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被严密护送回技术队最高级别的隔离分析室。那枚从四百多米高空坠落的银色U盘状物体,此刻静静地躺在防静电检测台上,散发着不祥而诱人的光泽。
没有人敢掉以轻心。上一次“建筑师”留下的密码盒带来了“城市之心”的预警,这一次的“钥匙”,天知道会开启怎样的潘多拉魔盒。
技术操作员穿着全套防护服,通过机械臂远程连接检测设备。初步扫描显示,外壳是某种高强度合金,内部结构异常复杂,集成了微型存储单元和某种未知的能量核心。
“没有发现明显的□□或生化危险成分,”技术队长汇报,声音透过防护面罩显得有些沉闷,“但内部有一个非常精密的物理自毁装置,与存储单元直接联动,任何非授权的强行破解尝试都会立刻触发,彻底销毁存储内容。”
“授权方式?”陆见深在隔离室外,通过通讯器询问。
“正在分析……需要一种特定的、复合型的验证信号。频率和编码方式……前所未见。”
又是高科技壁垒。对手似乎在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提醒着双方在技术层面的差距。
沈知意站在陆见深旁边,凝视着监控屏幕上那枚“钥匙”的实时影像。“他把它扔下来,不是要毁掉它,而是确信我们能够得到它,并且……无法轻易打开它。这是一种炫耀,也是一个挑战。”
时间在紧张的尝试和分析中流逝。技术队尝试了无数种已知的破解方式和信号模拟,那枚“钥匙”依旧沉默,自毁装置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不落。
与此同时,对“建筑师”滑翔逃离路线的追踪也陷入了困境。他利用环球贸易广场周边复杂的楼宇环境,巧妙地避开了大部分监控探头,最终消失在了老城区一片待拆迁的低矮棚户区。那里监控稀疏,人员流动复杂,搜索难度极大。
两条线索似乎都走到了死胡同。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沈知意再次将注意力放回了那枚“钥匙”本身。她要求技术队提供“钥匙”外壳最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图,尤其是表面任何可能存在的、肉眼难以察觉的微观痕迹。
“他喜欢象征,喜欢隐喻,喜欢让物品本身说话。”沈知意对陆见深解释,“‘钥匙’的功能是‘开启’。除了开启存储的数据,它本身的结构,会不会也隐藏着‘开启’它自己的方式?”
技术队按照她的要求,动用了最高精度的激光扫描仪。数小时后,结果出来了。在“钥匙”光滑的金属外壳上,确实发现了一系列深度仅有纳米级别的、排列成复杂环状结构的刻痕。这些刻痕并非装饰,其排列方式,与周铭体内那个微型胶囊内发现的“信标”点阵图,有着某种数学上的同构性!
“这是……另一组坐标?还是……密码本身?”技术员惊讶道。
沈知意仔细比对着两组图案:“不完全是坐标。这更像是一种……拓扑地图。或者说,是一个锁孔的形态暗示。”
她让技术员将纳米刻痕的图案进行三维重构,然后尝试与城市基础数据库进行形态匹配。经过复杂的算法比对,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出现了——这个环状纳米刻痕的拓扑结构,与城市中央数据交换枢纽(俗称“数据心脏”)核心机房的物理布局,相似度高达91.7%!
“城市跳动的心脏……数据心脏!”林峻失声道,“他下一个目标,是城市的数据中枢?!”
城市中央数据交换枢纽,承载着全市政务、交通、金融、通讯等几乎所有关键领域的核心数据流。那里一旦被攻破或破坏,整个城市将瞬间陷入瘫痪,秩序荡然无存!这远比任何单体建筑的恐怖袭击后果更加严重!
“钥匙”要开启的,是攻击“数据心脏”的通道!
这个结论让指挥中心一片死寂。对手的野心和目标,一次比一次宏大,一次比一次致命。
“立刻加强数据心脏的物理安保和网络防护等级!最高级别!”陆见深几乎是吼着下达命令,“同时,集中所有算力,根据这个拓扑图和之前的‘信标’编码,反向推导‘钥匙’的验证信号!我们必须知道他的具体攻击计划!”
技术队开始了与时间的疯狂赛跑。一边要防御可能来自任何方向的、对数据心脏的攻击,一边要争分夺秒地破解这枚至关重要的“钥匙”。
沈知意看着屏幕上那枚小小的银色物体,和旁边显示出的、如同迷宫般的城市数据中枢结构图,轻声道:“他把攻击目标和方法,都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不是疏忽,这是自信。他相信,即使我们知道了,也无法阻止他。”
陆见深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他知道沈知意说的是对的。“建筑师”正在用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演绎着他的“审判”,而他们这些执法者,似乎只能被动地跟在后面,试图解读他留下的一个个残酷的谜题。
“钥匙”依旧紧闭,数据心脏安然运转。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平静。当“钥匙”真正被插入锁孔的那一刻,这座城市面临的,将可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灾难。
无形的硝烟,已经在网络空间和数据通道中,悄然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