

“为什么不全拿走呀?”小春不解地问。

虞绣绣抢先回答,从前她也问过阿姐这个问题,这回总算是能当个小夫子了,“全拿走了,斑鸠还会再生吗?咱们取一半,它还会继续孵,过些日子还能再来取。”她解释道,“阿姐说了,不能竭泽而渔。”

小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碰了碰还温热的鸟蛋。

背篓装的差不多了,虞满看日头快到头顶,便选了块有树荫的空地。

“就在这儿歇歇脚,弄点吃的。”她说道。

早些时候就听绣绣说,小满姐做饭堪比宫里的厨子,虽然不知道宫里的厨子的饭好不好吃,但这回总算是可以吃上小满姐的饭。

小春他们立刻欢呼着行动起来。不用虞满多说,二乔和松子这两个稍大的孩子就麻利地搬来几块平整的大石头,垒成一个简易的灶膛。小春去捡干柴,另外几个小的则负责用大片叶去山泉小溪舀水。

虞满接着从背篓里拿出那个她之前备下的小陶罐,用溪水反复冲洗干净。然后开始处理食材:肥厚的草菇被她仔细撕成均匀的小条,野葱被扯成细碎的末,鸟蛋磕在一片洗净的、凹下去的厚实树叶里,用细树枝搅散备用。地耳和马齿苋嫩尖也在溪流里漂洗得干干净净。

灶膛里的火生起来了,干燥的枯枝噼啪作响,虞满将陶罐稳稳地架在石灶上,倒入竹筒里的水,先把需要久煮才能释放鲜味的地耳和草菇条放进去。等了会儿,罐子里就发出了令人愉悦的“咕嘟咕嘟”声,水汽蒸腾,菌类特有的浓郁鲜香随着山风飘散开来,勾得众人围坐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不住地吞咽口水,肚子也配合地咕咕叫起来。

等罐子里的汤色渐渐煮成诱人的奶白色,翻滚的泡泡带着油脂的光泽,她才把野葱碎撒进去,瞬间,葱香混合着菌香,味道层次更加丰富。接着,她将金黄色的蛋液沿着罐边缓缓转着圈倒入,蛋花遇热迅速凝结成一片片嫩滑的金色云朵,在乳白色的汤液中浮沉。最后,放入翠绿的马齿苋嫩尖,只是烫了一下,便保留了那份爽脆的口感和微微的酸味,正好中和了汤的醇厚。见差不多了,虞满从怀里掏出用油纸包的粗盐,用手指捻了一小撮均匀地撒入汤中。

“好了,可以吃了。”虞满用树枝做的长筷子搅了搅汤,在几双亮晶晶的小眼睛注视之下道。

她给每个人碗里都舀上小半碗热气腾腾的野菌蛋花汤。小春他们就着自家带来的、有些干硬的杂粮饼子,吃得唏哩呼噜,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小脸红彤彤的。

“阿姐,真好吃!太鲜了!比过年时娘煮的肉汤还好喝!”绣绣一边烫得直吹气,一边含糊不清地夸赞,嘴角还沾着一片蛋花。

而一旁的松子用手肘碰了碰绣绣,见她看过去,他才假咳了一下,说道:“是我错了,你说的没错!”

绣绣先是不懂,看着他小口小口喝着蛋花汤,她才恍然大悟。

肯定啊,她阿姐做的饭就是最好吃的!

“嗯!小满姐好厉害!以后我们天天跟你上山吧!”其他孩童也纷纷附和,尽是满足和毫不掩饰的崇拜。

虞满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自己也用树叶碗盛了些,慢慢吹着气喝了一口。山泉的清甜、野菌的丰腴、蛋花的嫩滑、野菜的清新,还有那一丝恰到好处的咸味,所有天然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简单,却有着任何精致烹调都比不上的质朴与鲜美,要是再多加调料,反而失去了这份本味。

一番吃饱喝足后,几个娃娃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心满意足。在虞满的指挥下,大家一齐动手,挖了旁边松散的泥土彻底熄灭了灶膛里的余烬,仔细掩埋好所有痕迹,确保不会引发山火。然后,虞满背着沉甸甸的收获,带着这支吃饱喝足、队伍整齐的小队伍,慢悠悠地朝山下走去。

回到村里已近傍晚,小春他们恋恋不舍地准备回家,还扯着虞满的衣角道:“小满姐,我们过几日再来找你玩。”

至于为什么不是明日——小春他们明日就要去村学了,要是再玩,遭殃的就是自己的宝贝屁股墩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