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公子轻轻“咦”了一声。
“常宁,你来看看,这画上的小姑娘是不是有点眼熟?”
常宁凑近看了看,却摇头道:“属下没什么印象。”
他忍不住问:“......夫人这是又给公子相看了哪家姑娘?”
公子是家中独子,年过二十却迟迟不肯成亲,夫人为此操碎了心。平日里听说谁家娶了新妇,轻则坐立不安,重则急得病倒。
“不是母亲。”青年拆开另一封信,眉头微动:“是袁怀——”
常宁十分意外:“他怎么会给公子来信?”
袁怀是宫中宦官之首,执掌司宫台,深得圣人信任,朝中官员见了他都要尊称一声“袁公”。
但这人性格孤傲,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平日里从不给人好脸色,好像谁都欠他几百两银子似的。
“没想到袁公也有托我找人的一天。”青年的目光又回到那幅画像上,若有所思:“原来是宋将军府上的姑娘走丢了......”
“宋将军?”常宁更糊涂了:“宋将军府上的姑娘丢了,袁常侍着什么急?况且他耳目众多,不缺找人的人手,怎么会托到公子这里?”
“正因为耳目众多。”青年看着信上的内容,说道:“袁怀知道我奉圣人密令来郃州办事,又已经查到那位宋姑娘很可能就在郃州一带......我既然在这里办案,他如果大张旗鼓地找人,难免有妨碍圣意的嫌疑。”
至于为什么宋将军府上的姑娘丢了,一向独来独往的袁常侍会暗中着急——大概和往事有关吧。
很多年前,宋将军和袁常侍都曾效忠于同一个人。
想到这儿,青年眼中闪过一丝恍惚。
“那公子要帮这个忙吗?”
“为什么不帮。”青年回过神,感叹道:“这种能让袁公欠人情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啊。”
“可是公子也没什么需要求他的——”
“这话就不对了。”青年重新坐回椅中:“路上白捡的东西用不用得着另说,总得先捡起来。你不捡,就有别人来捡。我这个人,最看不得别人捡便宜,要是看见别人白捡了便宜,我连觉都睡不好。”
常宁:“......”
公子这些半真半假的歪理,总是层出不穷。
“宋姑娘走丢这件事,既然发生在郃州,或许和眼下正在查的案子有关。”青年用两根手指推了推书案上的画像,吩咐道:“徐家村的事情既然已经查实,就立即查办。你亲自跟过去,带着这幅画像,留意有没有年纪样貌相符的人。”
“是。”
常宁收好画像正要退下,书案后的人又叫住他:“等等。”
“公子还有什么吩咐?”
“姑娘走丢的事不宜声张,找人归找人,别多嘴。”
常宁嘴角一抽。
他常宁可是郑国公府百里挑一的高手,专业素养过硬,面冷、心冷、手中的刀更冷,怎么会是多嘴的人?
公子这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近随委屈地退下,书房门关上后,青年的目光落在被镇纸压着的那几张按着血手印的粗纸上。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微微挑眉,露出思索的表情。
***
此时的徐家村,并不平静。
里正气呼呼地回到家里,半边脸上还带着没消的红肿。
他今天带着银子进城去见贵人府上的管事,刚说了没几句,就有一个肥头大耳的锦衣男子走进来。管事说那是府上的公子,他正要行礼,就被那位公子一脚踹在胸口,还扇了他一耳光,对着他破口大骂。
他莫名其妙却只能连连赔罪,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公子。
莫名其妙挨了打,心里自然犯嘀咕,回来的路上仔细回想那位公子骂他的话,心里不禁冒出一个猜测。
四惠巷的那位“员外”从来没露过面,难道···
而老栓弄丢的那个“好货”,听说原本就是要送到四惠巷的···
现在老栓夫妻不见了,那“货”也跑了——
他去贵人府上想说明这件事,话还没说完,就被贵人府上的公子打骂了一顿。
想着这些,里正坐在凳子上,心里渐渐有了个猜测。
这时跛脚妇人端着一盆水进来,捧到他面前,低声说:“洗手吧,饭准备好了。”
“滚!这时候来碍什么眼!”
正在气头上的男人一把掀翻水盆,热水全泼在妇人身上。
妇人面无表情地蹲下去,用抹布擦地上的水。
“让你滚没听见是吧!”男人一脚踢过去,好像要把今天在城里受的气全都发泄在这个骨瘦如柴的妇人身上。
妇人咬紧牙关忍受着他的拳打脚踢。
“别打娘,别打娘了!”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哭着扑过来抱住妇人。
“你也来找不痛快是吧!”男人更生气了,一把拽起小女孩就往堂屋外走:“看来上次的教训还不够!今天非打死你这个赔钱货不可!”
小女孩哭喊着挣扎。
妇人见哀求没用,心里害怕极了,抓起手边的木凳,爬起来追上去,朝着男人身上砸了过去。
男人的脸色顿时阴沉到极点,丢开小女孩,抓起门边的铁锹。
身上还滴着水的妇人回过神来,脸色惨白地后退几步。初春的夜晚,冷得让人发抖。
“爹,出事了!”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外面跑进来,看都没看妇人和女孩,气喘吁吁地说:“外面来了好多像是官差的人!”
“官差?”握着铁锹的男人皱皱眉,却并不慌张:“我去看看!”
“娘,你怎么又惹爹生气!”少年埋怨了妇人一句,也跟着跑了出去。
浑身发抖的妇人上前抱住女儿,小声安慰:“妞妞别怕......”
然而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
这么多年她早就习惯了,可是她的女儿......别说能不能平安长大,就算长大了,等着妞妞的又会是什么呢?
亲生女儿也能拿来换银子,在这个魔窟般的村子里并不是没有先例。
外面的声音越来越乱,火光映亮了夜空。
妇人紧紧抱着女儿,下意识地抬头看向院外,火光也映入了她那双枯寂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