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到北宋捞苏轼 > 第43章 四十三回

穿到北宋捞苏轼 第43章 四十三回

作者:七年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30 17:38:59 来源:文学城

官家把宋嘉树和小苏轼写的文章拿给曹皇后和苗美人她们看,她们看完后也是称赞不已,不敢相信这是两个三四岁孩子写出来的文章。

曹皇后心细地把宋嘉树他们写的文章抄了下来,准备拿给自家的几个侄子侄女看看。曹家是武将世家,家里的读书人不多,几个侄子和侄女自认为他们读书读的不错,在曹皇后看来,他们读书读的一般般,还不思进取。她想让侄子侄女看看两个孩子写的文章,刺激刺激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还不如两个三四岁的孩子。

官家见状,也亲自抄写了几份。一份寄给远在西北边境的韩琦,让他这个“前”先生看看他的两个徒弟写的文章。一份寄给也在外地的晏殊。

晏殊是官家的先生,从小就教官家读书。他很信赖晏殊,有什么事情都会跟他说。之前,他写信给晏殊,特意跟他先生说了宋嘉树的事情。

对圆清大师,晏殊是非常仰慕、崇敬的。他相信圆清大师的话,相信宋嘉树这个孩子会是改变大宋命运的福星。

晏殊从官家这里听说了不少宋嘉树的事情,对这个孩子非常好奇。官家想着把宋嘉树写的文章寄给晏殊看,让先生看看宋嘉树到底是不是神童。

说到神童,不得不提晏殊,他小时候也是神童,非常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在当地非常有名。后来,他被一名官员推荐给朝廷,与当时一千多人参加殿试,成绩不错,被先帝赐同进士出身。

官家想着晏殊小时候也是神童,就让他这个前辈神童看看宋嘉树和小苏轼的文章,看看他们俩是否有资格被称为神童。

“官家,奴婢记得晏太傅七岁才会写文章,您的两个学生可是三四岁就会写文章了。”张茂实提醒官家道。

“说起来,先生七岁写的文章,我看过,写的真不错。”他七岁可不会写文章。

张茂实道:“奴婢也看过。”

官家抬眸看向张茂实,开口问道:“你觉得先生七岁写的文章跟小树他们三四岁写的文章相比,谁写的比较好?”

张茂实的记性非常好,至今还记得晏殊七岁写的文章的内容。

“官家,说实话,您的两个学生写的文章比较好。”

官家指着张茂实,笑着说:“茂实啊,你还真是诚恳啊。”

“奴婢只是实话实说。”言毕,张茂实突然想当年晏殊被江南安抚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朝廷,然后先帝特许晏殊参加殿试。“官家,奴婢有一个法子,能让您的两个学生早点来汴京。”

官家不明白张茂实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事,微微愣了下,旋即好奇地问道:“什么法子?”

“官家,您还记得晏太傅当年被推荐给朝廷,随后先帝召他来汴京参加殿试,最后还赐了太傅同进士出身,您也可以召您的两个学生提前来汴京参加殿试啊。”

官家闻言,双眼登时一亮,笑着说:“你这个提议不错。”

“以您两个学生的聪慧,一定能考中进士。”

“他们现在还是太小了,等过几年吧。”官家在心里算了算,“我记得当年先生参加殿试时是十四岁。”

“官家,奴婢觉得您的两个学生或许不用等到十四岁。”张茂实继续道,“当年,晏太傅是神童,十四岁考中进士,在当时可是一桩美谈。奴婢听说,当时天下学子都受到鼓舞,百姓们还称赞先帝贤名。”

最后一句话,张茂实说的非常含蓄。当年,先帝召具有神童之名的晏殊参加殿试,的确别有目的。一是:为了激励天下所有学子。二是:为了给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

先帝的两个目的达到了。因为这事,当时的文风一下子达到鼎盛,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越来越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报效朝廷。也因为这事,先帝博得一个贤明明君的名声。

这件事情一直影响到现在。

官家明白张茂实的意思,“你是让我效仿先帝?”

张茂实恭敬道:“官家英明。”

官家微微蹙眉道:“会不会太刻意呢?”官家到不觉得给自己博取一个好的名声是坏事。做皇帝的,谁不想青史留名,谁不想在位期间,被人夸是明君。

“官家,这并不刻意,世人只会说您和先帝一样贤名,不然怎么会在先帝之后,朝廷又出现一个神童。”张茂实觉得这是给官家博取好名声的机会,“官家,圆清大师不是说宋小郎君是大宋的福星,奴婢觉得您可以试试。”

官家被张茂实这番话说心动了。

“官家,奴婢认为不一定非要等宋小郎君十四岁再召他,您可以提前几年召他。”

官家把张茂实的话听了进去,心里也有了打算。

“小树他们现在还是太小,还是在等几年吧。”

张茂实听官家这么说,就知道官家把他的话听了进去,便没有再多说。

“官家,奴婢觉得宋小郎君不会让您失望。”

官家笑道:“你就这么看好他?”

张茂实道:“圆清大师不是说他是大宋的福星么。”

“到底是不是福星,还得看他以后的作为。”官家把写给晏殊的信交给张茂实,让他拿去寄。

等张茂实寄完信回来,便陪着官家去了苗美人那里。

御医说苗美人就在这几日生产,所以官家一有空就会去苗美人那里。

官家到的时候,福康正在读宋嘉树写的文章。

见官家来了,福康忙丢下文章,扑向官家,嘴甜地叫道:“爹爹。”

苗美人刚准备起身行礼,被官家伸手制止了。

官家抱着福康公主,坐在苗美人的床边,关心地问道:“感觉怎么样?”

苗美人边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边温柔地笑着说:“孩子一直都很老实,不过方才听福康读小树的文章,他动了几下。他好像很喜欢小树的文章。”

被官家抱在怀里的福康公主连忙说道:“我也喜欢。”

官家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女儿的小脸,“你不是最讨厌读文章,背文章吗?”每次,只要范仲淹和欧阳修,又或者晏殊他们写了文章,或者写了诗词,官家不仅自己看,还让福康公主看,还让她背下来,这就导致她不喜欢文章。

“爹爹,你这次没有让我背文章。”只要不背文章,一切都好说。“再说,他写的真好玩,不像你之前给我看的文章那么长,那么无趣,还让我背。”

官家被女儿这话逗笑了:“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范仲淹他们写的文章,别人想看都看不了。”

福康公主不稀罕:“我不喜欢范公他们的文章,我喜欢小树的文章。”她说着,伸手摸了摸苗美人的大肚子,“弟弟也喜欢小树的文章。”

她的话刚说完,苗美人肚子里的孩子动了下,像是在回应姐姐的话。

福康公主见状,开心地大叫道:“爹爹,你看弟弟同意我的话。”

官家也伸手摸了摸苗美人的肚子,温声道:“这孩子跟小树有缘。”

“我觉得孩子很喜欢小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小树?”苗美人温婉地笑了笑,“我也挺想见小树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

“方才茂实跟我提了个建议,我跟你说说,你看看行不行……”官家把张茂实方才跟他说的那番话,跟苗美人说了说,

苗美人听了,连连点头说:“官家,我觉得行。”

“等他长大了再说,现在还是太小了。”

苗美人打趣道:“官家,小树能不能像晏太傅那样考中进士,就要看你这个先生教的好不好呢。”

一旁的福康公主道:“爹爹这么厉害,一定能教好小树他们的。”

“你们这么说,到时候要是小树考不中进士,都是我的错了啊。”

“爹爹,你是官家,小树考不中,你也能让他考中啊。”

官家抬手轻轻地敲了下女儿的脑袋,“你这是让爹爹以权谋私啊。”

苗美人笑道:“官家,我觉得小树不会让您失望。”

“希望吧。”

官家陪苗美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回福宁殿继续批阅劄子。等批完劄子,他开始给宋嘉树和小苏轼他们写回信。

信的一开始,对他们两个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先是狠狠地夸赞了一番,然后稍微指出一两处不足的地方,毕竟两个孩子第一次写文章,不能要求太严,也不能批评地一无是处,这样会打击到两个孩子。

针对两个孩子的文章进行点评后,官家接着在信里教导《论语》。

对《论语》的理解,官家要比韩琦深,毕竟他听过很多人的讲解,也看过很多人的标注。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是才高八斗的人,甚至有的是大儒。

官家不仅理解《论语》理解的深,还能灵活运用。他一直用《论语》治国。说实话,让他教导宋嘉树他们《论语》,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宋嘉树,并不知道他们的新先生是官家。这两日,他和小苏轼正在为参加背诗比试做准备。

眉州城在每年的秋天,都会举办背诗比试。是背诗,不是作诗。也有专门的作诗比试,是在每年的春天举办。

今年的背诗比试,宋嘉树和小苏轼报名参加。去年,宋嘉树没参加,是觉得自己背的诗不多。

参加背诗比试的有小孩子,也有大人,总之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夺魁会获得丰厚的奖赏。

为了能在背诗比试中一举夺魁,宋嘉树“作弊”了,他把收录在面板上的诗集都点开,灌入到大脑里。为此,这几天,他脑袋一直疼。好在他大脑的承受力变强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会疼的晕过去。

宋嘉树参加背诗比试,并不是为了丰厚的奖赏,而是为了扬名。既然他已经被身边不少人说是神童,那坐实这个神童之名,让全眉州城的人都知道他是神童。

说实话,在古代,神童真的太多了。晏殊算一个,王安石也是,他从小就过目不忘。只能说能考中进士的都不是蠢人,很多从小就聪慧过人。

小可爱们,记得收藏!记得留言啊!!!

从下个月开始,也就是明天,我会多更,每天至少保持日更六千。本来想更九千或者一万的,但是我想在下个月开一篇新文,玄学 无限恐怖的文。我一直以来都想写这类型的文,不知道小可爱们感不感兴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四十三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