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成长的证明 > 第10章 第 10 章

成长的证明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从容8243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23:05:58 来源:文学城

花籽发了芽

如常把那包花籽揣在大衣内兜,和母亲织的毛线手套贴在一起。

售楼处后面的露台上,他找了个破搪瓷盆,从小区花坛里挖了些松针土,指尖沾着泥点,小心翼翼把花籽埋进去——像埋了颗小小的希望。

“你这盆里种的啥?”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同事老周,手里捏着个啃了一半的肉包子,油星子沾在工牌绳上。

如常直起身,手背蹭了蹭额角的灰,笑了笑:“客户送的花籽,说是他爱人以前种过的月季。”

他指着搪瓷盆边缘的豁口,“这盆还是上次帮张叔搬家具,他说没用了给我的。”

老周凑过来,低头瞅了瞅盆土,嘴里嚼着包子含糊不清:

“你啊,还是这么实诚。上周那个客户,明明能加两万茶水费,你偏要劝人按原价签,王经理背地里没少骂你‘榆木脑袋’。”

他把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擦了擦手,“你就不想多赚点?我儿子明年要上小学,择校费还没凑够呢。”

如常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拨了拨盆土表面的碎松针,动作慢得像怕碰疼什么:

“我也想多赚,但那客户是刚毕业的小姑娘,攒点钱不容易。”

他抬头时,阳光正好落在脸上,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上次李姐那单,提成少了一半,可看见她抱着孩子在空房子里转圈的样子,比拿双倍提成还踏实。”

老周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剥了糖纸塞进嘴里:

“你这性子,在这行吃不开。上个月隔壁组的小赵,帮客户伪造收入证明,一单就赚了五万,现在都开上新车了。”

他朝远处指了指,停车场里一辆银色轿车闪着光,“你看,那就是他的。”

如常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又低头盯着搪瓷盆:

“我爸以前说,赚不干净的钱,晚上睡不踏实。”

他想起那天拒绝伪造流水的客户,虽然被骂了“死脑筋”,但那晚躺在床上,摸着日记本上“留三分体面”那行字,睡得格外香。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母亲。如常赶紧接起,声音放软:

“妈,咋了?”

“如常啊,你爸今天又跟王大爷显摆了,说你帮着老夫妻省钱买房的事,说得唾沫星子都飞了。”

母亲的声音里带着笑,还有点炒菜的滋滋声,

“对了,你寄回来的羽绒服,你爸舍不得穿,说要等过年走亲戚再穿。”

如常嘴角弯起来,手指轻轻碰了碰搪瓷盆:

“妈,让他别舍不得,穿坏了我再给他买。还有,我种的花籽,说不定过年就能开花了,到时候拍给你们看。”

挂了电话,老周拍了拍他的肩:

“行吧,你这踏实劲儿,我服。” 他从口袋里又摸出颗糖,递给如常,“给,我儿子爱吃的,甜。”

如常接过糖,剥开糖纸塞进嘴里,橘子味的甜慢慢散开。

他低头看了看搪瓷盆,突然觉得,那些埋在土里的花籽,就像他现在的日子,虽然慢,却在悄悄扎根。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如常刚到售楼处,就看见老周蹲在露台边,手里拿着个小喷壶,正给搪瓷盆浇水。

见他过来,老周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看土有点干,就帮你浇了点。”

他指着盆土表面,“你看,好像要发芽了。”

如常凑过去,果然看见一点嫩绿的芽尖,顶着细小的土粒,像个睡醒的小脑袋。

他心里一暖,突然想起莫先生说的“留白”,想起父亲挺直的腰板,想起小林外卖箱里的书——原来踏实过日子,认真做事情,真的会像花籽一样,慢慢长出希望。

“等它开花了,咱们搬去前台,让大家都看看。” 如常笑着说。

老周点点头,手里的喷壶轻轻晃了晃:“好啊,到时候我给我儿子也看看,告诉他,做人就得像这花籽,一步一步来。”

阳光透过露台的栏杆,落在嫩绿的芽尖上,也落在两个男人的脸上,暖得像要化开冬天的最后一点凉。

如常摸了摸内兜的毛线手套,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

花架与旧书

花籽冒芽后,如常每天上班都要绕到露台看两回。

嫩绿的芽尖越长越高,渐渐抽出细细的藤蔓,他又从小区回收站捡了几根旧木条,趁着午休钉了个简易花架。

木条边缘磨得有些毛糙,他用砂纸一点点蹭光滑,指尖蹭出了细小的茧子,却笑得比谁都认真。

“如常,帮我拿下那份户型图。” 前台小张的声音传来,带着点急促。如常应了一声,刚要转身,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售楼处——

是之前那个想买带小院房子的中年男人,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镜片后的眼睛亮闪闪的。

“先生,您怎么来了?”

如常迎上去,笑着问。男人把帆布包放在前台,小心翼翼拉开拉链,里面是个小小的相框,框里是张女人的照片,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

“我来给你送点东西。” 男人拿起相框,手指轻轻擦了擦玻璃,声音放得很柔,“这是我爱人,她要是知道我买了带小院的房子,肯定高兴。”

他从包里又掏出个牛皮本,“这是她以前记的养花笔记,我想着你种的也是月季,说不定能用得上。”

如常接过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泛黄,扉页上写着“2018年春,第一次种月季”,字迹娟秀。

他翻开一页,里面画着简单的示意图,标注着“每周浇一次水,避免阳光直射”,还有几处用红笔圈出来的小提醒,像“花开后要剪枝”“冬天要裹保温膜”。

“谢谢您,这太珍贵了。”

如常把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抱着件宝贝。男人笑了笑,指了指他身后的露台:

“我刚才看见你种的月季了,长得挺好。等周末我把小院里的月季移栽一下,你要是有空,也来看看?”

“好啊,我一定去。”

如常点点头,心里暖得发胀。

男人走后,小张凑过来,看着笔记本感叹:

“你这客户也太好了吧,还特意送笔记来。” 她翻了两页,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

“你看,这里还夹着张老照片呢。”

如常接过来,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妻,在小院里种月季,女人手里拿着花洒,男人在旁边扶着花苗,阳光落在他们脸上,亮得晃眼。

他想起男人说“我爱人以前最喜欢养花”,心里突然有点酸,又有点甜——

原来有些爱,就算人不在了,也能借着花,借着笔记,一直延续下去。

下午带客户看房,路过小区花园时,如常看见小林骑着电动车经过,车筐里的《编程入门》换了本新的,书皮还没拆。

小林也看见了他,笑着挥挥手,电动车“嗖”地开了过去,外卖箱在后面晃了晃,像个装满希望的小包袱。

如常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养花笔记,

突然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像这月季,有的需要细心呵护,有的需要耐心等待,有的会经历风雨,但只要认真对待,总会开出花来。

回到售楼处,如常把养花笔记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和日记本放在一起。

他翻开日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今天收到客户的养花笔记,还有他爱人的照片。原来踏实做事,认真待人,真的会收获不一样的温暖。”

字迹依旧不算好看,却一笔一划,透着股认真劲儿。

写完,他又绕到露台,给月季浇了点水。夕阳透过栏杆,落在嫩绿的藤蔓上,镀上了一层金边。

如常看着藤蔓慢慢缠绕上花架,突然想起莫先生说的“留白”,想起父亲挺直的腰板,想起小林外卖箱里的书——

原来生活就像这花架,虽然简单,却能撑起一片希望;原来日子就像这花籽,虽然渺小,却能长出无限可能。

他摸了摸内兜的毛线手套,又看了看露台外的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画。

如常笑了笑,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小院的月季

周末清晨,如常特意早起,穿了件干净的格子衬衫,手里拎着从超市买的两袋水果,按男人给的地址找过去。

那是个老小区,楼道里贴着泛黄的春联,转角处堆着几盆长势旺盛的绿萝,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

“来了?” 男人早已在楼下等,看见他,笑着迎上来,手里还拿着副园艺手套,

“快进来,我刚把土翻好。”

他引着如常走进小院,院墙上爬着半架枯萎的月季,土垄已经整得平平整整,旁边放着一把新的小铲子。

如常放下水果,接过手套戴上,指尖触到粗糙的帆布,心里却觉得踏实。

“我帮您扶着花苗吧。”

他蹲下身,看着男人从墙角的泡沫箱里拿出几株带土球的月季苗,根系裹得严严实实,枝干上还留着去年的老叶。

“这是我爱人以前种的,去年冬天没保护好,枯了不少,还好根还活着。”

男人手里的铲子轻轻插进土里,动作慢得像怕碰疼什么,

“她以前总说,月季最泼辣,只要根还在,开春就能发芽。”

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睛有点红,却很快笑了笑,

“就像人一样,只要心里有盼头,再难的日子也能熬过去。”

如常没说话,只是帮着把花苗扶直,看着男人一点点填土、压实。

阳光透过院墙上的藤蔓,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在说悄悄话。

他想起养花笔记里写的“种的时候要把根舒展开”,忍不住提醒:

“先生,您看这样把根理一理,是不是更好?”

男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对,你说得对,我都忘了。”

他学着如常的样子,轻轻把花苗的根系展开,

“还是你们年轻人细心。”

两人没再多说,只是埋头忙着,指尖沾了泥土,额角渗了汗珠,却没人觉得累。

忙到中午,几株月季终于种好了。男人从屋里端出两碗面条,上面卧着个荷包蛋,还撒了点葱花:

“家常便饭,别嫌弃。”

如常接过碗,热气扑面而来,混着酱油的香味,他想起母亲煮的面条,眼眶突然有点烫。

“我爱人以前也总给我煮这样的面条,说荷包蛋要溏心的才好吃。”

男人用筷子戳了戳碗里的鸡蛋,蛋黄慢慢流出来,

“她走了以后,我就很少自己做饭了,总觉得没那个味道。”

他笑了笑,却没再说下去,只是低头吃面。

如常看着他,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给家里寄药时,母亲说父亲拿着药盒看了半天,跟邻居显摆的样子。

原来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些柔软的念想,有的关于家人,有的关于爱人,这些念想就像小院里的月季,只要好好呵护,就能一直活着。

吃完面,男人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相册,翻开给如常看。

里面全是他和爱人的照片,有在小院里种月季的,有去公园放风筝的,还有在海边看日出的。

“这张是我们结婚十周年拍的,她那天特意穿了件红裙子,说像年轻时一样。”

男人指着一张照片,嘴角弯起来,眼里却有了泪光。

如常看着照片,心里暖暖的,又有点酸。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日记本,里面记着帮客户取老花镜、给同事留灯的小事,原来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凑在一起,就是最珍贵的日子。

临走时,男人塞给如常一袋新晒的月季干:“这是去年的花晒的,泡水喝挺好。”

他送如常到门口,指着小院里的月季,

“等开花了,我给你打电话,咱们一起看看。”

如常点点头,接过月季干,心里沉甸甸的。

他走出小区,阳光正好,路上的行人慢悠悠地走着,有的牵着狗,有的推着婴儿车,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

如常摸了摸口袋里的月季干,又想起男人说的“只要根还在,就能发芽”,

突然觉得,生活虽然有难的时候,但只要心里有盼头,有念想,就总能熬过去,总能开出花来。

回到家,如常把月季干放在书桌的玻璃瓶里,又翻开日记本,写下:

“今天帮客户种月季,看了他和爱人的照片。原来爱和念想,真的能像月季一样,一直活着。”

写完,他抬头看着窗外,天很蓝,云很白,像一幅干净的画。如常笑了笑,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月光下的花肥

入夏后的第一个暴雨天,如常刚签完一单合同,就想起男人小院里的月季。

他顾不上打伞,抓起外套往小区跑,雨水顺着头发往下淌,裤脚很快湿透,贴在腿上冰凉。

刚拐进小院所在的巷子,就看见个熟悉的身影——

男人披着雨衣,正蹲在院墙边,手里拿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把被风吹歪的月季藤蔓扶起来。

雨太大,他的眼镜片糊满水雾,只能时不时摘下,用袖子胡乱擦两把。

“先生!”

如常喊着冲过去,把外套披在他肩上。男人抬头看见他,愣了愣,随即笑了,雨水顺着他的下颌线往下滴:

“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

“我担心月季被吹坏。”

如常蹲下身,帮着扶住另一株歪倒的花苗,指尖触到冰凉的泥土,

“您怎么不避避雨?淋坏了可怎么办。”

“这几株刚冒花苞,经不起吹。”

男人用竹竿把藤蔓固定在篱笆上,动作比平时慢了些,“我爱人以前总说,月季要‘三分肥,七分养’,风大雨大的时候,得守着。”

他顿了顿,声音被雨声裹得有些模糊,“就像守着点念想,不能让它被冲跑了。”

如常没说话,只是默默帮着加固藤蔓。

雨砸在叶片上“噼里啪啦”响,院角的排水口“咕嘟咕嘟”冒着泡,两人的鞋子都陷在泥里,却没人提起身躲雨。

直到把最后一株月季固定好,男人才直起身,捶了捶腰,笑着说:

“好了,这下不怕了。”

回到男人屋里,两人换下湿衣服,围着电暖器烤火。

男人泡了两杯月季干茶,热气袅袅升起,混着淡淡的花香。

“你这孩子,跟我年轻时一样实诚。”

男人喝了口茶,指了指墙上的照片,

“我以前做工程,总跟工人一起扛材料,我爱人总说我‘傻,不知道让别人多干点’。”

“实诚不丢人。”

如常捧着茶杯,指尖暖得发烫,

“我爸也总说,做人得踏实,不能耍小聪明。”

他想起上次拒绝伪造流水的客户,想起李姐签合同时塞给他的水果,突然觉得,“实诚”这两个字,比任何技巧都管用。

正说着,男人的手机响了,是他儿子打来的。

“爸,我下周回家,给你带了新的老花镜。”

电话里的声音清亮,男人笑着应着,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

“好,爸给你炖排骨。”

挂了电话,男人看着如常,语气软下来:

“孩子,你也常回家看看,父母都盼着。”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包,递给如常,

“这里面是我爱人配的花肥方子,用黄豆和鱼鳞发酵的,比买的好用,你拿去给你的月季试试。”

如常接过布包,里面的纸页泛黄,字迹娟秀,和养花笔记上的一模一样。

他心里一暖,突然想起母亲视频里试红围巾的样子,想起父亲在村口跟邻居显摆的样子,眼眶有点发潮。

临走时,雨已经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洒在小院的月季上,银闪闪的。

男人送如常到门口,指着院墙上的花苞:

“再过两周就能开了,到时候一定叫你。”

如常点点头,抱着布包往回走。

月光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口袋里的花肥方子硌得胸口暖暖的。

他想起莫先生的空棋盘,想起小林外卖箱里的书,想起老周帮他浇花的样子——

原来生活里的温暖,就像这月光下的月季,不声不响,却一直都在。

回到家,如常把花肥方子和养花笔记放在一起,又翻开日记本,写下:

“暴雨天帮客户护月季,收到了他爱人的花肥方子。原来守护别人的念想,自己也会被温暖。”

写完,他走到阳台,看着搪瓷盆里的月季,藤蔓已经爬上了花架,顶端冒出了小小的花苞。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花苞上,像撒了层碎银。

如常笑了笑,摸了摸花苞,心里悄悄盼着:等开花了,一定要拍给爸妈看,拍给男人看,拍给所有心里有念想的人看。

花苞与回信

离男人说的“两周”还差三天,如常的搪瓷盆里,第一朵月季花苞率先鼓了起来。

淡粉色的花萼紧紧裹着花瓣,像攥着个小小的拳头,他每天早上都要蹲在露台边看半天,手指轻轻碰一下花苞,又赶紧收回,怕碰坏了这来之不易的盼头。

“哟,这花苞都这么大了?”

老周端着保温杯路过,凑过来瞅了瞅,热气从杯口冒出来,混着茶叶的清香,

“我儿子昨天还问我,‘爸爸,如常叔叔的月季什么时候开呀’,他上次来售楼处,看见这盆花就挪不动脚了。”

如常笑着直起身,手背蹭了蹭额角的汗:

“快了,估计这周末就能开。”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晃了晃,

“对了,我妈昨天给我寄了封信,说家里的玉米熟了,让我有空回去吃。”

老周挑了挑眉:

“现在谁还写信啊,你妈真是细心。”

他喝了口茶,突然压低声音,

“对了,上次那个伪造流水的客户,你还记得不?

听说他后来找了隔壁组的小赵,结果资料被查出来有问题,不仅没买成房,还被列入了信用黑名单,小赵也被公司罚了半年绩效。”

如常愣了一下,随即想起那天拒绝客户时,经理骂他“死脑筋”的样子。

他低头看着花苞,心里突然松了口气——

还好当时没妥协,不然现在踏实的日子,恐怕就没了。

“所以说啊,还是你这踏实劲儿好。”老周拍了拍他的肩,

“王经理昨天开会还说,以后要多向你学学,别总想着走捷径。”

正说着,前台小张跑过来,手里拿着个快递盒:

“如常,你的快递,从老家寄来的。”

如常接过盒子,上面是父亲熟悉的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

他拆开盒子,里面装着一小袋晒干的玉米,还有母亲织的新袜子,浅灰色的,袜口绣着朵小小的月季花。最底下压着张纸条,是母亲写的:

“如常,你爸说你上次寄的羽绒服很暖和,他每天都穿。玉米是你爸特意挑的甜玉米,煮着吃就行。”

如常捏着纸条,指尖有点发颤。他想起父亲在村口跟邻居显摆的样子,想起母亲视频里试红围巾的样子,

突然觉得,自己寄回去的那些东西,比起父母的牵挂,实在算不了什么。

下午带客户看完房,如常特意绕到超市,买了袋红糖,又买了点母亲爱吃的软糕。

回到售楼处,他找出信纸,坐在办公桌前,慢慢写回信:

“妈,快递收到了,玉米很甜,我煮了两根,味道跟家里的一样。

您织的袜子很暖和,我每天都穿。月季快开花了,等开了我拍照片给您和爸看。您跟爸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字迹依旧不算好看,却写得格外认真。他把信折好,放进信封,又把红糖和软糕一起装进去,准备明天寄回老家。

做完这些,如常又走到露台,给月季浇了点水。夕阳落在花苞上,把淡粉色的花萼染成了橘红色,像个小小的灯笼。

他想起男人小院里的月季,想起母亲织的袜子,想起老周说的“踏实劲儿”,突然觉得,生活虽然简单,却满是盼头——

就像这即将开花的月季,只要耐心等待,总能看到最美的样子。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信纸,又看了看远处的天空,晚霞像打翻了的颜料盒,红的、橙的、紫的,层层叠叠。

如常笑了笑,心里悄悄说:等月季开花了,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这踏实日子里,开出的花有多香。

第一朵花开

周六清晨,如常是被窗台的阳光晃醒的。

他揉着眼睛坐起身,第一反应就是抓过外套往售楼处跑——露台的月季,说不定今天就开了。

小区门口的早点摊冒着热气,油条在油锅里“滋滋”作响,他买了根油条攥在手里,脚步没停。

刚拐进售楼处的巷子,就看见老周蹲在露台边,手里举着手机,正对着搪瓷盆拍照。

“开了!开了!”老周听见脚步声,回头朝他挥手,声音里带着雀跃,

“你快看,这花真好看!”

如常快步走过去,心脏“怦怦”跳得厉害。搪瓷盆里,那朵憋了许久的花苞终于绽开了。

淡粉色的花瓣层层叠叠,边缘泛着浅浅的白,像被月光染过似的;花蕊是鹅黄色的,沾着细小的露珠,风一吹,轻轻晃着,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香。

“我早上路过就看见它开了,赶紧给我儿子发了照片,他还说要来看呢。”

老周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他儿子发来的语音,奶声奶气的:

“爸爸,这花真漂亮,我也要种!”

如常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花瓣,软乎乎的,像母亲织的毛线手套。

他想起埋花籽时的小心,想起钉花架时的认真,想起暴雨天护着藤蔓的坚持——

原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子,真的能熬出花开的惊喜。

“对了,你客户呢?不叫他来看看?”

老周收起手机,指了指那朵花,“他要是知道你把他送的花籽养开了,肯定高兴。”

如常一拍脑门,赶紧掏出手机。

刚要拨号,屏幕先亮了,是男人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声音都带着笑:

“先生,您猜怎么着?我的月季开花了!”

“这么巧?”电话里传来男人的笑声,还有轻微的风声,

“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我小院里的月季也开了,第一朵是大红的,跟我爱人以前种的一模一样。”

“真的?”如常眼睛亮了,“那我现在过去,咱们一起看看?”

“好啊,我等你。”

挂了电话,如常把油条塞给老周:“周哥,你帮我看着点花,我去去就回。”

说着就往外跑,刚跑两步又折回来,从抽屉里拿出相机——那是他上个月发工资买的二手相机,特意用来拍花开的。

赶到男人的小院时,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淡淡的花香。

如常推开门,就看见男人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个小花瓶,正把一朵大红色的月季插进瓶里。

阳光落在花瓣上,红得发亮,像一团小小的火焰。

“来了?”男人抬头看见他,笑着招手,

“快坐,我刚摘的花,给你插瓶里带着。”

如常走过去,把相机放在石桌上,镜头对准院里的月季。

一朵朵花儿迎着阳光开得正好,有大红的、粉的、黄的,风一吹,满院的花香都飘了过来。

他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这满院的热闹和温暖都定格下来。

“我爱人要是看见这些花,肯定特别高兴。”男人看着花儿,眼神温柔,

“以前她总说,等我们老了,就守着这个小院,种满月季,每天晒太阳、看花。现在虽然她不在了,但这些花还在,我觉得她就像没走一样。”

如常放下相机,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小林外卖箱里的书,想起老周和他儿子——

原来生活里的爱和盼头,从来都不会消失,有的藏在花里,有的藏在心里,有的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

临走时,男人把插着红月季的花瓶递给如常:

“拿着吧,放在你售楼处的前台,让大家都看看。”

如常接过花瓶,花瓣上的露珠轻轻落在他的手背上,凉丝丝的,却让他觉得格外踏实。

他走出小院,阳光正好,路上的行人慢悠悠地走着,有的牵着狗,有的推着婴儿车,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

回到售楼处,如常把花瓶放在前台,正好小张过来上班。她看见花瓶里的红月季,眼睛一亮:

“哇,这花真好看!是你种的吗?”

“嗯,客户送的花籽,今天刚开。”

如常笑着点头,又指了指露台,“那边还有一朵粉的,你快去看看。”

小张跑过去,很快传来她的惊叹声。

老周也凑过去,手里还拿着早上没吃完的油条,笑着说:

“我就说嘛,踏实过日子,总能看见好风景。”

如常看着他们,又看了看前台的红月季,心里突然觉得满当当的。

他拿出相机,翻出刚才拍的照片,一张一张看过去——

满院的月季,男人温柔的笑容,还有露台上那朵粉色的花。

他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声音里满是欢喜:

“妈,我的月季开花了,特别好看!我拍了照片,一会儿发给你和爸看。家里的玉米还有吗?等我有空回去,想吃你煮的玉米了。”

电话里传来母亲的笑声,还有父亲在旁边插话的声音:

“让他早点回来,我跟他王大爷还等着看照片呢!”

如常挂了电话,抬头看着窗外的天空,天很蓝,云很白,像一幅干净的画。

他摸了摸前台的红月季,又想起莫先生说的“留白”,想起小林外卖箱里的书,想起父亲在村口挺直的腰板——

原来这踏实的日子,就像这盛开的月季,不声不响,却满是希望和温暖。

他笑着拿起相机,又走向露台,想给那朵粉色的月季再拍几张照片。

阳光落在他的身上,落在盛开的花儿上,暖得像要化开夏天的所有烦恼。

如常心里悄悄说:以后啊,要种更多的花,过更踏实的日子,让所有心里有盼头的人,都能看见花开的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