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十里堡村迎来了从豫市寄来的好消息。
“考上了!谢安考上了!”
拿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村长一边朝谢家跑来,一边大声地在村里宣传着这个好消息。
听说谢家的老二考上了,各家各户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忙不迭地赶去谢家凑热闹。
大学生?真有出息。
谢安不止是谢家的骄傲,更是整个十里堡村的骄傲。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谢闻山这个当爹的,简直比儿子还要高兴,跪在院里朝祖坟的方向磕了好几个头,感谢祖宗们的保佑。
“俺儿可真有本事,好啊,真好……”
一遍遍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字,当娘的周凤儿的眼泪掉了一滴又一滴,用手把眼泪抹开,生怕自己的眼泪会把那一纸通知书弄脏。
“考上大学就有本事了,多看看外头的世界,不用一辈子在咱这穷窝窝里捣腾。”
靠在周凤儿的肩头,十八岁的谢安还像儿时一样,亲昵地说:“妈,你放心吧,等我大学毕业在南方赚了钱,肯定把你和俺爸接去享福,不让恁再干重活了!”
“到时候我就在城里买个大房子,两层的,把咱一家人都接来,你想住哪个屋都中。”
“好,好好!”
听着儿子的孝顺,周凤儿的眼泪掉得更多了,脸上的笑意也变得更浓。
熬了这么多年,她终于快熬出头了。
当初她怀谢安时已经三十多了,再加上怀位不正,不管是村里的大夫还是市里的医生都建议她流掉。
是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忍着怀胎十月的痛苦把他生了下来。
事实证明,她拼对了,她终于让自家这邋遢的草窝,长出了一只能飞上枝头的金凤凰。
“老二?听说老二考上了?!”
急匆匆地从地里跑回来,进门时,谢平脚下一个踉跄,差点跪在地上。
他正和媳妇张娟在地上干活,一听说自家兄弟考上了大学,裤脚都没来得及收拾利索就赶紧跑了回来。
看到那一纸印着烫金字的通知书,谢平简直比自己考上大学还要开心。
“考上哪个大学了?快叫我看看?”用衣服蹭着手上的泥,谢平也想看一看谢安的通知书。
刚伸手,周凤儿不仅把通知书收了回去,还在他的手背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洗洗你的手,脏成这样,再把老二的通知书给弄脏了。”
谢平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注意母亲眼神里的嫌弃。
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对他的嫌弃。
谢平这个人从小就木讷,说好听点叫老实,说不好听点就是脑子不灵光。
为了能让儿子不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周凤儿和谢闻山也曾用心地栽培过他。
可是他就是一块木头,怎么学都学不会,空有一身力气。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说的就是他。
还好,还好老天爷眷顾,让他们又有了谢安这个二儿子,这才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机遇。
“老二,你想吃点啥?我这就让恁嫂去给你做。”
见谢平这么说,谢安也不客气了,“嗯……好久没吃肉了,想吃点肉。”
在那个年代,买肉是需要肉票的。
家里的情况不好,别说是肉票了,粮票都是刚刚好够家里几口吃。
“你和娟儿不是养了几只鸡?给老二杀一只吧,”周凤儿说得轻描淡写,轻轻地拍着自己腿,她又想到了家里晒着的那些野菜,“院儿里那么多野菜,放进去一块炖炖吧。”
鸡是谢平养的,野菜是张娟晒的。
原本是想等着过年再把鸡杀了,把卖野菜换来的钱……
算了算了,反正今天也是个好日子,一家人好好地吃一顿也行。
来谢家道贺的人不少,每个人来,都要和谢安说几句话,看看他的录取通知书,还嘱咐着自家的孩子要多和他学习。
“恁家谢安真是不错,从小我就觉得这小有本事!”
“不容易啊,供出这么个大学生,以后有你享福的时候呢!”
“谢安的头上有文曲星罩着呢,之前有个出马仙儿不是说了吗,他不是一般人!”
……
这一上午,谢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每个人都夸赞着谢安聪明,未来前途无量,全然忘了谢家还有一个老大。
厨房里,谢平和张娟默默无言地张罗着中午的菜式,又是杀鸡、又是洗菜,忙得连坐下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毕竟都是一家人,老二有出息,家里的日子就能越过越好,又何必分了彼此呢?
饭桌上,最肥美的两只鸡腿进了谢安的碗里,一对鸡翅膀,老两口一人一只。
鸡是谢家老大两口子的养的,但谢平只分到了鸡头和鸡脖子,而张娟的碗里也只有两个鸡爪。
和平常一样,最好的东西要紧着谢安,最差的东西则留给谢平。
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谢平没怎么吃肉,只是多往碗里舀了两口汤而已,可一旁的周凤儿还是不悦地皱了下眉,生怕他会把汤里的油水喝干净。
“哥,嫂子,这些年多谢你们的照顾!”
端起杯子,谢安以茶代酒,向他们两口子表示了自己的感谢:“放心,以后弟弟出息了,绝对不会忘了你们的!”
“哎哎,好,好!”
碰杯时,谢平不怎么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点头。
谢平比谢安大了十多岁,都说长兄为父,从小他对谢安的照顾并不比父母少。因为父母的年龄大了,身为家里顶梁柱的谢平,甚至还会承担得更多。
谢安:“你们等我,等我大学毕业,一定把恁和咱爸妈一块接去过好日子!”
谢平点点头,“好,好,你去上大学就好好学习,家里交给我和恁嫂子就中,不用担心!”
他相信,谢安会有出息,未来也一定会成为村里最有本事的人!
……
一九九五年,十里堡村装上了固定电话。
整天都去小卖部转上一圈,周凤儿从等儿子的信,变成了等他的电话。
多少年没见过儿子了,她都快忘了儿子有多高、多重,只记得他那年从南方回来时帅气极了,穿着一身板正的衣裳,一看就是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
还好,几年前他寄回来了一张照片,她这才没有忘记儿子的模样。
“哥,你跟妈说一声,我今年……不回去了。”
“为啥?上次不是说得好好的?说今年过年回来吗?”
“公司有点事走不开,过年我还得出国一趟。”
“忙忙忙,每次都说忙,忙到连回家看一眼都没时间?!”
谢平的语气激动,气得差点把电话给摔了,可看了眼开小卖部的李三妹,还是努力克制着脾气背过身去。
“几年了,老二,你自己数数多少年了?这么多年你回来过一趟吗?”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谢平一边揉按着胀痛的眼角,一边道,“我也不是要求你天天回来,一年回来看咱妈一次就这么难吗?”
“……”
电话那头没说话,只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咱爸前几年没了,咱妈就你这么一块心头肉,你知不知道,咱妈前几天还跟我说,说等你回来了,一定要去给你买市里头那家桃酥,说你最爱吃。”
不怪谢平这么气愤,实在是谢安做得太过分了。
当初考上大学时说得好好的,等到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接父母一起住。
后来大学毕业了,他又说自己还没有站稳脚跟,要等到工作稳定,才能把父母接过去。
又过了两年,他的事业发展起来了,也往家里寄了几百块钱,可又说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爸妈,等过两年公司步入正轨了再说。
一年推一年,一次又一次。
谢平不是责怪他不赡养父母,而是责怪他不回来看望父母。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看看爸妈,让他们高兴就好。
可他呢?这么多年,只回过家六次,距离最近的一次更是过了五年。
谢平不想再怪他了,越怪只会越让自己生气。
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见谢安不说话,谢平又说:“你要忙的话,要不我带咱妈去南方找你?你给个地址,咱一块在南……”
“别。”
谢平的话还没说完,谢安就急着打断了他,“我,我的意思是,你们还是别来了。我干过几天就出国了,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估计得一两个月。”
谢平没有怀疑他的话,而是继续说:“没事儿啊,我和咱妈在恁家等着就中,等你啥时候回来都行。”
“还是别了,”谢安坚持道,“你们放心吧,等过完年,过完年有时间了我就回去,你们不用再折腾一趟了。”
见拗不过谢安,谢平也只好妥协:“那好吧,我回去给咱妈说一声。说好了啊,等从国外回来,必须立马回家看咱妈。”
谢安:“好。”
谢平:“那就这吧,电话费挺贵的,我就先挂了。”
谢安:“嗯。”
挂断电话后,谢安低着头沉重地叹了一口气,直到身后人叫他,才缓过神来。
“8613,你打完了没啊?该我了。”
谢安点点头,“哦哦,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