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不纯臣 > 第95章 九十五

不纯臣 第95章 九十五

作者:轻微崽子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7-31 10:24:55 来源:文学城

“舅舅……”朱文忠才开口,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朱文忠只得退到一旁。

沈书后背有些冒汗,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得定住了。沈书思忖着双手做了个礼,姿态谦卑地回答:“晚辈奉命绘制和州舆图,完工后染了一场风寒,在家休养。兄长在军营效力,前日奉命送归妇人回城外家中,在莘乡附近歇了一夜,早晨快离开时,遇到郭公派出的数人一队的探哨。当时兄长只一人在河边饮马洗脸,昨日练兵结束后回家来,同晚辈讲了此事,兄长知晚辈跟在少爷身边做伴读,令晚辈将此事悄悄告知少爷。”

“哪一营?”朱元璋在书桌后坐下去,平静地打量眼前的少年。

“顶头的上官是曹震。”

“冯国用。”随朱元璋一声唤,门外走进来个人。

方才进门时,沈书便见书房外有两人站着,只以为是看门的兵丁,听见这个名字,像是一道雷劈到了脑门上。沈书一直低着头,只能看见那人黑色的靴子,步履沉稳地走上前去。

“你去一趟军营,到曹震手下要一个人。”朱元璋道,“你兄长叫什么名字?”

沈书抬头看了一眼冯国用,那人比朱元璋还要年长,一身武将装束,眉宇间却笼着一股温和的气质,不似朱元璋杀气凌厉。

沈书作揖道:“晚辈兄长名为纪逐鸢,在曹牌头手下做一名十夫长。”

冯国用领了朱元璋的命令出去传人。

而朱元璋半晌无话,沈书本以为他会先盘问一番,室内一片沉寂,沈书纷乱的思绪反而定了下来。他感觉到朱元璋不大耐烦与他对谈,沈书心想,应该是自己年纪太小,只是一个小小伴读,朱元璋本就更加赏识和重用武将,上行下效,前几次与朱文正面见,叔侄二人倒给了沈书相似的感觉。

沈书正在胡思乱想,朱元璋唤来一人,带他下去吃茶听吩咐,朱文忠被留了下来。

“人是什么来头?”朱元璋的声音说。

沈书脚步未有停顿,跟从来人,被领到书房西面,穿过一条回廊。小厮在前吱呀一声推开门,是一间斗室,打扫得很干净。

沈书坐下后,小厮便将茶盘端出去,不过片刻,换回来另一个茶盘,茶壶都变了花色,小厮烫过了杯子,为沈书斟满茶,退了下去。

那边书房里,朱文忠按沈书和他说好的交代道:“是攻打高邮的盐军敢死队,兄长是盐民,两人不是亲兄弟,小的那个,父亲考取过进士,大的勇猛,能从敢死队活下来,身手了得,颇得曹震赏识。”

曹震只是个牌头,但朱元璋知道这号人,那也是一个能打的,早有意要提拔,只是军中掣肘太多,暂时搁置了。

“这个小孩,说的话漏洞颇多,他哥既然出城的时候发现了郭公的探哨,为何不直接禀报给牌头,却叫弟弟来你跟前说?”

朱文忠微微皱起了眉头,犹豫道:“或者人微言轻,怕不受重视?”

“如果真有大队人马来和州,逐层上报才是正道。要不是危言耸听,造谣生事,就是隐瞒不报,想让弟弟在你的面前立功请赏。”朱元璋冷漠道,“文人最爱生事,九曲回肠,心思复杂。你马背上的功夫还要勤加练习,多跟你哥哥学,对那些个文士,问策时固然要虚心求教,平时驭下却要拿出威严来。饱读诗书的儒生总把在前拼杀搏命的儿郎当成傻子,成天只知道清谈论道,口舌上指点江山,最是无用。用得上时用,用不上时断不用同他们客气,治下须严,赏罚分明,以威服人,才没人敢对你阳奉阴违。”

朱文忠听得满头是汗,有几句话想说,却不敢说,只有讷讷称是。

家丁端上茶来,朱元璋看朱文忠面色发白,额上冒汗,也不想吓着外甥,便叫朱文忠随意用些茶水果子,朱元璋蹬去一只靴子,光脚踩在桌下横木上,抽出城防修葺用银的簿子,乃是饭前他回府时,李善长那边着人送来的。

又是要钱。

朱元璋叹了口气。

若是平日里朱文忠定然要为他分忧,此时心里却十分惧怕,心中不住盘桓着一个念头:沈书千算万算,恐怕没有能算到,他舅舅为人多疑,对那些个名声在外的儒士确实肯花钱,肯拉下面子去礼贤下士,可他从未将文人当成心腹,手里养的门客不多,更别提像是沈书这样年纪尚小,身无功名的少年郎,恐怕在朱元璋心里,已经把沈书当成是只知哄少爷开心,成天花言巧语的小书生。

朱文忠飞快瞥了一眼朱元璋,想要为沈书美言两句,却知他舅舅为人固执,说得多了,恐怕更坐实了他偏疼沈书,用人唯亲的罪过。

于是舅甥二人,各怀心事,俱是满脸愁容。

朱元璋不仅烦钱的事儿,更烦孙德崖还不走,不日间怕是和州也要被搜刮一空。也烦朱文忠这个外甥还是年纪太小,不仅不能像朱文正那样替他带兵分担,还须得给他找好的师傅,勒紧一点,悉心教导。

无论手底下能用的人再多,终究隔着一层,都不是自家人。文正、文忠二人不同,名义上是认下的义子,跟他朱元璋是有血缘关系的,将来就是他的耳朵眼睛,他们身边的人,不能有半点差错。

朱文忠闷闷不乐地拿果子吃,糯米吃在嘴里没半点滋味。

冯国用回来了,在外请示。

“进来。”朱元璋抬头。

冯国用头前带路,朝身后人做了个手势,示意跟着的年轻人上前。

先才见过沈书,一脸书生文气,唇红齿白一派娇少爷的做派,着实让朱元璋不快。

是以才看见纪逐鸢,朱元璋眼神便不同起来。只见眼前的年轻人身长接近七尺,比冯国用还高一截,年纪轻,身条好,却不似那些个过了不惑之年的老将,挺个大肚,而是手长脚长肩宽腰窄,其人肤色略深,眼形狭长,浑身上下散发出生人勿近的凶悍气势。

纪逐鸢入内后,对着朱元璋端详片刻,方才行礼:“总兵大人。”他单膝跪地,垂下眼睛,脖颈却昂扬,仅是朝前略倾,并未低头。

“听你弟弟沈书说,是你在饮马的时候发现郭公兵营的探哨,可细细说来。”朱元璋道。

纪逐鸢抬头回话:“前天卑职听令随曹牌头护送妇人回乡下丈夫家中,因过了宵禁的时辰,那家男人感激总兵恩情,对我们一行盛情款待,留我们在他家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卑职正在河边饮马,听见马蹄声。莘乡离和州骑马还需数个时辰,与卑职同行的众人都还没有起床,那家农户住的地方就在官道西下不足百步,卑职饮马处离官道不远,便去查看。见到三人鬼鬼祟祟盘桓在农户家篱笆外,腰系红巾,身穿皮甲,头上却裹缠青巾。”

“这是郭公手下人的装束。”朱文忠忍不住插嘴。

“弟兄们都还在睡觉,卑职便跟去看了,他们一行是个十人的小队,派了四个人回去报信,余下的六人沿官道向和州方向出发。”纪逐鸢说话没有感情,平铺直叙道。

“这事你为何瞒下不报?”朱元璋发问同时,留意着纪逐鸢的表情和语气。

纪逐鸢的神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淡道:“在和州城外见到郭公的探哨,只能推测郭公的大军也许在附近,又或者只是来探查和州四周的情形。无论是哪一种,通过军队上报,消息将经过数人,不知不觉便会传开,这样便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度。”

朱元璋眯起了眼。

“总兵大人与郭公是翁婿,堪称至亲。管子五辅答圣王所饬八礼,称以八经导之礼,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八礼无非如是,卑职以为除贵贱无常,其余皆有定论。于总兵大人而言,翁婿是亲,卑职是远,断没有以疏间亲的道理。若郭公只是派人探查和州四周眼下形势,风声走漏出去,会让外间猜想总兵与郭公不和,口舌是非,本不是我等行伍之人在意的,却是乱人家宅的大祸。”纪逐鸢道,“卑职的兄弟在文忠少爷身边做伴读,是以卑职令兄弟悄悄告知少爷,少爷自会将此事禀报给总兵大人。如此,总兵可早派探哨,军营中也不会起什么不堪的传闻。”

“你还读过不少书?”良久,朱元璋才问。

“略读过一点,被朝廷征兵前,卑职的兄弟那父亲是卑职的夫子,识了几个字,天下就乱了。”沈书让李恕过来教自己背这段话,险些要命,这一席话说完,纪逐鸢总算放心下来,后面没有要他拽文的地方了。

朱元璋看纪逐鸢的眼神起了微妙的变化。

朱文忠则是满腹狐疑,他深知纪逐鸢不可能说得出这种话来。他把手揣在袖子里,偷偷去瞥朱元璋的表情,闭起眼睛,心里有了数,他舅舅至少信了一半。

“读过管子,才说是略读过一点,那我就不能算是读过书的人了。”朱元璋大笑起来,意味深长地打量纪逐鸢,他话中有话,而纪逐鸢却像是压根没听懂似的,仍是那副不咸不淡的表情。

朱元璋有些拿不准这个小兵是胸有丘壑还是初生牛犊,他喝了一口茶,唇畔难得现出一丝微笑,沉吟道:“下不倍上,臣不杀君。有点意思,改天我要向范先生请教请教,管子五辅。”

见是时候了,朱文忠这才问朱元璋是否要派出探哨。

纪逐鸢见他们甥舅二人要议事,正想退出书房,却听见朱元璋沉声道:“这位小将留下,会骑马?”

“骑射皆可。”纪逐鸢道。他心中知道,机会来了,而这个机会是沈书送给他的。

·

日光从窗格上悄悄西斜,听见有人叫自己名字,沈书这才醒来,一脸懵地抬起头。

落在朱文忠的眼里,只见沈书的脸上印了几道红痕,迷迷糊糊地起来,眉毛微微皱了一下,像是在想这是哪儿。

“走,去我那里说。”朱文忠把沈书拽了起来,李垚跟在二人身后。

沈书才睡了起来有点头重脚轻,在朱文忠院子里的厅上吃了一盏酽茶,这才彻底清醒过来。

“真有你的。”朱文忠早已屏退左右,“给你哥搭这梯子,真是不要命了,你怕是不知道,我舅舅最厌烦文人搬弄口舌。你让你哥说的那番话,要是你说了,就是我也保不住你。”

“我知道啊。”沈书心不在焉地说,“就是知道才敢让我哥说,我才不说。”

“你怎么知道的?”朱文忠道,“你又没见过我舅舅,我也没向你提过。”

“你舅舅跟李善长说的那一席话,上上下下都传遍了,不就是用来约束文人的吗?他把风声都放出来了,我还上他跟前说郭子兴的坏话,那不拔了我的舌头。既是怀疑我造谣生事,我就做个传声筒,至于我哥那套说辞,反正是没有见证,除了那十个连身份都不明的探哨,人是追查不出来的。何况当务之急,是立刻派人去探郭公的军队是不是真来了,离和州还有多远。你舅舅还得忙着找他的心腹商量怎么朝着郭公交代,孙德崖在和州这事。”沈书吸了吸鼻子。

“你风寒还没好全,不用急着来我这里。”

沈书叹了口气:“不能不急,郭公跟你舅舅对上,孙德崖这个烫手山芋还不知道要往哪头扔。总兵现在何处?”

“召范、李二位先生正在厅上计议说辞。”朱文忠道,“我哥已经去军营了。”

“那我哥呢?”

“你哥被派去探哨,算在我舅舅眼前挂了名露过脸了,要是办得好,升官指日可待。”

“这还不够。”沈书摇头,发了一会呆,突然浑身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对朱文忠说:“那我这就回去了,晏归符在我那里,得好好安顿。”沈书眼珠子瞟来瞟去。

朱文忠按着他的头就是一把狠揉,手指在沈书的面前点了点,无可奈何地摇头:“坐着!”

沈书从朱文忠处领了五十两的元宝,朱文忠派了个人送他回去。这次沈书是受之无愧,知道事后朱元璋也要赏朱文忠的,他不过就是提前把自己这份赏先拿走。

回到家中,李恕一顿鬼哭狼嚎,亲自架了个炉子,给沈书煮茶。确认沈书是全须全尾地回来的,不无感慨地说:“去了这么久,我以为你哥背不下来穿帮了。”

沈书示意他嘘声,道:“这事不要再提。”

“不提,不提。”李恕心有余悸地说,“亏得你哥也算上心了。”

闻言,沈书忍俊不禁,想到他哥背书那副蛋疼样子,不觉莞尔,摇了摇头:“谁让他们当兵的比我们得脸呐。”

“想当初诚王可不是这样。”李恕幽幽地说,“他是最看重读书人的。”

沈书没有接这话,他们这一群人,无论上哪儿去,唯独回头的两条路都没法走了,除了高荣珪或许还抱着一线渺茫的希望,穆华林好不容易接近朱元璋,而自己更是为纪逐鸢走出了第一步,回去诚王手下,没有半点好处。

“你是不是还想着舒原呢?”

冷不丁被沈书这么一问,李恕愣了愣,呵呵地笑:“我不是还欠着他一两银子吗?”

茶香满溢在院子里。

一扇房门打开,换过了干净衣服的晏归符走出来,沈书端着茶回头看了一眼。

李恕叫道:“茶、茶,你当心些。”

滚烫的茶水泼在了袍子上,沈书也没注意到,只见那晏归符把脸上的泥洗干净之后,跟换了个人似的,换了一身玄色的短打武袍,衣领中现出一截雪白的脖颈,五官轮廓极深,看去棱角分明,标准的剑眉星目,个子没有纪逐鸢高,但也不矮了。看上去年岁似乎比纪逐鸢要大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