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宇科技”在经历了内部理念冲突和外部舆论风波的洗礼后,如同被淬炼过的粗铁,虽然依旧粗糙,却隐隐有了些许坚韧的轮廓。赵振主导的电商业务在李铭提出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新模式下,爆发出更强的活力。他利用家族人脉,成功开拓了几条新的特产供应链,甚至尝试性地接触了一些南方的轻工小商品,网店的SKU和销售额稳步提升,现金流变得充裕起来。他似乎在用实打实的业绩,向李铭证明着他所选择的“脚踏实地”路径的正确性。
王浩带领的平台项目组,在获得了赵振那边提供的、有借据约束的初期资金支持后,也得以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那个粗糙的原型在吸纳了部分早期用户(主要是晋阳本地的科技爱好者和大学生)的反馈后,开始迭代,虽然距离李铭脑海中的“平台”相去甚远,但至少地图定位查找附近商家、查看基础信息的功能已经跑通,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李梓晴则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两条业务线的资金流转,确保电商的血液能够持续输送给平台的研发,同时还要应对日益复杂的账目和税务问题。她报了一个夜校的财务课程,常常学习到深夜,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李铭既心疼又欣慰。
刘强依旧是团队最坚实的后勤保障,租用了一个更正规、也更隐蔽的小型仓库和办公间,将“铭宇科技”的牌子悄悄挂了起来。
表面看来,一切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团队找到了暂时的平衡点,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发力。
然而,李铭心中的紧迫感却与日俱增。他清楚,这种平衡是脆弱的。电商业务的增长有其天花板,而平台研发是个无底洞,前期投入巨大却看不到即时回报。赵振虽然按照协议提供资金,但每次签字拨款时,那微蹙的眉头和欲言又止的神情,都像一根细刺,提醒着李铭这份支持的“代价”和潜在的不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张雷那边,如同一个悬在空中的巨大问号。那封邀请他去北京雷耀资本总部“深入交流”的邮件,既是机遇,也是陷阱。他需要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和一个粗糙的原型。
资金!他需要更多的资金,不仅仅是维持平台研发,更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谈判筹码。赵振提供的资金是“借款”,是有条件的。他需要真正属于“铭宇科技”、属于他李铭能够主导的资金。
他想到了那批域名。
这段时间,他陆续又收购和注册了几十个域名,投入已经接近五万元,这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期间虽然偶尔有人询价,但出价都远远低于他的心理预期,大多不了了之。赵振和李梓晴对此的质疑声,也一直未曾停歇。
就在他为此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部分“先知”记忆是否准确时,转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了。
李铭接到一个陌生的越洋电话,来电显示是美国的号码。对方自称是硅谷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ZoomTech”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中文名叫徐华。对方语气急切而兴奋,表示通过域名注册信息辗转联系到他,希望购买他手中持有的一个域名——“zoomapp”。
李铭的心脏猛地一跳!Zoom!他记忆中那个后来席卷全球的视频会议软件巨头!虽然时间点似乎比他模糊记忆中的要早一些,但这个名字和这个域名指向的可能性,让他瞬间看到了巨大的曙光。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与对方交流。原来,徐华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基于云计算的视频通讯软件,名字就想叫“Zoom”,但核心域名“zoom”早已被持有且价格高昂,他们退而求其次看中了“zoomapp”,却发现已经被李铭注册。
“李先生,我们这个项目刚刚拿到天使投资,非常需要这个域名来统一品牌形象。”徐华的语气带着恳切,“我们希望您能割爱,价格我们可以商量。”
李铭没有立刻答应,他需要判断对方的需求强度和支付能力,也需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他借口需要考虑,并需要了解对方公司的更多信息,约定了第二天再通电话。
挂了电话,李铭立刻让王浩帮忙查询“ZoomTech”和徐华的背景信息。反馈回来的信息有限,但确认了确实有这么一家初创公司,并且刚刚获得了一笔不小的风险投资。
机会来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域名买卖,更可能是一个与未来独角兽提前建立联系的机会!
第二天,李铭在与徐华的通话中,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老练。他没有急于报价,而是详细询问了Zoom产品的理念、技术特点和市场规划,问题精准地切中要害,让电话那头的徐华大为惊讶,甚至一度以为是在和某个资深的行业专家对话。
“徐先生,我很欣赏你们团队的理念。”李铭在了解了足够信息后,终于切入正题,“‘zoomapp’这个域名,对我而言也并非可有可无。不过,如果它能帮助一个伟大的产品起步,我愿意考虑转让。”
他报出了一个价格:八万美元。这在2006年,对于一个非顶级域名而言,堪称天价!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只能听到徐华有些粗重的呼吸声。显然,这个价格超出了他们的预算。
“李先生,这个价格……能否再协商?”徐华的声音有些干涩。
“价格体现了这个域名对你们品牌的价值。”李铭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而且,我可以接受部分款项以你们公司期权的方式支付。”
这个提议,再次让徐华愣住了。用初创公司的期权抵充部分现金?这个年轻的域名持有人,眼光和胆魄都非同一般!
最终,经过一番拉锯,双方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ZoomTech以五万美元现金,外加价值三万美元的等值期权(行权价极低),收购“zoomapp”域名。
当收到对方发来的正式协议草案,以及第一笔定金到账的短信提示时,李铭握着手机,站在新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久久无言。
五万美元现金!按照当时的汇率,超过四十万人民币!这不仅仅是一笔巨款,更是对他“域名投资”战略最有力的证明!而那三万美元的ZoomTech期权,更像是一张通往未来的彩票,其潜在价值,无法估量。
他将这个消息在团队核心会议上公布。
一时间,办公室内鸦雀无声。
赵振瞪大了眼睛,看着李铭,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同桌。他之前所有的质疑和不满,在这实打实的、近乎“点石成金”的收益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眼神复杂地低下了头。
刘强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语无伦次:“四十多万!铭哥!你太神了!”
王浩推了推眼镜,看着李铭,眼中充满了探究和佩服。
李梓晴则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看向李铭的目光中,除了欣喜,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信任和依赖。这笔钱,解决了公司最大的燃眉之急。
“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平台项目的加速研发,以及……应对即将到来的北京之行。”李铭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我们的路,没有错。”
资金的注入,如同给即将见底的油箱加满了高品质的燃油,让整个“铭宇科技”,尤其是平台项目组,充满了新的动力。
李铭立刻着手两件事:一是督促王浩团队,利用新资金招募一名专业的美工和一名有经验的服务器运维,加快平台Beta版的开发和稳定性;二是开始认真准备前往北京与张雷会面的事宜。他知道,拥有了这笔“第一桶金”带来的底气和那个与Zoom交易的“传奇”故事,他在张雷面前,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空间。
然而,就在他订购前往北京的车票,踌躇满志地准备踏上新征程时,李梓晴却带来了一个让他心头一沉的消息。
“李铭,我昨天回家,偶然听到我爸在电话里提到……张雷。”李梓晴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安,“他说……张雷这个人,眼光毒辣,出手果断,但……也以喜欢‘控盘’闻名。他投资的项目,创始人最终能掌握主动权的……不多。”
她看着李铭,眼中充满了担忧:“你这次去北京,和他谈……一定要小心。”
李铭的心猛地一紧。李远山的评价,无疑是对张雷更立体、也更真实的刻画。与巨头共舞,固然能借力腾飞,但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
是抓住张雷抛来的橄榄枝,借助雷耀资本的资源和影响力实现快速飞跃?还是依靠自己这刚刚充实的“粮草”,继续独立自主、稳扎稳打地走下去?
他站在办公室的中国地图前,目光在北京和晋阳之间来回移动。
这一次的北京之行,似乎不再仅仅是一次“深入交流”,更像是一场决定“铭宇科技”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
而他,手握刚刚获得的筹码,站在这关键的十字路口,下一步,该迈向何方?与张雷的会面,究竟是通往辉煌的捷径,还是……失去自主权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