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启2006 > 第20章 第 20 章

重启2006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婉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2 12:58:16 来源:文学城

张雷要求的商业计划书,像一道无形的紧箍咒,套在了李铭的头上,也牵动着整个初创的“铭宇科技”团队那本就敏感的神经。李铭很清楚,这份计划书不仅关乎能否获得张雷的青睐,更是一次对他自身定位和团队能力的严峻考验。他必须将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构想,巧妙地包装成符合当下认知、逻辑严谨的商业逻辑。

他将自己关在临时办公室整整三天,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的资料,试图为他那些“预见”找到现实的注脚。他决定以“基于LBS的本地生活服务聚合平台”为核心,但弱化了移动互联网的终极形态,而是从PC端和短信服务切入,描绘一个逐步演进的蓝图。他刻意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在后来被证明是“弯路”或“伪需求”的设想,以增加整个计划的可信度和“摸索感”。

然而,即便他如此小心翼翼,当他在团队核心会议上首次阐述这份计划书的初稿时,还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所以,我们初期的核心,是利用网站和WAP页面,整合晋阳市的餐饮、娱乐商户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地图定位查找附近的商家,并获取优惠券、查看简单评价。”李铭指着白板上画出的简易架构图,“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我们可以逐步转向更便捷的APP形态,并接入预订、支付等功能……”

“等等,李铭。”赵振第一个打断了他,眉头紧锁,手指敲着桌面,“你这个构想,听起来很美好,但太超前了!现在有几个人会用手机上网看餐馆信息?大部分连GPRS流量都不会开!你说的这个LBS,技术成熟吗?市场需求在哪里?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去做一个可能几年内都看不到回报的东西,值得吗?”

他的质疑尖锐而现实,代表了典型的商人思维。“我觉得,我们不如把‘铭晴小店’的模式复制放大,利用我们现在积累的供应链和运营经验,做垂直领域的B2C,比如专注做高端礼品或者特色食品,现金流来得快,风险也低。这才是脚踏实地!”

刘强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感觉赵振说得似乎更有道理,不由地点了点头。

王浩则对技术部分更感兴趣,他推了推眼镜:“LBS的技术原理我研究过,基于基站定位,精度虽然不高,但实现你说的查找附近商家,理论上可行。不过,确实如赵振所说,用户习惯培养需要时间,前期投入会很大。”

李梓晴安静地听着,她没有轻易表态,但眼神里也流露出对赵振部分观点的认同。她负责财务,更清楚公司账面上那点资金,经不起太长时间的烧钱。

李铭耐心地听完所有人的意见,心中并无意外。他知道,观念的冲突是必然的。他放下马克笔,目光扫过众人。

“赵振说的没错,做垂直B2C,确实更稳妥,来钱快。”他先是肯定了赵振的观点,随即话锋一转,“但是,那是一条可以看到天花板的路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利润会越来越薄。而我们构想的这个平台,一旦做成,它连接的是千千万万的本地商户和亿万消费者,它构建的是生态,是入口。它的价值,不是一个单纯的网上商店可以比拟的。”

他走到窗前,指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看看这条街,有多少商家?他们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而我们每个人,每天又有多少‘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哪里有理发店’的需求?这个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现在切入,确实是拓荒,是培育市场,会很辛苦。但正因为没人做,或者做得不够好,才是我们的机会!”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激情和远见,试图点燃团队的雄心。

然而,赵振并不买账,他嗤笑一声:“老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雷那样的人物,会因为我们画的一个大饼就投钱?他需要看到的是切实可行的路径和短期回报!照你这个计划书去谈,我看悬!”

“计划书是给人看的,但路是我们自己走的。”李铭转过身,眼神锐利地看着赵振,“我们可以把B2C业务作为我们前期的现金流来源和支撑,同时,抽调部分资源,小步快跑,验证平台模式。这并不矛盾。”

“资源就这么多,顾此就会失彼!”赵振寸步不让,“我认为,现阶段必须集中所有力量,做大做强我们熟悉的电商业务!而不是分散精力去搞一个虚无缥缈的平台!”

会议陷入了僵局。王浩保持技术中立,刘强不敢插话,李梓晴欲言又止。

最终,李铭凭借其核心地位和一贯的正确判断(尤其是域名投资开始显现价值,有几个域名已经有人询价,虽然还未成交,但证明了李铭的眼光),强行推动通过了决议:商业计划书按他的构想撰写并提交给张雷;公司业务上,B2C电商业务由赵振主要负责,继续优化运营,作为现金牛;同时,成立一个由王浩负责、李铭直接领导的小型项目组,启动平台模式的初步技术验证和商户洽谈。

决议虽然通过,但团队内部的裂痕,却因此次会议而公开化、深刻化了。

赵振散会后脸色铁青,第一次没有参与后续的讨论,直接摔门而去。他觉得自己作为商业操盘手的专业判断被无视,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对李铭“独断专行”的不满。

李梓晴找到李铭,眼中带着担忧:“李铭,赵振他……”

“我知道。”李铭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有些路,必须走。有些决定,必须做。如果所有人都只看眼前,我们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作坊。”

他看向李梓晴,语气缓和了些:“梓晴,财务上你帮我盯紧点,既要支持赵振那边,也要保证项目组最基本的研发需求。”

李梓晴看着他疲惫却坚定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我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团队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运转。赵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电商业务的扩张中,几乎不再过问平台项目组的事情,与李铭的交流也仅限于必要的工作对接,往日那种互相调侃的氛围荡然无存。王浩带着两个新招募的技术爱好者,埋头搭建平台原型,虽然艰难,但进展还算顺利。刘强则像个救火队员,奔波于仓库和临时办公室之间。

李铭在完善商业计划书的同时,还要协调两边的工作,安抚团队成员的情绪,感到心力交瘁。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带领一个团队前行,远比单打独斗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就在他将最终修改完成的商业计划书发给张雷的第二天,赵振在一次晚餐后,正式向李铭提出了他的想法。

没有在办公室,而是在学校旁边一家嘈杂的大排档。赵振灌了一口啤酒,看着眼前升腾的烟火气,语气前所未有的认真:

“李铭,我仔细想过了。也许你是对的,你看得比我远。但是,”他顿了顿,目光直视李铭,“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赵振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喜欢短平快的回报。你那个平台梦想,太大,太慢,我陪不起,也玩不转。”

李铭的心微微一沉,他预感到赵振要说什么。

“电商业务,我会负责到底,这也是我的心血。”赵振继续说道,“但平台那边,我不会再参与任何决策。以后,我们就按业务线,相对独立地运作吧。你需要我这边提供现金流支持,按规矩来就行。”

这近乎是某种程度上的“分家”宣言了。李铭沉默地听着,没有立刻反驳。他知道,这是赵振性格和理念使然,强求不得。

“赵振,”李铭也拿起啤酒瓶,和他碰了一下,声音平静,“我尊重你的选择。电商业务交给你,我放心。希望无论未来如何,我们还是伙伴。”

赵振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铭如此平静,他复杂地看了李铭一眼,将瓶中酒一饮而尽:“伙伴?当然是!只是……可能不再是同一条船上的了。”

夜色中,两人相对无言,只有大排档的喧嚣衬托着彼此心中的波澜。

回到临时办公室,李铭发现李梓晴还在等他,桌上放着一杯泡好的、已经微凉的热茶。

“赵振他……”李梓晴担忧地问。

“他选择了他的路。”李铭疲惫地坐下,揉了揉太阳穴,“这样也好,目标更清晰。”

李梓晴看着他,灯光下他的脸庞似乎消瘦了些,但眼神依旧坚定。她心中涌起一股冲动,轻声而坚定地说:“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我都会支持你。”

李铭抬起头,对上她清澈而坚定的目光,心中划过一道暖流。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显得如此珍贵。

然而,就在他以为内部震荡暂时告一段落,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张雷的反馈时,王浩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面色凝重地找到了他。

“李铭,出问题了。”王浩将屏幕转向他,“我们平台原型的内测地址,不知道被谁泄露了。现在网上开始出现一些帖子,质疑我们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说我们是‘学生异想天开’、‘抄袭国外失败模式’,甚至……还有一些针对你个人的,不太好的传言。”

李铭看向屏幕,论坛上的帖子措辞尖锐,带着明显的引导性和恶意。

他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内部的理念之争刚刚暂歇,外部的刀锋,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再次抵近。

这一次,不再是粗暴的打压,而是更阴险的舆论攻击。对手似乎改变了策略,试图从内部瓦解和外部抹黑双管齐下。

这背后,是周瑞麟不死心的报复,还是……其他窥伺在旁的势力?

李铭看着屏幕上那些充满恶意的文字,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