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重回和亲祭旗前 > 第6章 刺刀

重回和亲祭旗前 第6章 刺刀

作者:程江一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09:41:02 来源:文学城

看着靳淮生高眉深目的笑颜,樊持玉脑中浮现了无数个前世见过的安奚人的脸,身上不自觉地起了鸡皮疙瘩。

落寞的遗憾又占据了她的心头。

“靳公子费心了。”

她变得全无兴趣了。

靳淮生不知樊持玉为何落寞,补了句:“若是礼物不合樊娘子心意,在下可回去挑选别的送来。”

樊持玉心想他到底不是汉人,送年礼还上赶着各人各送。

见小厮端来了锦盒,她也不好驳了父亲与靳淮生的面子,便随手打开瞧了。

红珊瑚的手串、南边的云锦个个耀眼夺目的。

打开一个小巧精致的盒子,一对翠绿珠玑耳珰赫然眼前。

她拿起这对耳环仔细端详了,而后又放下,前程往事历历在目。

她想起了自己前世也有对差不多样式的耳珰,是那时和亲时杨皇后给的赏赐。当年北上途中她常常带着,可惜后来途中遇匪遗失了一只,多少有些许遗憾。

前世多少年来的遗憾似乎已经与当下无关了,但到底还镌刻在她的脑中。

樊持玉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干脆利落地合上了装二档的锦盒。她抬手打开了下一个锦盒,见里头是一把小巧的刺刀,又是心下一颤。

与前世靳淮生慌乱间抛给她的那把匕首不一样,这柄刺刀的长短大小似乎更适合樊持玉这样的女子。

前世那把匕首被她拿着刺向了奚尔训,今生呢?这把匕首又会派上什么用场?

给娘子们送刺刀、送短刃在安奚和靖国都不稀奇,大抵都是希望小娘子们可以有法子防身罢。

她倒是希望这辈子别再有需要拿刀的时候了。

樊持玉抬眼望向靳淮生,见眼前之人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就像她如今也说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觉。

再说了,哪有人年礼送刺刀的。

她一字一顿地谢过了靳淮生,唯恐靳淮生再有些什么行动,后头又补了一句“我很喜欢”,而后匆匆走了。只留下樊郅和云心面面相觑。

云心只能抱着食盒说道:“娘子大概是身体抱恙不大舒服,靳大人别往心里去。”

樊郅附和道:“是是是,云姑姑说的对,淮生你别往心里去。”

不知是不是云心的错觉,她总觉得靳淮生好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回去谷叶园后,云心将这一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李弗蓁,二人总觉得其中有些许奇怪。

个中滋味,旁人自然不会懂得。

樊持玉正望着房里靳淮生送的礼物出神。

或许……或许只是这靳淮生有钱没地方使,又上赶着巴结,凑巧挑了这几样礼物呢?

这几年这样的耳珰正是京中时兴的,拿这样的时兴货送礼也没有多少奇怪。

自从那日身死后在马车上重新醒来,原本不该这么早出现在她生活里的靳淮生就这么出现了。

如果说前几日只是奇怪此人不同于前世行径,今日这一遭不知所谓的送礼好像就在提醒她——当年北上的险途,今日的靳淮生也曾与她一起亲历。

她喝了毒酒能回到过去,重新筹谋未来,那么前世同在安奚的靳淮生,是否也有可能在死后重新选择这一生的活法呢?

看着窗外雨落,北风吹落梅花,樊持玉不愿深究为何会重回西京,重回曾经鲜活的时光里。

她只当是老天给了她一次重新救自己于水火的机会——管他靳淮生究竟如何,是否与她一样在从前的日子里死而复生,她都要为自己这一世的生死搏上一搏。

心里正想着,手不自觉地拿起了锦盒里那把精巧的刺刀。

当年北上的险途历历在目,奚尔训温热的血好像仍在她的脸上。

她突然想起当年在边郡时,叔父府里厨子做的那碗莜面傀儡……大概也是那年的初十吧。

竟是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味道。

---

靳淮生送的这把刺刀没有刀鞘。

樊持玉到底没有正经习过武,平时若将这把刺刀带在身上,看着这明晃晃的尖锐刀锋,总觉得心神不宁。

想起先前杀奚尔训时,也是将短刃的鞘绑在手腕上伺机而动,若是没刀鞘,让她贴身放着刺刀,她也是不敢的。

不如上街找家铺子去给这刺刀配上一个刀鞘。

一别多年了,她还与从前一样喜欢热闹,也想重新看看这西京的街市。

从前在西京出门都是坐马车,大概是用来彰显他们富贵人家的面子。

从前她不会骑马,路途远了点,倒也心甘情愿坐家里那几辆老古董似的马车。

现在是不一样了,在北边厮混这么多年,她早就学会了骑马。

看马的恰巧是清越的爹,樊持玉顺利地和清越从马厩里牵了两匹棕毛黑鬃的马儿。

不知从哪寻了两顶帷帽,樊持玉给自己和清越带上了。

在风都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谁家娘子骑马带这玩意儿。纵使北边风沙大,那边的人顶多也就拿块布蒙着下半张脸。

依稀记得幼小时和祖父母在淮南的封地,那南边的娘子们出门也常带这样的帷帽,冬日里能挡挡风,夏日里能遮阳。

富贵人家往帷帽上缀珠翠,普通人家简单的帽子垂着纱也能出门。

樊家里子亏空又要面子,帷帽上自然是缀了几样珠翠的。

只不过如今的承平十四年,帷帽的装束在京中并不时兴了,街上也找不到几个戴帷帽出门的人。

从前在边郡、在安奚骑马时,她总想念曾经常见的帷帽。

身在西京,骑着马,她又发觉这中原的裙装坐在马上很是不便,怎么坐都不舒坦。

这可是她心心念念的西京啊,她怎么还在西京里想念上北边安奚人的衣裳了呢。

出了昌弋侯府的后门,樊持玉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了,她早就忘了要去哪儿找铺子了。

一旁的清越看着樊持玉在马背上踌躇不前,一副不知道往哪拐的模样,心道奇怪,但还是上前引了路。

她总觉得自家娘子这两日像是变了一个人,常常一个人呆坐,有时暗自神伤,有时眼中又闪着熠熠的光。

马踏着西京的石板路,带着二人一摇一晃的走着。

樊持玉已经七年不见西京的街市。

七年里却是经常这样骑着马晃悠。

天有北风,二人骑行的速度不快,帷帽的白纱被风微微卷起。

白纱之下,女子的面庞若隐若现。樊持玉一手持缰,一手抱着装刺刀的锦盒,跟着清越拐出了街坊,进了西市。

她与清越对兵器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上哪去找专门做刀剑配件的铺子。细想之后,二人去往了一家专做皮具的铺子。

这间皮具铺子不大,看起来只有那日谷叶园里厨房的四方之一的大小。

铺子大门正对着柜台,只见掌柜在柜台前坐着,低头不知在琢磨什么。樊持玉与清越在铺子边上停好了马,径直走进了这间铺子。

两个人影在门口挡住了光线,掌柜好奇地抬起了头,手里还拿着工具和正在雕琢的作品。

掌柜是皮具匠人出身,又是年轻气盛,眼神好的很,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的人不是寻常市井人家,脸上的表情由疑惑变成了欣喜。

樊持玉感受到了掌柜上下打量的目光,注意到了这人面上神情的变化,心里不由得叹道人靠衣装。从前她也奇怪,为何侯府本没有多少闲钱,却还要一直费功夫做这些面上功夫。到了今日,也慢慢明白了——

大抵是为了维持这张勋贵人家的面子,不丢了祖宗的脸;是为了在寻常市井人家面前维持原有的威风,亦或者是她爹向来自诩高门,注意着皇亲国戚的威风。

"两位娘子有什么需要?"掌柜放下了手里的活,从柜台前起了身。

樊持玉打开了锦盒,清越将刺刀捧着拿到掌柜跟前,说明了是想给刺刀配鞘。

掌柜两手掐起刀柄,左右旋转着仔细瞧了这柄刺刀。

“娘子啊,您这把刀小巧精致,不知要配个什么样的皮鞘才能配上这刀柄刀刃的精巧纹样呢。”

樊持玉听出了掌柜的弦外之音,说道:“我看店中陈设的物件,想来这位老板您家的手艺不会差,价钱也好说,您看着做就行。”

“娘子这边请,过来挑块喜欢的料子。”掌柜躬身,引着樊持玉往一旁的架子走去。

架子上摆着各色的皮料,粗略的看起来也就是颜色的区别,黑的白的棕的,还有各式各样的细节纹样。

“这是北边刚运来的山羊皮,娘子可喜欢?”掌柜指着一块质感细腻的黑色皮料说道。

樊持玉一听,北边来的,便摆了摆手,说道:“颜色倒是好的吗,有没有别的样式?”

说罢,掌柜就拿起了另一块黑色的皮料,说这是头层牛皮,结实耐造,也好雕纹样做造型。

头层牛皮,想来是贵上不少的。樊持玉也没看出这几块料子有什么大的差别,指了另一块棕黑色的皮料。

“娘子啊,这是最普通的猪皮,虽说做刀鞘也合适,但也糙了点,您要不再看看这里的鹿皮?”

樊持玉摇了摇头,就要了这块猪皮。

掌柜听罢,样子看起来像是泄了气,拿着这块猪皮垂头走去了柜台。

“掌柜,皮料和工费是分开算的吧,我要尽量好些的工艺。纹样什么的我也不懂,与这柄刺刀相衬就好。”

看到在掏荷包的清越,垂着头的掌柜一下子又活了过来。

“好说好说,娘子您放心,定不会叫你失望!只是……只是这上元将近,小店里实在是忙,需要您多等几日。”

樊持玉正走到柜台前,瞧见了掌柜之前正在制作的物品。还未来得及发问,就听见掌柜说道:“小店准备在上元节灯会上支个摊摆灯影戏,就在我们铺子门前,娘子若是那时有空,带家里人来捧个场呐,也好帮小店宣传宣传。”

“灯影戏?”

樊持玉前世也没上过几次灯会,自然不知道灯影戏是什么。

掌柜一边整理着柜台一边笑着说道:“我家祖上好多代都是做这灯影戏的,自己雕皮做影,自己演戏。到了我祖父那个时候,实在快吃不饱饭了,才开了这间铺子,从此啊,我祖父母、我爹娘,还有我,都是边做灯影戏边守铺子。可惜我爹前年去了,若是他还在,雕出的皮影肯定比我做的细致……”说起这灯影戏来,掌柜便精神焕发,嘴上也是滔滔不绝。

“掌柜的都这么说了,后日十五灯会,我定来捧场。”樊持玉见掌柜眼里泛光说个不停,出声说道。

掌柜也是一时兴奋,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过于热情了,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低头看着樊持玉挑完的黑色猪皮料子,而后递过来纸和笔,说道:“娘子您可将居所写下,元宵过后我做完了好差人送到您府上。”

樊持玉对掌柜的殷勤有些不知所措,只是摆摆手说月底自己来取。

"娘子您贵姓?我好做个记录,方便称呼。"

“我家娘子姓樊。”清越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小小的“樊”字,给掌柜递了过去。

掌柜心里想着哪户有钱人家的娘子还会这般事事亲为,取个物件还自己上门,殊不知樊持玉只是太过怀念这京中繁华,若是换回七八年前那个真真正正的十七岁,樊持玉才懒得出门呢。

给掌柜量完了刀的尺寸,付完了工钱之后,樊持玉便准备带着清越抱着锦盒离去了。

"娘子啊,再看看我这的箭袋如何,我祖父最开始起铺子的时候就是买的箭袋,可以和你这鞘凑个一对,你家郎君肯定喜欢。"还未转身,樊持玉便又被掌柜叫住了。

樊持玉听的一愣。

“胡说什么呢,我家娘子是昌弋侯长女,尚未婚配!”清越听了掌柜这番话,忍不住呵道。

掌柜大概一直以为樊持玉是来给夫君办事的,先前也一直在打探她家底如何,如今听到昌弋侯三个字,虽说不认识是哪路人,但也听明白了是县侯之家的女儿吗,见自己差点说错话得罪了人,连连说着误会了。

“我看着像是已经嫁了人的模样?”樊持玉想到自己嫁过人死后重回闺中,明明是年轻的模样,又被人当做有夫之妇,心下只觉得奇怪。

“我……我只是看娘子神情……不不不,娘子眉眼灵动,看起来不过是刚刚及笄的二八年华。是我见这刺刀才误会了。”掌柜又是摆手又是摇头,正不停地解释。

樊持玉想到了掌柜大概是默认了刺刀是男人的器物,也不知道掌柜怎么没认出来这把刺刀的尺寸是按女子的手设计的。笑盈盈地说道:“没人规定女子不能配刀防身,您说是吧掌柜。”

掌柜也只是尴尬的笑着。

原来男人也知道女子成婚前是眉眼灵动,成婚后是神情疲惫。

前世在安奚时孑然一身的困窘历历在目。

"樊娘子!后日上元佳节,您要来捧场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