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和对头驸马联手了 > 第13章 前路茫茫

重生后我和对头驸马联手了 第13章 前路茫茫

作者:墨砚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18:07:54 来源:文学城

次日,长公主府的书房内,秋日的阳光斜斜照入,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窗棂的格子阴影。

凌婉端坐案后,面前摊开的奏章半晌未曾落笔。昨夜梦魇的余悸未消,钱员外郎那句含糊的“陈王”如同鬼魅的低语,在她心头缠绕不去。

母亲……若真有轮回转世,那个在冷宫中郁郁而终的可怜女子,如今也该是豆蔻年华了吧?只愿苍天垂怜,让她投身于一户寻常安乐的人家,父慈母爱,兄友弟恭,不必识得这朱墙碧瓦内的倾轧与凄凉,平安喜乐地度过一生。

而不是像自己,被困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与虎谋皮,连片刻的安宁都成了奢望。

“殿下,张诚到了。”侍女的声音将她从飘远的思绪中拉回。

“进。”凌婉收敛心神,面上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只是眼底深处,比往日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张诚悄无声息地走入,躬身行礼。“殿下。”

“查得如何?”凌婉没有多余的寒暄。

张诚压低了声音,条理清晰地汇报:“回殿下,属下动用了三条互不交叉的暗线,分别从宗人府籍册、太医院脉案记录,以及陈王府日常采买的下人口中多方探听。初步汇总的信息……表面看来,并无破绽。”

“细说。”

“陈王凌铎,自先帝晚年,约莫承天十年左右,便以‘体弱多病,需静心调养’为由,向先帝请旨,深居简出。此后几乎从不参与朝会、祭祀、年节宫宴等公开场合,十次中有九次称病推脱。据王府负责采买的下人酒后碎语,王爷平日里的活动,仅限于在王府后园莳花弄草,喂养几只珍稀禽鸟,或是于书房静坐,翻阅些道家典籍、养生方术之类的闲书。与京中勋贵、朝中各部官员,明面上查不到任何往来,府门常年闭锁,等闲不见外客。”

张诚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部分,“太医院的记录也与此吻合,陈王确实常年服用太医院开具的温补调理药剂,几位轮值太医的诊脉记录结论大同小异,皆是‘先天元气不足,心血耗损,宜静养,忌劳神’。”

一切看起来,都完美地契合了一个体弱多病、无心权势、只求颐养天年的闲散王爷形象。干净,合理,毫无瑕疵。

凌婉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凉的砚台边缘来回摩挲,发出极轻微的沙沙声。“深居简出……莳花弄草……与朝臣毫无往来……”她低声重复着,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齿间碾过,“一个被圈禁在王府方寸之地、看似与世无争的病弱之人,”她倏然抬眸,目光锐利如冰锥,直刺虚空,“他的手,是如何能伸到工部军器局?又是如何,能让赵铭在临死前的恐惧中,独独呼喊出他的名字?”

张诚头垂得更低:“属下亦觉蹊跷。陈王的表现,干净得如同精心擦拭过的琉璃,反而令人不安。只是……王府内部看似松散,实则戒备森严,尤其几个近身伺候的老人,皆是几十年的心腹,口风极紧,我们的人暂时还无法触及核心。”

凌婉沉默了片刻,窗外的阳光在她浓密的睫毛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继续查。”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重点查两件事:其一,他这些年称病不朝,王府的用度支出,尤其是大额、去向不明或与‘养病’无关的款项。其二,他身边那些所谓的‘老人’,查清他们所有人的背景底细,以及他们家人近年来的境况。是人,总有软肋。”

“是!属下明白!”张诚凛然应命,悄然退出了书房。

书房内重归寂静,唯有更漏滴答。凌婉起身,缓步走到窗边。庭院中,几株晚菊在萧瑟的秋风中艰难地挺立着,花瓣边缘已见焦枯。陈王凌铎……她努力在记忆的深处打捞关于这位皇叔的碎片。

印象中,那似乎总是一个面色苍白、身形单薄、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倦怠和一丝温和笑意的男子,在先帝众多皇子中,如同一个模糊的背景,毫无存在感。若这一切从头至尾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伪装,那此人心机之深沉、忍耐力之可怕,足以让人脊背发凉。

她忽然觉得,自己前世输得,或许并非全无道理。她将太多的精力耗费在应对明枪暗箭的王崇,以及那些觊觎皇位的兄弟身上,却从未想过,那条真正致命的毒蛇,可能一直就盘踞在最不引人注目的阴影里,冷眼旁观着所有人的表演。

五日后,宫中。

秋意已深,太液池水波清寒,残荷凋敝,尽显颓唐。宫道两旁高大的梧桐,叶片几乎落尽,光秃秃的枝桠直指灰蒙蒙的天空,带着一种倔强的苍凉。

曾经车水马龙、喧嚣鼎沸的宫苑,似乎也在这肃杀的季节里沉寂了许多。

凌婉依制入宫,前往太后所居的慈宁宫请安。走在漫长而熟悉的宫道上,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一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悄然漫上心头。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了她过往数十年的记忆——有卑微时的恐惧与挣扎,也有掌权后的杀伐与决断。如今旧地重游,身份虽变,心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沉重。

慈宁宫依旧保持着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祥和。太后并非皇帝生母,乃是先帝元后,出身显赫,母族树大根深。她一生无子,地位尊崇却远离权力核心,常年深居简出,吃斋念佛,仿佛一尊被供奉在最高处的、悲悯却淡漠的神像。

凌婉踏入殿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上好的檀香。太后正半倚在铺着软缎的暖榻上,一名宫女跪在榻前,力道均匀地为她捶着腿。太后年近五十,保养得极好,面容丰润,眼神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疏离。

“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万福金安。”凌婉依着宫规,敛衽行礼,姿态恭谨。

太后微微抬了抬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一瞬,语气温和却听不出什么温度:“是婉儿啊,起来吧。有些日子没见你进宫了,宫外住着,可还习惯?”

“劳母后挂心,一切安好。”凌婉起身,在下首的绣墩上端坐下,言辞谨慎。

“那就好。”太后缓缓拨动手中的一串沉香木佛珠,声音平缓,“成了家,便是真正的大人了。往后不论在朝在野,言行举止都需更添几分稳重。皇帝……”她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却仿佛带着某种重量,“终究是皇帝了。”

凌婉心中骤然一凛。

太后这话,表面是寻常长辈的叮嘱,细品之下,却像是一句不着痕迹的提醒,甚至……是警告。她在点明那不容逾越的君臣之分,暗示皇帝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权力鸿沟。难道连深居简出的太后,也看出了凌弘对她日益增长的猜忌与压制?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清晰而略带尖锐的通传声:“陛下驾到——”

凌婉立刻起身,与殿内侍立的宫人一同垂首行礼。

皇帝凌弘步履轻快地走了进来,他今日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轻松愉悦的笑容,仿佛只是寻常来给嫡母请安。“儿臣给母后请安。”他先向太后行了礼,姿态潇洒,随即才像是刚注意到凌婉,笑容更显亲和,“皇姐也在?真是巧了。”

“参见陛下。”凌婉垂眸,掩去所有情绪。

“自家人,不必如此多礼。”凌弘虚抬了一下手,很自然地在太后榻边的另一张紫檀木椅上坐了,目光转向凌婉,语气显得格外关切,“皇姐今日气色瞧着不错。看来与沈卿成婚这些时日,相处得颇为顺心?”

凌婉心弦瞬间绷紧,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只温声答道:“劳陛下挂念,驸马……待儿臣甚好。”

“那就好,那就好。”凌弘笑容和煦,宛如一个真心为姐姐婚姻美满而感到欣慰的弟弟,“沈卿才华横溢,品性端方,是难得的栋梁之才,亦是良配。皇姐需懂得珍惜,万不可因朝堂上那些微不足道的政见分歧,便伤了夫妻间的和气。”

他话语微顿,仿佛忽然想起什么,用一种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语气,轻飘飘地添上了一句,眼神却似有若无地扫过凌婉低垂的脸,“若是觉得沈卿性子过于耿直,在府中相处起来不甚便利……朕再为皇姐仔细物色几个更……懂事体贴、懂得察言观色的伶俐人,放在身边伺候,也好让皇姐日常更舒心些,如何?”

凌婉的心猛地一沉,如同坠入冰窟!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在瞬间凝固了!

皇帝这话,听起来是兄弟对姐姐婚后生活的体贴关怀,实则每一个字都暗藏机锋!他是在试探她与沈砚的真实关系,警告她不要与沈砚走得太近。最后那句“物色更懂事体贴的”,更是**裸地意图在她身边安插新的、完全受他掌控的眼线!

她立刻将头垂得更低,借以掩饰眸中骤然涌起的冰冷怒意和警惕,声音努力维持着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女子的羞怯与坚持:“陛下说笑了。驸马待儿臣真心实意,府中事务亦有规制,下人无不尽心,实不敢再劳陛下为儿臣琐事费心。”

太后依旧半阖着眼,专注地拨动着手中的佛珠,仿佛对眼前这场暗流汹涌的对话充耳不闻,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凌弘盯着凌婉看了片刻,见她应对得体,神色间并无异样,这才朗声一笑,将那令人窒息的话题轻轻揭过:“既然皇姐觉得妥当,那朕便放心了。朕也是怕皇姐受了委屈无人可说罢了。”他旋即转向太后,聊起了今秋贡菊的品相,仿佛方才那番暗藏刀剑的交谈从未发生过。

又静坐了片刻,凌婉便寻了个由头,起身告退。

走出慈宁宫,深秋的寒风迎面扑来,带着太液池水汽的湿冷,吹得她遍体生寒。天空中那轮苍白无力的日头,丝毫无法带来暖意。皇帝今日这番“关怀”,绝非一时兴起。他对她的猜忌、掌控欲,以及那份隐藏在姐弟情深表象下的冷酷,比前世来得更早,也更不加掩饰。

她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那笼罩在沉静暮气中的慈宁宫殿宇。太后方才那句看似随意的提醒,此刻在她心中反复回响,重量非凡。

这九重宫阙,从来就没有片刻真正的安宁。温情脉脉的纱布正在被无情撕开,露出底下冰冷坚硬、你死我活的权力基石。

回府后,已是傍晚。

凌婉心绪难平,在书房中独自坐了很久,直到暮色四合。她屏退左右,最终还是命人去请了沈砚。

沈砚来得很快,依旧是那身月白常服,在渐浓的夜色里,如同谪仙临世,带着一股清冷的气息。他走进书房,看到凌婉独自坐在昏暗中,并未点灯,便顺手将门口宫灯点亮了一盏,柔和的光晕驱散了一小片黑暗。

“殿下。”他走近,声音低沉。

凌婉没有看他,目光落在窗外完全暗下来的天色上,将今日在慈宁宫,太后的提醒和皇帝那番“关怀”之言,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她的声音很平静,但紧绷的声线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太后为何会突然对本宫说那样的话?她向来不理世事。”凌婉最后喃喃道,像是不解,又像是在问沈砚。

沈砚静静听完,沉吟片刻,烛光在他深邃的眸中跳跃。“太后娘娘在深宫数十年,历经风雨,有些事,她或许看得比旁人更清楚。”他缓缓道,声音沉稳,“她虽不言,却未必不知。今日出言提醒殿下,或许……是察觉到了某些陛下自己都未必全然明晰的动向,或是,嗅到了更深处的危险。”

他看向凌婉,目光沉静而锐利:“陛下对殿下的忌惮,已非一日。太后此举,未必是针对殿下,更像是一种……基于过往经验的警示。她在提醒殿下,这池水,比看上去更深,也更危险。”

凌婉心头一震,蓦然转头看向沈砚。他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她心中某些模糊的疑团。太后……知道什么?她知道的,是否与那隐藏在幕后的陈王有关?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两人,在昏黄的灯火下,就着这诡谲的朝堂与深宫迷雾,陷入了更长久的沉默与思量。前路,似乎愈发扑朔迷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