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娘 > 第7章 小笼蒸包

长安小厨娘 第7章 小笼蒸包

作者:梦游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1 19:42:10 来源:文学城

崔时钰正在做猪肉小笼包。

连吃好几日鱼肉鱼汤,崔家姐妹三人个个面色红润,气色比从前好了不少,瞧着健康许多。特别是崔时钰,健身计划进行得有条不紊,很快就能在每日运动中加入深蹲这一项了。

如今她每日沿长安城慢跑半个时间,跑到哪儿算哪儿,时间一到便按时回家,再在院里那棵杏树边上做一组俯卧撑。

一开始她还担心自己这番举动会吓到两个妹妹,没想到阿锦和阿宁接受良好,甚至十分支持。

“阿姊这样是不是能长肉?”阿宁把糖人嚼得嘎嘣作响,“阿姊现在太瘦啦,要长点肉才好看!”

唐人以丰腴为美,世家贵女个个体态丰盈,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形象多圆润婀娜,就连唐三彩女俑也长着可爱的双下巴。

如崔时钰这般的纤细身材虽不大符合此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不过她本人并不如何在意,无论丰腴还是苗条,只要健康便是最好。

这些天来健身效果显著,如今的崔时钰虽还不能像从前那样在灶台前连续站上八*九个小时,但已能还算轻松地切菜颠勺,着实是喜人的进步。

归根结底还是崔娘子身体底子好的缘故,若非先前过于病态地省钱、一日三餐敷衍了事,定能比现在体质更好。

崔时钰决定吃顿肉改善一下伙食,思来想去,把目光盯上了猪肉。

受北方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本朝人喜食羊肉,从宫廷到民间,羊肉都是餐桌上的常客,还有官方牧场太仆寺,专门养羊供皇室享用。

相比之下,豕肉——本朝猪肉的别称,在此时并没有那么受欢迎,甚至被视为低档的“腥肉”。

苏东坡先生就曾言过:“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东坡先生的这两句诗实际是在先抑后扬地赞美猪肉,因为没过多久他就研究出了名满天下的东坡肉。但此时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尚未出现,大部分人依然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猪肉。

崔时钰买肉时就遇到了类似情况。

那肉摊子是她晨跑时遇到的,摊子中央摆着一块宽大木板,上面分别摆着羊肉和猪肉。羊肉色泽鲜红,被切成齐整的大块,占据了木板的中央位置,猪肉则简单切成方形几块摆在木板边角。

崔时钰瞧着那块猪前腿还算新鲜,很适合用来做包子吃,便开口询问价格。

见她问价的对象是豕肉而非羊肉,原本满面堆笑的小贩立刻把脸耷拉下来,扫了扫木板角落用来当作添头的猪肉,随口道:“豕肉啊,八文一斤。”

唐朝的一斤约是十六两,再添四两便是后世的整两斤,花一斤的钱能带走两斤,怎么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赚了?

崔时钰眼里只有便宜新鲜的猪肉,压根没时间跟小贩置气,买下一斤便拎着回家了。

——事实证明,像郭阿叔那般热心肠的商人着实罕有。

正因为对方这副热忱心肠,崔时钰才不好意思一直占人便宜,这些天买鱼一直坚持让他按正价算账,对王五娘也是如此。

她意图让对方成为未来的合作伙伴。

开饭馆嘛,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必须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正因如此,选择蔬菜、水果、肉、米面粮油等等必需品的供应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像刚才那种利益至上、不讲人情,眼睛里只有钱的人,绝不会成为她日后的合作伙伴。

拎着猪肉回到家后,崔时钰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对这些猪肉进行处理。

本朝骟猪技术已经出现,即“犍猪法”,但相较后世并不完善,即使是经过阉割的猪肉也依然存在异味。

对此,崔时钰有自己的一套解决路子。

她先将买来的猪肉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期间多次换水,让血水充分渗出,浸泡一个时辰之后,血腥异味便能除去七七八八。

接着在锅中放葱段、姜片、花椒等香料,添水煮开,将浸泡后的猪肉放进去煮上一刻钟。经过这些香料的去腥增香,猪肉中的异味、血水和杂质便被进一步去除了。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将焯水后的猪肉捞出晾凉,再用少许米醋涂抹在表面轻轻搓洗,用清水冲洗干净。

浸泡、焯水、搓洗,再用调味料稍作腌渍,如此,猪肉便脱胎换骨,一丝怪味也无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崔时钰用两条猪前腿肉制了一碗精心调制的肉馅。

因着猪肉新鲜,调味料便不必放得太繁复,只需放盐、酱油、一小把切得细碎的葱花姜末,再撒入少量花椒粉即可。用竹筷顺着一个方向搅拌,搅好的肉馅儿黏稠有劲、肥瘦相间,鲜嫩多汁。

肉馅盆旁边是一个和好的面团,看起来色泽微黄,软硬适中。

这时候主要通过石磨、杵臼将小麦磨成粉末,精度有限,产出的面粉里面麸皮极多,质地粗糙,颜色也相对较深,淡黄色尤为常见,甚至还有浅棕色。

崔家姐妹三人从前经常吃的胡饼大约就是用这种面粉做的,颗粒感极强,崔时钰有点吃不来,前两日去找篾匠定制了一个专门用来筛面粉的筛网。

按照她的要求定制出来的筛网孔径细小,能够有效分离麸皮与面粉中的其他杂质。虽然这样筛出来的面粉仍达不到后世白面的细腻程度,但口感明显比之前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总的来说,崔时钰还算满意。

这可不是乱花钱,而是合理投资。

她将面团分成数个大小相同的剂子,放在掌心揉成圆球再略略按平,用擀面杖从面团中间向外轻轻擀开。

如此擀出来的面皮厚薄均匀,且中间稍厚、边缘稍薄,用这样的面皮包馅儿不易破底,顶部捏褶时也更容易。

拿起一张擀好的面皮放在手心,另一手用木勺舀起一勺肉馅轻放在面皮中央,崔时钰手指蘸了点清水,沿着面皮边缘轻轻一抹,而后将面皮对折,两根手指灵巧地捏出褶皱——一个小笼包便包好了。

没过多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包子便在案板排起长队。

崔家的庖厨里没有专门用来蒸包子的蒸锅,只有蒸屉,这对崔时钰来说也足够用了。

她在蒸屉底部刷了层薄油,把包好的小笼包一个个搁进去放好,转身在锅里添水,将两根长竹筷子交叉放进去,形成一个十字形。

确保筷子两端足够稳固,崔时钰这才将装满小笼包的蒸屉放在交叉的筷子上,盖上锅盖,伸手抓了把干树叶放进灶膛点燃。

火苗在灶膛里欢快跳跃,映照着她此刻专注的面庞。

水在锅中渐渐沸腾,热气袅袅升起,混合着肉香与面香在小小的庖厨里弥漫。

这段时间崔时钰也没闲着,扭身将方才用到的肉馅盆、面粉盆一一洗刷干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转身揭开锅盖。

白雾般的蒸汽散开,露出底下一个个圆圆滚滚的小笼包。

刚出锅的猪肉小笼包外皮暄软,每一个都软润饱满、褶子均匀,内里的肉汁隐隐透出,在面皮上晕开几处褐色痕迹,光是看着便能想象出里头肉馅和汤汁的浓香滋味。

肉香味悠悠传出,阿宁早就按捺不住了,扒着门探进半个脑袋,流着口水叫道:“阿姊,好香啊!”

阿锦的脑袋则出现在她的上方,两姐妹如叠罗汉一般,紧盯着自家阿姊做的这一锅小笼馒头。

崔时钰朝她俩笑笑,稳稳地将蒸屉端下灶台,招呼两个妹妹:“小笼馒头出锅喽!”

阿锦和阿宁应声而动,在食案旁边坐好。

崔时宁舔了舔嘴唇,用竹筷夹起一个,迫不及待将肉馒头咬开一个小口,微烫的汤汁瞬间涌出,鲜香四溢。

有了之前几次喝鱼汤的经验,这次她终于没再被烫到,先将包子里的肉汁喝了个精光。

带着猪肉鲜美和姜葱清香的肉汁鲜香十足,滋味浓郁,丝毫没有腻味的感觉,只觉得咸香可口。

喝完肉汁,阿宁又开始大口大口啃起小笼馒头。肉馅细腻滑嫩,却又能咬到颗粒感十足的肉粒,搭配着暄软又有韧性的面皮,让她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她年纪太小,形容不出来有多好吃,但就是好好吃、好好吃啊!

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馒头!

“好好吃,阿姊怎么这么厉害呀!”阿宁边吃边夸,把“好吃”“真好吃”颠来倒去地说。

说话的同时吃肉包子的速度也没减慢,看得崔时钰啧啧称奇,忍不住叫她慢点吃别噎着。

阿锦显然稳重得多,只一个劲儿埋头大吃,偶尔夸赞也不是夸包子,而是夸崔时钰:“阿姊,你辛苦了。”

崔时钰夹了只小笼包放进她的碗里,笑着说:“这是阿姊应该做的。”

虽然她不让妹妹们插手家里的庖厨之事,尽管如此,妹妹们还是会过来帮忙,几乎每次用完的碗都是她们两个洗的。

崔时钰其实很想自己洗碗,毕竟这也算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但妹妹们死活不让,说什么“阿姊做饭,我们刷碗,这样才算公平”。

崔时钰当时就被可爱到了。

好吧,不刷碗就不刷吧!

她笑笑,轻轻咬下一口小笼包。蓬松软乎的面皮带着丝丝缕缕的麦香,和咸香适口的猪肉馅完美结合。

鲜香、暄软、多汁,回味无穷。

就在吃到最后一个小笼包的时候,姐妹三人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略重的拍门声。

崔时钰以为是邻居王五娘,很自然地走过去开门。

谁知门外站着的竟是多年未见的舅舅和舅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小笼蒸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