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婚不育在七十年代 > 第32章 随军

不婚不育在七十年代 第32章 随军

作者:凤凰飞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31 07:48:57 来源:文学城

在油菜籽收割完之后,紧跟着就是割麦子。大队长和支书继续组织村民们抓紧时间割麦。

麦子如果没有及时收割,一旦超过天数,麦穗就会脱落。而且要是万一碰到大风大雨的天气,那小麦减产就是铁板钉钉了。

在夏季炽热的天气里,太阳就如同一轮烈火一样挂在天上,炙烤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小麦,和一群劳作的村民。

火热的太阳照在身上晒的要命,只消半个小时,没有戴帽子的村民,就会被晒的黑红黑红的。而且田间闷热,割麦时麦穗的芒刺扎的人瘙痒难耐。

林双站在麦田里,头上戴着草帽,只觉得热的难以忍受。旁边的吴远程戴着斗笠,已经是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

他对林双说:“真想吃根冰棍儿,喝瓶汽水。”林双说:“别想了,越想越难受,咋们一会儿多喝点水吧,小心中暑。”

村民们是天蒙蒙亮的时候来地里收麦子的,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时,天气凉爽舒适,大家抓紧时间收割。

大人们在前面割,林双吴远程和几个半大孩子在后面捆,小孩子们在后面提着篮子拾麦穗。早上林双来的时候给孩子们都分了糖,他们对林双很亲近。

“知青姐姐,等我们拾了麦穗都给你。”孩子们对林双说道。

现在已经是正午时分,天气太热了,村民们只好干一会儿活儿,就到树荫下休息一下。坐在地上的村民们个个都猛灌凉白开,孩子们也和林双一起坐在树下。

这时候竟然传来了卖冰棍儿的叫卖声。吴远程一跃而起,等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装着冰棍儿的木箱子的小贩走近时,吴远程让孩子们帮他一起喊人。

卖冰棍的是个上岁数的老伯,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

村里的孩子平时吃不上几回冰棍儿,除了卖冰棍儿的小贩不常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大人舍不得给买。

吴远程看了看坐在树下乘凉的人,对卖冰棍儿的老伯说:“给每个孩子一根。”听到吴远程的话,孩子们欢呼起来,卖冰棍儿的老伯也露出了笑容。

老伯打开木箱,掀开层层棉絮后,一股冰凉、香甜的水汽冒了出来。

不说吃,光是闻着这股凉气就是种享受,孩子们的口水不由自主的都流了出来。

吴远程热的先拿了一根,站在旁边吃起来,随后孩子们每人都分到了一根。

吴远程给林双要了一根奶油的冰棍儿,林双嘱咐吴远程不要吃的太急,怕他的身体会出问题。

冰棍儿二分钱一根,吴远程给卖冰棍的老伯结了账。旁边有家境殷实的村民花五分钱跟老伯买了一大块儿冰,放在了中午送饭用的盆子里慢慢吃。

冰棍上包裹着纸,上面还印了红色或是绿色的图案。

孩子们拿着买来的冰棍,剥开包装纸,一股清新的凉气从冰棍上袅袅升起。

孩子们珍惜的一点一点地享受着那清凉甘甜的味道,顿觉暑意全消,精神倍增,真有说不出的舒爽和惬意。

咬一口含在嘴里,既舍不得嚼碎,更是舍不得咽下,舌头被冰得麻麻的。

日头越来越偏西,天气渐渐凉爽起来。村民们抓住机会,尽快的收割,直到天色已晚,快看不见了的时候才收工。大人们弯腰割了一天麦子,累的腰酸背痛的。

一起往回走的路上,孩子们要把拾到的麦穗送给林双和请他们吃冰棍儿的吴远程,被他们两个给拒绝了。

知青们一起疲惫的走在石板路上,村子里炊烟袅袅,一层薄薄的烟雾弥漫在村子的上空,偶尔还会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

孩子们在岔路口大声的和知青们挥手告别。回到了知青宿舍,婉仪已经做好饭,正在烧热水。

坐在饭桌边休息的知青,累的都不想站起来去洗手。

早上林双把她的午餐肉和鱼罐头给了婉仪让她给知青们加餐,婉仪还把过年前腌的腊肉拿出来做了腊肉炒菜。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看着这桌饭菜,觉得心情都变得好了起来。

吃完饭,知青们累的都不想说话。洗衣服的洗衣服,排队洗澡的洗澡。

林双洗完澡,把衣服也洗了,婉仪怕洗澡水不够又去厨房烧水。

吴远程累的连衣服都不想洗了,他竟然说,谁帮他洗衣服他就给谁钱,被大家一顿的笑骂。

林双回到房间,加餐洗漱之后,躺在竹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失眠在知青宿舍那是不存在的,晚上香柔累的竟然打起鼾来。

第二天一早,睡梦中的众人被邻居家高昂的鸡鸣声吵醒。吴远程气的在屋子里大喊,要把那只鸡抓来吃肉。

林双听见鸡叫声拖着酸痛的身体从床上爬起来,匆匆吃了点东西,又和其他知青们一起去集合点儿集合割麦子去了。

早饭吃的简单,没有多少油水儿,知青们都盼着中午这顿饭呢。

正午婉仪顶着大太阳来给大家送饭。剩下的麦子已经不多了,今天下午就能割完,村民们都放松下来,大队长和支书也坐下来吃饭了。

这些天抢收,大队长和支书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林双看到坐在她旁边的一家人打开了送来的包裹,然后把食物拿了出来,放到从旁边摘来的大叶子上,只有几个野菜窝头和几块儿咸菜。

和她一起捆麦子的一个半大孩子拿起一个窝头啃起来。林双手里的是玉米面菜团子,咬开里面是青菜和腊肉鸡蛋做的馅,鸡蛋是昨天晚上李国庆去老乡家里买来的。

林双低头吃饭,不只是林双其他知青们也都很低调的在吃饭,婉仪又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大瓦罐,和一摞碗,大瓦罐里面装的是绿豆汤。

每人又喝了一碗绿豆汤之后,婉仪收拾东西回去了。知青们有的靠着大树闭目养神,有的干脆直接躺在地上休息。

下午下工的时候,麦子已经全部割完收进了仓库里,大队长和支书彻底松了一口气,麦子收割回来并没有完,还要进行晾晒脱粒。

晚上,大家都睡下之后,外面下起了大雨。

漆黑的夜晚,天空像是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倾盆而下。一道又一道映亮了屋子的闪电之后是震耳欲聋的雷声,一声接着一声震的人心头直跳。

林双已经醒了,她躺在床上听着外面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哗的大雨声。

过了一会儿外面又刮起了狂风。风声呼啸着裹挟雨水打在墙上的发出刷刷的声音。

从遮着布的小窗吹进来带着水气的空气,林双深吸一口,连日的燥热终于退去了。

第二天一早,天气放晴,知青宿舍院子里的地面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李国庆掀开盖着水井的盖子,开始打水。

今天是休息日,知青们已经商量好了一起去县城。自从抢收以来,他们还没休息过,好多东西早就需要添置了。

而且知青们都是年轻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这么多天,也想出去散散心。

出了院门知青们发现,街上还有被昨晚的大风刮下来的树枝和树叶。村外的小河里,沟渠中都淌着大大小小的水流。

大家到了县城照例先去邮局。林双收到了沈承寄给她的信,拆开一看是一张火车票。

她给沈承打去了电话。沈承对林双说,她随军的手续都已经办好了。让她准备准备下个星期就坐火车过去,到时候他会去车站接她。

沈承还说,本来他是想回来接她的,但是临时有事儿走不开,只能林双自己过去了。

林双看着手中的车票,她知道早晚都会过去,只是这一天来的比她想的要快。林双深吸口气,又缓缓的吐出来,好吧!早晚也是这样,去就去吧!

香柔过来看到了林双手里的火车票,很好奇问林双是怎么回事,林双告诉她自己要走了。

随后林双给林红旗打去了电话,把具体情况告诉了她爸,林红旗又叮嘱了林双一番。

因为要走了,在供销社的时候林双没买多少东西,只买了一些糕点平时加餐。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林双跟知青们宣布了这件事儿。大家即舍不她,又替她开心。

吃完饭林双开始收拾东西。被褥之类的沈承已经跟她说了,这边的不用带过去,他都已经给她准备好了。林双看来看去,只有一床毛毯需要带走,其他的都可以留下送给别人。

林双把不需要带走的东西都收拾好装进了大筐子里,拎去了女知青宿舍,全都给几个女知青分了。

几个人很开心,都要给林双钱,林双没有要。回屋之后林双又检查了一遍,除了她平时看的课本和重要的东西之外,就剩下衣服和吃的东西了。

林双又把腊肉,咸鱼,还有肉罐头都搬到厨房里去了,让婉仪做给大家吃。

第二天,林双去找了大队长说明了情况,大队长给她开了介绍信。

上工的时候,村民们都知道林双要走的消息了,还有人问她:“是你那个当兵的对象吧?”

林双这才想起来,以前她为了摆脱前任会计的儿子编的谎话。“对。”林双顺口答应,她觉得挺有趣,没想到以前的谎话竟然成了真。

和林双一起编玉米皮的孩子们很舍不得她。都跑来看她,还把自己的小礼物送给她,周二妮也来打麦场看林双。

今天天气晴好,收割下来的麦子从仓库里搬出来,摊开来晾晒。林双和几个上岁数的人一起在打麦场翻晒麦秸秆。

林双看着远处正在用拖拉机、老牛、骡马翻耕土地的人们一边和周二妮聊天。

“我听说你要走了,真舍不得你,不过走了也好,在咋们这儿天天种地能有什么出息。”周二妮感慨的说道。

“种地也有种地的好,都不种地了吃什么!”林双说道。

“种地太苦了,你听说了吗?旁边大队的麦子没收完,在下大雨的那天把地里剩下的麦子都淋了,再加上刮大风,减产了不少。咋们大队也是多亏了有大队长和支书,让咋们加班加点的抢收,要不然也惨了。”周二妮托着下巴坐在旁边继续说道。

“都会好的,没准儿以后咋们种地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到时候机器一开,都不用收割,就都自动变成了麦子粒,咋们直接拉回家里就行了。”林双想起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收割景象。

“真的嘛!要是那样就太好了。”周二妮露出来憧憬。

“对,不光是麦子,就是水稻,玉米,小米都可以。”林双继续说着。

“那可真好!”周二妮满怀希望的走了。

林双起身去翻麦秸。晒干之后,接下来就是要铡麦子。就是用铡刀将麦子拦腰折断,铡麦子大多四人一组。

有的时候麦子收割下来就要进行铡麦,但是现在村民们都去翻地准备种下一季的农作物去了,大队长让他们先晒一晒。

麦子铡下之后经过多次翻场,晾晒,就要安排打场了。村民将驴、骡牵来,上套,戴上蒙眼,将碌碡挂到套上,用一木杆支着碌碡,吆喝一声,打场开始了。

有的生产队没有牲畜就要人工打场。人戴着斗笠光着膀子,肩上只戴着肩垫,或者在臂膀上披上一包袱、小褂什么的。

然后挂上碌碡开始打场,碌碡吱呀的滚动声,木叉翻动麦穗的刷刷啦啦声,还有人舞动梿鞯打麦的嗵嗵声,一片繁忙。

滚来翻去几遍过后,将麦秧挑出来,将麦粒连糠一起用戗板、搂筢、木锨、扫帚等工具集中到一起。再将麦秧摊开晾晒一阵子,再打,如此反复,这就叫揽场。

接下来就是扬场 ,不过林双看不到了,她已经坐着火车走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