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初头鸟 > 第13章 磨合

初头鸟 第13章 磨合

作者:昀寞Mo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4:47:46 来源:文学城

竞赛的消息像一阵风,很快在高二年级传开。周四早上,徐嘉庆刚进教室,就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组队的事。

“听说这次竞赛难度很大,还要交创新报告。”

“许源肯定要参加吧?不知道他会跟谁组队。”

“反正轮不到我们,人家那水平……”

徐嘉庆面无表情地走到自己座位,把书包塞进桌肚。许源已经坐在那里,正低头看一本英文原版的物理期刊,专注的侧脸在晨光里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一整天,徐嘉庆都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他们这个角落。课间,甚至有隔壁班的学霸过来,看似随意地跟许源搭话,话里话外都在试探组队的可能性。许源的态度始终礼貌而疏离,用最简洁的话语应付过去,目光都没从书本上抬起多久。

徐嘉庆心里有点莫名的烦躁,说不上来是因为这些打扰,还是因为许源那种置身事外的平静。他索性戴上耳机,把音乐声调大,隔绝了外界的嘈杂。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放学后。

徐嘉庆收拾好书包正准备开溜,许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平静无波:“去图书馆?讨论一下竞赛方向。”

不是询问,是陈述。徐嘉庆脚步一顿,抓了抓头发,认命似的转身:“……行吧。”

图书馆在实验楼顶层,下午四点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安静而温暖。两人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许源从书包里拿出几份打印好的资料,推到他面前:“这是近三年的竞赛真题和考纲分析。我初步划了几个可能的方向。”

徐嘉庆拿起资料翻看。纸张上密密麻麻都是许源清隽的行楷笔记,重点突出,分析透彻,甚至还附上了参考文献编号。他不得不承认,许源在做学问这件事上,认真得可怕。

“你觉得哪个方向可行?”徐嘉庆放下资料,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习惯性地想翘起二郎腿,瞥见许源端正的坐姿,又默默把腿放了下来。

“基于电磁感应的能量回收装置,或者光学路径优化。”许源点着资料上的两个标题,“前者理论扎实,容易出成果;后者创新性强,但风险大。”

徐嘉庆手指点着“光学路径优化”那几个字,眉毛一挑:“这个有点意思。玩点不一样的?”

许源看了他一眼,似乎并不意外他的选择,只是提醒:“这个方向需要大量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对编程有要求。你OK吗?”

“小看我?”徐嘉庆嗤笑一声,随手从草稿纸上写下一串简洁的算法思路,笔走龙蛇,是典型的草书风格,但逻辑清晰,“这种程度的建模,问题不大。”

许源仔细看了看他那略显潦草但核心明确的笔记,点了点头:“好。那就初步定这个方向。下周前,我们需要完成文献综述和初步方案。”

“这么快?”徐嘉庆有点咋舌,这效率也太吓人了。

“竞赛时间不等人。”许源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列出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语气不容置疑。

第二天下午,两人又在图书馆碰头。连续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脑力劳动后,徐嘉庆有点头昏脑涨,打了个哈欠,揉着太阳穴。许源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黑咖啡推到他面前,什么也没说。徐嘉庆愣了一下,端起来喝了一口,温度刚好,苦得他直皱眉,但确实提神。他刚想抱怨太苦,许源又默默推过来一小盒绿色的薄荷糖。徐嘉庆剥了一颗丢进嘴里,清凉的甜意中和了咖啡的苦涩,他瞥了一眼旁边依旧专注的许源,心里嘀咕:这家伙还挺会照顾人。

接下来的几天,一种全新的、高强度的节奏侵入了徐嘉庆的生活。每天放学后,他们雷打不动地在图书馆角落碰头。许源负责制定严谨的计划、检索文献、梳理理论框架;徐嘉庆则凭借他灵活的思维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负责攻克技术难点、构建模型、提出天马行空但往往切中要害的想法。

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徐嘉庆思维跳跃,习惯先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有时会忽略细节。而许源则极其严谨,每一步推导都要有据可查,对徐嘉庆某些“显而易见”的跳跃步骤,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要求补充完整。

“这里,从公式三到公式四的推导,省略了三个中间步骤。理由?”许源用红笔在徐嘉庆的草稿上圈出一个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格。

“这不明摆着的吗?代进去不就行了?”徐嘉庆有点不耐烦。

“竞赛评审不会认为这是‘明摆着’的。需要严谨。”许源坚持,递过一张空白的草稿纸,“补上。”

徐嘉庆憋着一口气,抓过纸哗哗地写,写完了没好气地拍回去:“喏!”

许源接过,仔细检查一遍,才点点头:“可以了。”

反之,当许源过于拘泥于理论细节,陷入死胡同时,徐嘉庆往往会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用他擅长的直观物理图像和巧妙的近似,打破僵局。

“你纠结这个边界条件没意义,”某次,徐嘉庆看着许源对着一堆复杂的边界方程皱眉,直接拿过笔,在图上画了几条辅助线,“看,主要效应在这个区域,那边的影响是二阶小量,先忽略,抓住主要矛盾再说。”

许源盯着那几条看似随意的线,思考片刻,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有道理。”

有一次,他们需要看一段国外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来理解一个关键概念。图书馆要求保持安静。许源拿出耳机,插上手机,习惯性地将一只耳机递给徐嘉庆。徐嘉庆迟疑了一下,接过来塞进耳朵。两人头凑得很近,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视频里教授的口音有点重,徐嘉庆没太听清,下意识地“嗯?”了一声。许源立刻暂停视频,低声用中文把关键部分重新解释了一遍。

他的声音透过耳机线传来,低沉清晰,带着温热的气息拂过徐嘉庆的耳廓。徐嘉庆觉得耳朵有点痒,不自在地动了动,却没把耳机拿下来。

他们也会争论,甚至争吵。为了一个模型假设的合理性,为了一个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图书馆安静的一角时常弥漫着低气压。徐嘉庆脾气上来时会语气很冲,许源则通常以不变的冷静和更缜密的逻辑回应,偶尔被逼急了,也会用简短的、一针见血的话把徐嘉庆噎得说不出话。

但奇怪的是,无论争论多么激烈,下一次碰头,两人都会准时出现,仿佛前一天的不愉快从未发生。那些被推翻的思路、被验证的错误,都成了推进项目的一部分。

周五晚上,他们离开图书馆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两人都没带伞。许源看了看天,脱下自己的薄外套,撑在两人头顶:“跑回去吧。”徐嘉庆看着那件明显遮不住两个人的外套,和他一起冲进雨里。雨不大,但跑回宿舍楼时,两人的头发和肩膀都湿了。

在楼道口,徐嘉庆看着许源湿漉漉的头发贴在额前,水滴顺着白皙的脸颊滑下来,突然觉得这家伙也没平时看起来那么冷冰冰的。他随手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纸巾,抽出一张递给许源:“擦擦。”许源接过,低声说了句“谢谢”。

在这种高强度的磨合中,徐嘉庆第一次真正见识到许源的专业能力和近乎可怕的专注。而许源,似乎也对徐嘉庆那种不受拘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敏锐,有了新的认识。

周六晚上九点,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两人收拾好满桌的资料和草稿。连续几天的脑力激荡,让徐嘉庆感到一种久违的、淋漓尽致的疲惫和……充实。

走出图书馆,夜风微凉,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月光透过云层缝隙洒下来,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映出细碎的光点。

“喂,”徐嘉庆双手插在兜里,踢着路上残留的小水洼,“下周一交初稿,来得及吗?”

“按计划推进,可以。”许源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比白天柔和一些。

“哦。”徐嘉庆应了一声,没再说话。两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沉默不再显得尴尬,反而有种共同奋战后的默契和平静。

快到宿舍楼下时,徐嘉庆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着许源:“那个……谢了。”

许源有些不解地看向他。

“没什么,”徐嘉庆移开视线,语气有点别扭,“就是……合作还行。”他说完,也不等许源回应,快步走进了宿舍楼。

许源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厅灯光里,月光下,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个清浅的、真实的弧度。

合作初期的手忙脚乱和思维碰撞暂告一段落。竞赛项目像一条纽带,将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感的幼苗,在共同的目标和日复一日的并肩作战中,悄然扎根,于看似平淡的磨合里,静待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