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甜糖果 > 第17章 各自奔赴各自奔赴

不甜糖果 第17章 各自奔赴各自奔赴

作者:茶只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04:54:02 来源:文学城

实验中学的宿舍是四人一间,许行知被安排在靠窗的上铺。他把简单的行李放在床头,窗外是陌生的操场,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在跑道上训练。

这是他转学的第三天,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早读,晚上十点熄灯。实验中学以军事化管理闻名,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为梦想拼命。

“许行知?”下铺的男生探出头,“班主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

班主任李老师是位严肃的中年女性,她推了推眼镜:“行知,我知道你家里的情况。实验中学给你这个机会,是看中你的潜力,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我不会的,老师。”

“这是你的课程表。”李老师递给他一张表格,“另外,物理竞赛集训下周开始,你要做好准备。这次是全国赛,对手都很强。”

许行知看着课程表,每天的课程排到晚上九点,周末还要加训。这样的强度,正是他需要的——忙碌可以让他暂时忘记那个总在梦中出现的女孩。

他拿出手机,屏幕上是温静的照片。照片上的她围着那条深灰色围巾,笑得眉眼弯弯。他轻轻摩挲着屏幕,然后关掉手机,翻开物理习题集。

在实验中学,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他只是一个成绩特别好的转学生,一个总是独来独往的竞赛生。他把自己埋进题海里,用公式和定理填满每一个思念的间隙。

而此时的温静,正在经历转学后的第一个周末。

教室里的空座位很快被新来的同学填满,但温静总觉得哪里不对。没有人在她解不出题时轻轻敲她的椅背,没有人在体育课后递给她一瓶水,没有人在放学时自然地接过她手里最重的书包。

“班长走了,感觉教室都空了。”赵雨晴叹气,“连陈雪都转学了,听说她爸爸把她送到国际学校去了。”

温静默默整理着书包。许行知留下的那本《物理疑难解析》已经被她翻得起了毛边,每一页都写满了她的批注。遇到特别难的题目时,她会在旁边画一个小小的心形,假装他在身边指导她。

“静静,你看这个。”王鲲灵突然凑过来,指着手机屏幕,“实验中学的月考成绩公布了,班长又是第一!”

温静接过手机,看着成绩单上那个熟悉的名字。他果然在哪里都会发光。

那天晚上,她给许行知发了转学后的第一条短信:“看到你的成绩了,恭喜。一切都好吗?”

他直到深夜才回复:“一切都好。你呢?”

她看着那简短的三个字,仿佛能看见他疲惫却依然挺直的背影。

“我也很好。”她回复,“就是有点想你。”

这次,他再也没有回复。

实验中学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许行知只能在周末借用班主任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话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他总要飞快地问完父亲的病情,然后匆匆挂断。

有一个周末,他鼓起勇气用班主任的手机给温静发了条短信:“这周过得怎么样?”

她几乎秒回:“很好!物理考了班级第三,多亏了你的笔记。”

他看着那条短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班主任在一旁咳嗽了一声,他赶紧收起手机。

“女朋友?”班主任挑眉问。

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年轻真好。”班主任笑了笑,“不过记住,实验中学的校规很严。”

他明白班主任的暗示。在实验中学,早恋是绝对的红线。

从那天起,他不再给温静发短信。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封手写信。

第一封信很短,只有一页纸。他告诉她实验中学的作息,告诉她这里的樱花比一中的开得晚,告诉她他加入了天文社,因为那里的望远镜能看到最远的星星。

温静把信看了无数遍,然后认真地回信。她告诉他班级的近况,告诉他赵雨晴和王鲲灵还是老样子,告诉他她的物理成绩又进步了。

他们的信在路上交错,像两条永远不会相遇的平行线。

六月下旬,实验中学举行了一次模拟考试。许行知毫无悬念地拿下年级第一,学校特意为他召开了表彰大会。

站在领奖台上,他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突然想起那个樱花纷飞的午后。如果她在台下,一定会用那种崇拜又骄傲的眼神看着他。

那天晚上,他写了一封长信。信里没有提获奖的事,而是详细解答了她上周信中问到的几道物理题。在信的结尾,他写道:

“这里的星空很美,但不及你眼中的光芒。”

温静收到这封信时,正在为期末考试熬夜复习。她看着那句藏在解题步骤中的情话,忍不住红了眼眶。

七月初,许行知要去北京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临行前,他给温静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只写了四个字:“等我回来。”

温静把明信片贴在书桌前,每天看着它入睡。

决赛那天,她特意早起,对着东方默默祈祷。虽然她知道,他从来不信这些。

比赛结果在三天后公布。许行知获得全国一等奖,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

消息传到一中时,整个学校都沸腾了。

“班长太厉害了!”赵雨晴激动地摇晃着温静的肩膀,“保送清华!这下你们可以一起去北京了!”

温静笑着,心里却有一丝不安。他还会记得那个“一起去北京”的约定吗?

许行知从北京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温静打电话。他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兴奋:“我拿到保送了。”

“我知道。”她说,“恭喜你。”

“温静,”他顿了顿,“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她的心跳突然加速:“记得。”

“我会在清华等你。”他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你一定要来。”

挂掉电话后,温静在日记本上画了一个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校门下,她工工整整地写下:

“等我,我一定会来。”

暑假开始后,许行知更忙了。虽然已经保送,但他依然每天去学校,帮老师辅导其他竞赛生。晚上,他要去医院陪护父亲,还要做家教补贴家用。

温静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暑期补习班。她知道自己和清华的差距还很大,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七月的午后闷热难耐,教室里的风扇吱呀作响。温静在做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时,无意间在草稿纸上写满了“许行知”三个字。

赵雨晴凑过来看了一眼,笑嘻嘻地说:“想班长啦?”

温静红着脸把草稿纸揉成一团。

“告诉你个秘密,”赵雨晴压低声音,“我听说班长每天都会去市图书馆自习。就在二楼靠窗的位置。”

第二天,温静果然在图书馆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低头做题的样子和从前一模一样。她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上前打扰。

她选了一个他能看见却不会注意到的角落,悄悄坐下。整个下午,他们各自学习,偶尔抬头,目光在空气中短暂相遇,然后又迅速分开。

傍晚,许行知收拾书包离开。经过她的座位时,他轻轻放下一张字条:

“明天还来吗?”

她看着字条,心跳如鼓。第二天,她又在同样的时间来到图书馆。这次,他给她留了一个座位。

整个暑假,他们就这样默契地在图书馆学习。不说话,不并肩,只是安静地陪伴。有时他会递过来一本参考书,有时她会放一瓶水在他桌上。这种无声的交流,成了他们之间最温暖的秘密。

八月中旬,许行知的父亲出院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好,但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开学前夜,许行知约温静在护城河边散步。夏末的晚风带着凉意,河面上倒映着两岸的灯火。

“我明天就要去北京了。”他说,“清华的预科班提前开学。”

虽然早有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温静的心还是沉了一下。

“这么快...”

“嗯。”他停下脚步,看着她,“我会在北京等你。”

河风吹起她的长发,她用力点头:“我一定会考上清华。”

他笑了,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送你的生日礼物。”

她这才想起,下周就是她的生日。盒子里是一条项链,链坠是两个交织在一起的字母:W和X。

“我自己设计的。”他轻声说,“温静和许行知,永远在一起。”

她摸着那个链坠,感觉它像一团火,烫着她的掌心。

“帮我戴上。”她转过身。

他的手指有些颤抖,试了好几次才扣上搭扣。项链贴在她的皮肤上,带着他的温度。

“等我到了北京,每天都会给你写信。”他在她耳边说。

“我会每天戴着这条项链。”她承诺。

夜深了,他送她到家楼下。在路灯投下的光晕里,他轻轻吻了她的额头。这个吻很轻,像蝴蝶掠过花瓣,却在她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再见。”他说。

“再见。”她看着他,要把这个瞬间永远刻在记忆里。

他转身离开,身影渐渐融入夜色。温静摸着额头,那里还留着他唇瓣的触感。

那一夜,她在日记本上写满了一句话:

“北京见,我的少年。”

而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许行知在手机里写下:

“为了你,我要让整个清华都知道你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