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识金缕衣 > 第2章 旧疾

不识金缕衣 第2章 旧疾

作者:晓岚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02:19:03 来源:文学城

文茵是习武之人,耳力极好,听到李巍和陆月襄的随从说话,便把听见的一五一十转述给坐在身旁的公主。

“陆大人的母亲旧疾发作,万岁爷叫陆大人且放下朝务归家侍疾,又传了太医院积年的老太医走一趟陆府。”

文茵心说,万岁爷虽然年龄尚小,处理事务颇为周全,有明君之风,公主可以少操些心了。

“传话给李巍,请陆大人先过。”姚玉质平静的说。

文茵朝李巍扬声开口,传达公主的命令。

只见那位当下在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没有就此离开,反而翻身下马,令随从将马匹牵到一旁,避让公主的车驾。

“陆大人承让,我等护送公主归府,片刻不得耽误,就不与您客气了。”李巍吐字铿锵有力,不用文茵传话,清晰的传进车里。

车队重新开动,文茵放下帘子。

刚才,她看到李巍一只手暗中提握腰间的刀柄,竟是起了杀机,把文茵唬了一跳。

“陆大人今天倒还知礼,不然,不然……”

文茵非常怀疑,如果陆月襄没有推让,而是大摇大摆的越过公主的车驾,李巍准会一刀砍了他。

她在一旁嘀咕,姚玉质没有答话。

头上的玉色珠钗从发髻中垂下来,随着马车轻轻摇晃,衬得颜白如玉的脸庞比极地的冰雪还要冷。

他对她的嫌弃,当她摔下山崖,神志从混沌变得清明的那一刻,她才恍然大悟。

来自他母亲的不喜,她却是很早就懵懂的感觉到了。

所谓“旧疾”,总是非常凑巧的出现在他从外面归家之际。他的母亲总有法子让她那个孝顺的儿子看到,他从流民堆里捡来的小傻子是如何不堪重用。

那时的她,只会以为真的是她的问题,只会为失手打碎了药罐而惶恐,而愧疚。

他并不指责她,兀自清扫了碎片,又亲自上手给母亲煎药。她便越发惭愧,觉得自己没用。

文茵见公主脸色愈显苍白,一脸倦怠只是不语,忙把提早备好的养荣丸拿出一粒,又盛了一盅安神汤,伺候公主服下。

“这些天赶路赶得太急,您的思虑又太重,一门心思的扑在万岁身上,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吃不吃得消。从今天起,我陪着您,咱们哪里也不去,什么也别想,静养个一年半载的,才好呢。”

文茵像个唠叨的老母亲,姚玉质微微笑了,闭目靠在她肩膀上。

“你还未来过京城,想去哪里逛,自己去便好,不用总是守在我身边。”

“那怎么行?我是殿下的护卫,自然是殿下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车队快速离开。马车里的喁喁低语声模糊的听不清,随风淹没在杂乱的声响里。

陆月襄收回视线,跃上马背,朝行馆的方向驰去。

和公主相遇的这条路根本不是回陆府的路。

长随不敢过问,打马跟在主人身后。

到南郊行馆的时候,主管行馆的胥吏正在指使杂役打扫院落和房间。众人得了公主的赏赐,有说有笑,院中喜气洋洋。

陆月襄忽然闯入,未及他们作揖行礼,也不等小吏上前寒暄,一袭红袍卷起一阵风,向公主下榻时住过的内院走去。

差役们拿着扫帚面面相觑,不知相爷意欲何为。小吏愣了一下,忙一路小跑跟上。

然后眼睁睁瞅着,这位昔年曾执掌过刑部的一品大员像勘察重大疑案的现场一般,驻了脚步,面无表情的环视周遭。

空荡荡的屋子里,公主从益阳带来的物件和用品都搬走了。

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证明她就是她的东西。

窗边摆着半扇雕花月牙桌,两把圈椅。陆月襄走过去,从桌面上捻起一根断掉的红线。

不到一指长的线头,连边角料都算不上。陆月襄手指一松,线头落了回去。

“大、大人?”小吏结结巴巴的开口。

陆月襄朝小吏略微颔首,不发一言。又站了片刻,方大步离开。

留下行馆中人满头雾水。

陆月襄和长随从南郊行馆出来,绕路回到陆府,比平时多用了一柱香的功夫。

到府宅门口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

“九叔!”

陆月襄的侄儿陆拾遗站在角门处,看到堂叔父,眼前一亮,冲了上来。

陆拾遗刚喊了一嗓子,眼圈就红了,“侄儿不孝,把叔祖母气病了!叔祖母不要我做她的孙子,您让我回武陵去吧!”

陆月襄拍了拍侄儿的肩膀,安抚道:“你祖母有头痛的宿疾,把武陵带来的药煎了吃上几日就无碍了。”

他扫了一眼,太医院胡太医的轿子就停在角门旁边,几个轿夫在门房里头喝茶。

陆拾遗连忙补道:“太医已经来了!也给叔祖母瞧了病!正在陪老人家说话!”

看来的确如他安慰侄儿说的,没有大碍。

陆月襄放下心。母亲的病是早年操劳攒下的病根,吃着药不能让人片刻就痊愈,好在也不是浸入脏腑的顽疾,这几年还算身体日益康健,令人甚慰。

叔侄二人从门口一路往里走。说话声,笑声,从远处挂着一排灯笼的上房里传出来。

一个年轻娇媚的女子站在灯笼下张望,看到从月色里走出来的红袍青年,惊喜的喊道:“老夫人!爷回来了!”

她迈着碎步迎了上去,陆月襄的目光没有在她身上停留,极快的走上台阶,步入正房。

陆月襄的母亲蒋氏听见门外头的通传,当即面露喜色,正要从椅子上起身,儿子就进来了,双手托着她的手臂,扶着她坐了回去。

他还穿着参加新帝登基大典时御赐的礼袍,胡太医慌得就要行礼,也被他上前一步挽起手臂拦了下来。

“有劳老大人为家母看诊,月襄不胜感激。”

胡太医连忙摆手推辞。老夫人说她头痛,心口也痛,他并没有诊出什么毛病,如往常给宫里的娘娘看诊那般,给老夫人切了个平安脉,开了个养生方。

“人逢喜事精神爽,大人一回来,老夫人的病自然药到病除。”

老夫人的病十有**是装出来的,胡太医没有当着陆月襄的面戳穿,讨巧的应付了过去。

陆月襄对母亲深揖赔罪。

自从今年开春,大行皇帝的病情恶化,没几天就去了。

内阁中比他资历深的两位辅政大臣,不巧一个告了病,一个丁忧。调和六部朝臣,安抚勋贵后戚还有外头的藩王,又力压众议、以雷霆之钧定下嗣皇帝人选,每一桩每一件都不轻松,只能他一个人生生的扛着。

算起来,他已经有四个月没有归家。

蒋氏靠回到椅背上,拿帕子擦着眼角哀哀的对陆月襄说:“往年我一个月总还能见着你一回。这半年,你把老娘亲忘得一干二净。大禹治水也没有你这么勤勉的。”

她见儿子惭愧的说不出话,心里越发有了底气,哽咽道:“我这辈子享不到媳妇的福也就罢了!连亲孙子也没一个!我一个孤寡老婆子,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住在京城有什么意思!你送我回武陵去罢!我回去守着你爹的坟,好歹也有个伴!”

“老夫人,可别这么说,您的福气大着呢。”娇滴滴的女声又起。

还是刚才那个丫鬟打扮的女子,走到蒋氏身后,轻手轻脚的给她按揉肩膀。

陆拾遗垂下头,拼命把眼泪眨了回去。

一个两个的都要回武陵。

陆月襄只觉得额头里边像塞了块巨石,又似扯了张大鼓,轰隆隆的响,还刀劈斧斫的疼。

他连着几个月歇在内阁衙署附近的官舍,案牍劳形,宵衣旰食,就没睡过几个完整的觉。

前天在南郊行馆迎接新帝一行人,更是如晴天中的一道霹雳,劈得他晕头转向,不知道上天是在眷顾他,还是在戏耍他。

别人不清楚,只有他自己知道,从见到那张面容起,他这几天就没阖上过眼睛。

陆相家的老夫人好好的说着话就抹起了眼泪,胡太医面露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陆月襄清咳了一声,对胡太医正色道:“我有一处疑惑想跟老大人请教,劳烦您去书房坐一坐,我稍后就过来。”

书房平时是陆拾遗住着的,他胡乱擦了把眼睛,请胡太医去书房吃茶。

孩子和客人都走了,陆月襄冷淡开口:“我与我母亲说话,你出去。”

蒋氏和站在她身后捶背的女子均是一怔。

屋子里再没有旁人。

女子刻意修饰过的粉嫩面皮顿时涨得通红。

蒋氏想起今天催儿子回来的真正意图,放下帕子收了眼泪,拉着女子的手,把她牵到身边。

“兰香不是外人,伺候我的几个丫头里面,就数她最得我的意。她今年已满十六,不止容貌出挑,人也灵巧……”

陆月襄面色微沉,冷淡的扫向被母亲拉着手羞答答的婢女。

他的两道目光就像两把淬了冰的刀片,刮到身上便血肉模糊骨不附体。兰香只觉心惊胆战后背发毛,不敢再赖在蒋氏身边,难堪的退了下去。

儿子打小便有些脾气,官越做越大,积威益重。蒋氏心里也未免有些惧怕,仗着自己总是他的亲娘,也是为了他好,颤抖着唇说:

“我本来还想着,你不愿意续弦也就罢了,收个姨娘生下儿子也是一样的。哪料到,你竟要把拾遗过继到名下来,这件事说什么我也不答应!你要么给我一个亲孙子,要么就叫我一头撞死在你面前,我死了也就不操这个心了!”

陆月襄的头又痛起来,依稀忆起很久以前,他在武陵县学求学,母亲旧疾发作,怕他分心,一味地瞒着他,他从来往县里的乡邻嘴里才得以知晓。

他当时便想到家中那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儿。他担心她一人应付不过来,着急的赶回家。小姑娘果然正在哭,地上是碎了一地的瓦片,和撒了一地的汤药。

那时候,他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烦躁过。

“母亲,我上京赴试的那年,遥娘从山上摔下来,寻她收殓,下葬合棺,都是您亲手操办的吗?”

陆月襄的声音低沉,疲倦,透出森凉的鬼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