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囚gl > 第1章 第 1 章

长安囚gl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折枝向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2:53:06 来源:文学城

最怕问初衷,大梦成空。眉间鬓上老英雄,剑甲鞮鍪封厚土,说甚擒龙。

壮志付西风,逝去无踪。少年早作一闲翁,诗酒琴棋终日里,岁月匆匆。

——题记《浪淘沙》

大应令泽三十八年春,秦淮河畔,杨柳堤岸边道上,一声惊堂木响。

人声鼎沸的一处酒家,抬首可见四个字——晓风残月。

酒家内顿时一片寂静,原来是酒家正堂台上的说书人。他今个儿准备讲的是大应前朝的传奇人物也是如今盛世的奠基者缔造者——应世祖公孙冕的传奇故事,此刻人人屏息,翘首以盼,待那惊堂木再次响起,好献上四沸的掌声。

“各位看官仔细看来,且听老朽来分说,今个起就开讲我大应朝世祖的传奇故事了,这几十年来世祖的事迹是上至八十老妪下止三岁孩提何人不晓,听的多了都比老朽这个说书人还要知上两三分。可今个起啊老朽要讲的绝对是关于世宗不一样的奇闻轶事,当然了至于真假,只能是大家心里各自体会了。

为何说是奇闻轶事?又怎么说得上是奇闻轶事?诸位莫急,听我娓娓叙来。”

说书人袖口扫过桌案,拿起茶盏紧吃了一口,揭开下文。

“各位也都听过传闻,传闻啊说太庙上供奉的除世祖及其皇夫也就是我大应战神北境王余修吾外,在皇夫牌位旁却多了一位,这牌位上供奉的人,传言是皇夫的第二任王妃公孙汀,世祖堂妹,寅亲王的嫡三女。也有的说,是一名普通的山野大夫,因救了北境王的命,恰逢北境王失忆,照顾的时候,萌生情愫,北境王聘娶为妻。后世祖寻来,见王无恙...”

“胡言乱语,世祖何等的尊贵,纵观当时,再盘今朝,也唯有当时的战神北境王可以匹配,纵然如此,也没到北境王可以二娶的地步,如此胡言将吾皇放于何处?”

只见台下一位衣着华丽丝绸,头戴高帽,儒雅温文,这身行头俨然是一位世家贵公子,纵然不是世家公子,应也是殷实人家的公子脸色还带着些许不忿,厉声出言喝止。

众人见此生反驳,皆附和之。

“有理,传闻很多,怎么就确定北境王二娶,说书人混说。”

说书人见人声开始噪杂,一拍醒木,惊得茶盏都跟着颤了颤。

“诸位诸位,莫急,与公子且听老朽正文与各位说来,真真假假,开文也说了,任由大家分说,况且我朝言论自由,不曾禁言某著某说,所以莫急莫急,正文开始了。”

惊堂木又是一响。

大应苍德二十六年春,北境王宫

“快快快,继续烧开水,接上,按照我的吩咐喂王妃喝一碗红糖桂圆汤”

浑厚带着苍老的急促声催促,这是北境王宫的内置官署太医院医首。

王宫内官之首李内侍连忙迎上。

“有的,大人嘱咐的红汤也已经端进去了现在婢女应该已经喂食。“

“补气用的参须黄酒饮熬好了没,熬好了待会就给王妃点缀两口,再截一小节让王妃含口调气。再有,让里面的稳婆准备,若是不行,就准备采取竖式生产了,着人告诉王妃,莫要撕心呐喊,会耗费心力。”

产房门前的医首一遍一遍的叮嘱着,旁边若干婢女一个听完立马叩门进房,为了不让凉风侵袭,没有一个的脚步敢停下,半分耽搁不得。

产房外的北境王来回踱步,既要稳定自己又要稳定王宫,因为此刻的北境王宫里人人手忙脚乱,而北境王宫外等候消息的各处人马探子虎视眈眈,就连北境的百姓也是紧张异常,程度不亚于自家妇人产子。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时的将眼神撇去产房那密不透风的窗户。似乎能看出一细微的光亮顺进去一般。此时北境太妃携着不满十岁的呈旋郡主拄着龙头拐杖匆匆赶来。

“王妃如何?医首怎么说,你也莫太心急,相信绾儿一定可以为我们北境带来福祉和希望的。”

说完,北境太妃看了一眼灰沉沉的天,总觉得那厚厚的云层似有一道霞光,将出欲出,待刺破北境的天。

“母妃,医首说没事的,只是绾绾气血不足,力气可能会使不上来,好在毕竟已经有过宝树,有些许经验,一定一定可以的。”

北境王说着说着牵起了旁边呈旋郡主的手。

“父王,母妃跟弟弟一定会没事的。”

稚嫩的童声清脆悦耳,说话的正是呈旋郡主余绰兮,小字宝树。

北境王府已有男嗣若干,女嗣亦有三,因嫡系另排,所以除呈旋郡主余外,庶出有侧妃柳氏,育二子一女分别长子余修仅、三子余修期、长女余昕兮。侧妃李氏育一女行二,余琦兮,侍妾张氏育有一子行二余修铮外,更有旁系子孙众多。

十六因军功进京述职,觐封朝觐侯的北境世子,也是现在的北境王余赟晟,对那街上当时还只是尚书丞现如今是执宰的大应朝尚书左仆射的嫡女伊姓,名纤小字绾绾一眼倾心。二次进京便求娶请今上赐婚,成亲若干年,恩爱有加,琴瑟和谐。

而今伊氏三十有二,与北境王余赟晟十年前育有一女,因出生时赶上北境王北捷归来得今上赐封号呈旋郡主。此后再王府嫡系的无好事传来,这可急坏了王府众幕僚一干文臣武将。嫡系,王之根本,嫡嗣子未出,人心不稳。

在大应朝对嫡系传承虽然重要,但是只要有后嗣,正室可过继侧室子来抚养,继任者也必须是在正室下,此明文法令上自今上皇家下自平头百姓无一不遵守,却独独北境王除外,要问这为何除外?那还就要从太祖与群雄逐鹿天下说起了。

齐朝末年,齐后主萧启昏庸无道,杀贤臣,亲小人,近奸佞。年年增长税赋,赶上天灾**,不开渠赈粮反酒池肉林,官僚**官官相护,欺压百姓,官商又互为勾结。

大齐景德一十八年,百姓苦不堪言,各路世家门阀起义队伍,纷纷空前崛起。就在这些起义军的队伍里,当属后来的大应太祖公孙演,表字:录白,所带领的赤禄军,以及如今北境王的先祖余驰余帅:表字万当,所率领天策军为个中翘楚,两路军队万夫莫当,一路与中央镇压大军是大战数场,各有胜败,各路的反王小势力人马也纷纷看势站阵营。

论兵力将才幕僚谋士来讲,自然余驰最为雄厚,其人更是天纵英才年少有为。时年二十有八,战虽无必胜,然败军之际屈指数二,攻尽克,闻者无不面色沮丧。反观各路反王,各自为政急于称王,着眼于眼前的地盘,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再有就是以仁德著称的赤禄军领袖公孙演即后来的大应太祖,其人礼贤下士,气量宽宏,贤明仁厚,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夹道相迎。这也是为何太祖兵将谋士不如余多,却最后得天下的至关重要之点。

群雄割据的齐朝末年,两人率领的天策军与赤禄军一路奋战,兵指帝都,所到之处,多少开门献降递表尽数举投,然大战至后,双方僵持不下。太祖派遣使者请书。

信中详情大致:

“大风起兮,攻城掠池,所到之处,尸骨遍野,蝇蝇苟苟,吾余自起义起,秉解救万民于水火,如此方有今天这一聚,匆匆几载,既可功成,又遇瓶颈,今僵持不下,为这苍生万民少一日水火,何不若约为兄弟,歃血起誓,你我暂为一势,打垮镇压的中央直属精锐之师,彼分头收缴各地残余狭小势力,终先入帝都者王,后入者从此辅佐另一人开创新的盛世,维持新的秩序。为期三日,侯贤弟佳音。”

余闻书信,递于众人,众人观之,皆劝:

“君上不可,此值何?今中军败北,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至多不过三五月,少月余攻克何难,各路反王观无出众者比肩君上,唯这公孙,小人耳,假仁假义,一路行来,取胜少,收买人心多,所攻城池不过二三十矣,所克军队不过三五支,但收才敛能,只要奔降者,过往不究,礼贤下士,厚钵以待之,此间不外乎问鼎天下之心啊!”

“何况现如今,我军所到之处,残余势力自动归附,说是兵不血刃并不为过。”

一言一语,相商甚久,众将士幕僚最终谏言:

“行此约也非不可,但公孙纵然按约定而行,他手下的谋士也会献策的。约定里并未明言先收复才可以进关,如果没说错,这时公孙的谋士也不会放过这个绝好机会,此时谁先抓住时机入关,谁便是定鼎天下之人。若双方各自并进,直奔皇城,我军前进方向剩余路程平坦无高山险峰,况从徐州至扬州路程比公孙方尚在豫州多几日的空隙,除非公孙单骑带将士若干,换上汗血宝马,连夜奔驰,不然,绝无可能先入主金陵。千秋功绩由君始,纵然是公孙赶到,为时晚已,只要进关,各路残余势力必定闻风赶来归附,不愿降者,我天策军铁蹄所到,何人不闻风丧胆,主上直奔皇城,再行收复吧。”

“急报,君上,前方探子回报,幽州方向似乎有戎狄大军。”

余驰快步下堂取过军报拆开,只见上面记载远不止军士所喊的似乎,而是确定。戎狄首领见大齐已进入末路阶段,此刻诸侯反王都在为这最后一刻,他此时率军速攻幽州,二十万铁蹄一路烧杀抢掠,快马而来,如飕风过境无人可挡,各方势力更不会为幽州而流失主力去抗衡最后失掉入主中原或者分一杯羹的先机。

好啊,好啊,余驰心有苦涩,众幕僚与将士茫然不已,但是看余驰的神态便知不是小事情。帐右军师徐捷接过余驰手上的奏报一看眉头着皱,睇与帐下各将。

沉默良久的余驰终于还是开了口,连带这几日的风霜沙尘的剥削,声音沙哑但却十分坚定:“诸君何如?”

只见右帐下挺身而出一个身影,开口道:“君上,戎狄大军百里奔袭而来应当是寒冬将至,而此刻因暴齐末路,所以他们也是来扫掠一番,应不会久留,所以吾等以为当以君上大业为重,待君上若入主金陵帝都,届时大局已定,君上一道军令便可号令幽州的那些叛军先行抵御反击戎狄,再可调接壤的翼州和并州前往支援,幽州坚持一个月,这一个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因着这一说法,大部分将士也纷纷赞同附议,唯有几个尚不开口,等待军师徐捷之策。

徐捷静默不多时还是开口:若为君上计则行将军言为上策,若为众生计,则开赴幽州,驱赶戎狄,然失江山矣。

余思虑再三,无果。

次日,率领谋臣将士打马进攻下的一城,只见一路过来,满目河山,支离破碎,尸横遍野百姓易子而食言不为过。

登楼,目眺幽州方向,缓缓开口:“诸君且看,如此河山,破碎漂砾,风中摇曳,吾起义曾向诸君言,誓要拯救万民于水火。金将军是幽州人氏,许将军也是,韩将军是并州,马将军陈将军冀州。吾帐下就如此多将,何况天策军五十万人?妻儿兄弟姊妹,乡亲同族,如今仍置之于水火,再来戎狄扫荡,将来纵衣锦还乡,可还能再相见?本是想着早日推翻这腐朽行将就木的朝廷,早一日与她们相见,不求歌舞升平,海天盛宴,但求早日息烽火,灯火明。吾本愁思如此与中央军还需僵持数月,昨日公孙兄信言,也非不可取。”

说完,深深长叹了口气,复言。

“吾本欲依公孙之信言,采尔等之谏,可天不佑我,竟在此关头横生枝节。天不佑吾,却佑百姓,天策军本就为身后的众生起义,自当为众生而战。幽州边境除尔等亲人手足在,还为我汉之要塞,倘若戎狄趁机攻入本欲骚扰,确认无救援无阻拦的话直接攻下占领,纵然以后天下终平,然百废待兴,要夺回幽州恐得十载,而幽州一失,至此门户大开,失了地势与先机,并、冀难挡,以后再起战事,恐为弱势,汉危矣!”

说完,余驰转身,朝身后众人交复抱拳鞠躬:幽州,吾当赴。诸君可决定去留,余愿亲写荐表与录白兄。

众人见此,知余秉性良善温厚,又如此知晓众兄弟的出处,真心待我。早已有了决断,坚定追随:“君上厚义,吾等未追随错人,生死不论,但随君上,安和天下!”

约定既成,余驰将天策分为两路,一路继续对抗中央军攻下余城,一路需要他亲自坐阵率领开赴幽州,只有如此才可震慑或扫平尚有实力的反王,引得他们加入,亦可让戎狄忌惮,余驰更想的是最好此战可打得戎狄残喘十年不再骚扰。

汇聚一路攻打中央军的两支军队各自所向披靡。没多久中央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金陵皇都齐后主仍旧酒色不闻战事,全权交由中书令蔡集处理,齐有今朝除主上昏庸外,中书令蔡集自是脱不了干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无所不用其,广选美人进贡皇帝,奇珍异宝,珍馐数玩,歌舞未歇,又掠民脂民膏,圈地等,下收贿赂百官买官卖官,形成一张巨大关系网,朝中只手遮天,靠着如此手段爬上当朝第一执宰的位置。

为何是第一,前中书令路昶因直言劝谏被罢官免职告老归隐,不问世事,他一退,蔡集上任,本就是千疮百孔的朝廷无参天天大树盘根扎土,涣散无光,如此朝廷,何能作为?何有作为?何须作为?况齐朝宗室子弟亦是凋零,前有八王之乱,后有昏君上位,造反的罢黜的贬为庶人的,零零星星,竟只剩余先帝颖妃所生第八子。

九王名进,封号承王,虽是贤王,却也遭后主忌惮,原因无二,不外乎贤名远播,然宗室子弟后者只余兄弟而矣,不可断脉尽诛,这齐后主还没昏聩到如此地步。八王之乱被平定,宗室与众大臣及当时还在朝的文官之首路昶、周辑等人相商,立嫡立长,帝胜在长,被理拥为帝,只这一步,便是天差地别,为君为臣。

这萧进倒是文武全才,七岁言诗十岁做赋十三弄武。皇室凋零主上昏庸,奸人把持朝政,只剩兵权岂可交予他人。临危受命挂印中央军的统帅,只是这又能坚持多久呢,反军每到一处,官吏先献城投降,粮草无供给所剩无多,兵马困顿回天乏力,他只是延缓王朝的毁灭,如何拯救的了这将倾的大厦。中央军溃败,大齐景德一十八年冬,萧进自刎于主营帐内,王陨!残军素缟!

此后,再无能阻挡这两支正义之师的可能了。

前两章会解释一下两主角的祖辈的故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