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的自首像一块投入激流的巨石,短暂地改变了水流的喧嚣,却无法阻挡其奔向终局的势头。“舞台已清”四个字,如同最终幕拉开前冰冷的提示,让专案组所有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预兆。
姜斌被纪委正式带走,接受进一步调查。舆论的焦点成功被引向一桩二十多年前的旧案,对“余烬”和当前系列案件的关注,在官方有意无意的引导和更吸引眼球的政治丑闻冲击下,热度悄然下降。这或许正是“建筑师”想要的效果——让最终的“演出”,在相对“纯净”的背景下进行。
陆见深和沈知意没有放松,反而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建筑师”最终目标的预测上。他们反复研究“余烬”所有已知的案件、符号、以及“建筑师”留下的每一句话。
“轮回的终点……秩序的黄昏……灰烬中重逢……”沈知意在白板上写下这些关键词,“他的目标,从来不是某个人,甚至不是某个具体的机构。他针对的是‘秩序’本身,是维系这个社会运转的……‘系统’。”
“数据心脏是一次尝试,一次对数字秩序的冲击。”陆见深接口道,“姜斌的暴露,是他对权力秩序的一次‘解剖’。那么,终局……他会选择哪个维度?”
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滑翔消失在老城区的身影,那份超越当前民用科技水平的光学迷彩和翼装装备。
“科技……他拥有我们难以企及的技术手段。”沈知意眼神一凛,“如果数据代表虚拟秩序,权力代表政治秩序,那么……科技,是否代表着他要挑战的第三种秩序?或者说,他要用科技,作为摧毁前两种秩序的工具?”
这个推断让调查方向再次聚焦。技术队被要求筛查所有与前沿科技,尤其是与神经科学、生物接口、意识上传等可能颠覆人类认知和存在形式的尖端研究相关的机构、实验室及顶尖学者。这些领域一旦被滥用,其对社会结构和伦理秩序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与此同时,对周铭遗物的再次梳理,带来了一个被忽略的发现。
在周铭那本极其私密的、记录着各种材料参数和复杂公式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用极淡的铅笔,写着一串看似毫无规律的字母和数字混合代码。这串代码被巧妙地伪装成了一个失败的计算公式草稿。
技术队尝试了多种解密方式,最终发现这竟是一个访问某个位于暗网深层、需要特定密钥和跳转节点的私密论坛的入口凭证!
这个论坛,不同于之前发现的【静默的容器】。它的名字更加直白,也更加令人不安——【镜厅】。
论坛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如同一个无限反射的迷宫。里面的交流全部使用代号和加密语言,讨论的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高科技犯罪手法、系统漏洞利用,甚至是对现有法律和伦理体系的彻底解构。其核心氛围,充满了对“秩序”的憎恶和对一种建立在“绝对理性”(或者说他们理解的理性)之上的新世界的向往。
在这里,“余烬”不再像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更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理念共同体。有像周铭这样的“工匠”,有负责信息传递的“信使”,有提供技术支持的“架构师”,甚至还有负责清理和误导的“清道夫”。
而“建筑师”,在这个“镜厅”中,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和终极策划者。他发布“蓝图”,设定目标,但具体的执行,往往由认同其理念的成员自发选择和实践。
“他不是一个人……”林峻看着技术队梳理出的论坛结构图,感到头皮发麻,“他是一个……符号!一个聚集了无数对社会不满、且拥有高智商或特殊技能的人的……核心!”
这个发现,解释了为何“余烬”的案件手法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目标时会有所演变,也解释了其渗透能力的来源——他们可能无处不在,可能是你身边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工程师、程序员、学者,甚至……可能是体系内部的某些人。
“镜厅……”沈知意看着屏幕上那光怪陆离的加密交流记录,“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独特的镜像,却不知道,所有的镜像都源自同一个光源——‘建筑师’的理念。他在通过这个论坛,筛选、培养、并释放着人心中的‘余烬’。”
找到“镜厅”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也带来了更深的无力感。如何摧毁一个没有固定形态、依靠共同理念维系的无形网络?
技术队尝试追踪“建筑师”在论坛上的活动痕迹,但对方如同幽灵,使用了无数层代理和加密,根本无法定位。论坛的管理员权限也隐藏极深。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沈知意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建筑师’如此执着于‘展示’和‘叙事’,他最终的目标,会不会也是一次……极致的‘展示’?一次足以载入史册、彻底颠覆所有人认知的‘演出’?”
“比如?”陆见深看向她。
“比如……”沈知意的目光扫过白板上那些高科技领域的关键词,“公开演示一种能够绕过所有现有监管、彻底颠覆社会分配方式的技术?或者……进行一次针对特定群体的、大规模的‘意识干预’?”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封来自匿名服务器的邮件,被技术队的监控系统捕捉并自动弹出。邮件的标题只有两个字:
【邀请函】
邮件内容依旧简洁:
【时间:四十八小时后,午夜零时。】
【地点:坐标随后送达。】
【事件:见证‘真实’的降临,与旧秩序的葬礼。】
【附言:最后一次机会,做出你们的选择。是继续维护这腐朽的穹顶,还是……拥抱灰烬后的新生?】
没有具体的坐标,但“四十八小时”和“旧秩序的葬礼”这几个字,如同丧钟敲响。
“他要在四十八小时后,发动总攻!”陆见深猛地站起身,“目标是哪里?!必须在他发送坐标之前找到!”
整个专案组如同被上紧了最后一圈发条,疯狂地运转起来。分析所有可能的目标,调动所有可用的监控和预警资源,向可能成为目标的敏感机构发出最高级别的安全预警……
沈知意却紧紧盯着那封邮件,尤其是“拥抱灰烬后的新生”这句话。
“他不仅仅是想破坏……”她轻声说,一个更可怕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形,“他可能……想成为‘新神’。他想建立他所谓的……‘新秩序’。”
而他们这些追猎者,在“建筑师”眼中,或许既是旧秩序的守护者,也是他精心挑选的,用来见证“神迹”的……最后一批观众。
四十八小时倒计时,开始。最终的谜底,即将揭晓。而答案,可能比他们想象的任何情况,都要更加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