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我换了顶头上司 > 第14章 第13章 前世祭酒

重生之我换了顶头上司 第14章 第13章 前世祭酒

作者:水月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9:03:52 来源:文学城

施洄从来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她自己最清楚自己的**。

自小所读的圣贤书中,总有“功名利禄不过浮云”一类的教导,但在她看来,这样的说辞,无非是一种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的说教罢了。

说得这样好听,过得这样潇洒的,不都是那群既得利益者吗?

如果权力真的是“身外之物”,那自古以来这些为了夺权汲汲营营、倾轧拼杀的人,都是些蠢货吗?

世间真正珍贵的东西,必然最难得到。

而权力,哪怕本身无用,在这前赴后继的血肉灌注下,也一定就是那至高之物。

如今的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有模糊的权力概念的小姑娘了。

她亲眼目睹过、深切地体会过了权力带来的好处。

上一世,纵然结果凄惨,但不可否认,她已然品尝到了寻常人不曾奢望过的泼天权力,个中美妙,的确令她难以自控。

她上一世认栽,但这一世,她不打算及时收手,她渴望更多。

但她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渴望,来源于她曾经极度的匮乏。

这样病态的反推,已经成了她人生中的一部分。

纪尚仁说,他也不清楚施洄究竟想要什么。

又或许他知道施洄想要什么,但是不敢想象她的渴望到了什么程度。

也正因此,她打一开始,就十分不能理解宋澈的选择。

这世上,或许有人天生不适合权斗、天生没有野心、天生便知足常乐。

但宋澈,一定不是这样的人。

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她费尽心思博得先生青眼,如愿进入学堂后,第一次读到太子亲笔撰写的策论时的那种震撼之感。

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一向自诩富有灵气的字句之下的思维,那样的浅薄,当真是永远都够不上正经帝王子弟的政识达观。

她甚至至今都可以背诵下来那篇:

“夫为政之本,在安社稷、恤黎元。故当今之世,欲固国长治,必先以民为邦本。

为天下黎庶,当开其生计,使农商各得其所,百工各展其长,衣食有资,则人心乃定。

为天下稚子,当保其安宁,使无颠沛流离之苦,得亲养教化之乐,则人伦乃正。

为天下妇人,当伸其权益,使其不困于夫势,不屈于强权,得以自安其身,抚育子嗣,则家道乃和。

为天下耆老,当厚其保障,使其终岁无饥寒之忧,暮景有依怙之安,则仁孝乃全。

为天下有志之士,当开其进取之途,使其才智不郁于窘困,抱负可施于四方,则国力乃盛。

为天下之不平,当伸其公义,使冤抑得雪,奸佞无容,则纲纪乃清。

为天下之动荡,当息其兵戈,使干戈销弭,庶民乐业,则社稷乃固。”

通篇词句工整、大气磅礴,情感炽烈。

且这并非什么假大空的政治套话,每一句话都彰显出太子的政治才能与以天下为念的胸襟。

虽然文字会粉饰人的内心,但施洄也不得不承认,写下的字字句句,也一定是内心深处理想的延伸。

施洄扪心自问,纵然这天下人人都可以写得一手“以民为本”的漂亮辞藻,但这样的深切叩问,假意是无法展露至此的。

她爱权、爱利,所写尽为夺权之谋,她的野心很大,但是也很狭隘,这样浅显地写出来,任人都能够判断揣摩一二。

但是宋澈不一样,据先生所说,太子殿下儿时读各国列传,就已经能领悟到所谓万世长久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的野心,一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权位,而真的是他笔下的就“以大道为归,以太平为志”。

他在无数次的天下论中都曾反复提出:“四海无虞,八方来同”。

而他所谓的私心,无非就是希望史书之上,能传颂出来的“为政之极功”罢了。

要说当年混迹在市井时,施洄所听闻的那些赞颂小太子蕙质兰心的话,都尚且可以不知天高地厚地以为,那些又是这群儒士看在太子出身的份上所奉承的。

那之后,在真切地读过太子的论篇、感受过太子那与生俱来的、令人如沐春风的气度后,施洄发自内心地明白纪尚仁对宋澈的那句,“如冰之洁,心镜万机”的夸赞,实非虚言。

一个怀抱雄心、兼具天赋的人,如果真的放弃他所有的权柄,那便等同于自毁长城,他的处境必然只会急转直下。

因为他本身,就是在这世局之中,最为危险的变数。

他所拥有的一切,他所令人称颂的一切出身、才识、声望,都是上天赐予他的筹码,他握着这些筹码,他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这些筹码,已经不允许他退回到普通的生活中,退回到庸庸碌碌的寻常中了。

施洄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一个切口,让宋澈明白,他妄想以“自缴兵刃”换取全身而退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天真。

而他与他们交易所换来的,绝不会是他梦寐以求的安宁,而是被赶尽杀绝的下场。

他是太子,是储君,他身上凝聚着无数人的希冀。

同样的,也凝聚着无数的恐惧。

他若选择退出,所能走的唯一一条路,便是血肉模糊、尸骨无存的路。

他当然可以退出,但是他必然只会是血肉模糊地退出。

天下的权柄之下,素来是滔天血色铺成的路。

宋澈妄想的安定的递交,只会是一厢情愿。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所应当地高枕无忧,不是每个人都是光风霁月的君子。

在争夺权力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头破血流,每个人都会倾尽一切,极力争取最稳妥的一切利益的。

更何况,宋澈身在京城,他的那些动作,恐怕早已落在无数双暗藏杀机的眼中。

没有人会轻易相信,这位太子殿下,真的会心甘情愿地拱手将一切奉还了

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以宋澈的聪慧,岂会不知?

他一定知晓,施洄甚至可以断定,他不仅想到了,甚至还做了一定的防备,只不过...出了某些差池。

施洄想起上一世。

当时他们被逼入绝境之中,施洄保下杜君实已是费劲心思,本想从长计议。

却没想到,杜君实极快地便与镇北军旧部取得联系,并以雷霆之势重建了军伍之序,直捣京城。

在与宋尘形成对峙之势之后,他们并没有北退,回到镇北侯的旧地,而是转路去到了江南。

那时,施洄的魂魄之力已经有微弱之势,只能每日跟在杜君实身边——她还没做好魂飞魄散的准备。

于是她也跟着,去到了年少时,宋澈无数次提到的江南。

江南好,风都比京城柔和很多,施洄的魂魄都更喜欢这里。

没让施洄琢磨杜君实为何这样大费周章地绕道江南太久,她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因为她见到了那个,早就应该被处以极刑而死的,宋澈的母舅——李东序。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左相、越朝第一世家的家主,并没有被一纸圣旨夺去性命,反而逃出生天,隐姓埋名,潜居于青阳李氏故土。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这个答案,或许施洄永远都不可能知晓了。

施洄飘在杜君实的身边,正大光明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在史书上已经“死亡”的人,莫名觉得有些慨然。

李东序虽已至暮年,但仍旧精神矍铄,眉眼和宋澈有几分相似。

他穿着体面,常年戴着面具示人,经营着黎州府一家小小的当铺。

但从他与杜君实的只言片语中,施洄多少能隐约捕捉到当年那场“暗渡陈仓”的背后,那触目惊心的真相。

而这其中,最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太子竟真的趟了这趟浑水。

可是,若他真的有能力运筹帷幄至此,做到这样的通天手眼,救下被皇上赐死的母舅,为何最终却没有办法从宋尘手下救下自己呢?

难道逃过宋尘,比逃过当年嘉宁帝的圣裁还要难吗?

还是说,在面对宋尘的时,宋澈竟真的毫无准备?

不可能,以宋澈的敏锐度,他断然不可能毫无察觉。

杜君实的雷霆行动、李东序在江南暗中的活跃——这一切都证明了,宋澈起码在很早以前,在宋尘还未察觉到的地方,就为身边的人布下了应有的退路。

那,又是哪里出了岔子呢?

施洄百思不得其解,她一边推演可能的处境,一边跟着他们一起,试图找出当年,那位只留下一句“退居江南”音讯的帝师。

只可惜,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随后,她跟着他们一起,为宋澈立了一块碑,在他生前幻想过与人畅饮的惠山樱花林中。

风过林梢,花瓣簌簌而下,杜君实和李东序为他祭了酒。

她向宋澈讨了最后一杯酒,坐在他的新碑前,听着李东序长叹一声:“澈儿啊,就是太心软。”

“他以为,人人都有苦楚,他错了。”

“他自小聪慧,不缺心计,但却太像他的母亲,总是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对他人期待之上。”

有存稿,之后会稳定隔日更新,求求大家点点收藏,感谢各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13章 前世祭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