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就造反?这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吧!
尚且年轻却已经奔波在造反第一线的张良见此言论,不惊有些啼笑皆非。
高产种粮!!有多高产?
快被60万人的粮草逼疯的治粟内史第一个注意到的是这个。
帝陵沉没?是嫋嫋吗?她怎会将帝陵建在水泽边上?
嬴政若有所思:若是嫋嫋,他会颇有成就,带出了一位千世王朝的开拓者,说明他的教育方式是没问题的,只是子孙冥顽不灵;可他却又宁愿她不是…早逝?且…他怎么不知道嫋嫋身患郁症?他怎么不记得她有那么脆弱,难道后期又发生了什么事?
后世之人怎能评判帝王?还妄图去毁坏帝王陵寝?!
在看到大字时,半猜半看得知这位帝王是造反上位的时候,淳于越就有所不齿了,如今更是不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必是君王无德无法教化众生!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熙帝呀,不愧是我们永不褪色的终极白月光啊!那大家能够说出,你们为什么那么景仰、或者说喜欢湛熙帝吗?】
【陛下她改良良种、发掘新的主粮和蔬菜水果,更迭新的农具和化肥,开阔沟渠水坝屯水制作灌溉系统,使得湛国百姓再也不会挨饿受冻,或者因为缺乏微量元素得一些古代无法医治的病症。】
【那个时候突破亩产千斤可不容易!陛下威武!】
【陛下她继位之前,那个时代对女子一点都不友好,可能只是一不小心的接触就是要命的事,陛下继位后开放女子科举制度,提高了女子的地位,为我们现在的‘男女平等’做了奠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陛下是第一个将这句话彻底落实在实处的帝王!有她在,整个北夷都被打下来了,谁还敢跟我大湛说和亲,还敢来骚扰我大湛子民!】
【这算什么!陛下可是打穿了世界的陛下,为帝的时间段里就没在宫里待上几天!】
【陛下提倡殊途同归,文化共融!取所有大家经典,取其精华蔽其糟糠,为后世找到了一条长治久安之路!】
【陛下提倡继任者当‘取贤’,而非血脉传承,为大湛的千年王朝走出了坚定的一步。也为封建王朝转化国民民主社会走出了一条无血政变的奇迹之路!】
【还有…陛下还教我们,遇到不平要学会反抗!我不好过你也别好过!‘造反有理’!哈哈哈…】
改良良种,更迭农具,化肥是什么?
开沟渠制灌溉系统?就可以亩产千斤了吗?千斤又是多少?但能使黔首们不挨饿,定是非常多了。
这世上真有那样的种粮吗?想要!!!
不过,微量元素又是什么?
种种疑惑困扰着农家弟子,却无从得到答案,他们只能强忍着求知欲看下去。
亩产千斤!!!
只看千字,就知道产量定是很高。
治粟内史的眼睛都亮了。开始期盼天幕会不会将作物的模样呈现出来…
不会挨饿受冻…那是神明的国度吗?
在耕地中忙碌的黔首闻言,不惊停下了手中的农活摸了一把汗:什么时候他们也能…
开放女子科举?荒谬!
儒家众学子闻言,乱成一团,七嘴八舌的就开始批判起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过家门而喜欢待在前线,竟有这样的帝王?
兵家弟子深感帝王不顾自己安危的不赞同之下,依然为此感到震撼!
文化共融?取贤继位!
果真是你…嫋嫋,你在想什么?你要做什么?
饶是相处了十年之久,嬴政也想不到,湛沅汐竟然真的将当时的理想大胆的搬到了现实中去,她是真的不在意血脉传承…不过,后世之人竟然如此赞同她的理念,也说明其中却又可取之处!
不过,封建王朝到民主社会?那又是什么?
【大家说的都很好,既然有人提到了她的“造反有理”论,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深入探究一下这件事情发生的朝代和背景吧!
历史上,与湛熙帝的死因之谜相挂钩的还有一大谜团——湛熙帝的身世!
当然,我不是说父系一脉!熙帝是昭帝之女,这毫无疑问!而众所周知,熙帝是昭帝在为质大桓五年之后带回湛国的,一开始甚至因为生母未明,甚至差点连族谱都没能上去。
湛国不缺皇嗣,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更奇怪的是,如果昭帝不喜熙帝,大可将她扔在大桓,可将她带回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辱欺负,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个谜团长久以来一直困惑着我们,直到双河镇挖出大桓末代女帝女官清莲的日志之后,我们方窥探到了这个惊天大秘密!
熙帝竟然是昭帝和大桓女帝之女,怎么样,当时是不是被惊掉了下巴!记得当时许多学者都质疑过,可是最终根据玉佛寺供奉的熙帝的头发和两位帝王做了DNA比对,发现他们却为直系亲属!
最近网上冒出来很多小说啊,都是在YY熙帝这一双父母,各种虐恋情深弄的看官都忍不住信了…在这里我要重申一下,历史和言情小说不一样哦!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昭帝不喜熙帝,却还是将她带回了湛国?】
湛熙帝…竟然是女帝…
无论是谁,在这一刻都惊呆了。纵观历史从未出过女帝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评判这一切。
女子为帝?牝鸡司晨,倒反天罡!
儒家一众子闻言,忍不住大骂:“女子…在家侍奉公婆,服侍好父婿,织布务农才是正理,怎么能…”
呵…父母与他二人,皆累赘也!
嬴政倏然间阖上了眼,少时,又猛的睁开,表情越发冷硬的瞪着布满文字的天空。
下面各种纷乱的弹幕又开始讨论起来了:
【记得大桓女帝还有别的孩子呀,带走熙帝一个,并不能让她绝嗣啊!】
【我好像听说过,陛下降世的时候,似乎昭帝身边有一位看相的能人为她披过命,说她是天生帝王,身负天命…】
【这个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吗?】
【好像是真的…听说昭帝为了掩盖陛下的天命,甚至连大桓来要命帖的时候,给的都是改过的生辰八字!】
女帝…天命…
年迈的太史令用余光暗晦的打量着立于最前方的、一身炫黑站得笔直的帝王。他不知道在陛下身上发生了什么,可原本笼罩在大秦那漫天紫气外的那层厚实的雾霾开始逐渐散去,大秦的国运在慢慢变好。观天象者却不得泄露天机,否则恐深陷反噬,他一人不足为过,只是大秦…好在自十年前起,一切都在变好,陛下…
改命?命数?莫怪嫋嫋说她不信命!原来…
嬴政黑色狭长的眼中微微闪过几丝笑意:他们果真不愧为师徒!
【湛昭帝是一个很难让人评价的矛盾体,他在湛平帝病重时临危受命接管湛国,肃清朝堂、训练军队两手抓,可却又讽刺的闭关锁国。最后让北夷撬开了口子,然后把最不受宠的熙帝推出来和亲。
要知道,湛国和北夷关系不是很好,而且湛国又是战败国,北夷凶残,好几任湛国或者大桓的公主和亲之后,都未足月就死于非命了!听说,那些和亲公主们压根没进王帐就让人送到军营做了军妓,当然,这只是听说,大家无需当真。
可湛国和北夷关系恶劣,这是真的。如果被送到北夷,可以说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当地的路只有当地人和少数游商知道,即便从重重障碍中跑了出来,稍有不慎也极有可能困死在一片荒原之上。
所以,北夷,是真的去不的!
最主要的是,其实那个时候,熙帝是有婚约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婚约最后变成了她姐姐的!而熙帝还因御前失仪被杖责了!
杖责之后不到两天,她甚至没有能退烧,昭帝就把她打包进和亲之路了。
自湛国都城兰溪到北夷边陲,也不足半个月到路程,尤其是熙帝刚刚受完廷杖,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如何选?是引颈领死还是奋力一搏?
熙帝陛下只说了一句话:“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只这一句话,收复了整支和亲队伍。因为说白了,整支和亲队伍除却到边境折返的送亲官员之外,都是弃子。
不过还得说昭帝真不是人,虎毒还尚且不识子呢!
昭帝竟然让急促和熙帝姐姐完成了婚约的、熙帝的前任未婚夫令仪珏来为她送嫁!
既然全部人都愿意跟着她干,那么自然,为了他们的计划能够成功加上后期安全,送亲官员肯定是要拿下的!非但要拿下,除非杀了他们,否则后期还要一路看守跟着他们走!
也该说,事业运也命也。
在毗邻两国边境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支被打劫完屠戮的商队,看那伤口极像北夷常用的胡刀。几乎是看到的瞬间,湛熙帝就令他们将商队人的衣物、倒塌被闲置的空箱拢调换,将嫁妆全部倒入了商队的箱笼,又将调换好的箱笼安置在他们自己明显更甚一筹的马车上。有将他们自己身上带着喜气的与红色沾边的衣物、装饰物都留在了哪里,伪装好现场之后,他们轻车简装,打包着送亲官员,开始了新的征程!
那时候的西域诸国,要想绕过北夷,势必要走一线天。
一线天是一道狭隘的只容一人度过的天堑,且若是不巧,山上时有碎石落下…他们这一行活死人,只能弃了马,将一些有意义的财物分开打包,就这样小心翼翼的穿过一线天。
启程时,加上两个被迫跟随的俘虏,一行人总共138人。平安到达西域的,加上两个俘虏仅存49人。一路的担惊受怕和艰辛,也唯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要知道,他们是没有任何凭证的黑户,在那个年代,黑户不受任何国家庇护,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在两年内闯出了一番惊天大事业!
回归正题,“我不好过你也别得意”说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昭帝令熙帝和亲,熙帝在边关诈死,可这事总有要曝光的一天…
在他们西行路上,被掳的送亲使者曾劝熙帝要“以大局为重”。
熙帝对答:“我从未受过一天大湛公主尊荣,为何要我承担责任?明明是尔等无能我却要为你们承担责任?哪儿来的道理?你们非但不自省反而倒是质问起我来了?我虽没有入过太学却也知道礼义廉耻!再者,我天生心眼小,爱记仇,我不好过你们也别想得意!要我说,保护不了子民只会让子民受辱的国家,亡就亡了,不亡我迟早也掀翻了它!”
末了,两年后,熙帝就掀了湛国登基为帝。至于为什么依然延续湛为国号应该不用我说了…】
湛国存在的世界就参考如今的世界,可以看作平行空间不一样的发展。
修改bug2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004 咸阳记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