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零二当男娘 > 第6章 晚饭

重回零二当男娘 第6章 晚饭

作者:诗意蚜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4:09:36 来源:文学城

房门在身后轻轻合拢,隔绝了大部分厨房的声响,只留下模糊的背景音。谭欣靠在门板上,深深吸了口气,这才有暇仔细打量起眼前这间即将属于他的卧室。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带着单位宿舍特有的实用主义风格。关于这间房的来历,模糊的记忆逐渐清晰:这套两居室的宿舍,原本按老标准可能是给四个单身职工住的,放了上下铺。后来银行人员精简,在母亲从东衡县城调到市里来之前,这里好像就只住了一个人。等他们一家要搬来时,那位室友恰好因为某种原因——或许是买了房,或许是租了别的房子——搬走了。母亲便趁机找人调整了一下,将上下铺都集中到了另一个卧室(现在母亲住着),而把这间房腾空,特意为他……哦不,是为他和爷爷,置办了一张旧床。

那张床就靠在墙边,比标准的单人床要宽一些,但又远远够不上双人床的尺寸,睡一老一少倒也刚合适。床单和被套是洗得发旧的浅色格子图案,透着一股阳光晒过的干净味道。

靠门的墙边,摆着一张深色的木质旧书桌,桌面上放着一盏绿色的台灯,一个笔筒里插着几支铅笔和圆珠笔,还有一摞崭新的练习本。一切都摆放得规规矩矩,带着一种即将开始新学期的仪式感。

他的目光落在书桌中间的那个抽屉上,抽屉扣着一把小小的挂锁。

日记本……他心里微微一动。印象中,自己小时候似乎是有写日记的习惯的?他尝试着拉了拉抽屉,发现锁似乎并不牢靠,稍微用力一拽,抽屉竟“咔哒”一声滑开了。

“啧,”谭欣不由得在心里失笑,暗自吐槽,“果然,小孩子的日记啊,写出来就基本等于公开处刑。” 他几乎是立刻就想起了那些年,母亲总是能莫名精准地掌握他的一些小秘密和小心思时的尴尬场面。

抽屉里东西不多,最上面赫然躺着一个硬壳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流行的卡通图案。这就是那本日记了。

他拿起本子,随手翻看。纸张上的字迹稚嫩而认真,但内容大多乏善可陈。最新的一页停留在8月28日,上面写着:“晴,报到。新学校好大。” 再往前翻,多是暑假里一些零碎的记录。偶尔有一两页字迹多了些,也只是流水账式地记录吃了什么、去了哪里。

一个记忆的片段悄然浮现:爷爷曾一边看着他趴在桌上写写画画,一边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慢悠悠地说:“亚亚,日记日记,就是要天天记嘞,就算只写个天气,也是好的。”

这是老一辈人朴素而坚持的生活哲学。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学业越来越重,或者是心思越来越繁杂,他早已丢掉了这个习惯。

指尖抚过纸上那略显笨拙的字迹,一种莫名的遗憾感悄然滋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些被日子冲刷掉的细微感受和瞬间,如果有文字记录下来,此刻回味起来,该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他的目光变得有些复杂。看着这本属于“过去自己”的日记,那种“取代”与“存在”的悖论感再次悄然浮现。那个写下这些稚嫩文字的、真正的十三岁谭欣,去了哪里?

一丝淡淡的伤感掠过心头,但很快,一种更豁达的情绪将其取代。他轻轻合上日记本,将其放回原处,仿佛完成了一个无声的仪式。

无论真相如何,他现在就在这里,感受着,经历着。

他在心里轻轻地说:如果你还在,或者以某种形式存在着,那就与我一起,好好看看这个……失而复得的世界吧。

这时,“开饭啦!”母亲的声音透过卧室门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谭欣小心地关上抽屉,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房门。饭菜的香气更加浓郁了,只见母亲正往返于狭小的餐桌和厨房之间,略显生疏却异常勤快地摆弄着桌椅碗筷。

看到这一幕,谭欣心中闪过一丝明悟:这个时期的母亲还不太擅长做饭。从前父亲在家时,厨房多是父亲的阵地。后来父亲南下羊城打工,母亲在县城基本都是吃单位食堂解决。这也是他来市里读书,需要爷爷陪同照顾的重要原因之一——总得有人负责一日三餐。在县城时,家里也基本是爷爷掌勺,这似乎是他们家的“优良传统”了。

母亲此刻的忙碌,或许也带着点想在公公面前努力维持一个勤勉持家印象的心思。

饭桌上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卖相普通但热气腾腾,显然是爷爷的手艺。最靠近谭欣的是一碗油亮喷香的辣椒炒肉,红绿相间的辣椒堆里藏着焦香的五花肉片——这是谭欣从小最爱吃的家常菜,也是爷爷的拿手好戏。

三人围坐下来。

“快吃快吃,饿坏了吧。”爷爷率先动筷,精准地夹起一大块带着辣椒的肉片,放到谭欣碗里,“尝尝,看爷爷手艺退步了冇。”

谭欣看着碗里那片油汪汪、沾满椒丝的肉,下意识地喉咙滚动了一下。在羊城生活多年,他的口味早已偏向清淡,看到这般“重口味”的菜,意识先于肠胃发出了抗议。但身体的本能却诚实地分泌着唾液——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家乡味道。

他夹起来送入口中。辣椒的鲜辣和猪肉的焦香瞬间在口腔炸开,味蕾被猛烈地唤醒,带来一丝久违的灼烧感。他忍不住轻轻吸了口气,赶紧扒了一口白饭压下那阵辣意。奇怪的是,预想中的不适并未出现,这具年轻的身体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反而觉得格外开胃,甚至涌起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这种味觉记忆与身体反应的默契,让他再次清晰地感受到“重活一次”的真实。

“嗯,好吃。”他低声说,又主动夹了一筷子。

爷爷脸上笑开了花。

母亲也坐下,端起碗。饭桌上,爷爷和母亲自然地边吃边聊起来,话题多是围绕谭欣的新学校和新环境。谭欣大多时候只是埋头对付那碗辣椒炒肉,或“嗯嗯啊啊”地简单应和。只有在问到今天军训具体练了什么、累不累时,他才能凭着新鲜劲多说上几句。好在他平时在家话就不多,这副样子倒也没引起什么怀疑。

闲聊间,一些家中的现状也从只言片语中透露出来。

母亲扒了口饭,像是随口提起:“文志下午来了个电话,说又离开羊城了,公司派他去四川那边,好像是要建个新的生产基地,忙得很。”

文志是父亲的名字。听到这个,谭欣默默咀嚼着,心里却翻涌起更多来自未来的信息。02年的他,其实并不太清楚父亲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只知道很忙,总是在外地。父亲是正经的海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学历。毕业后跑了好几年船,他名字里的“欣”字,据说就来源于父亲当年跑过的一条叫“海欣”号的船——直到2025年,羊城都还有一条叫“海欣街”的小路。

他出生后,父亲曾回乡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没多久所在的国营厂子就经营困难,转型失败下了岗。之后父亲自己折腾过不少小生意,谭欣零星的童年记忆里,家里还开过钟表店,接过硬纸板信封的代工活。后来许是家里经济实在捉襟见肘,父亲才又重新南下寻找机会。算算时间,现在父亲应该已经入职了他最后一份、也是被他视为事业根基的工作——在一家建材公司负责生产铺高速公路用的沥青。正是这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在未来十多年里为这个家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财富。

“哦,去四川了啊,那边吃辣厉害嘞。”爷爷点点头,对此似乎并不意外,“多出去闯荡是对的,男人嘛,事业要紧。”

母亲沉默了一下,像是忽然记起一件事,放下筷子,看向谭欣:“哦,对了,今天又碰到刘炜妈妈——就是昨天报到时遇到的那个阿姨,她跟妈妈以前是老同学哩!听她说,刘炜一直在市里读书,对这边熟得很。你刚上来,人生地不熟,可以多跟他一起玩,有个伴也好。”

谭欣正咀嚼着饭菜,闻言愣了一下。这层关系他是知道的,毕竟他曾经也和刘炜处成了好朋友,大学后才慢慢断了联系。他点点头:“嗯,知道了。”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脸上露出放心的神色,“有熟人照应点总归是好的。”

这时,母亲才似乎又想起县里的事,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那……县里那边,仁仁呢?他还听话吧?”她问得有些含蓄,尽量避免直接提及婆婆,但关心侄子的近况也是人之常情。

爷爷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对孙辈惯有的慈爱:“仁仁啊,皮猴一个!还在二小读着呢。上次打电话回去,你妈……哦,他奶奶说,又跟同学疯跑摔破了膝盖,哭了两声转头就又忘了。”

谭欣听着,心里默默想着那个只小他四岁、几乎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表弟。在县城的日子里,两人没少打打闹闹。印象中,母亲不久后就会在市区买房,然后张罗着把表弟也弄到市里来读小学。但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表兄弟间似乎就生分了——不!确切地说,是在他初三那年。

那时,爷爷突然中风,家里为了不影响他备考,将许多事都瞒着他。他那段残缺的记忆里,只记得此后由外公接替爷爷,在校外陪读,周末也极少再回市区的家。仿佛只是一夜之间,表弟就从他的生活里消失了,爷爷奶奶也搬回了县城。念及此,他心中一痛,那股被刻意压抑的更深的痛楚,突兀地中断了他挖掘记忆的努力。

饭桌上的话题没有深入,很快又转回到了谭欣的学习和适应上来。谭欣安静地听着,感受着舌尖残留的辣意和这熟悉又陌生的家庭氛围。窗外夜色渐浓,屋内的灯光温暖而柔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