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河烬·清空玉 > 第2章 蛛丝迹·局中局

长河烬·清空玉 第2章 蛛丝迹·局中局

作者:娱舟溺星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4:03:38 来源:文学城

宫变的余波如同冬日里不易散去的阴霾,沉沉笼罩着乾安城。虽已过去三日,但“端悫太子冤魂索命”的流言,却像长了翅膀的瘟疫,在茶楼酒肆、深宅大院间悄然传播,愈演愈烈。朝会暂停,各部衙门气氛凝重,官员们交换眼神时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与讳莫如深。

楚藏楠并未如其他新科进士般待在驿馆等候授官,他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衫,独自走在城南略显破败的街巷。这里是乾安城的另一面,没有皇城的巍峨,只有市井的喧嚣与底层百姓为生计奔波的艰辛。空气中弥漫着炊烟、劣质煤炭和若有若无的腐臭味。他手中捏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址和“知情人”三个字。这纸条是今早莫名出现在他驿馆房间的,字迹潦草,透着一股鬼祟。

他本能地觉得这与宫中之变有关。是陷阱?还是真的有人想借他之手揭露什么?无论何种,他都无法坐视不理。上官炬曾劝他明哲保身,覃骋则笑他“自找麻烦”,但他楚藏楠十年寒窗,不是为了在浑水中独善其身。

按图索骥,他找到了一处低矮的、墙皮剥落的院落。敲了许久,门才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双惊惶浑浊的眼睛。那是一个年迈的老宦官,姓孙,曾在冷宫当差,如今贫病交加,在此苟延残喘。

“谁、谁让你来的?”老宦官声音沙哑,充满警惕。

楚藏楠拱手,语气尽量温和:“老人家,晚辈楚藏楠,是新科进士。听闻您曾在宫中伺候,想向您打听一些旧事。”他亮出腰牌,并未提及纸条之事。

老宦官盯着腰牌看了半晌,又打量楚藏楠片刻,见他眉目清正,不似奸恶之徒,这才颤巍巍地开了门。院内狭窄破败,堆满杂物,与皇城的富丽堂皇判若两个世界。

“你想问什么?”老宦官缩在炉火旁,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关于……端悫太子。”楚藏楠压低声音。

老宦官浑身一颤,眼中瞬间布满恐惧,连连摆手:“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快走!”

楚藏楠心中疑窦更深,他不动声色地从袖中取出一小块碎银,放在桌上:“老人家,我并无恶意。只是觉得,若太子殿下当真蒙冤,沉冤不得昭雪,恐非社稷之福。”

银子似乎起了一点作用,老宦官的恐惧稍减,但依旧犹豫。他浑浊的眼睛看了看紧闭的院门,又看了看楚藏楠,最终像是下定了决心,用极低的声音,如同耳语般说道:“太子……太子殿下仁厚,待人极好……他、他死的前几天,还赏过我们这些老奴才糕点……不像、不像后来传言的那样……”

“那传言是?”

“说、说太子是急病暴毙……可、可老奴有个同乡,当时在太医院当差,他说……他说那晚太子宫里传唤得很急,去的却不是平日给太子请脉的太医,而是、而是……”他咽了口唾沫,声音更低了,“而是当时并不当值的刘太医……第二天,就传出太子薨逝的消息,而那位刘太医,没过几天,也告老还乡了,听说……还没出京,就、就病死了……”

楚藏楠心中巨震!更换太医,太医随后“病故”!这绝非正常死亡该有的迹象!

“可知那刘太医家乡在何处?家中可还有人在?”

老宦官摇了摇头:“这就不清楚了……都是十七年前的旧事了……”他忽然抓住楚藏楠的衣袖,力道大得惊人,眼中恐惧更甚,“状元郎,你、你千万别说是老奴说的!会、会没命的!这宫里宫外,有多少眼睛盯着……有些人,惹不起啊!”

楚藏楠安抚了老宦官几句,留下银子,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小院。寒风扑面,他却觉得心头有一团火在烧。线索虽然模糊,却指向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端悫太子,可能并非自然死亡!而那幕后黑手,能量巨大,能在十七年后,依旧让知情人噤若寒蝉。

他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那破败的院落,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自己今日之行,恐怕早已落入某些人的眼中。这乾安城,果然是一张无形的大网。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后不久,两条黑影如同鬼魅般闪入了那小院。片刻后,院内传来一声极其短促的闷响,随即重归寂静。只有那未曾熄灭的炉火,还在发出噼啪的微响,映照着地上渐渐洇开的一滩暗红。

司礼监值房。

陆挽正在批红,朱笔行走间,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与帝国的走向。江知序静立一旁,汇报着各方动向。

“义父,楚藏楠今日去了城南,见了冷宫退下来的孙宦官。我们的人晚到一步,孙宦官已被人灭口,手法干净利落,是职业杀手所为。”

陆挽笔尖未停,只在听到“楚藏楠”名字时,眼睫微动。“他问了什么?”

“应是打探太子旧事。根据现场痕迹判断,孙宦官死前,应该透露了一些关于当年太医更替的信息。”

“蠢货。”陆挽淡淡评价,不知是说楚藏楠,还是那幕后灭口之人。“也宣那边有什么动静?”

“也太尉今日称病未出府门,但其府上几名清客幕僚活动频繁,与几位御史以及……新任榜眼上官炬的座师,都有过接触。”

“想把水搅得更浑?还是想拉拢新人,培植羽翼?”陆挽冷哼一声,“上官炬……那个清官?倒要看看,他的‘清’,能在这泥潭里保持多久。”

他放下朱笔,拿起另一份密报,是梦玖川送来的。上面详细罗列了近期各地粮价、铁器价格的波动,以及她暗中收购的进展。最后附有一句:“风雨欲来,粮草已备,望公保重。”

陆挽指尖在那句“望公保重”上停留片刻,随即面无表情地将密报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楚藏楠既然已经踏进来了,就给他再加把火。”陆挽对江知序吩咐道,“把当年那位‘病故’的刘太医的籍贯信息,用更‘自然’的方式,送到他面前。另外,派人盯着也宣府上那个失踪马夫的家眷,若有异动,立刻回报。”

“是。”江知序领命,又道,“还有一事。皖县那边传来消息,当地今年雪灾亦是不轻,恐有民变之忧。县令无能,只知道上报请求减免赋税。”

皖县……听到这两个字,陆挽周身的气息几不可查地一凝。那是许小皖的故乡,也是他(作为苏皖)曾对楚藏楠说过的籍贯。那里,埋葬着他为数不多的、属于“陆小碗”的温暖记忆。

“减免赋税?”陆挽声音冷峭,“减免的税银,能有一成落到灾民手中便是奇迹。传令给梦玖川,让她以商行名义,从临近州县购粮,运往皖县,开设粥棚。以东厂的名义派人监督,若有官吏胆敢克扣一粒米……”他顿了顿,后面的话无需说完,江知序已然明白。

用最酷烈的手段,行最基础的救济。这便是陆挽的矛盾与无奈。

江知序退下后,值房内重归寂静。陆挽起身,从暗格中取出一个陈旧的小木盒,打开,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个已经褪色、边缘磨损的普通木雕小葫芦。这是许小皖唯一的遗物。

他摩挲着那粗糙的木面,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瘦小的、总是带着怯怯笑容的女孩。‘小碗,别怕,我会保护你的。’她曾这样说过,用她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可最终,他谁也没能保护。苏家满门,许小皖,谨煜哥哥……他们都死了,只剩下他,带着所有人的怨恨与期望,在这地狱里挣扎。

他将木盒紧紧攥在手中,骨节泛白。仇恨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燃料,绝不能熄灭。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如同鸟鸣般的哨音。陆挽眼神一凛,迅速收起木盒,推开后窗。一道黑影如同狸猫般翻入,落地无声,正是去而复返的秦知复。

“干爹,有发现。”秦知复声音压得极低,“我们在查验宫门守卫记录时发现,玉佩出现的前一夜,有一队负责夜间巡逻的禁军,其巡逻路线和时间,与也太尉平日操练亲兵的路线有部分重合。而那一队的队正,曾是也太尉麾下的一名百夫长。”

禁军!皇宫最核心的守卫力量,竟然也渗透进了也宣的人?这比使用外部杀手更让陆挽心惊。也宣的手,比他想象的伸得更长。

“名单。”陆挽言简意赅。

秦知复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名字。“已经安排人暗中监视,是否……?”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陆挽否决,“留着他们。拔掉这几颗钉子,也宣还会安插别的。留着,反而能知道他下一步想做什么。”他沉吟片刻,“想办法,让那个队正‘意外’获得一点无关紧要,却能指向其他人的‘证据’。”

“嫁祸?”

“互相猜忌,才能让他们自乱阵脚。”陆挽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精光,“也宣想借太子之事扳倒我,我就让他先尝尝被反噬的滋味。”

秦知复心领神会,再次消失在窗外。

陆挽关好窗,值房内烛火摇曳,将他孤寂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棋局已经布下,棋子开始移动。楚藏楠是一把意外闯入的、锋利的刀,用得好,可以伤敌;用不好,也可能伤己。

而他,必须掌控这一切。在这盘以天下为赌注的棋局中,他输不起。

楚藏楠回到驿馆时,天色已近黄昏。他心中反复思量着孙宦官的话语,那关于太医更替与离奇病故的线索,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若太子当真死于非命,那这烬国朝堂的核心,该是何等污浊不堪?而那位看似掌控一切的陆公公,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他刚踏入房间,便察觉一丝异样。桌面上,他离开前故意夹在书页间的一根细小发丝不见了。有人进来过。

楚藏楠心头一紧,立刻警惕地环顾四周。房间内陈设如旧,并无翻动痕迹。他快步走到书案前,仔细检查。最终,在砚台底下,发现了一张被压着的、折叠整齐的素笺。

不是他离开时所有。

他深吸一口气,展开素笺。上面只有一行清隽的小字,与他早上收到的那张潦草纸条截然不同:“刘明堂,原太医院判,永毅十七年告老,祖籍:淮安府清平县刘家村。”

刘明堂!正是孙宦官口中那位在太子暴毙当夜被急召入宫,随后又“病故”的刘太医!

楚藏楠握着纸条的手微微颤抖。这信息来得太及时,太精准,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他刚刚触及迷雾边缘时,便为他拨开了一层纱。是友?是敌?送信之人,对宫中旧事了如指掌,且能在他这新科状元身边来去自如,其能量绝非寻常。

是陆挽的人?他用意何在?借刀杀人?还是……这朝中,另有势力想借他之手,揭开这陈年旧疤?

无数疑问在脑中盘旋。但他知道,这线索他不能无视。淮安府与乾安城相距数百里,他如今身份未定,无法擅自离京。但清平县……他忽然想起,榜眼上官炬的一位同窗好友,似乎正在淮安府任职。

正当他思忖如何着手调查时,房门被敲响。门外是上官炬,他面带忧色:“藏楠,你今日去了何处?我听闻……你打听的那位孙宦官,午后被人发现……死在了家中。”

楚藏楠心中巨震,虽早有预感,但听闻确切消息,依旧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灭口!如此迅捷,如此狠辣!对方显然一直在监视孙宦官,或者说,监视所有可能接触太子旧案的人。

“我……只是偶然路过,问了问旧事。”楚藏楠稳住心神,并未透露纸条之事。他不想连累上官炬。

上官炬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藏楠,我知道你心怀正义,但宫中之事,水深似海。有些旧案,牵扯甚广,动辄便有杀身之祸。你我初入朝堂,根基未稳,还需谨慎啊。”他言语恳切,是真心为友人担忧。

楚藏楠感激地点点头,但眼神却愈发坚定:“炬兄好意,藏楠心领。但正因为水深,才更需要有人去探明真相。若人人明哲保身,这世间公理何存?”

上官炬见他如此,知他心意已决,不再多劝,只是眉宇间的忧色更浓。

送走上官炬,楚藏楠关紧房门,再次拿出那张素笺。危险与机遇并存。这刘家村,他必须去查。但如何避开耳目,如何确保自身安全?他目光落在素笺上清隽的字迹上,或许……这送信之人,暂时并不想要他的命。

翌日,朝会重开。

金銮殿上气氛依旧压抑。老皇帝燕晟强打精神端坐龙椅,但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显然尚未从之前的惊吓中恢复。陆挽依旧垂手侍立在侧,低眉顺目,仿佛昨日种种与他无关。

议题很快转到各地灾情。曜灵、白榆、淮安等地雪灾奏报接连呈上,请求赈济、减免赋税的呼声不绝。户部侍郎上官炬出列,言辞恳切,陈述灾民惨状,请求朝廷尽快拨付钱粮。

然而,立刻有官员出列反对,以“国库空虚”、“恐生惰民”为由,主张地方自筹,或仅象征性减免部分。

楚藏楠站在新科进士队列中,听着这些高高在上的争论,想起昨日在城南所见百姓疾苦,以及孙宦官那惊恐的眼神,胸中一股郁气难平。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陛下,臣楚藏楠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新科状元身上。

“讲。”皇帝声音虚弱。

“陛下,天灾无情,人间有义。臣听闻,雪灾之下,百姓流离,冻饿而死者众。若朝廷不及时施以援手,恐生民变,动摇国本。届时,所需耗费,恐远超今日赈济之数。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选派得力干员,携钱粮赴各地,监督赈济,确保每一粒米都能入灾民之口!”他声音清朗,掷地有声,目光毫不避讳地扫过那些主张“自筹”的官员。

龙椅旁的陆挽,眼睫微抬,看了楚藏楠一眼。这状元郎,果然是个不怕死的,竟敢在初次朝会上便直言不讳,挑战某些人的利益。

“楚状元此言差矣!”一名隶属也宣派系的官员立刻反驳,“国库艰难,天下皆知。若处处赈济,国库如何支撑?何况,地方官吏良莠不齐,纵有钦差,也难以杜绝贪腐。此议看似为民,实则误国!”

“王大人此言,是预设天下官吏皆贪吗?”楚藏楠毫不退让,“正因官吏可能贪腐,才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若因噎废食,坐视百姓死于饥寒,我等为官者,良心何安?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他言辞犀利,直指要害,将那官员噎得面红耳赤。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也宣冷眼旁观,并未直接发言,但他麾下官员的攻讦之势,已然形成。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之际,陆挽上前一步,声音平淡却瞬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陛下,楚状元心系黎民,其情可悯。然国库空虚亦是实情。奴才以为,或可折中。遴选一二灾情最重、位置紧要之处,由朝廷派遣专员,携部分钱粮,并协调当地富商募捐,共同赈济。既可解燃眉之急,亦可观地方吏治,以儆效尤。”

他这话,看似折中,却暗藏机锋。协调富商募捐?这“协调”二字,可操作的空间就太大了。而且,将赈济与“观吏治”挂钩,更是意味深长。

皇帝疲惫地点点头:“就依陆爱卿所言。至于人选……诸位爱卿可有推荐?”

也宣终于开口,声音洪亮:“陛下,老臣以为,新科进士正需历练。楚状元心系灾民,勇于任事,不如就派他前往灾情最重的皖县,以示朝廷恩典,也可全其为民之心。”

皖县!楚藏楠心中一动。那是苏皖姑娘的故乡!他下意识地抬头,恰好对上陆挽投来的目光。那目光深邃依旧,却仿佛带着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审视与算计。

也宣此举,明显是想将他这“麻烦”踢出京城,若他在皖县办事不力,或出了什么意外,正好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而陆挽……他提出这个“折中”方案,是否早已预料到也宣会推荐他去皖县?

“准奏。”皇帝显然不想再多纠缠,“楚藏楠,朕命你为巡灾御史,即日前往皖县,统筹赈灾事宜,不得有误!”

“臣……领旨谢恩。”楚藏楠压下心中纷乱的思绪,躬身领命。他知道,自己已彻底被卷入了漩涡中心。这趟皖县之行,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危险。但他,别无选择。

退朝时,也宣经过楚藏楠身边,脚步微顿,皮笑肉不笑地低语:“楚状元,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皖县民风彪悍,此去……可要多多保重啊。”

楚藏楠面色不变,拱手道:“多谢太尉大人提醒,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恩。”

也宣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楚藏楠抬头,望向那重重宫阙,目光坚定。皖县,他去了。无论是龙潭还是虎穴,他都要闯上一闯。或许在那里,他能找到关于苏皖姑娘的线索,也能……避开京城耳目,暗中调查刘家村之事。

他并未注意到,远处,陆挽正透过轿帘的缝隙,静静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弧度。

棋子,已经就位。

楚藏楠离京那日,乾安城依旧飘着细雪。轻车简从,只带了朝廷拨付的少量银钱和一份看似权威实则无甚大用的公文。他知道,真正的倚仗,并非这些,而是他自己的决心,以及那份不知是福是祸的刘家村线索。

马车辘辘驶出城门,将巍峨皇城与其中的暗流汹涌暂时抛在身后。楚藏楠掀开车帘,回望那在雪幕中若隐若现的城楼,心中并无离京的轻松,反而愈发沉重。也宣的“提醒”言犹在耳,这趟差事,绝不仅仅是赈灾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司礼监值房内。

陆挽正听取江知序的汇报。

“义父,楚藏楠已离京。也宣那边,派了一队人马暗中‘护送’,领队的是他府上一个心腹侍卫,手段狠辣。另外,我们也查到,皖县县令是也太尉门生故旧的远亲,贪墨成性,此次雪灾,恐已激起民怨。”

“民怨……”陆挽指尖轻敲桌面,“正好。通知梦玖川,她派往皖县运粮的车队,可以‘恰好’与楚藏楠相遇了。粮队护卫,换成我们的人,务必确保楚状元……能看到该看的,听到该听的。”

“是。”江知序应下,又道,“还有,秦首领那边传来消息,也宣似乎对禁军内部那几个钉子起了疑心,正在暗中排查。”

“疑心才好。”陆挽语气淡漠,“让他查。把我们准备好的‘证据’,一点点放给他。让他以为,是那位一直与他不对付的九门提督在搞鬼。”

“明白。”江知序顿了顿,略显迟疑,“义父,将楚藏楠直接置于如此险地,是否……他毕竟是个人才,若折在皖县……”

陆挽抬眸,目光如古井无波:“玉不琢,不成器。剑不砺,不利刃。他若连皖县这关都过不去,又如何能在这吃人的朝堂活下去?又如何……配得上……”他话语戛然而止,后半句淹没在无声的寂静里。

江知序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值房内重归寂静。陆挽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眼神有一瞬间的恍惚。皖县……那个他信口对楚藏楠说出的籍贯,那个埋葬着许小皖所有天真与痛苦的地方。如今,却要成为他与楚藏楠命运再次交织的舞台。

他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心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当初与楚藏楠在宫外初遇时,那一丝不属于“陆挽”的、陌生的悸动。属于“苏皖”的悸动。

但那丝悸动,很快便被更深的冰冷覆盖。他是陆挽,是权倾朝野的司礼监掌印,是注定要坠入地狱的人。任何温暖与牵绊,于他而言,都是奢侈且危险的。

他必须确保,楚藏楠这柄刀,最终能为他所用,斩向该斩之人。即便……过程会沾染鲜血,包括楚藏楠自己的。

楚藏楠的马车在官道上行驶了数日,越接近皖县,景象越是荒凉。皑皑白雪覆盖下,并非北国风光的壮丽,而是死寂与破败。时可见冻毙于路旁的尸骨,被饿得皮包骨头的灾民蜷缩在残垣断壁间,眼神麻木,唯有在看到马车时,才会流露出一点点饥饿的光。

朝廷拨付的那点银钱,如同杯水车薪。楚藏楠心情沉重,下令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分发给沿途遇到的最虚弱的灾民,但这无异于扬汤止沸。

这日午后,车队行至一处狭窄山路,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与哭喊。楚藏楠命停车查看,只见一群面黄肌瘦、手持简陋棍棒的灾民,正围住一支运粮车队,双方对峙,形势一触即发。

“官爷!行行好!给点粮食吧!孩子快饿死了!”一个妇人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跪在雪地里磕头,额头一片青紫。

运粮车队的护卫头领是个面色冷硬的汉子,手持钢刀,厉声呵斥:“滚开!这是皇商梦家的粮队,是运往皖县赈灾的!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赈灾?粮食到了县太爷手里,还有我们的份吗?”一个灾民红着眼睛吼道,“横竖都是死,不如拼了!”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楚藏楠立刻上前,亮出身份:“本官乃朝廷派往皖县的巡灾御史楚藏楠!不得动手!”

双方皆是一愣。那护卫头领打量了楚藏楠一番,见他气度不凡,又有官凭,神色稍缓,拱手道:“原来是楚大人。在下奉东家之命,运粮往皖县,途径此地,遭遇流民阻拦,还请大人明鉴。”

楚藏楠看向那些灾民,心中酸楚,沉声道:“乡亲们,本官理解你们疾苦。但抢夺粮车是重罪!这些粮食确是运往皖县赈灾之用,本官向你们保证,定会监督发放,确保粮食落到每一位灾民手中!”

他的话语诚恳,身份又摆在那里,灾民们的激动情绪稍稍平复。那护卫头领见状,也顺势道:“楚大人既如此说,我等自然信得过。前方不远便是皖县地界,不如由我等护送大人一程,也免得再生事端。”

楚藏楠正愁人手不足,闻言点头应允。合为一处的车队继续前行。

路上,楚藏楠与那护卫头领攀谈起来。头领自称姓赵,言语间对梦家东主梦玖川极为推崇,言其虽为商贾,却心怀仁义,此次雪灾,已自掏腰包从外地购粮数十万石,分发各受灾州县。

“只是,”赵头领压低了声音,面露愤慨,“下面那些官吏,实在可恨!往往我们前脚刚设好粥棚,后脚就有县衙的人来以‘统一调配’为名,将粮食拉走大半!真正到灾民嘴里的,十不存一!皖县那位王县令,更是其中‘翘楚’!”

楚藏楠心中怒火升腾,也宣派他来此,果然没安好心!这皖县,就是一个大火坑!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默默将赵头领的话记在心里。

他并未注意到,赵头领在与他交谈时,眼神偶尔会与车队中另外几名看似普通的护卫有瞬间的交汇。那些护卫,气息沉稳,眼神锐利,远非寻常商队护卫可比。

傍晚时分,车队在一条结冰的河边扎营休息。楚藏楠独自走到河边,望着冰层下暗流涌动的河水,心中思绪万千。吏治**,民不聊生,这烬国,真的还有救吗?那位在朝堂之上翻云覆雨的陆公公,他知道这些吗?他是无力改变,还是……根本就是这**的一部分?

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琴音,顺着寒风飘来。琴音清越,带着一丝孤高与寂寥,在这荒凉雪夜中,显得格外突兀而动人心魄。

楚藏楠浑身一震!这琴音……这指法……与他记忆中,那位名叫“苏皖”的姑娘,在宫外初遇时所弹奏的曲子,竟有七八分神似!

他猛地抬头,循着琴音望去,只见远处河对岸的山坡上,似乎有一座小小的亭子,亭中隐约有一盏孤灯,一道模糊的身影正在抚琴。

是错觉吗?还是……?

他心跳骤然加速,几乎要不顾冰河危险,踏冰而过。但那琴音只持续了短短一段,便戛然而止,亭中的孤灯也随之熄灭,仿佛从未出现过。

寒风卷着雪沫吹打在脸上,刺骨的冰冷让楚藏楠清醒过来。是幻听?还是有人故意为之?这荒郊野外,怎会恰好有人弹奏与苏皖相似的曲子?

他站在原地,望着对岸无尽的黑暗,心中充满了巨大的疑团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苏皖……你究竟是谁?你现在又在何处?

而他没有看到,在他身后远处的营地阴影里,那名姓赵的护卫头领,正远远望着他僵立的背影,对着身边一名属下,极轻微地点了点头。

一切,仿佛都在按照某种既定的剧本,悄然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